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121例淋巴结针吸细胞涂片,进行银胶染色观察,将Ag-NOR分布形态分为五个类型,并复习有关文献。94.1%良性病变,Ag-NORs均数≤2。孤立型分布仅见于良性病变,在恶性病变中未发现。98.1%的恶性病变Ag-NORs均数≥2.1。Ag-NOR颗粒分布形态和平均数在细胞诊断中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121例淋巴结针吸细胞涂片,进行银胶染色观察,将Ag-NOR分布形态分为五个类型,并复习有关文献。94.1%良性病变,Ag-NORs均数≤2。孤立型分布仅见于良性病变,在恶性病变中未发现。98.1%的恶性病变Ag-NORs均数≥2.1。Ag-NOR颗粒分布形态和平均数在细胞诊断中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技术,对82例口腔粘膜急性恶性病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腔粘恶性病变Ag-NORs团块形态不规则,分布离散;Ag-NORs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和良性病变组,但不同组织类型和分级的病性病主Ag-NORs计数无显著差异,与其生物学行为相一致。由此可见,Ag-NORs形态观察和定量研究有助于口腔粘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但对不同组织类型恶性病变的区分和分  相似文献   

4.
用Q-520型图象分析仪对食管正常粘膜上皮、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及癌细胞分别测定每核Ag-NORs颗粒数、颗粒总面积,再用MPV-3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DNA含量。结果显示:Ag-NORs颗粒计数在三组性质不同的细胞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g-NORs颗粒总面积和DNA含量在三组细胞中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我们认为,核内Ag-NORs面积测定与DNA定量分析,在食管癌变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了解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定量指标,且有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对55例喉良性及恶性病变组织进行了Ag-NORs染色。结果表明喉癌组癌细胞内Ag-NORs颗粒形态、大小不等,散布于细胞核内,均值为3.29±0.63;非典型增生组上皮细胞内Ag-NORs颗粒大小不同,部分散在于核内,均值为2.11±0.34; 喉乳头状瘤细胞Ag-NORs颗粒大小均匀,多数位于核仁内,均值为1.72±0.17。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提示Ag-NORs计数对喉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检测癌前病变及观察肿瘤生物学行为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55例喉良性及恶性病变组织进行了Ag-NORs染色。结果表明喉癌组癌细胞内Ag-NORs颗粒形态、大小不等,散布于细胞核内,均值为3.29±0.63;非典型增生组上皮细胞内Ag-NORs颗粒大小不同,部分散在于核内,均值为2.11±0.34; 喉乳头状瘤细胞Ag-NORs颗粒大小均匀,多数位于核仁内,均值为1.72±0.17。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提示Ag-NORs计数对喉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检测癌前病变及观察肿瘤生物学行为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114例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结肠癌进行银染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形态定量研究.结果表明,Ag-NORs数量、大小和分布在结肠未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组与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管状腺癌随分化程度的降低,Ag-NORs的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也发生等级性变化.结果提示,Ag-NORs形态定量的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4项指标对结肠癌分型有一定意义,对管状腺癌分级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Ag-NORs技术对27例混合瘤和20例恶性混合瘤进行观察,结果发现Ag-NORs颗粒在正常唾液腺、混合瘤、恶性混合瘤三组中逐级增多。各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混合瘤复发病例主无复发病例,提示Ag-NORs技术可作为良、恶性混合瘤鉴别诊断及混合瘤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用MG7-Ag和AgNOR法对30例胃癌,20例胃粘膜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31例肠上皮化生及20例正常胃粘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组MG7-Ag阳性率高于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胃癌细胞核内AgNOR形态和计数与良性病变明显不同。以MG7-Ag强阳性表达和细胞核内AgNOR计数明显增多,或大小不等呈团块状分布为阳性指标,MG7-Ag和AgNOR联用,胃癌检出率达90%,显著高于单项使用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95例结肠腺瘤进行银染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定量研究,观察Ag-NORs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在结肠腺瘤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结肠腺瘤不典型增生细胞核内Ag-NORs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均有不同,随不典型增生1级→2级→3级程度的加重呈现等级性的变化。提示Ag-NORs4项指标定量研究对结肠腺瘤不典型增生分级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图象分析术及核仁组成区银染技术,对50例肾细胞病细胞核进行了多项参数测定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检测.