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抑制脑动脉瘤夹闭术后气管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动脉瘤夹闭手术3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6例。L组于气管插管前涂布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于气管导管前端,C组涂布等量凡士林。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术中补液总量。记录麻醉前(T1)、拔管前2 min(T2)、拔管时即刻(T3)、拔管后2 min(T4)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2组T3时点与T2时点的SBP、DBP、HR差值(△SBP、△DBP、△HR),并计算差值与T2时点相应数据的比值。结果 L组T3、T4时点SBP、DBP、HR显著低于C组(P<0.05)。L组△SBP、△DBP、△HR及差值与T2时点相应数据的比值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插管前气管导管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抑制术后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右美托咪定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ICU带管期间镇痛、镇静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右美托咪定)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入ICU后泵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石蜡油+咪达唑仑)以石蜡油涂抹,入ICU后泵注咪达唑仑。观察2组入ICU时(T0)、拔管后即刻(T1)、转出ICU时(T2)的心率、血压;记录停用镇静药至拔管时间,ICU带管及留住时间;记录拔管后鼻腔、咽喉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镇痛药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能达到有效镇静深度。拔管即刻(T1)血压、心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ICU内拔管时间及带管时间,对照组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拔管后VAS评分及吗啡使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对术后ICU带管患者镇静、镇痛效果满意,可减少镇痛药用量,缩短拔管时间,值得在ICU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卢欢  陈小琳 《海峡药学》2013,(11):135-137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表面应用于气管插管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全身麻醉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1岁,体重38—79kg,ASAI-Ⅱ级,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明视经口气管插管。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4均匀涂抹利多卡因肢浆,C组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插管、拔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拔管过程有无呛咳、屏气反应及拔管后合并的咽痛、咽部不适感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插管后3minSBP、DBP、HR明显增高,与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呛咳、屏气、咽痛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拔管后咽部异物感发生率高于c组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可抑制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减轻气管导管拔除时的呛咳与屏气。咽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对小儿咽部手术操作、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及小儿气管内插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导管表面涂布组(A组)、气管导管表面涂抹石蜡油组(B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插管前、插管即刻、置入开口器、剥离扁桃体时、刮除腺样体时、术毕清醒拔管时血压、心率变化,围拔管躁动程度、术后耐管时间及拔管后咽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与拔管前比较,两组插管即刻HR、M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操作各时点HR、MBP比较,A组变化明显低于B组(P〈0.05);(3)围拔管期组间HR、MBP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P〈0.01);(4)耐管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1),呛咳反射、拔管时躁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A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表面麻醉复合气管内全麻用于小儿咽部手术可有效抑制术中操作、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咽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ASA分级I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n=251: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利多卡因胶浆组及联合治疗组(右美托咪啶联合利多卡因胶浆治疗组)。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DLT拔管前(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测定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记录各时点MAP和收率(HR),评估拔管时呛咳程度。结果与T0时比较,4组患者T1时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和利多卡因胶浆组T1时MAP、HR升高,对照组T2.3时各指标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利多卡因胶浆组及联合治疗组T1、T2、T3时各指标水平及拔管时呛咳程度降低(P<0.05);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和利多卡因胶浆组T1时各指标水平及拔管时呛咳程度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可减轻双腔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于气管导管表面对小儿腹部手术拔管的安全影响。方法:选择60例5~12岁患儿的腹部手术,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麻醉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于气管导管套囊表面,对照组插入同型号的气管导管,但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观察两组插管和拔管时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PETCO2)及拔管时间的变化,以及麻醉苏醒后患儿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术后第2天随访声嘶和谵妄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4h的引流量。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实验组患儿能较好地耐受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而对照组耐受气管导管差。术后第2天随访,实验组嘶和谵妄发生率以及术后24h的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于气管导管表面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能减轻气管导管在拔管时的应激反应,术后声嘶及谵妄发生率低,提高小儿腹部手术麻醉在拔管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 A组在气管插管前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3g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B组在气管插管前将等量白色医用凡士林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分别于手术结束即刻(T1)、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测量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B组SBP、DBP、MAP、HR于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均较手术结束即刻(T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可以抑制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液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ASAⅠ~Ⅱ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液(0.8%异丙酚+0.4%利多卡因),对照组采用0.8%异丙酚,记录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T3)、打开脑膜(T4)、关脑膜(TS)、缝头皮(T6)、拔管时(T7)的HR、SBP、DBP;观察拔管时呛咳发生率;记录术毕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插管后实验组HR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中实验组HR平稳,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对照组T2、T3、T6、T7上升,T4下降,与T1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SBP、DBP两组麻醉后相应下降,拔管时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无一例呛咳,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呛咳;两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液能有效抑制气管插、拔管及颅脑术中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有效抑制术后呛咳的发生,不影响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喉癌患者术前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择期喉癌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 A组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B组泵入右旋美托咪定1.0μg/kg,时间均为10min。记录2组入手术室后平静时( T0)、气管插管前即刻( T1)、气管插管后即刻( T2)的平均动脉血压( MAP)、心率、SpO2、BIS及管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T1时B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低于T0及A组;在T2时A组的MAP及心率较T1升高且高于B组(P<0.05)。2组SpO2在T0、T1及T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A组T1时BIS无明显差异(P>0.05),B组T1时BIS降低(P<0.05);T1时,B组BIS低于A组(P<0.05)。 T2时2组间BIS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T1相比,A组T2时BIS无明显差异(P>0.05),B组T2时BIS升高(P<0.05)。 A组BIS出现躁动、呛咳8例(26.7%),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对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插管有较好的镇静效果,且易于唤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拔管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66例拟施气管插管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A组(n=22)、实验B组(n=22)和对照组(n=22),实验A组患者插管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实验B组患者插管前使用利多卡因喷雾,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插管处理,比较3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后1min、插管后5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结果实验A、B两组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 SBP、MAP及HR值均低于对照组,实验A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 SBP、MAP及HR值均明显低于实验B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利多卡因喷雾对气管拔管时不良反应抑制效果显著,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喷雾。  相似文献   

11.
