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大鼠一侧后肢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不同条件缺血预处理,观察脊髓腰骶膨大处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血管夹暂时阻断大鼠左侧髂总、髂内和髂外动脉,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以缺血6h再灌注2h和12 h分为A、B两组,预处理方式为缺血10 min血液复流10 min,按无预处理、预处理1次、无时间间隔预处理2、3次,分成A0、A1、A2、A3;B0、B1、B2、B3组.取材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前角,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条件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前角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观察结果显示A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减少,核溶解消失,损伤明显,预处理后神经元细胞增多,可见部分细胞核存在;B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大部分坏死溶解,预处理后坏死溶解现象减轻.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0和B0组脊髓前角神经兀细胞不同程度核周器扩张损伤,出现内质网扩张、大量线粒体空泡以及核膜溶解消失.预处理后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叠加预处理后损伤进一步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下脊髓腰骶膨大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对脊髓具有保护作用.反复3次预处理产生的保护作用优于2次预处理及1次预处理.  相似文献   

2.
人体脊髓损伤的病理与临床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病理1.完全脊髓损伤脊髓完全损伤后,表现为组织出血、水肿、退变和坏死。病变有以下几个特点:(1)病变呈进行性或持续性加重,6h内出血累及全灰质,12h波及白质,中心灰质开始坏死,24h灰质与周围白质均坏死。持续性加重的原因除创伤致出血、微循环障碍、水肿外,还有自由基蓄积、细胞膜破坏、Ca2+进入组织过多、神经递质阿片类等多种生化改变,这些总称为继发改变,可加重脊髓损伤。(2)组织代替,脊髓坏死组织、退变组织被吞噬细胞移除并由神经胶质细胞和纤维所代替,方式有:①囊腔,腔内有胶质纤维隔;②疏松软化;…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后微循环障碍(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SCI)后的早期病理改变为血管周围实质出血,逸出红细胞可以压迫毛细血管,继以缺血性内皮改变,先是淤血,血小板凝聚,进而血管堵塞,最终导致循环障碍。脊髓中央灰质较白质易于出血坏死。可能与解剖生理特点有关:(1)中央灰质由神经元和短纤维组成,彼此连结松散,而白质全由神经纤维组成,连结致密,不易分开。(2)脊髓紧紧被软脊膜所包裹,一旦发生水肿,甚少退让余地,中央部压力最高。(3).中央灰质代谢活跃,血供需求最大,损伤后的代谢需求量更大。(4)中央灰质血管密度大,而且血管分布接近于终末分支。脊髓损伤后,灰质大量血流可能被重新分…  相似文献   

4.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SCII)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后 8、12、2 4h ,3和 5d取腰骶段的脊髓 ,以假手术组大鼠相同阶段的脊髓为对照 ,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伤后脊髓组织中HIF 1α的表达变化。结果 再灌注 8h左右 ,HIF 1α在整个脊髓灰质开始表达上调 ,在 2 4h达峰值 ,在伤后 3d表达回落 ,5d显著减少 ,灰度值在 8、12、2 4h ,3和 5d不同时相 ,分别为 (2 11.3 9± 5 .5 8)、(184.5 3± 6.5 6)、(167.3 9± 5 .76)、(198.44± 3 .98)和 (2 2 8.3 9± 2 .87) ,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HIF 1α在灰质中的表达以中央管周围和前角、后角最为显著。再灌注 2 4h和 3dHIF 1α在脊髓白质出现弱的表达 ,灰度值分别为 (2 3 8.15± 6.87)和(2 3 6.87± 7.41) ,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在白质后索 ,HIF 1α的表达相对较强。HIF 1α在灰质中主要定位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在白质中主要定位于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HIF 1α呈现时序性的表达变化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类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灰质后角中有丰富的阿片样受体,它提示麻醉性镇痛药在颅脑外也有作用部位。将几种阿片类药物注射至脊髓,能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早期,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癌肿疼痛病人。近来,大量文献报道用于术后疼痛。