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型视网膜劈裂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对青年型视网膜劈裂症6例(12眼)进行常规检眼镜、Coldmann三面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临床检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氪多波长激光光凝或巩膜扣带术联合氪激光光凝手术治疗,并随访1~5年。结果 6例(12眼),年龄18~36岁,均为双眼患病,病变位于颞下,双眼对称。5眼同时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及视网膜脱离。7眼仅有视网膜劈裂。7眼行氪激光光凝治疗,2眼合并视网膜浅脱离采用包扎、药物联合氪激光光凝治疗,3眼采用巩膜扣带联合氪激光治疗。随访期间未见视网膜脱离,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青年型视网膜劈裂合并视网膜脱离尽早发现,适宜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彦  毕宏生  王兴荣  王桂敏 《眼科》2005,14(4):244-246
目的评价巩膜外环扎、加压联合放液、冷凝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研究。研究对象13例(13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方法对13例(13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环扎、加压、放液、冷凝等联合手术方法治疗,分析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主要指标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状况。结果13例(13眼)术后均达到解剖复位,6例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7例患者视力无明显变化,但自觉症状较术前改善。术后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后随访至1年,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巩膜外环扎、加压、放液、冷凝联合手术方法治疗某些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LASIK术前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拟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患者32例32只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分别行单纯激光光凝、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和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治疗,随访观察3~6 月,分析其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单纯激光光凝组治疗的有效率最低;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组治疗的有效率最高,但部分患者术后玻璃体混浊情况较术前加重;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组治疗术后玻璃体混浊改变情况优于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组.结论 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仍是目前治疗高度近视眼LASIK术前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疗效最确切的方法,单纯激光光凝或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有效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4.
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65年Lincoff等改进了加压不放液技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避免了许多并发症,使得此手术在临床广泛运用。国内有关不放液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报道很多,但为了形成“新的锯齿缘”以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多数都联合巩膜环扎手术。我们对适合从外路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运用最小量巩膜外手术方法,采用冷凝加不放液的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治疗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治疗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0只眼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PVRB-C1者施行环扎、硅海绵与硅胶缝合体外加压、充分放液、轻度冷凝术后辅以氪激光光凝,出院观察6个月,随访其视力、视网膜复位、PVR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对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PVRB—C1者疗效、视力有明显提高。未发生1例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玻体璃切割2只眼除外),及前部缺血、眼外肌麻痹、硅胶海绵外露。结论 巩膜环扎、硅海绵缝合体外加压、充分放液、眼内气体填充、轻度视网膜冷凝,缓解玻璃体牵拉、封闭裂孔,减轻或扭转眼PVR进程,减少了术后复发,避免了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发生一些并发症,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龙  秦莉  裴澄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193-2194
目的:观察分析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68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环扎、加压、冷凝、放液等手段治疗,对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简要分析。结果:随访4~24mo,57眼均1次手术达到解剖复位,治愈率为84%,术后矫正视力>0.05者45眼(66%)。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玻璃体增殖不明显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手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用放液、玻璃体腔内注气、冷凝、加压(drain-air cryotherapy explants, DACE)手术方法对上方球形或隆起较高的视网膜脱离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 先在巩膜切口排出视网膜下液,在确信引流通畅情况下玻璃体腔内注气或注液,直至视网膜基本平复,视网膜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硅海棉加压块缝合。 结果 42只上方视网膜脱离眼采用DACE手术方法完成40只眼。在手术中用玻璃体腔注液替代注气23只眼,其中5只眼因视网膜隆起程度改善不满意而需注气。1只眼在手术后2周发生新的视网膜裂孔,行巩膜加压,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随诊期,全部手术眼视网膜复位。 结论 DACE是治疗上方球形或隆起较高的视网膜脱离眼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部分病例可用玻璃体注液替代注气方便手术操作。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1-13)  相似文献   

8.
光凝和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二极管激光光凝和冷凝在巩膜扣带术中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1998年12月我科在巩膜扣带术中利用二级管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的光凝组30眼与冷凝封闭裂孔的冷凝组37眼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光凝组一次复位率100%。冷凝组一次复位率97.3%。术后视力改善光凝组25眼(83.83%),凝凝组26眼(70.27%)。冷凝组术后出现5例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结论:二极管激光在巩膜扣带术中,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冷冻一样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广视野系统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治疗锯齿缘断离性视网膜脱离的价值.方法 对锯齿缘断离性视网膜脱离24例(24眼)借助广视野系统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视网膜裂孔,对手术疗效、冷凝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 ~38个月,一次手术治愈率91.7% (22/24),另2眼二次手术获得解剖复位,盲目率从术前75% (18/24)下降到术后6个月的33% (8/24);手术冷凝时间(5.0±1.2)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广视野观察系统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治疗锯齿缘断离性视网膜脱离具有手术方式简化,冷凝时间缩短,术后视力恢复良好,一次手术治愈率高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46眼)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及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眼采用巩膜环扎外加压术,12眼采用巩膜环扎术,4眼采用巩膜外加压术治疗;术中36眼放液,10眼未放液治疗。一次手术成功39眼(84.78%)。术中是否选择放液对一次成功的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影响。