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最终确诊骨转移者67例,良性病变者91例。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95.5%)与全身骨显像(86.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5,P=0.069),而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χ~2=4.031,P=0.045;χ~2=7.229,P=0.007)。结论全身骨显像仍作为筛查骨转移瘤的首选检查方式,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能够同时提供代谢与解剖信息,大大提高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43例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腺癌88例,鳞癌55例),抽取其静脉血测定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并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血清CEA、CYFRA21-1之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血清CEA、CYFRA21-1水平与骨转移数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肺腺癌和肺鳞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骨转移灶数目、全身骨显像、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与血清CEA、CYFRA21-1单用或联合应用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8例患者证实发生骨转移,病灶共有586个。腺癌骨转移发生率(50/88)高于鳞癌(18/55)(χ2=10.56,P < 0.05);腺癌骨转移病灶数比例(526/586)大于鳞癌(χ2=19.23,P < 0.05);骨转移患者的血清CEA(Z=4.98,P < 0.05)、CYFRA21-1(Z=2.55,P < 0.05)水平高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NSCLC骨转移患者血清CEA与骨转移灶的数目无显著相关性(r=0.141,P>0.05),而CYFRA21-1与骨转移灶的数目具有一定相关性(r=0.502,P < 0.01)。血清CEA、CYFRA21-1水平诊断NSCLC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灵敏度(69.1%、83.8%),但特异度(47.6%、49.3%)、准确率(57.3%、65.7%)较低,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在诊断NSCLC骨转移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83.8%)、特异度(84.0%)、准确率(83.9%),高于血清CEA(χ2=4.09、23.08、24.33,均P < 0.05),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CYFRA21-1(χ2=20.28、12.55,均P < 0.05)及全身骨显像(χ2=21.66、16.05,均P < 0.05)。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及CYFRA21-1诊断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97.0%)、特异度(93.3%)、准确率(95.1%)分别高于血清CEA(χ2=18.89、38.89、24.33,均P < 0.05)、CYFRA21-1(χ2=6.89、35.50、39.17,均P < 0.05)、单独应用全身骨显像(χ2=12.55、37.17、47.45,均P < 0.05),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独应用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χ2=6.89、9.53,均P < 0.05)。结论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NSCLC骨转移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SPECT/CT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增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146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1110MBq,3~6h后按常规方法行全身骨显像。由1位资深核医学科医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后,决定是否行SPECT/CT显像以及显像视野范围,然后采集SPECT和CT图像。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对全身骨显像的平面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并诊断,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无肿瘤骨转移和不能确定。根据术后病理或随访获得正确诊断,分别计算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对患者能正确(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诊断和不能正确诊断(不能确定和诊断错误)的百分率及其95%可信区间,并分别计算其诊断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率及其95%可信区间。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能否正确诊断的百分率比较采用,检验。结果全身骨显像正确诊断者65例,占44.5%(65/146);不能正确诊断者81例,占55.5%(81/146),其95%可信区间为47.4%一63.5%;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为64.4%(29/45)。SPECT/CT融合图像能正确诊断者131例,占89.7%(131/146);不能正确诊断者15例,占10.3%(15/146),其95%可信区间为5.3%~15.2%;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为93.3%(42/45)。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高于全身骨显像(χ2=69.598,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电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单纯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75例乳腺癌患者的153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病理、磁共振成像(MRI)、CT、骨扫描复查或PET/CT检查为确诊依据,计算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单纯全身骨显像无法确诊的153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51个(33.3%),良性病灶89个(58.2%)。诊断符合率91.5%,灵敏度92.7%,特异度90.8%,阳性预测值85.0%,阴性预测值95.7%。结论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能够对单独SPECT骨扫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了乳腺癌骨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在女性乳腺癌患者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折(IF)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和阳性部位的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分析联合显像对IF的临床诊断效能。9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67.56±7.68)岁,其中22例可疑IF、68例已确诊局部IF。所有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均经过6个月以上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 结果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共检出IF病灶234个,均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增高,病变部位及个数为骨盆78个、腰椎49个、胸椎46个、肋骨45个、股骨8个、胫骨4个、跟骨3个及胸骨1个。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68.89%(62/90)的患者联合显像检出的IF数目多于显像之前已知的骨折数目。在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范围内,CT显示骨折病灶293个,其中SPECT/CT诊断新鲜IF病灶234个、陈旧性IF病灶59个,SPECT/CT对新鲜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 结论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IF病灶数目的全身显示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的210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计算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①210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82个(39.0%),良性病灶112个(53.3%),诊断准确率为92.4%(194/210),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91.1%,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5.7%.②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不一致,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95.9%(94/97),肋骨最低,为83.7%(36/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够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其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有差异,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肋骨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SAPHO)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SPECT/CT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显像及同机或异机CT扫描,获得SPECT全身骨显像和局部SPECT骨显像、CT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图像。