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产妇延期妊娠胎头未衔接相关因素及与分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衔接于骨盆是头位分娩的首要步骤。初产妇在预产期前2~3周胎头应衔接于骨盆。胎头先露部的高低是Bishop评分了解宫颈成熟5项评分标准之一,评分越高,引产成功率越高。因此,胎头先露部的高低在分娩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110例延期妊娠胎头未衔接的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延期妊娠时胎头未衔接的相关困素及刈分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胎头位置异常与梗阻性难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根据1985年国内19个协作单位33182例分娩资料统计,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23.98%,又占难产总数的81.63%,另据我院头位难产资料统计,胎头位置异常占85%。以胎头为先露分娩时,正常和异常的界限有时难以截然划分,常常需要在产程中才能发现。因此,在处理头位分娩时,应注意头位难产,警惕胎头位置异常,以做到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胎头位置异常,这对减少母儿损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宫缩图对识别头位难产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0例单胎、头先露,正式临产需手术助产分娩的初产妇及60例单胎,头先露,正式临床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的宫缩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宫缩图的类型平行型及多交叉型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宫缩图的类型单交叉型显著多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宫缩图第一交叉出现至胎儿娩出时间及至产程图交叉的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一交叉出现时宫颈口扩张明显小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一种在临床上能更及时准确地判断顺产与难产的评分法。方法:拟定改良头位分娩综合评分法,对956例单胎足月头位分娩的初产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改良法总会≤54分者97.81%行剖宫产,≥70分者100%经阴道分娩(P<0.001)与头位分娩评分法比较,改良法评分更精确,与分娩结局更吻合(P<0.01)。结论:改良法全面地对整个产程及胎儿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对顺产和难产做出综合判断,减少产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初产妇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临产后胎头高浮称为胎头浮动。我们对561例骨盆正常活跃早期头浮动的分娩经过进行了观察,以冀了解其发生原因及对分娩的影响,探讨产时应采取的措施,以利分娩。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2年6月至1998年6月在我院产科分娩正常单胎头位,孕龄≥37周的初产妇5843例。临产进入活跃期,肛查宫颈口扩张2.5~3cm,腹部检查头高浮561例,称浮动组。随机抽样同期分娩单胎头位孕周相同的初产妇临产胎头衔接570例为对照组称入盆组(病理产科和骨盆狭窄不在本研究范围)。1.2 方…  相似文献   

6.
一种改良式头位分娩评分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产科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原因众多,其中头位难产试产机会减少也占一定比例。在头位难产中,以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最为常见,多表现为活跃期进展缓慢或停滞。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其经阴分娩成功机率,成为问题的关键。我们在传统的头位分娩评分法基础上,针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设计了改良式头位分娩评分法,更全面地评价了分娩诸因素在头位分娩中演变的影响,力求能更及时、准确地做出顺产与难产的判断,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一种在临床上能更及时、准确地做出顺产与难产判断的头位分娩评分法,并探讨其对判断初产妇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拟定新式头位分娩评分法,对236例诊断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初产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式头位分娩评分法总分小于70分者,90.63%行剖宫产术,大于80分者91.49%经阴道分娩(P<0.01),无一例严重母婴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式头位分娩评分法全面地对整个产程及胎儿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对顺产与难产做出综合判断,在确保母婴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识别头位难产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用于识别头位难产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对625例足月分娩的初孕产妇适时评分,采取相应措施,选择正确分娩方式。结果: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与头位分娩评分法比较,其识别头位难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误诊和漏诊较少。影响头位分娩的诸因素中先露下降、宫口扩张、胎位、宫缩强度、活跃期长短与难产相关性较大;改良法临产评分≤50分者, 69. 5%需行剖宫产术, >50分者, 94. 82%经阴道分娩,与头位分娩评分法比较,改良法与分娩结局更吻合;不同分娩方式处理后,改良法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提高越明显,自然分娩几率越高。结论: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将影响分娩的诸因素进行量化评分,能更及时、准确地判断头位顺产或难产,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减少了产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头先露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分娩的42例非头先露PPROM和178例头先露PPROM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非头先露PPROM在脐带脱垂、羊水过少、1min低Apgar评分、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35、〈0.001)。非头先露PPROM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头先露PPROM组脐带脱垂(P=0.021,OR=0.073),1min低Ap-gar评分(P=0.018,OR=0.092)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PROM组脐带脱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足月PROM组(4.1%vs0.5%),且同期非头先露PROM组脐带脱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头先露PROM组(2.6%vs0.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头先露PPROM是脐带脱垂、1min低Apgar评分的危险因素,剖宫产是非头先露PPROM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如阴道分娩需提高臀位助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胎头高直位阴道分娩3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高直位分娩难度大,尤其是高直后位,几乎均需要剖宫产结束分娩。故认为是严重的异常胎位。我院1999年9月~2004年9月入院分娩的1260例产妇中,共发现胎头高直位11例,占分娩总数的0.87%,其中高直前位5例,高直后位6例。其中高直前位3例经加强宫缩、手转胎头后经阴道分娩,其余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现将阴道分娩的3例高直前位的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头位难产1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胎方位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现分析我院161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3-11—2004-05,我院分娩总数819例,其中头位786例,臀位31例,横位2例,发生头位难产161例,占分娩总数的19.7%,占头位分娩总数的20.5%。161例头位难产孕妇年龄平均25.5岁(18~32岁),孕周38^+4~40^+5周,初产妇148例,经产妇13例。  相似文献   

