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诊断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妊娠早、中期各30例及妊娠晚期31例孕妇进行母血、脐血及胎盘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测定。结果:早期妊娠妇女中,20例HCMV阳性,其中8例发生宫内传播(绒毛组织中HCMV-DNA阳性);妊娠中期妇女中,21例HCMV阳性,其中7例发生宫内传播(胎盘、脐血HCMV-DNA阳性);妊娠晚期妇女中,23例HCMV阳性,其中18例发生宫内传播。提示:套式P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85例反复自然流产(RSA)妇女及107例无流产史早孕妇女的血清进行HCMVIgM、HCMVIgG检测,应用PCR技术检测部分绒毛组织DNA,直接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结果显示:RSA组HCMVIgM阳性率(58.82%),明显高于对照组(15.89%)(P<0.01)。说明孕妇原发性HCMV感染与RSA有相关性;HCMVIgM阳性与流产次数有密切关系;HCMV可以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3.
监测反复自然流产者血清HCMV IgM抗体及其绒毛组织DN…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85例反复自然流产妇女及107例无流产史早孕妇女的血清进行HCMV IgM、HCMV IgG检测,应用PCR技术检测部分绒毛组织DNA,直接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结果显示:RSA组HCMV IgM阳性率(58.82%),明显高于对照组(15.89%),(P〈0.01)。说明孕妇原发性HCMV感染与RSA有相关性;HCMV IgM阳性与流产次数有密切关系。HCMV可以通过胎盘  相似文献   

4.
用 ̄32P标记的巨细胞病毒(CMV)探针通过斑点核酸杂交技术,对胎盘、脐血及胎儿组织中的CMVD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死胎、胎儿畸形的52份胎盘组织及48份胎肾组织中CMVDNA阳性者分别为4份及5份,正常好妊娠组(早、晚期人耳流产与足月产)的77份胎盘及32份胎肾组织中CMVDNA均为阴性,同一病例胎盘与胎肾组织中CMVDNA均阳性者3例。2例畸形胎儿脐血白细胞中CMVDNA阳性者1例,另一例胎儿畸形脑组织及腮腺组织中CMVDNA阳性,而正常足月产的24例脐血白细胞中CMVDNA均阴性。共诊断8例胎儿感染CMV,正常妊娠组无1例胎儿感染CMV,从分子水平上证实CMV是致死胎与胎儿畸形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种方法对孕妇和胎儿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881例孕妇用ELISA检测血清HCMV-IgM,其中656例同时用PCR检测血HCMVDNA。99例感染孕妇和47例非感染孕妇的胎儿同样应用ELISA和PCR法检测。结果本组孕妇血清HCMV-IgM阳性率为2.4%,血HCMVDNA阳性率为12.0%。感染孕妇的胎儿血HCMV-IgM和(或)HCMVDNA阳性率为17.2%。HCMV-IgM、HCMVDNA单项阳性或合并阳性的孕妇宫内传播率分别为18.5%、14.8%、27.3%。ELISA和PCR同时检测656例孕妇和146例胎儿血,结果显示有相关性。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ELISA检测阳性率。结论ELISA与PCR同时检测可提高对孕妇和胎儿HCMV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三城市孕妇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母婴传播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目的:分析武汉、上海及沈阳三城市孕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及其母婴垂直传播状况。探讨早期诊断胎儿HCMV宫内感染的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查5015例孕妇HCMV的特异性抗体(IgG及IgM),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其中301例具有活动性HCMV感染者的胎儿附属物,新生儿血、尿及母乳的HCMVDNA。结果:三城市孕妇HCMV感染率为88.93%;沈阳、上海分别为96.74%和91.42%,明显高于武汉(79.53%);孕妇活动性感染率为5.42%,武汉与沈阳分别为11.23%和10.98%,明显高于上海。有异常妊娠史孕妇的活动性感染率为14.59%;孕早期绒毛和孕中期羊水的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16.00%和35.33%;羊水的HCMVDNA阳性率与分娩期脐血、胎盘、新生儿血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我国城市孕妇HCMV感染有地区差异,三城市孕妇多数于孕前早已感染HCMV;孕妇于活动性感染时易传播胎儿,ELISA结合PCR方法是当前诊断宫内HCMV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对胎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对胎儿生长发育的近期影响及其与智力发育落后等远期后遗症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419例孕妇血清,应用PCR技术检测HCMV-IgM阳性及部分阴性孕妇血,孕中期羊水和晚期脐血中HCMV,DNA,依其结果分为A组:孕妇血HCMV-IgM,HCMV DNA阳性及羊水和脐血HCMV DNA阳性者,53例;B组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p53抑癌基因突变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多重引物PCR和巢式引物PCR,对同一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第6~8外显子)突变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照。结果:38例宫颈癌组中,2例有p53第7外显子突变。其中1例伴有HPV16感染,2例伴有HCMV感染。宫颈癌组HPVI6、18DNA的阳性率为63.2%(24/38),HCMVDNA为84.2%(32/38)。21例对照组中,HPV16、18DNA和HCM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8%和38.1%(P<0.005)。HPV16、18阳性的子宫颈癌中,87.5%伴有HCMV感染。对照组中,无一例同时检测出HPV16、18和HCMV者。提示: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并不常见,其突变与HPV16、18感染无显著关系。宫颈癌与HPV16、18关系密切,HCMV可能与HPV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乙型为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宫内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HBsAg、HBeAg阳性孕妇PBMC进行HBVDN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0检测。同时检测其所生婴儿血清中的HBsAg。孕妇于分娩前、新生儿于出生时分别抽外周血作血清学检测。结果:52例孕妇PBMCHBV感染率为46.2%(24/52),与孕妇HBsAg滴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妊娠妇女及围产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不同孕周孕妇256例及其中84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阳性的妊娠晚期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的脐血,进行HCMV-IgM检测。结果:妊娠早期、中期妇女的42份血清标本中,HCMV-IgM阳性17例,感染率为40.48%。妊娠晚期214份标本中,HCMV-IgM阳性84例,感染率为39.25%。HCMV-IgM阳性者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抢救率、胎儿畸形及有异常妊娠病史的妊娠妇女的比例均增加(P<0.01)。