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对乳腺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对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都应该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用内分泌治疗方法,提高其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解救治疗的疗效。本文将对绝经前、绝经后乳腺癌以及特殊情况下如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男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行综述,探讨内分泌治疗抵抗机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肿瘤内分泌治疗中研究得最成熟和最有成效的,历史也最久.三苯氧胺(TAM)是乳腺癌内分泌临床上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药物,可以用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解救治疗,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以及高危健康女性预防乳腺癌.关于TAM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的基本共识有: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决定因素为激素受体状况,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效果最好,ER阴性但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患者也可使用TAM;TAM合适的服药时间为5年,低危病人再延长用药时间不能提高疗效;TAM的疗效与年龄关系不大,年长患者效果好,年轻的效果也不差;服用TAM能显著降低对侧乳腺癌的发生,但也有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ER阳性患者化疗后加用TAM比单用化疗及单用TAM效果好,化疗后序贯合用TAM的效果优于同时合用.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后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和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后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疗效达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或SD(稳定)则继续进行治疗,直至病情出现PD(进展)或主动提出终止内分泌治疗,再给予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中CR 6例,PR 29例,总有效率(CR+PR)为62.5%;不同受体阳性患者中,以ER、PR双阳性疗效最好,有效率为78.38%.结论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用于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小,具有在临床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应用于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及CBMdisc等数据库,按既定标准纳入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ne系统进行逐篇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 512名患者.结果显示:①在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AIs在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上均优于雌激素受体阻滞剂;②在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中,使用AIs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与新辅助化疗相当;③新辅助化疗结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于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可能有更好的近期疗效,但因研究太少,论证强度不高;④相对于细胞毒性药物,AIs和他莫昔芬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都较低,症状也较轻.结论 AIs可以作为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单中心资料对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疾病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的25名男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1~90个月)。纳入分析的参数包括肿瘤家族史、年龄、吸烟、酗酒、肿瘤部位、肿瘤象限、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蛋白、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辅助化疗、辅助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TNM分期。通过单因素分析评价这些参数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6.5%,新辅助化疗、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接受了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P=0.086)。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预后差于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P=0.000),早期患者预后好于晚期患者(P=0.000)。结论男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6.5%,新辅助化疗、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指对非转移性的乳腺癌患者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的系统性的内分泌治疗.研究证实,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应用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他莫西芬(Tamoxifen,TAM),并且能够明显提高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的手术切除率,改善巨大肿瘤和不可手术切除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绝经后雌激素受体和催乳素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5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0.6%。来曲唑的疗效明显高于三苯氧胺,起效时间更短且不受Cerb B-2的影响。结论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来曲唑疗效明显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2例乳腺癌进行新辅助治疗.其中采用新辅助内分泌者9例,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12例,CEFi方案治疗102例.新辅助治疗结束1周后.实施手术.结果 全组病例总的临床缓解率(CR PR)为87.9%(116/132).肿瘤对不同方案的新辅助治疗反应存在差异,内分泌治疗组临床缓解率仅22.2%,显著小于其余二组(CEFi 92.2%、紫杉醇 表阿霉素联合95.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EFi和联合使用紫杉醇和表阿霉素方案临床效果较好.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缓解率较低,反应缓慢.不推荐用内分泌治疗进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后距离手术日一般至少1周;新辅助化疗3~4个周期后外科手术.术后再补足2~3个周期化疗;兼顾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生物学和患者心理三方面.放射治疗最好放在化疗结束后.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总数的25%以上[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乳腺癌分为三大类:早期乳腺癌,局部晚期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乳腺癌的治疗取决于疾病的阶段和肿瘤的特征。治疗通常涉及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性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进行治疗,其中包括新辅助化疗(NAC)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因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应答时间较长,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仅在某些特定患者中可考虑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化疗的的适用人群广,疗效可观,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通过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衡量指标,新辅助化疗的最新药物选择以及新辅助化疗期间的监测,阐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主要表现为对化疗的不敏感和对激素的依赖,因此对于局部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来说,单纯新辅助化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现有临床指南也不推荐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提高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阶段的临床疗效,有研究者对新辅助化疗联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进行探索,但研究结论存在争议,其中该方案的适宜人群也是难点之一,本文拟围绕月经状态以及Ki-67指数两个角度对该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新辅助化疗 具有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缩小原发灶范围,控制远端转移及体内药敏试验的作用,同时为术后辅助 治疗提供指导。乳腺癌同时也是一种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临床上通常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来制订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及术后是否需 要内分泌或靶向治疗。