分析比较SPECT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对SAPHO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组间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例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患者中,9例经穿刺组织病理或随访病情最终转归而确诊,另外2例为转移瘤。其中,SPECT诊断6例,共发现41个病灶出现放射性浓聚;SPECT/CT诊断9例,共发现44个病灶。SPECT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7%(6/9)、50.0%(1/2)和63.6%(7/11);SPECT/CT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9)、50.0%(1/2)和90.9%(10/11),SPECT/CT融合显像对SAPHO综合症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的SPECT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P < 0.05)。结论SPECT/CT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对病灶解剖定位的准确率及骨显像特异度,可用于SAPHO综合征患者的病灶精准定位、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更多隐匿病灶检出以及病灶代谢活性评价等,对SAPHO综合征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SPECT/CT骨显像鉴别诊断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在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84例脊柱骨病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同时获得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骨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和1名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4种图像的印象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者,判定为“符合“;病变性质待定或印象诊断与最后诊断不一致,判定为“不符合“。结果: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骨CT以及融合图像对29例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1.7%、93.1%、89.7%和100%,对55例良性骨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2.7%、60.0%、92.7%和94.5%。示SPECT/CT骨显像解决了常规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明显改善了对骨良性病变的诊断能力,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如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有一定的价值;当断层骨显像与骨CT结果不一致时,两者信息互补,有助于对骨病的正确诊断。结论:SPECT/CT骨显像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73例恶性肿瘤或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平面和局部显像。获得全身骨平面、SPECT断层和CT图像及SPECT与CT融合图像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PECT/CT骨显像可提供精确的解剖定位,发现脊柱(31处)、肋骨(11处)、胸骨(4处)、锁骨(3处)、肩胛骨(1处)、骶骨(1处)、坐骨(3处)、骶髂关节(1处)和骨外(20处)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灶。骨骼病变的性质与病灶部位有关,如病变累及椎体和(或)椎弓根,常提示肿瘤骨转移;累及椎小关节或椎体,呈“唇样”放射性浓聚,可考虑为良性病变。若平面显像呈“热区”,CT图像表现正常者,可考虑肿瘤骨转移。结论SPECT/CT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灶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行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以随访结果或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阳性预测值,并分析肺癌骨转移影像学表现。结果1)59例肺癌患者疑似骨转移病灶146处,经随访确诊肺癌骨转移病灶115处,其中发生于脊椎51处,占44.35%,胸廓30处,26.09%,骨盆16处,占13.91%,四肢11处,占9.56%,颅骨7处,占6.09%;2)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9.13%、93.55%、98.28%、93.55%、97.95%,均高于SPECT全身显像的97.39%、67.74%、91.80%、87.5%、91.10%,其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10.144、5.688、7.101,P<0.05);3)鳞癌:脊椎、胸廓、骨盆、四肢、颅骨转移率分别为42.86%、28.57%、14.29%、7.14%、7.14%;溶骨性、成骨性骨破坏分别为75.00%、25.00%;腺癌:脊椎、胸廓、骨盆、四肢、颅骨转移率分别为46.34%、26.83%、13.41%、7.32%、6.10%;溶骨性、成骨性骨破坏分别为68.29%、30.49%,鳞癌、腺癌骨转移部位及骨破坏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鉴别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具有良好临床价值,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骨转移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全身骨显像发现的96个可疑骨转移病灶,对可疑病灶行同机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名核医学医师分别对SPECT、CT及SPECT/CT融合显像进行分析并评分,以病理学结果或6个月以上复查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最终确诊依据。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病灶的诊断效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可疑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6.8%、90.6%、91.5%和89.2%;ROC曲线下面积:SPECT/CT融合图像为0.956,CT图像为0.897,SPECT图像为0.710。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SPECT及CT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骨SPECT/CT显像对肿瘤脊柱转移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病灶探测高度灵敏,能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骨SPECT以及SPECT/CT显像的应用,提高了对骨骼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笔者对112例肿瘤患者的SPECT图像与SPECT/CT融合图像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骨SPECT/CT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与鉴别乳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放射性异常浓聚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5例乳腺癌患者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显示的骨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4~8个月后再次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复查。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分析, 部分CT图像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析指导。 结果 在25例乳腺癌患者的37个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中, 确定29(29/37, 78. 38%)个病灶为骨转移灶, 其中有2个椎体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良性病灶; 8(8/37, 21. 62%)个病灶为良性病灶, 其中1个肋骨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骨转移灶, 比较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 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 P < 0.05)。骨转移灶主要分布于椎骨及肋骨。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2.76%、75.00%、92.31%、54.55%、81.08%和93.10%、87.50%、96.43%、77.78%、91.89%。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 结果: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860±0. 056, 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974±0. 020。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大于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 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 924, P < 0.001)。 