提示:HCMV-IgM阳性表明妊娠妇女近期有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或既往有隐性的HCMV感染,在妊娠期复发(活动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对19例侵蚀性葡萄胎行TVCD血流检测,以91例正常早孕、35例正常非孕子宫、13例良性葡萄胎作为对照组。结果:侵蚀性葡萄胎肌壁血流丰富,子宫动脉和螺旋动脉PS值明显增高(p〈0.005),RI、PI值明显降低(p〈0.005)。以肌壁血窦〉5mm作为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95%,特异性100%。表明TVCD是检测侵蚀性葡萄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6例腺瘤型增生,20例腺囊型增生组织的癌基因P^21ras,c-myc及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对32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并对子宫内膜癌组织P^21ras,c-mycp53过度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了分析,结果显示:P^21rasc-myc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4%,62.5%和18.8%,雌,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4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肌肉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月经周期根据月经史及子宫内膜组织相来判断,比较两种组织ER、PR含量与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组织相的关系。结果:子宫肌瘤组织的ER、PR含量高于同一子宫正常肌层的含量(P<0.05);子宫肌瘤与肌肉两种组织中ER含量在子宫内膜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25,P<0.05),PR含量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25)。23例有正常月经周期者,15例与子宫内膜组织相符合,8例与子宫内膜组织相不符合。15例无正常月经周期者,子宫内膜组织相多为增殖期改变,占80%。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含量有关,孕激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抗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及血清中SOD LPO VitE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51例经腹腔镜确诊的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20例行腹腔镜绝育术的正常妇女的腹腔液及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VitE)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的L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腹腔液中的SOD明显高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轻度内异位血清中的SOD、LPO与正常妇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这些  相似文献   

1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外阴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ABC法,对外阴鳞癌、外阴白色病变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胸腹壁、腿部正常皮肤及外阴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外阴白色病变(P〈0.05),这种不同的表达说明EGFR与鳞状上皮细胞的增生转化与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用国产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或配合炔诺酮治疗10例难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LHRH-A500μg/d肌注,炔诺酮3.125mg/d口服,持续3~6月。所有患者痛经、性交痛、腹泻、阴道流血等症状迅速消失,卵巢巧克力囊肿及阴道壁结节缩小。血清IgA水平显著下降。低剂量炔诺酮合并应用对肝、肾功能及血脂成份未见不良影响。LHRH-A治疗后IgA水平下降可能与异位内膜活动停止、炎性反应改善有关。LHRH-A联合炔诺酮治疗效果满意且能克服低雌激素状态导致的骨丢失,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外阴尖锐湿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附16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尖锐湿疣(CA)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可疑病人取活检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在阴道镜下分型。选用三种治疗方法:三氯醋酸、微波和CO2激光、鸦胆子乳膏。结果显示:三氯醋酸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效果较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6天,对菜花型效果较差;微波和CO2激光适用于各型患者;鸦蛋子乳膏仅对菜花型疗效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0.3天,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无效。提示:免疫组化检查对CA的诊断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临床治疗时指状型和地毯型首选三氯醋酸,菜花型有条件者首选微波或激光,在基层可首选鸦胆子乳膏。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裂开出血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裂开出血属手术严重并发症,诊断有一定困难,采用B型超声技术,成功诊断12例,并结合术后大体标本,病理检查,对切口声像图进行分析,同期观察28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声像图,总结出正常,异常子宫切口声像图特征,为该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及治疗(附3594例白带检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妇科门诊的人群患病率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6~8月对3594例妇科门诊病人按BV诊断之四项标准进行了白带化验;BV患者给予替硝唑(每日2g连续二日)夫妻同治;二周后追踪复查白带。结果:BV在妇科门诊的患病率为495%,178例BV患者中约375%无明显白带增多症状,而以不孕、腹痛、阴道流血或流产前、产后常规检查时发现。102例追踪全部治愈,追踪率为573%。结论:BV患者在妇科门诊病人中并非罕见,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列为门诊常规检测项目。替硝唑治疗效果好,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了60例卵巢囊腺肿瘤组织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CNA和p53蛋白在良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三类不同性质的病变中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别(P〈0.001,P〈0.05)。p53蛋白与PCNA表达关系密切,高增生指数(PCNA+++)肿瘤p53蛋白阳性率高,低增生指数肿瘤(PCNA+,-)p53表达率低。认为在卵巢囊腺肿瘤中检测PCNA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