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糖尿病肾病(D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临床中对DN患者早期进行干预能有效逆转其微量蛋白尿、持续性血压升高和进行性肾功能损伤等病理进程,改善患者预后,但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导致患者进入ESRD,出现慢性肾脏衰竭,甚至死亡[1]。据统计[2],ESRD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由此可见,寻找有效的监测指标以更好的帮助临床进行DN的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并致使其代谢紊乱,进而发展为DN,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1,2]。既往研究报道[3],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一种抗炎因子,可抑制致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并诱导T淋巴细胞转化[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能通过自身分泌的形式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并与肾小球形成新月体、皮肤损害发生有关[5,6]。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且是Ⅰ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因之一,其早期主要特征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逐渐进展为大量蛋白尿及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约有20%~40%伴有糖尿病肾病[1]。在欧美国家中,由于糖尿病患者数增加,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也呈持续上升阶段,其成为了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2]。深入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而在疾病的进展中,血管的钙化情况较为常见[1]。有研究报道显示[2],糖尿病肾病的动脉钙化情况与动脉僵硬情况呈现正相关。同时,血管的钙化也是造成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3],由于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占糖尿病肾病死亡的50%以上。抗衰老因子(klotho)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有研究报道显示,  相似文献   

5.
<正>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一种由致病性CD4+、CD8+T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进行性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患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尽管胰岛素替代疗法有助于改善糖代谢,但其不能完全替代内源性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使患者面临低血糖发作和并发症的风险[2]。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DM)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KD在全球患病率高、危害严重、预后效果差[1],是DM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欧美国家大样本DM队列研究报道20%~40%的DM患者可发展为DKD[2]。研究显示我国DKD的知晓率不足20%,治疗率不足50%[3]。早期的DKD一旦进入显性蛋白尿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率稳步上升[1]。肥胖不但与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风险有关,还会导致或加重性功能障碍[2]。尤其在寻求减重与代谢手术(以下简称为“减重手术”)的病人中,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更高[3]。减重手术作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有效手段,对肥胖相关性功能障碍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组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负荷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1]。其中以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最为多见,成为仅次于IgA肾病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临床常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少数出现镜下血尿或高血压[3]。其中约20%的患者将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4]。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治疗上主要依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存在个体敏感性差异大、不良反应多、价格昂贵及易产生依赖性等问题。中国古代并无MN记载,但依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尿浊”“水肿”“腰痛”及“肾劳”等范畴[5]。  相似文献   

9.
<正>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则是糖尿病肾病,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约9.7%左右,而其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可高达20%~60%,严重者可进展成为肾衰竭,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的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刺激下,可加重炎症刺激、氧化应激反应等,继而损伤到血管内皮,导致肾功能损伤[2,3]。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肾病为血糖过高致使肾血流动力产生改变的一种糖尿病合并症中微血管病变疾病,患者肾脏、神经和眼部均受到一定损害,部分病情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肾衰竭等情况[1]。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期间,易导致营养不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有研究示,治疗期予患者饮食护理,可减少营养不良产生,患者身体各方面机能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提高临床疗效[2]。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或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一种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主要临床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和(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并持续3个月以上[1]。DN是糖尿病(DM)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全球范围内,DN是CKD的首要病因,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死亡率最高的微血管并发症,约40%~50%的糖尿病患者可并发DKD[1]。研究表明,我国DKD的患病率为33.6%[2]。DKD已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首位病因[3]。西医治疗DKD以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蛋白尿等对症治疗为主,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1],全球成年人中糖尿病患者已达4.25亿,而在我国1.14亿糖尿病的患者中大约有1/3会并发糖尿病肾病[2,3]。DKD在早期的时候较为隐匿,若不能及时干预治疗可引起不可逆转的肾脏损害。因此尽早发现DKD,并对DKD患者施以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对DKD患者的肾脏功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肾病综合征(NS)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只有排除继发和遗传的因素,才能称之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在儿童NS发患者数较多,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甚至有患儿出现持续性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3]。PNS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假设可能与淋巴细胞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分泌异常、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失衡等因素相关[4,5]。临床中,可通过患儿外观表现、尿液、  相似文献   

15.
<正>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增厚伴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免疫组化和电镜中常可观察到典型的IgG抗体(多属于IgG4亚类)颗粒沉积[1]。70%~80%膜性肾病患者诊断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90%的患者起病时肾功能正常[3]。2009年Beck等[4]发现70%~75%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肾活检组织中存在PLA2R抗原,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流调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从1980年的0.67%增加至12.8%[2]。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估计,全球的糖尿病患者人口将从2015年的4.15亿增加到2040年的6.42亿[3]。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亦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中多见的并发症之一,肾功能检测显示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且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患者可出现水肿,还常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他微血管并发症[1]。达格列净是一种新型抗糖尿病的药物,属于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抑制剂,其具有独特的降糖机制,通过抑制葡萄糖与钠离子的重吸收而起到降糖降压的作用[2]。胰激肽原酶是血管扩张药,主要通过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局限性肾癌(T1~2N0M0)的确诊比例显著增加[1]。Zhang等[2]报道T1b期肾癌(直径4~7 cm)占局限性肾癌的34.3%(1286/3748)。目前临床上对T1b期肾癌的治疗方式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治疗方式的选择多取决于术者的手术经验。微创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局限性肾癌普遍使用的技术,微创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较小的创伤,最少的出血及很短的手术时间来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3]。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率约在所有糖尿病患者的20%~40%,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水肿为主要表现,若未及时治疗,随着蛋白尿的大量增加则可导致肾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机体炎症状态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慢性炎症常会促进机体肾小球及间质的纤维化,也是DN向肾功能发展的关键因素[2]。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肥胖人口的增多,肥胖相关性肾病越来越被重视[1]。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涉及遗传背景、环境因素、胰岛素抵抗、血流动力学异常、炎症、氧化应激及脂质毒性等多方面[2]。其临床表现隐匿,多为轻到中度蛋白尿,个别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3]。病理则主要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西医方面,以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