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全身骨显像能更好地鉴别出乳腺癌骨病灶的性质, 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必要时应在4~8个月后复查SPECT/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xSPECT/CT断层骨显像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全身骨显像、xSPECT/CT及SPECT/CT断层骨显像资料,比较xSPECT/CT断层骨显像与SPECT/CT断层骨显像两种不同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核医学医师的诊断信心及图像质量。结果 xSPECT/CT断层骨显像对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95.56%、95.37%、96.77%、93.48%;SPECT/CT断层骨显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3%、95.56%、88.89%、96.36%、81.13%,且xSPECT/CT断层骨显像能提高核医学医师的诊断信心及图像质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SPECT/CT能提高图像质量,同时提升核医学医师对骨转移的诊断信心和诊断质量,从而早期诊断患儿骨转移情况,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确诊为MM患者SPECT/CT骨显像的影像特征,分析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髑瘤的诊断意义.结果 25例MM患者骨显像阳性率为88.0%( 22/25),共发现病灶135个,其中放射性浓聚灶占93.3%( 126/135);病灶分布以肋骨、胸椎及腰椎最常见: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23次,对83处难以明确诊断的病灶,最终79处明确了诊断,4处病灶仍难以明确诊断,同时CT新发现8处病灶.结论 SPECT/CT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12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临床疑似有骨转移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29~86(48.8±14.5)岁。将患者分为原发盆腔肿瘤组(63例)和非原发盆腔肿瘤组(85例)。所有患者在首次行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后,对骨盆的异常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或)影像学检查(SPECT、CT、SPECT/CT、MRI)随访6个月至1年,通过随访结果,比较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符合率、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个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 结果 SPECT平面骨显像共检出309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23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77.3%(239/309),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2.9%(208/22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7.3%(34/44)。SPECT/CT融合显像共检出367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34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5.1%(349/367),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8.4%(299/30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7.7%(50/57)。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在诊断符合率、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595、28.795、4.546,均P<0.01)。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盆病变中检出的病灶数多于SPECT平面骨显像,原发盆腔肿瘤组检出病灶数多于非原发盆腔肿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5,P=0.036)。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以SPECT/CT最高(84%,52/62),其余依次为SPECT(79%,48/61)、MRI(76%,47/62)和 CT(65%,39/60),其阳性预测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2,P=0.003)。 结论 与SPECT平面骨显像相比,99Tcm-MDP SPECT/CT可以提高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和原发性盆腔肿瘤骨转移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肿瘤代谢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2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18F—FDGSPECT/CT显像和^99Tc^m-MDP全身骨显像,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其他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为确诊依据,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11个病人共48个病灶最终诊断为骨转移。^18F—FDG SPECT/CT诊断11个病人有骨转移^99T^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10个病人。按病灶分析,FDG和MD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4%、71%、89%、92%、77%和83%、64%、79%、89%、53%。”F—FDGSPECT/CT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优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P〈0.05)。结论:^18F—FDG SPECT/CT显像在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术后病理诊断为依据,对57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99Tcm-MIBI SPECT/CT显像结果分良性和肺癌两组进行分析,计算其5min、60min平面以及60min SPECT/CT三维融合断层显像的摄取比值(UR);以肺部良性病灶组UR值的+1s为诊断阈值,对肺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17例肺部良性病灶组其5min和60min平面以及60min SPECT/CT三维融合断层显像的摄取比值(UR)分别为1.05±0.16、0.97±0.22、1.51±0.39,而40例肺癌组其UR值分别为1.41±0.22、1.37±0.23、2.18±0.61同组两时相比较P>0.05,而组间两时相比较P<0.05.以良性结节+1s为诊断阈值,99Tcm-MIBI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36/40)、82.35%(14/17)和87.72%(50/57);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7.65%(3/17)和10%(4/4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2.31%(36/39)和77.78%(14/18).40例恶性病变患者共检出转移淋巴结19个,其CT/SPECT断层融合图像的UR值为1.82±0.37.结论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SPECT/CT显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PECT/CT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37例可疑肿瘤骨转移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注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后180min行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立即行同机CT扫描,再行图像融合和分析。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21例,与2种以上影像技术(MRI、CT、X线)诊断结果对照106例,与随访2年结果对照110例,计算平面显像和SPECT/CT与这些对照方法的诊断符合率。采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平面和SPECT/CT显像的诊断符合率行/检验。结果平面显像237例中142例诊断和对照方法诊断结果符合,其中72例良性病变,70例骨转移,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95.30%(142/149)。SPECT/CT显像237例中224例结果和对照方法诊断结果符合,其中104例为良性病变,120例为骨转移,SPECT/CT诊断总符合率94.51%(224/237),其中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为99.48%(192/193)。平面显像和SPECT/CT对骨转移的肯定性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P=0.024)。结论SPECT/CT显像不仅可以精确定位,而且还可补充单独CT检查获得的诊断信息,明显提高对骨病变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99Tc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 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4,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15.95,均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Z=?2.28、?3.65,t=?5.96,均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1~13.07,均P>0.05) 。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3、5.13,H=13.47,均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41,H=6.28,均 P>0.05)。 结论 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99Tc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