由于术后的内分泌及靶向治疗主要取决于以上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所以在新辅助化疗 作用于残余癌组织中,这些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是否一致还存在争议,这些标志物表达的变化对于后续治疗方 案的影响尚无定论。该文通过检索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ER、PR 及Her-2 表达的 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乳腺癌雌二醇受体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有或无,可以预示该肿瘤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据报道。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病人约2/3可望从内分泌治疗中得到客观上的缓解;受体含量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反应的机率越大。目前检测肿瘤组织受体的方法有多种,本文采用一种简便、灵敏的DCC法(Dextran-Coated Charcoal Procedure)测定人乳腺癌组织雌二醇受体的含量为临床提供内分泌治疗的依据。并且对实验中某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来曲唑(弗隆)在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耐受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经粗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且雌激素受体( )或孕激素受体( )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进行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设置他莫西芬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为对照组.来曲唑组25例:弗隆2.5mg口服,每天1次;他莫西芬组25例:他莫西芬10mg口服,每天2次;28 d为1个疗程,共服用3疗程.他莫西芬组2例因用药2月发现远处转移改行化疗出组.结果 来曲唑组组cCR 2例,PR 13例,SD 10例,PD O例,RR为60%(15/25),9例降期.他莫西芬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15例,疾病进展2例,总缓解率为32%(8/25),6例降期.来曲唑组内分泌治疗前后比较,在乳腺癌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临床疗效方面来曲唑组优于他莫西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绝经后、ER和/或PR( )乳腺癌采用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有效、安全、可靠.为缩小手术切除术式创造条件,尤其对年迈、体弱、伴其他重要疾病患者是很好的治疗选择,是优于他莫西芬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影响不同耐药类型的指标。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山西白求恩医院经辅助内分泌治疗和转移一线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164例。根据两种治疗方式中患者是否发生耐药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耐药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将发生耐药的患者共64例,根据耐药发生时间分为原发耐药组与继发耐药组,非配对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探讨影响耐药类型的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两种内分泌治疗方式中均表明肿瘤直径、淋巴结分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表达水平是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发生耐药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分级、ER及PR表达水平是影响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并且在两种治疗方式中,相较于继发耐药者,发生原发耐药者的肿瘤较大(P均<0.05)。结论 肿瘤直径、淋巴结分级、ER、PR表达水平是影响内分泌治疗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并且肿瘤直径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对提示发生耐药的类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1])。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中,以激素受体阳性者[雌激素受体阳性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居多,约占70%~75%,此类乳腺癌以辅助内分泌治疗为主~([2])。但是,乳腺癌患者经过长期的内分泌治疗,会出现潮热盗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头晕耳鸣、月经失调等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3],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认  相似文献   

16.
朱宁生  张婧  江歌丽  刘晓渝 《重庆医学》2012,41(21):2170-2171
目的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9例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前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并在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 109例患者中雌、孕激素受体均为阴性56例(阴性组),受体单阳或双阳的53例(阳性组)。阴性组患者中50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9.29%;阳性组患者中39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3.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肿瘤的组织学改变,阴性组也明显优于阳性组(P<0.05)。结论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可作为预测乳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回归和贝叶斯网络构建乳腺癌患者5年预后风险预测模型,以期探讨乳腺癌预后的因果联系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专病库系统中2010年1—12月首诊为乳腺癌的17 1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治疗信息等共76个指标。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与乳腺癌预后明显相关的影响因素,借助贝叶斯网络分析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并评价模型预测性能。结果 LASSO回归筛选出18个与乳腺癌患者5年预后强相关的变量,分别是年龄、民族、初潮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家族史、是否绝经、手术分组、复发转移、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Ki-67表达水平、HER2 Fish状态、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新辅助治疗。贝叶斯网络模型发现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Ki-67表达水平与放疗、化疗等中间节点联系,间接地影响乳腺癌患者5年预后情况,Ki-67表达水平与HER2 Fish状态间接连接靶向治疗,而靶向治疗又是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父节点。模型评价发现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82.0%,曲...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极大地威胁广大患者的健康。新辅助治疗不仅能增加保乳手术的比例,还能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体内敏感性测试。尤其是在三阴性和Her2过度表达的亚型中,病理完全缓解是患者长期预后良好的重要预测指标。然而,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虽然大多数这种癌症亚型患者的总体预后良好,但因缺乏准确而便捷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临床医生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和新辅助化疗之间的决策缺乏可靠的依据。为减少盲目化疗所致的不必要副反应,亟需寻找新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预测标志物。本文回顾了现有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预后标志物的应用和局限性,以及新生物标记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来曲唑与三苯氧胺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93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来曲唑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情况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来曲唑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疗效更为满意,安全性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俞炜  杨晓燕 《浙江医学》2019,41(7):715-718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半数以上患者为激素受体(HR)阳性型。对于HR阳性型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治疗所用的药物能靶向作用于雌激素及其受体通路,从而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内分泌治疗贯穿于HR阳性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复发后维持治疗的全部临床过程。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断变化。本文就延长辅助内分泌治疗时间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