本文旨在对硬膜外和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脊髓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变化的时间及空间分布规律,探讨抑制BMP2增加的最佳时间及部位。方法: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损伤后1d组、3d组、7d组、14d组,每组8只。将大鼠麻醉后以T10棘突为中心,打开椎板,暴露脊髓,各损伤组使用NYU impactor打击器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做打击处理。分别于造模前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BBB评分,于预定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损伤段(假手术组取相应节段)脊髓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学改变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的BBB评分均为21分;造模后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高于各损伤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损伤组之间两两比较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结构清晰,层次规整,条理性强,灰质中可见较多的神经元,白质中可见大量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组大鼠损伤处脊髓组织结构紊乱,层次感消失,可见弥散的血细胞,早期增多较晚期明显,脊髓灰质与白质中都可见因大量组织细胞溶解而遗留的组织空洞。各组脊髓灰、白质中均有BMP2表达,假手术组灰质中平均阳性细胞数为1.53±0.38个/HP,白质中为0.77±0.14个/HP;损伤后1d组灰质中为13.70±4.81个/HP,白质中为7.23±3.14个/HP;损伤后3d组灰质中为9.37±3.61个/HP,白质中为5.63±2.23个/HP;损伤后7d组灰质中为6.17±1.81个/HP,白质中为4.17±1.24个/HP;损伤后14d组灰质中为4.36±1.60个/HP,白质中为1.87±1.13个/HP;损伤各组BMP2平均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灰质区BMP2平均阳性细胞数的增加均较白质区更为显著(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脊髓组织中BMP2的表达增加,损伤后1d最高,主要集中在损伤区灰质区。针对BMP2进行特异性抑制最好在损伤后第一天的脊髓灰质区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外高Ca^2+对脊髓灰质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离体培养脊髓组织在高钙离子环境下30 min~12 h不同时间点c-fo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高钙损伤后30 min~6 h脊髓组织灰质中c-fos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强,4~6 h达到高峰,8 h即恢复至对照水平.结论高钙离子能诱导离体脊髓组织灰质c-fos基因的表达,提示钙离子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介导c-fos等即早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注射吗啡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别是脊髓灰质,存在着大量的阿片样受体,阿片类镇痛药与它们结合后,可以产生强力的止痛作用。1979年Wang等首次采用椎管内注射吗啡的方法用于肿瘤病人的止痛,此后这一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研究病理机制.方法以家犬为实验模型,损伤脊髓前动脉后进行肉眼、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定量测定坏死神经元.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2h运动神经元变性,轴索病变,6h神经元坏死,24h脊髓水肿达到高峰,7d髓内出血最明显.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24h 30%~40%的运动神经元坏死,3d达80%,7d以后95%以上.病变均位于脊髓2/3.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变性坏死最严重,相邻节段其次,尾侧脊髓坏死量逐渐减少.结论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缺血性病变是渐进和不可逆的,可引起广泛节段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10.
在胸降及胸腹主动脉外科手术中,由于主动脉阻断可引起脊髓损伤这一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4%~32%[1]。Svensson[2]总结了影响主动脉疾病手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因素:(1)脊髓缺血的时间及程度;(2)主动脉修复后没能重建脊髓血运;(3)生化介导的脊髓再灌注损伤。现就脊髓损伤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根髓动脉(arteriaradicularismagna,ARM)的识别及脊髓血供的重建:脊髓的血供主要来自于一些节段性动脉,这些动脉起源于自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下至腹主动脉分叉处之间的主动脉,包括胸部的起源于T3或T4~T1…  相似文献   

11.