吴迪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526-1528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药物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C组),艾司洛尔组(E组,1 mg/kg),乌拉地尔组(U组,0.2 mg/kg)和瑞芬太尼组(R组,1 mg/kg),每组20例。复方乳酸钠液(10 mL/kg)在麻醉诱导前输注完毕。麻醉诱导前经口插入经食道超声探头,静脉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或试验药物,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3、5、10 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心输出量( CO)、外周血管阻力(TSVR)、每搏量(SV)及收缩期降主动脉血流加速度(ACC)等。结果(1)血压:与基础值比较,诱导后各组MAP均降低(P<0.01);插管后(T1,3,5)C组MAP升高(P<0.01或P<0.05);组间比较,C组MAP较其他三组相同时点(T1,3,5)升高(P<0.01或P<0.05)。 HR:与基础值比较,诱导后各组HR无明显变化(均P>0.05);插管后C组(T1,3)HR增快(P<0.01),其他三组心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组间比较:C组(T1)HR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增快(均P<0.05)。(2)气管插管后各组CO值、SV值、ACC值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外周血管阻力:与基础值比较,气管插管前(T0)TSVR皆明显降低(P<0.05)。插管后(T1,3,5)C组TSVR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组间比较,C组(T1~10)TSVR较其他三组相同时点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1 mg/kg)、乌拉地尔(0.2 mg/kg)或瑞芬太尼(1 mg/kg)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对CO、SV、心肌收缩力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术前硫酸镁注射液漱口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预防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痛(POST)的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硫酸镁组(M组)或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各40例。M组麻醉诱导前予含硫酸镁注射液20mg/kg漱口液30ml漱口1min,L组气管导管的前1/3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观察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导管时即刻(T1)、拔除气管导管后6h(T2)、24h(T3)及48 h(T4)患者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发生情况;采用间接喉镜观察T2时患者声门充血(或/和水肿)发生情况;检测患者术前(T0)及T1、T2、T3及T4 五个时间点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浓度。结果M组拔管后即刻、拔管后6h及拔管后24h,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VAS评分低于C组及L组 (p<0.05)。M组拔管后即刻、拔管后6h及拔管后24h,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及L组(p<0.05);M组拔管后6h声门充血的发生率低于C组及L组 (p<0.05)。M组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6h,TNF-α及IL-6均低于同时点C组及L组(P<0.05),IL-10 均高于同时点C组及L组(P<0.05)。L组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6h,TNF-α及IL-6均低于同时点C组,IL-10均高于同时点C组,但除拔管后6h IL-6(P<0.05)外,其余各时点各指标与C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硫酸镁漱口可通过其抗炎作用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痛的发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虽有一定抗炎作用,但不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痛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喉罩通气在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战兵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80-2081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甲状腺手术在不同方式的全身麻醉下,通过观察麻醉诱导前时间(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5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1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术后呛咳、咽痛、恶心呕吐、声嘶等不良反应,比较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的全身麻醉效果。结果两组T0时,HR、MAP、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喉罩通气组T1、T2心率、血压均明显低于T0,(T1=12.7、14.0;T2=6.8、10.0,P〈0.05);气管插管组在T1时血压、心率均低于T0(T1=2.0、10.8,P〈0.05),T2及T3、T4点血压、心率均高于T0(T2=6.8、7.9;T3=6.0、3.2;T4=4.8、3.3,P〈0.05)。组间比较:喉罩通气组在T2、T3、T4时血压、心率均低于气管插管组(T2=11.9、14.7;T3=4.8、2.6;T4=2.6、4.1,P〈0.05)。喉罩通气组的呛咳、咽痛、声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而恶心呕吐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喉罩通气效果明显好于气管插管通气,其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减轻舌癌患者全麻鼻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应用。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拟施鼻插管全麻择期手术患者,按气管插管导管前端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液体石蜡油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分别记录诱导前(T0)、意识消失(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3min(T3)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液体石蜡油组在T2及T3时间点SBP、DBP、及HR较T0及T1时间点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在T2及T3时间点上述指标较T0及T1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液体石蜡油组T3时间点SBP、DBP、及HR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抑制舌癌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维护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光棒引导与传统喉镜气管内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气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需行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光棒引导组(A组)和传统喉镜组(B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总成功率,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和插管时口咽、气道并发症。