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0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疾病患者75例为对象,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对其中的40例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35例实施精细化护理为观察组。比较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能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GCS评分,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泵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通过肠内营养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腹泻、误吸、低血糖,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泵实施持续输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减少并发症,使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赤峰市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行肠内营养护理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空腹血糖、身体质量指数、微型营养评估法(MNA-SF)评分、生命质量评分(EORTC QLQ-C30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身体质量指数、MNA-SF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EORTC QLQ-C30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护理小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误吸风险,改善患者营养指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体质量,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时辅以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脑外伤并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有效性、干预前后昏迷评分(GCS评分)、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脑外伤患者应用高压氧进行康复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治疗同时辅以全程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营养泵控制肠内营养液的速度行持续泵入,同时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8~40℃。对照组采用传统50 mL注射器缓慢推注温度为38~40℃的营养液。观察2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肠内营养后营养状况均改善,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实验组腹胀、腹泻、反流、呛咳、误吸、胃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相似文献   

6.
卢丹凤  沈晔  沈佳佳 《新中医》2020,52(24):146-149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105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52 例予以肠外营养联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 53 例予以肠内营养联合早期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对比 2 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神经功能指标、昏迷情况、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 2 周,2 组各营养指标较前改善 (P<0.05)。观察组护理 2 周后白蛋白 (Alb)、血红蛋白 (Hb)、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 和血清总蛋白 (TP) 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 组护理后 12 周神经功能指标较护理前改善 (P<0.05)。观察组护理后 12 周,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S100B)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 12 周,2 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Barthel 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表(MMSE)评分较前改善,观察组护理后 12 周,GCS 评分、BI 评分和 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优化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昏迷状态,增强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同时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联合ICU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试验设计,所有纳入研究的30例危重患者均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治疗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进行TEAS干预(以下称TEAS联合疗法),观察肠内营养达标率及胃肠电图的变化。结果 经TEAS联合疗法,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第7天高于第1天及第3天(P < 0.01);胃肠电图1导联(胃体)胃动过缓发生率第3天和第7天较第1天降低(P < 0.05);正常胃电频率第3天和第7天较第1天增多(P < 0.05);5导联(升结肠)经TEAS治疗后第7天胃肠电紊乱比例降低(P < 0.05)。结论 TEAS联合疗法能提高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达标率,实现肠内营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芬芬  黄小琴  丁海蛟 《新中医》2021,53(6):166-169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以肠内营养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体液和细胞免疫因子水平、健康状况、肠内营养耐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2组护理后营养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护理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免疫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护理后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CD3+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肠内营养耐受情况较前改善,观察组护理后APACHEⅡ评分、肠内营养耐受情况和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肠内营养的作用效果,改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因子水平以及健康状态,提高患者营养指标、肠内营养耐受程度和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胰腺炎患者共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死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脾通下中药方剂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2组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组同时予鼻饲运脾通下中药方剂.结果:肠内营养期间,治疗组总体耐受性好于对照组,且无肠内营养终止例数(P<0.05),胃肠道并发症方面:胃储留、腹胀、便秘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组患者恢复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呕吐反流、腹泻例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通下中药方剂能提高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循证理念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循证理念指引下的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各项营养学指标更优(P <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肠内营养支持质量评分更高(P <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循证理念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优化各项营养学指标,大幅度提高肠内营养支持质量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收治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选取92例,按营养护理方案不同,分成肠内组(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组(肠外营养支持),每组46例。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肠内组PAB、AIb、TF、ALT、TP、GLU均优于肠外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肠外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护理中,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究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阳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 56 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28 例。其中对照组予 以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予以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肠内营 养支持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86 %)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予以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 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 160 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 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0 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经鼻胃管间歇注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进食时加 入凝固剂,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及胃肠耐受性、肠内营养不同时点热量达标率、干预 前后营养指标、血液检测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第 3 天、第 7 天肠内营养热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体质量、肱三 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可有助改善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减少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 减少胃肠不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对危重症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ENFI)患者喂养达标率、腹内压、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胃肠功能损伤(AGI)等级的影响,评价合募配穴治疗ENF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ENF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及双侧内关、足三里、下巨虚、上巨虚、天枢、大横针刺,其中天枢、大横左右各为一组,分别接电针仪的一对电极,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每日喂养达标人数,计算喂养达标率,记录治疗期间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腹内压、APACHE-Ⅱ评分和AGI等级。结果:治疗后两组肠内喂养达标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除第2天以外肠内喂养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腹内压、APACHE-Ⅱ评分和AGI等级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募配穴可以通过增加ENFI患者肠内营养喂养量,改善EN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对防治重症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0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采用标准配制的匀浆膳,通过鼻胃管早期持续泵给进行肠内营养(EN);对照组采用家属提供鼻饲食物,通过鼻胃管定时间歇注入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检验胃内容物及大便潜血、出血等消化道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53例中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情况16例,发生率30.2%;治疗组53例中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情况9例,发生率16.9%。结论早期持续肠内营养能有效防止重症脑卒中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对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胃癌手术治疗且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存质量(QLO-C3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胃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对其生存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姚建亮  毛平安  袁垒  黄平香 《新中医》2021,53(23):47-51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辅助常规基础疗法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对血清B 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 例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评分、血清BNP、hs-CRP 水平变化,并评价2 组临床疗效、促醒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率(84.00%)高于对照组(56.00%),且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GCS 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血清BNP 水平高于治疗前,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 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辅助常规基础疗法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昏迷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18例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患者列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14例患者列入研究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结果研究组平均肠内营养时间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全程护理是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肠内营养效果,加快胰腺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分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的早期应用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老年医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150 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 例)和观察组(75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同时对照组实施食堂营养餐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第 14 天的总 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低于本组第 1 天,前白蛋白(PA)高于本组第 1 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而观察组第 14 天的 TP、PA 及 Hb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制剂的早期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