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治性癫痫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难治性癫痫的定义。Rorsgren(1995)在其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的专著中指出,难治性癫痫“是指尽管用各种方法,但仍不能终止其发作的这部分病人最常用代名词”,“代表着经治疗后频率没有明显改变和经长时间间隔仍有发作的病人”。Sillanpaa认为难治性癫痫就是“我们没有能力阻止它继续发作的癫痫”,美国NIH概括为“使用一切可行方法仍未能有效控制的癫痫。就其内涵,难治性癫痫“是指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在有效治疗间期,合理用药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临床证实是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按其难治的程度可分为:Ⅰ型:用3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物单用,在有效治疗期间,合理治疗,仍有发作或已被实践证实是耐药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Ⅱ型:用3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物单和联合用药,在有效治疗期间,合理治疗,仍有发作或已被实践所证实是耐药的癫痫或癫痫综合征;Ⅲ型:用目前抗癫痫药物,在有效治疗期间,合理用药,仍有发作或已被实践证实是耐药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刘波  刘献增  梁冶矢 《山东医药》2012,52(8):11-13,16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患病率约为700/10万,全球癫痫患者超过5 000万,我国有癫痫患者约900万。70%~80%的癫痫患者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其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20%~3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为难治性癫痫,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术前评估对致痫区进行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79例外伤性癫痫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3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行皮质脑电图监测。术式包括致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胼胝体前部切开、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等。结果随访6—48个月,44例保守治疗者中,18例在癫痫控制2年后逐步减量停药,未见发作;其余患者仍继续口服药物治疗,2例仍时有发作。35例手术患者,按照Engel分级,I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无Ⅳ级患者,有效率85.7%(30/35)。结论消除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其发生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获得外伤性癫痫理想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确定致痫区的起源,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切除致痫区,手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8.3个月。Ⅰ级17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对致痫区的精确定位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孙若鹏  郑秀英 《山东医药》2000,40(10):50-51
难治性癫痫 ( refractory epilepsy) ,是指经过正规合理的抗癫痫药物 ( AED)治疗 2年以上 ,血中药物浓度已达有效治疗范围 ,而仍未能控制的癫痫。 Aicardi将难治性癫痫分为医源性及真正难治性两种。前者是由于诊治有误 ,即癫痫发作分型不正确、或虽诊断正确但未选用适宜的抗癫痫药物、或剂量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癫痫未能控制 ;后者是指诊断正确、选药及剂量适当 ,而仍不能控制的癫痫发作。 1986年 Schmidt对难治性癫痫提出六级评定标准 (表 1) ,许多学者认为比较实用。根据这个标准 ,3~ 6级为真正的难治性癫痫 ,而 0~ 2级则属于医源性难治…  相似文献   

6.
正癫痫是以反复自发发作为特征的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1],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尽管抗癫痫药物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加,但是大约1/3的癫痫是药物难治性癫痫,颞叶癫痫是药物难治性癫痫中最常见的类型,约80%的颞叶癫痫患者手术治疗后可达到癫痫发作完全控制的效果[2]。随着癫痫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很多临床研究和实验模型证实癫痫发作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
<正>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部分性发作是其常见类型之一,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易转为难治性癫痫,神经元发生结构性改变,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目前癫痫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然而卡马西平、托吡酯等传统抗癫痫药物效果并不理想,常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力减退等不良反应〔1〕。左乙拉西坦是新一代抗癫痫药,用于儿童难治性部分发作性癫痫的治疗,疗效确切〔2〕,安全性高,但由于国内开始使用尚短,一直缺乏对中老  相似文献   

8.
