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陈金兰  李瑞洪 《当代医学》2008,14(23):107-108
目的 观察高氧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态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高氧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氧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通过高氧液治疗与常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态,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高氧液治疗组患者接受高氧液治疗60分钟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迅速提高,未接受高氧液治疗的患者血饱和度无明显差异,高氧液治疗组患者经过10天治疗后.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明显,常规治疗组患者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不明显.结论 高氧液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明显提升血氧饱和庹,并可促进患者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重型颅损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态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高氧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氧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通过高氧液治疗与常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态,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高氧液治疗组患者接受高氧液治疗60分钟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迅速提高,未接受高氧液治疗的患者血饱和度无明显差异,高氧液治疗组患者经过10天治疗后,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明显,常规治疗组患者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不明显。结论高氧液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明显提升血氧氧饱和度,并可促进患者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态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高氧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氧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通过高氧液治疗与常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态,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高氧液治疗组患者接受高氧液治疗60分钟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迅速提高,未接受高氧液治疗的患者血饱和度无明显差异,高氧液治疗组患者经过10天治疗后,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明显,常规治疗组患者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不明显。结论高氧液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明显提升血氧饱和度,并可促进患者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恢复期采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高压氧治疗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按颅脑外科常规手术,止血、止痛、降低颅内压、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感染治疗,并按颅脑损伤外科护理常规.高压氧治疗组:除按对比组的治疗外,采用高压氧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对比组的疗效明显低于治疗组, X2=34.26,P<0.01.结论颅脑损伤恢复期采用高压氧治疗,有效地扩大氧的弥散半径,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及氧贮备,血流量增多,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修复受损脑细胞,有利于患者意识恢复和清醒,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高氧液(静舒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高氧液治疗(观察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预后明显改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高氧液治疗能明显改善脑缺血缺氧,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我科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脱水治疗冬眠低温治疗)和纳洛酮治疗组(纳洛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结果两组病死率分别为10%和26%;两组治疗前GOS相比无差异,纳洛酮组治疗后GOS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P〈0.05);脑水肿纳洛酮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纳洛酮治疗组较常规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翟凌  安媛 《黑龙江医学》2005,29(4):250-251
目的 探讨高氧液对胎儿窘迫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92例分娩过程中发生胎儿窘迫者,随机分为高氧液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后胎心率恢复情况,分娩方式的比较,脐血血气分析,新生儿Ap gar评分。结果 高氧液组治疗后,胎心率恢复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 1) ,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脐血PO2 高于对照组,PCO2 低于对照组(P <0 0 1)。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高氧液可以有效地改善胎儿窘迫者的缺氧状态,减少了新生儿的窒息率,为进一步治疗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氧液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高氧液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氧液治疗和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有协同治疗作用,两者合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高氧液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按脑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氧液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两组1周内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第1d、3d、7d观察组患者的SpO2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第7d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周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高氧液治疗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黄海斌  黄勤  朱蔚林 《海南医学》2003,14(12):21-23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将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4mg/hr静注,连用7天停药。观察患者呼吸,心率变化、意识恢复时间。脑水肿改变,主要症状改善和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伤后1周内患者脑水肿明显减轻,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及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纳洛酮早期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可以减轻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39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患者治疗经过及临床资料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 :伤后半年随访 ,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 ,愈后良好 19例 ,中残 6例 ,重残及植物状态 5例 ,死亡 9例。结论 :受伤瞬间脑室压力改变引起室管膜下血管破裂出血 ,以及附近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 ,是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双侧侧脑室尿激酶 +生理盐水冲洗、亚低温治疗及高氧液治疗是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治疗的积极有效措施 ;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意识、脑室内积血的及时排出、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探讨醒脑静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静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e enolase,NSE)含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及治疗后退热时间、恢复意识时间的长短.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SE含量、CR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退热时间、恢复意识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醒脑静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退热及恢复意识时间,降低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8例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患者,行双侧侧脑室穿刺,一侧用敏感抗生素慢速滴注冲洗,另一侧置管引流治疗,并且给予亚低温和高氧液及全身支持对症等治疗。结果治疗14d后各患者体温和脑脊液均恢复正常,伤后半年随访,根据GOS预后评分,持续植物状态1例,中残3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脑外伤后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严重脑室炎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冲洗侧脑室、亚低温、高氧液及全身支持对症等治疗,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导引下颅内血肿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与价值。方法:采CT导引下颅内血肿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脑出血85例。结果:85例病例,术后随访80例1a,I级完全恢复60例,II级部分恢复10例,III级需他人帮助可行6例,Ⅳ级卧床保持意识清醒2例,V级死亡肺部感染1例,再次出血1例。结论:CT导引下颅内血肿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脑出血已成为临床脑出血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愈伤液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软组织损伤的422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愈伤液治疗组(治疗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组(对照组)。分别在患处涂抹愈伤液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5d为1个疗程。两组病例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和两组总体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愈伤液能显著降低急性软组织患者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计分,与对照药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愈伤液具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相似文献   

16.
雷小亭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53+1858
目的:分析并总结早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6例,在6小时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144例,行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两组间除上述治疗不同外,其余治疗均相同,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结果: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基本痊愈69例,显著进步42例,进步30例,无变化15例,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基本痊愈41例,显著进步26例,进步20例,无变化57例,总有效率为60.6%。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高压氧来治疗早期脑梗死疗效好,见效快,而且治疗时间越早,预后越好,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柳浩然 《海南医学》2001,12(10):2-3
目的 探讨在轻、中度脑梗塞急性期使用胞二磷胆碱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选择轻度脑梗塞急性期5 2例 ,在使用抗凝、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作治疗组 ,另选择 31例不加用胞二磷胆碱作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使用胞二磷胆碱 0 .5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一日一次 ,静滴 ,十天为一疗程 ,连用 1-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92 .31% ,其中显效率 36 .5 4% ;对照组 5 4.84% ,显效率 16 .13% ,显著低于治疗组 (P <0 .0 1)。疗程观察以第三个疗程为宜 ,其有效率占治疗组有效率的 5 8.33%。结论 胞二磷胆碱在脑梗塞急性期使用 ,主要是促进脑梗塞可逆性组织损伤的恢复 ,防止脑缺血后改变的加重 ,使脑细胞活化 ,促进脑细胞机能的修复 ,是一种既安全可靠 ,又经济实用的脑细胞活化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针和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本研究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病例分成腹针组30例、体针组31例、腹针和体针结合组31例,根据腹针理论的取穴原则,选取腹针的腧穴并使用一定的针刺手法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神志、语言、上肢瘫、下肢瘫等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结果 3组治疗前后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腹针组与体针组之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1)。腹针和体针结合组疗效以及ADL评分均优于其他2组(P<0.01)。结论认为腹针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有效针刺方法,疗效与体针相当,但腹针与体针结合能更好地改善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气虚阴虚患者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ADL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脑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本院40例创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脱水、营养神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两组均以40 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有理想的促醒作用,有效恢复神经功能,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治疗手部严重碾压伤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应用高压氧治疗手部严重碾压伤患者215例,将其作为治疗组;将此前未用高压氧治疗的215例手部严重碾压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对两组进行评分,同时对患者手部皮肤软组织部分或全部坏死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74.32±1.45)分,对照组(61.58±1.78)分,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方差齐性检验F=3.784,P>0.05;t=30.89,P<0.001)。治疗组手部皮肤软组织部分或全部坏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总坏死率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在手外科常见创伤手部严重碾压伤中合理选择应用,对治疗手部严重碾压伤造成的皮肤软组织严重血液循环障碍有效,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