12.
产程管理是产房工作的重要内容,胎方位和胎姿势异常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首要原因,增加围产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阴道指诊和肛门指诊了解子宫颈口扩张、胎方位、胎先露位置及产道等情况,以指导产程管理。但其主观性强且操作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胎方位和胎姿势评估不准确可能会增加阴道手术助产困难或失败的风险。产时超声检查可用于监测子宫颈口扩张程度、胎先露位置、胎方位等,更客观、准确且能避免阴道检查不适及感染风险,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有助于辅助产程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3.
胎头高直后位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胎头高直后位的早期诊断价值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121001)王琴立李健胎头高直位属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尤其是高直后位,多难以经阴道分娩,如不早期识别,恰当处理,会给母儿带来严重危害。现将我院处理的25例高直后位,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头位脐带绕颈产妇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我院足月单胎头位脐带绕颈产妇320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足月单胎头位正常产妇340例。于产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带绕颈情况,记录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胎儿宫内发育受限(FGR)、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 脐带绕颈的产妇,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高于正常产妇组,结论 头位脐带绕颈分娩时由于胎头下降脐带牵拉受阻,使子宫-胎盘血流受阻,导致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手术产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适时采用手法旋转 ,可缩短产程 ,减少产妇痛苦 ,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在不同时期施行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 ,使难产转为顺产 ,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2月分娩总数 3 4 95例 ,难产 14 5 6例 ,发生头位难产 70 9例 ,占难产总数的 4 8 69%,其中 3 2 3例宫颈扩张进入活跃期出现延缓或停止。随机分为三组 ,A组 :宫口扩张 6~ 7cm ,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 1 5cm ,枕横位 12 2例 …  相似文献   

16.
<正>产程图的应用对识别难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100例初产妇头位难产产程图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教训。1资料与方法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娩共2473例,随机抽取足月初产单胎头位难产100例及同期足月初产单胎头位自然分娩100例,将两组产程图曲线进行统计分析。本院采取的产程图曲线为胎先露下降线与宫颈扩张线走向一致的伴行曲线,只分潜伏期与活跃期。2结果2.1产程图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浅析在进行剖宫产术时出现胎头分娩困难的原因以及处理该类问题的相应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我们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并进行剖宫产的胎头先露分娩的孕妇一共500例,出现分娩困难的孕妇为26(5.20%)例。我们通过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统计出造成胎头分娩困难的原因。结果:造成孕妇在进行剖宫产术时出现胎头分娩困难的主要原因为胎头高浮(占53.86%),同时胎头分娩困难也与术者的切1:2位置不准确、切口过小,麻醉效果不佳,胎儿头部过深以及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等密切相关,分别占11.54%、19.22%、7.69%、7.69%。结论:要合理估计和把握孕妇进行剖宫产的时间,术者应该选择合理正确的切口,同时良好的麻醉效果以及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能够有效减低出现胎头分娩困难的几率以及产妇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枕后位是头位难产中较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如何能更好地将枕后位转至枕前位而获阴道分娩,减少因枕后位而行剖宫产的几率,直接影响到一个医院的产科质量。为此我院对140例枕后位产妇进行研究,随机选择52例在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跪式待产,利用胎背重力使胎方位从枕后位逐渐旋转至枕前位而娩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足月单胎初产妇活跃期头位难产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经阴道试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发生活跃期头位难产为病例组,阴道顺娩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产程中的情况先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活跃期头位难产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等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利用Bootstrap重复取样的方法(取样次数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最后利用R统计软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1)共纳入1600例初产妇,病例组143例(8.94%),对照组1457例(91.06%)。(2)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产前体质量指数(BMI)>25.0 kg/m~2、胎儿腹围>350 mm、进入活跃期先露位置≤-1 cm、进入活跃期胎方位为非枕前位以及子宫颈水肿是活跃期头位难产的危险因素。(3)将危险因素纳入建立活跃期头位难产的预测模型及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 0.913~0.961),最佳临界风险为6.49%,此时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844。结论:产前BMI>25.0 kg/m~2、胎儿腹围>350 mm、进入活跃期先露位置≤-1 cm、进入活跃期胎方位为非枕前位以及子宫颈水肿的经阴道试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易发生活跃期头位难产。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可用于指导临床医生对于高风险产妇的早期识别,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可变的分娩因素,预防活跃期头位难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头位分娩评分预防梗阻性难产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头位分娩占分娩总数的95%。头位难产占总分娩数的12.56%,超过难产总发生(18.33%)的2/3以上。如不能早诊断、及时处理可致梗阻性难产,造成母儿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