低血糖致痫性发作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血糖致痫性发作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8例低血糖致痫性发作患者的l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以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其次,是胰岛细胞瘤;痫性发作形式多样,脑电图典型癫痫波比例较小;静脉注射葡萄糖可迅速改善症状,终止痫性发作;非痫性持续状态不用抗癫痫治疗。结论:低血糖可诱发痫性发作,纠正低血糖可终止痫性发作;根治病因减少低血糖痫性发作次数从而减轻对脑细胞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之一,以反复痫性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的特点。临床治疗多侧重于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症状,往往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治疗。实际上,其反复发作的病程特点、长期服药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社会的偏见歧视等,都严重影响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当今癫痫治疗的目的不再是局限于控制发作,而是要全面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随着医学的发展,QOL这一反映健康的新指标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本研究采用癫痫患者QOL量表-31(QOLIE-31)[1],对成年癫痫患者的QOL进行评定,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癫痫灵颗粒对戊四唑致痫大鼠脑内C-fos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只大鼠分为6组,通过与阳性药物组及模型组的比较,研究癫痫灵颗粒抗癫痫作用的机制。结果研究表明癫痫灵颗粒可显著减轻大鼠癫痫发作,可使戊四唑致痫大鼠的大脑中减少C-fos蛋白释放,降低hsp-70在大鼠脑内的表达。结论癫痫灵颗粒具有良好的抗癫痫效果,可减轻大鼠癫痫发作对大脑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魏洪涛  贺建勋 《山东医药》2014,(23):16-19,I0002
目的:观察128导长程视频脑电图系统在耐药性癫痫术前致痫灶定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耐药性癫痫22例患者,采用光电128导癫痫定位系统EEG9200 K脑电图机行头皮脑电图监测,并与PET及头颅核磁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①9例患者头皮脑电图、头颅核磁、PET检查结果致痫灶吻合,分别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3个月后9例患者均再次进行头皮脑电图监测,未发现癫痫发作。且随访中未见癫痫发作。②13例患者根据发作类型,经头皮脑电图、头颅核磁、PET检查后,致痫灶无法准确定位,行颅内电极及深部电极置入术,应用128导脑电图机行颅内电极脑电图长程监测,同时对功能区进行定位,选择了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32个月。术后3~6个月13例患者再次进行头皮脑电图监测,未见癫痫发作。11例随访中未见癫痫发作,2例术后6个月出现癫痫发作,加大抗癫痫药物剂量后未见癫痫发作。结论头皮脑电图、头颅核磁、PET检查结果致痫灶吻合可定位的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无法定位致痫灶的患者应用128导脑电图机行颅内电极脑电图长程监测可明确致癫灶,部分可进行功能区定位,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效果良好。颅内电极脑电图可作为致痫灶定位及手术方式选择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地西泮不能控制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4月住院抢救的29例经地西泮静脉输注、苯巴比妥肌注治疗未能控制的RSE患者,评估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控制RS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作类型均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GTCS).29例患者中脑血管病致继发性癫痫16例,病毒性脑炎8例,脑外伤后3例,心肺复苏后2例,其中既往有癫痫病史者9例,均为停药或不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的癫痫患者.结果 咪达唑仑治疗后,所有患者5 min内癫痫持续状态(SE)得到控制,1h后20例意识基本恢复.治疗前后心电图及血压、心率、呼吸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症状控制后24 h停用咪达唑仑无复发.结论 咪达唑仑注射液由于其起效快,对血压及呼吸的抑制较传统药物小,对地西泮未能控制的RSE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癫痫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发作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癫痫患病率为4.4‰~4.8‰,依此计算全国大约有600万人罹患癫痫。其中以儿童及青少年居多,对人类的危害较大。20世纪60年代以前,抗癫痫药物极其贫乏,主要限于抗痫谱较窄,副性反应大的溴剂、巴比妥盐、苯二氮卓类及苯妥英等,60年代先后研制出丙戊酸和卡马西平,使癫痫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近年来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终于迎来了新型抗癫痫药物上市的高潮。  相似文献   

14.