最终随访44眼视网膜复位,治愈率达到95.65%。术后35眼(76.09%)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术中放液或不放液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过氟萘液体在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应用过氟萘液体(perfluorodecalin)计11例(11只眼)。氟碳液体作为玻璃体手术中“液体操作”工具,具有稳定、平复视网膜后瓣,驱赶视网膜下液,便于进行增殖膜清除,以及直视下眼内激光封闭裂孔,其手术成功率为81.8%(9/11),失败者2例均为术前存在重度PVR者,介绍了手术操作体会及要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激光进一步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术后一些复杂裂孔的光凝治疗。方法 对43例43眼视网膜脱离术后特殊复杂性裂孔行光凝治疗。结果 34眼(79.1%)裂孔封闭,脱离视网膜复位。结论 在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进一步地应用激光光凝,能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分析黄斑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病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7只眼选用单纯气液交换,环扎加压,或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气手术方法,部分病例予以激光辅助治疗。结果:患眼视网膜总复位率达86%(49/57),一次手术复位38只眼(占67%)。视力提高36只眼(占63%),未变10只眼,下降3只眼,激光治疗眼视力恢复无影响。结论:严重PVR、术前病程长、高度近视、后极部裂孔、并发脉络膜脱离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前检查不遗漏裂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封闭裂孔,预防膜增殖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的临床特征和氩激光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的临床特征和氩激光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10例224只眼相应视网膜变性的氩激光治疗资料,并与同期尚无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氩激光治疗对照。 结果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患者,小于60岁者89.7%,男性53.3%,女性46.7%,格子样变性65.6%,变性范围≤1个象限者87.5%,卵圆形裂孔60.7%,伴有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者23.7%。与尚无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患者相比,≥35岁、囊样变性、视网膜纵向小皱襞、有自觉症状的患眼构成比明显偏高,而氩激光视网膜脱离预防性治疗对已出现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变性患者疗效明显偏低(P<0.01)。 结论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常见于青壮年,多数患者为1个象限内的格子样变性;裂孔多数为卵圆形,多不伴有视网膜脱离;裂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多数没有自觉症状。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单纯性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氩激光视网膜脱离预防性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39-4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视力、眼压、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部超声波等检查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8~42岁,平均25岁.5例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就诊时的视力:光感至0.05.眼底检查显示全视网膜散在出血、视网膜静脉迂曲,黄斑区有明显的水肿和出血,在水肿和脱离区的边缘可见大片渗出.坐位时视网膜脱离为2~5个钟点范围.全部患者均未见视乳头血管吻合支的形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大片出血遮蔽荧光或可见后极部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超声波测量有5只眼平均眼轴长为22.98 mm.结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少见、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青年患者,易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后不同象限视盘周围1个视盘直径范围内,视盘与静脉阻塞部位之间视网膜近端血管直径的变化.方法 参阅数字眼底彩色图片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片,对48例典型单侧BRVO患者静脉阻塞的部位进行定位,利用IMAGEnet软件对造影图片进行恒定的放大和对比度调整,由专人利用软件中线性测量工具对患眼和对侧健眼4个象限近端视网膜动脉和静脉血管直径进行测量,进行配对比较观察.结果 患眼正常象限与健眼对应象限之间视网膜动静脉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病变象限与对侧健眼对应象限视网膜动静脉直径之间比较,颞上或颞下阻塞象限的视网膜动脉直径均显著增加(t颞上=-2.342,P颞上=0.026;t颞下=-3.069,P颞下=0.010),而静脉直径则没有变化.结论 BRVO眼血管阻塞相应象限视网膜近端动脉直径显著增加,静脉直径无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继发于圆形视网膜裂孔的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7例(73只眼)继发于圆形视网膜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屈光状态、术前视力、视网膜裂孔数量分布、视网膜脱离范围、玻璃体后脱离以及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术后视力。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12岁,以女性(64.17%)和近视(87.37%)为主,46只眼(63.01%)不伴有玻璃体后脱离。对侧眼视网膜变性和圆形裂孔31只眼(42.46%)。71只眼行巩膜扣带术。2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复位71只眼(97.26%)。结论继发于圆形视网膜裂孔的视网膜脱离多发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女性近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多不伴有玻璃体后脱离,由于双眼同时发病概率较高,必须常规进行对侧眼检查。巩膜扣带术是治疗该类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血管瘤13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3例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的分析,了解视网膜脱离与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例视网膜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一例Von-HippelLindau病。结果13例病例中,11例伴有视网膜脱离,2例单纯视网膜血管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12位患者中,11例可经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复位,血管瘤萎瘤。1例视网膜隆起程度高、网膜出现机化僵硬,氩离子光凝治疗后仍需冷冻治疗。患者视网膜脱离时间越长,越接近黄斑部,视力预后越差。结论正确、及时地鉴别和处理视网膜血管瘤中的视网膜脱离与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视网膜脱离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发病率及探讨最佳治疗方法。对54例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病例的原因、屈光状态、裂孔情况、玻璃体膜分级、选择手术方法、手术疗效、预后作综合分析。结果 近视和外伤是青少年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病因,对玻璃体膜I~ⅢA级膜可选择环扎加压术,Ⅲ级膜选择环扎+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5%。结论 强调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双眼检测,尽早手术治疗,术前仔细检查,选择合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动脉瘤、视神经视网膜炎综合征(IRV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3例经全身系统检查、眼底彩色照相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确诊的IRV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例患者均有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而且是视网膜动脉的炎症,视盘及视网膜血管多发性大动脉瘤以及因视盘水肿、视盘周围渗出引起的视神经视网膜炎,2例患者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有闭塞区。 结论 IRV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有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和视盘动脉血管管壁上多发性大动脉瘤,以及由于血管炎症和动脉瘤引起的视网膜、视盘渗出、水肿以及由此产生的视神经视网膜炎。(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80-1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