结果表明,肾癌的各项参数和Ag-NORs数量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细胞类型及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DNA含量、核面积、核直径及Ag-NORs数量随病理分级或临床分期的上升而明显提高,在存活超过了3年与存活不足3年的病例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说明图象分析参数及Ag-NORs数量可为肾癌预后的判定提供辅助资料。进一步对肾癌DNA含量与Ag-NORs数量变化行直线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化和银染技术检测胆囊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及Ag-NOR数目。40例胆囊癌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60%和52.5%,两者呈正相关,Ag-NOR分布表现为核仁型和颗粒型;高分化腺癌中ER,PR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Ag-NOR均数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和ER,PR阳性者主要表现为核仁型,反之为颗粒型。结果提示,ER,PR和Ag-NOR可能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对55例淋巴结石腊包埋切片进行了核仁组成区的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定量研究。结果提示,Ag-NORs技术简便、快速、实用,对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级,可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对55例淋巴结石腊包埋切片进行了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定量研究。结果表明:31例恶性淋巴瘤Ag-NORs计数为6.62±3.02,24例良性淋巴结病变为1.69±0.4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中,低度恶性组Ag-NORs计数为3.79±1.46,而中、高度恶性组为8.28±2.58,两组间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何杰金病(HD)与NHL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Ag-NORs技术简便、快速、实用,对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级,可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对121例血液病的骨髓标本进行Ag-NORs染色与分析。根据染色颗粒的大小、形态和染色深浅,将Ag-NORs染色颗粒分成A、B、c三型,其中A型颗粒对于良恶性血液病的鉴别及恶性血液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恶性血液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大而不规则且染色较深的A型颗粒为主,而正常人和良性血液病此型颗粒较少,以B型颗粒为主。NORs是一种遗传物质,它的变化比细胞形态的变化出现得早,所以Ag-NORs染色对于早期恶性血液病的诊断、MDS发展趋向、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肿瘤的浸润方式及 Ag N O Rs 染色和 P53 蛋白表达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应用 Ploton 一步法 Ag N O Rs 染色和 P53 蛋白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19 例喉癌、癌旁和相对正常粘膜中 N O Rs 的颗粒计数( G C)、颗粒面积( G S)和 P53蛋白表达。结果:喉癌的 G C 和 G S最高,癌旁次之,相对正常粘膜最低,癌旁的 G C 和 G S有 5 例在均值以上。 P53蛋白在 19 例喉癌中有 14 例呈阳性,在癌旁组织中有 7 例呈阳性。结论:喉癌的发展是多灶性和跳跃性的。手术的安全缘应该用 Ag N O Rs染色和 P53蛋白免疫组化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AgNORs染色技术对35例宫颈良恶性病变中的细胞核内AgNORs的数量、形态、大小及分布进行光镜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炎性增生组细胞核内Ag-NORs数量少于不典型增生组,AgNORs颗粒均分布于中位,颗粒呈圆形、卵圆形。在宫颈鳞癌中Ⅱ级、Ⅲ级AgNORs明显多于Ⅰ级,也多于良性病变(P<0.01),并随细胞恶性程度的增高分布于核周的AgNORs增多(P<0.01),并出现不规则形。因此,AgNORs的检测在宫颈良恶性病变及肿瘤分级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g-NOR)技术,对40例较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g-NOR数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5年病程(Ⅰ组)Ag-NOR数目为6.18±0.15/细胞16~10年病程组(Ⅱ组)为6.110.13/细胞;正常对照组为6.21±0.17/细胞。经统计学分析表明,Ⅰ0、Ⅱ组与正常对照组的Ag-NOR平均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rRNA基因的活性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Ag-NOR染色法在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吴烨秋袁媛王兰王梅先(肿瘤研究所,沈阳110001)关键词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幽门螺杆菌染色Ag-NOR(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法用于核仁形成区的检测,简便易行。我们在做胃粘膜活检标本核仁形成区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应用银染技术对114例结肠癌进行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定量研究,探讨该技术对结肠癌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显示:Ag-NORs与临床预后有密切相关,其数量、大小和分布在死亡组比存活组差异非常显著,在同一组织类型的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之间不存在交叉重叠。而且与其它影响结肠癌预后的淋巴结转移,以及年龄、组织类型和浸润程度等因素也明显相关。说明Ag-NORs定量分析可作为结肠癌预后预测一项新的、有用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