前颞叶切除术(ATL)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最有效的外科方法,近2/3的患者术后发作得到控制,其余患者大部分于术后一年内癫痫复发。术后第一年内无癫痫复发者其远期发作的控制率为有癫痫复发者的55倍。本研究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妥泰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5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加用妥泰治疗,控制其发作。结果 妥泰加用治疗总有效率达83.7%,儿童组有效率达80.8%,成人组为86.9%,对各型难治性癫痫均有效。妥泰起效时间在4~8周达高峰(有效率达59.2%)。副作用发生率为35.7%,且均较轻。结论 妥泰加用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较好,是一种广谱、安全、耐受性好的新型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难治性枕叶癫痫的手术治疗效果和视觉功能保护效果。方法对7例难治性枕叶癫痫患者,行视力视野检查,致痫灶行皮层或局部病灶及周围胶质增生带切除术,对5~10 s内迅速跟随发作起始的症状产生区行低功率皮层热灼术或局部皮层切除术,疑有功能区放电或发作起始者加行脑磁图功能区定位,功能区行低功率皮层热灼术,并注意保护好其白质传导纤维。其中确定发作起始于功能区的2例行功能区皮层热灼术。根据Engel′s术后效果分级评估疗效;行视力视野检查,观察术后患者视觉功能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6例无癫痫发作,达到Engel′sⅠ级,1例术后存在稀少癫痫发作,达到Engel′sⅡ级。6例(包括行功能区皮层热灼术2例)术后视觉功能无明显变化,1例视觉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结论定位明确的难治性枕叶癫痫患者可行致痫灶皮层或局部病灶及周围胶质增生带切除术;功能区低功率皮层热灼术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且不造成功能缺失。术前精确定位功能区,术中保护功能区皮质及白质传导纤维,可有效减少视觉功能损伤机会。  相似文献   

17.
症状性癫痫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新斌 《内科》2007,2(1):43-44
目的探究症状性癫痫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6例症状性癫痫患者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并进行随访。结果症状性癫痫的治疗,主要对因治疗,除去病因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结论对因治疗后仍频繁发作的症状性癫痫患者,需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18.
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何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经越来越成为医学界所关注的问题。长期正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治疗被认为是控制发作的最佳治疗方案。尽管目前已有20余种药物经临床证实对控制发作有效,尚有约30%的患者在经多种AEDs正规治疗并已达最大治疗剂量后,仍然不能有效控制发作,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值得注意的是,在难治性癫痫的患者中,多数表现为对多种AEDs的耐受,尽管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作用机制。这就使我们认识到,可能存在一种共同的机制影响着AEDs的作用。目前,在这方面研究中取得一定进展,主要为多药转运体过度表达机制,即由于多药转运体的过度表达,使AEDs在通过血脑屏障时被主动泵出的量增加,使局部的AEDs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从而导致癫痫的难治性。近些年对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使该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关注,而对于与之相关的多药耐药(multiple drugs resistance,MDR)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研究,也逐步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多电极射频毁损治疗药物难治性岛叶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EEG引导下多电极立体适形射频热凝毁损治疗的23例药物难治性岛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严密的术前评估,包括症状学分析、头皮脑电、磁共振、脑磁图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等。术前评估考虑患者致痫灶位于岛叶,根据评估设计电极验证致痫灶位于岛叶后,行多电极立体适形射频热凝毁损治疗。术后通过住院、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采用Engel分级进行预后评估,并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23例患者均在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截至末次随访,12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消失(Engel Ⅰ级),5例患者术后偶见癫痫发作(Engel Ⅱ级),5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Engel Ⅲ级),1例患者术后发作减少<75%(Engel Ⅳ级)。术后2例患者出现可恢复性深感觉障碍或运动性失语,均在1个月内回复,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结论SEEG引导下多电极立体适形射频毁损是治疗药物难治性岛叶癫痫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开放性切除手术的一种补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索在颅内有创脑电监测下进行难治性枕叶癫痫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应用有创脑电监测的枕叶癫痫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头皮视频脑电监测(VEEG)等术前评估,初步判断癫痫起源在枕叶,再应用有创脑电监测,进一步明确致痫区的位置和范围,2期行致痫区手术切除。结果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视野缺损稍有加重。6例患者术后随访超过1 a,2例患者随访超过半年,其中6例术后无癫痫发作,2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颅内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对于明确致痫区及视觉皮层、确定并精确切除致痫区具有重要意义,在其辅助下难治性枕叶癫痫的外科疗效提高,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