结果光棒组插管时间(27±15)s,明显短于传统喉镜组(P<0.05)。两组插管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镜组患者T2、T3时刻SBP、DBP、HR较光棒组明显升高(P<0.05)。光棒组气道并发症明显低于喉镜组(P<0.05)。结论光棒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气管导管前端涂抹利多卡因乳膏对患者全麻扁桃体剥离手术苏醒时呛咳、心血管反应等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全身麻醉下接受双侧扁桃体剥离手术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n=50),常规诱导插管全麻;利多卡因乳膏组(n=50),在气管插管前将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于气管导管前段8~10cm处,然后再常规诱导插管全麻。诱导插管全麻均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北京思路高公司)效应浓度分别为瑞芬太尼1-4ng/ml、丙泊酚1-4μg/ml。手术结束时,记录并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苏醒期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恶心、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在苏醒时出现HR增快,MAP升高明显;利多卡因乳膏组HR增快不明显,MAP升高也不明显。对照组HR、MAP显著高于利多卡因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及拔除气管导管时,对照组20例患者出现中度或重度呛咳,而利多卡因乳膏组仅5例出现中度或重度呛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抹利多卡因乳膏于气管导管前端可减轻扁桃体剥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及呛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对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敷贴对冠心病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至12月择期150例冠心病手术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A组);心理护理组(B组);心理护理+复方利多卡因敷贴组(C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TO)、手术当日晨(T1)、人手术室后(T2)、麻醉诱导前(T3),血压、心率、血糖变化及围术期患者配合程度,术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C组T1、T2、T3时SBP、DBP、HR、Glu与TO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2、T3时SBP、DBP、HR、Glu高于TO时(P〈0.05),B组T3时SBP、DBP、HR、Glu高于T2时(P〈0.05)。结论心理护理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敷贴可以减轻冠心病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抑制心血管不良反应和咽反射及术后咽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喉罩组(A组)和石蜡油喉罩组(B组)。监测并记录两组的术前1d(T0)、人室时(T1)、喉罩插入时(T2)、喉罩插入后1—2min(T3)、呼之能睁眼时(T4)、拔出喉罩1rain时(T5)SBP、DBP、HR以及术后咽痛或咽部不适的情况。结果A、B组的SBP、DBP、HRT,比rrn均增加(P〈0.05);To、T1、T2两组的SBP、DBP、HR、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T4、T5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A组患者术中呛咳和术后咽痛、咽部不适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O.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全身麻醉能有效抑制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能抑制咽反射和减少术后咽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PVNB)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PVNB复合全身麻醉,术后连续PVNB镇痛。记录麻醉前(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和术毕(T4)的MAP和 HR。检测术前、术后2、12、24和48 h血清皮质醇及C‐反应蛋白(CPR)的浓度。记录术后2、12、24和48 h的 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 B、C组 T2‐T4时的 MAP和 HR低于 A组(P<0.05),C组T1‐T4时的MAP和 HR高于B组(P<0.05)。B、C组术后各时间点皮质醇、CRP浓度均低于A组(P<0.05),VAS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A组(P<0.05)。A、B、C组出现镇痛相关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5例、3例、0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PV NB或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均能有效减轻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导管在烧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利弊比较。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喉罩组(A组, n =20)、气管插管组(B组, n =20)和面罩组(C组, n =20),麻醉方法均选用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剂量及种类无差异。在药物完全起效后A、B2组分别行喉罩和气管插管置入, C组不行喉罩及气管插管而仅面罩吸氧直接手术,分别记录3组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喉罩或气管插管时(T3)、切皮时(T4)、切皮15 min后( T5)、拔喉罩或气管插管后( T6)、手术结束( T7)各时的MAP、HR、SpO2、BIS的数值及丙泊酚维持用药靶浓度量。结果3组间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及麻醉诱导后的MAP、HR、SpO2、BIS的数值及维持用药靶浓度量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後.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喉罩和气管插管时B组的MAP、HR显著高于A、C组( P <0.01)。丙泊酚维持麻醉所用药的靶浓度量B组高于A、C组( P <0.05)。 A、C组间MAP、HR及丙泊酚维持麻醉所用药的靶浓度量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C组SpO2明显低于A组( P <0.05)。结论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且麻醉维持用药较少,对大多数烧伤患者都适用。若掌握好喉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烧伤麻醉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