<正>自1967年Acheson提出阿片肽的概念后,阿片类药物开始作为一类经典的镇痛药物而得到广泛研究。近年大量的动物离体及在体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可降低机体缺血缺氧时脑、心、肝、小肠[1~4]等多种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现对近年来有关阿片受体及阿片类物质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需要术中阻断胸腹主动脉的外科手术大大增加,由此引起的脊髓缺血性损伤会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甚至截瘫[1];脊髓慢性压迫性疾病如颈椎病、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等在行减压手术后可发生脊髓损伤,即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SCII)。对脊髓损伤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脊髓损伤和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远程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指一个器官或组织经短暂缺血再灌注处理后通过释放生化信使到循环中或激活神经通路而对远隔器官产生保护作用。1997年,Matsuyama等[2]首先报道了脊髓RIPC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目前已成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热点。现就RIPC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的实验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 ,继发于高能量损伤的疾病日益增多 ,伴随着脊柱骨折产生的急性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也愈发常见 ,SCI常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减弱或消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大小便失禁、造成患者严重病废。由于脊髓损伤病理牵涉到构成脊髓的各种组织的变化 ,包括灰质、白质、神经细胞、神经纤维、脊髓内血管的病理改变、故脊髓损伤的治疗也随之复杂。近年来应用于脊髓损伤的实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脊髓切开减压脊髓伤后中央灰质水…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大鼠脊髓(T8、T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分别在30min、2h、4h、8h、24h、48h、72h、7d、14d和21d处死取材(各时间组n=4).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损伤4h后,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元,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8h达高峰,24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72h达高峰.损伤后P53及Bax大量表达,而Bcl-2仅少量表达.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2在成年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Slit2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点表达量的变化和分布,探讨轴突再生导向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采用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SCI)模型,分别于损伤后第2、4、7、14天取材,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ht2 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Slit蛋白在损伤脊髓区的分布情况。结果RT—PCR提示脊髓损伤后Slit2即开始出现转录上调,表达量持续增高并于第7天达到顶峰,之后逐步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提示Slit2阳性信号先后出现在急性SCI区灰质胶质细胞及神经元胞质中,以前、后角及中央管周围较为聚集。结论大鼠SCI后有Slit2表达上调出现并在损伤脊髓灰质广泛分布,可能是轴索再生过程中生长锥导向性生长的关键调节者。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9的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流损伤过程中的脊髓神经细胞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 30只成年Wistar大鼠,解剖分离腹主动脉,按缺血和再灌流各时间段分别阻断开放腹主动脉,造成脊髓腰尾段缺血,假手术组不阻断腹主动脉,取缺血前、缺血30min、缺血60min,缺血30min再灌注2、6、10h后,分别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个时相点5只.对局部脊髓逆转录PCR(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缺血前)脊髓可见少量MMP-9表达,而实验组(缺血30min、缺血60min)MMP-9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2、6、10h,MMP-9mRNA表达逐渐增加,且MMP-9的基因表达较缺血期明显增加,各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MMP-9在脊髓缺血再灌注中起一定作用,再灌注期细胞内MMP-9基因表达明显多于缺血期,MMP-9与缺血再灌注时间之间存在时效关系,表明MMP-9可能参与脊髓再灌流损伤,是脊髓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环节,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病机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和规律,为临床防治此类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夹闭大鼠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不同时间段开放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脊髓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不同.各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4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与2、12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最高出现在缺血4 h再灌注6 h组,缺血4、6、8 h组再灌注72 h后出现细胞凋亡率的下降,甚至低于未灌注组.结论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凋亡.不同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和规律,为临床防治此类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夹闭大鼠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不同时间段开放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脊髓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不同.各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4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与2、12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最高出现在缺血4 h再灌注6 h组,缺血4、6、8 h组再灌注72 h后出现细胞凋亡率的下降,甚至低于未灌注组.结论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凋亡.不同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后最关键的问题是微循环障碍.最初点状或灶状出血仅限于中央灰质,如听其自然发展,即可产生继发性损害,病变向周围白质及上下节段蔓延,其结果是缺血坏死,神经元、髓鞘及轴索发生一系列改变.终至神经功能永久性缺失.脊髓损伤机制除锐器横断伤、火器伤及骨折脱位等压迫因素外.以在认为与平均全身动脉压(mSAP)及某些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如儿茶酚胺)有关.近来多数研究则集中于钙频道紊乱、内啡呔的释放及自由基反应等方面.为了提供治疗用药理论根据,有必要对其演变过程及相互影响略加叙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和规律,为临床防治此类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夹闭大鼠髂总、髂内、髂外及股动脉,不同时间段开放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脊髓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组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不同.各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4 h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与2、12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最高出现在缺血4 h再灌注6 h组,缺血4、6、8 h组再灌注72 h后出现细胞凋亡率的下降,甚至低于未灌注组.结论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凋亡.不同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