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脾汤加减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4月萍乡市湘东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厌食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接受健脾汤加减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对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并且试验组的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含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汤加减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厌食症患儿,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中医症状各项积分(腹胀、出汗、呕吐、神疲、食欲不振)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同时测定患者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指标,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 0对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5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00%,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症状各项积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等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我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78例诊断为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行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的观察组和口服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较西医治疗无毒副作用,易被患儿接受,可作为治疗厌食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法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佛山顺德大良中医诊所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2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12)和对照组(n=112),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研究组使用小儿推拿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厌食症恢复时间、食量恢复时间、纳差症恢复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厌食症恢复时间、食量恢复时间及纳差症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 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 25%(P 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小儿推拿法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证候评分及肠黏膜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在烟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脾胃虚弱型厌食症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胃肠激素水平、肠黏膜吸收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47%,对照组为7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主证积分及次证积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2组患儿胃动素、促胃液素、唾液淀粉酶水平及D-木糖吸收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未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4.35%)药物贴敷部位瘙痒,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多潘立酮片基础上加以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提高脾胃虚弱型厌食症患儿疗效,降低证候评分,提高胃动素、促胃液素、唾液淀粉酶及D-木糖吸收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小儿推拿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瘦素及血锌的影响。方法将6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应用小儿推拿疗法,对照组予口服五味赖氨酸颗粒及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瘦素和血锌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血清瘦素、血锌显著升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治疗组在提高血锌水平方面略差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推拿对厌食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升高血清瘦素和血锌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可进一步探索其中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茹舫  张诚 《新中医》2022,54(16):24-2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 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食欲、食量评分,以及血锌、血红蛋白(Hb) 水平,随访6 个月比较2 组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加值,记录2 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后,2 组食欲、食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食欲、食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锌、Hb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血锌、Hb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 个月,研究组体质量和体质量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 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有效改善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的食欲,增加其体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四号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胃动力变化.[方法]将6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健脾四号合剂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用吗丁啉(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两组患儿均作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唾液淀粉酶、血锌值和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升血锌、唾液淀粉酶的水平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电图检查:两组厌食患儿经治疗后,胃电主频、幅值、正常能量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健脾四号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而且可提升患儿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捏脊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 机法将100 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 例。治疗组给予小儿捏脊联合针刺四缝穴 治疗,对照组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2 组均治疗8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锌、血红蛋 白、胆囊收缩素(CCK)、瘦素(LEP)、神经肽Y(NPY) 水平,比较2 组临床疗效、疾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2.00% (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 CCK、LE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锌、血红蛋白、NPY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CCK、LE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NPY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2 组治疗后血清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2 组均未发生呕吐、晕针、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捏脊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 症,可以明显改善小儿临床症状,改善摄食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摩腹捏脊推拿法对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儿的疗效及肠黏膜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门诊收治的105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摩腹捏脊推拿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胃排空1/2时间、唾液淀粉酶、血锌以及D-木糖吸收试验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胃排空1/2时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胃排空1/2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胃排空1/2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唾液淀粉酶、血锌以及D-木糖吸收试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摩腹捏脊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增强患儿胃动力,缩短胃排空所需时间,并改善患儿肠黏膜吸收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脾助运中药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小儿厌食症的患儿2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助运中药合推拿,治疗后对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食欲、食量、面色、腹部不适、精神心情、大便不调和患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食欲、食量、面色、腹部不适、精神心情、大便不调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腹部不适、大便不调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评分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脾助运中药合推拿治疗用于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好,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饮食习惯,增强食欲,有效改善临床不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31-133
目的研究冯氏捏脊联合五味异功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收治的106例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予以五味异功散加减治疗,研究组61例予以冯氏捏脊联合五味异功散加减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儿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食欲、食量、大便、汗出、精神、面色、体质量)以及实验室指标(血锌含量、血钙含量)的影响,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好转率[93.44%(57/6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主症食欲、食量以及次症大便、汗出、精神、面色、体质量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锌含量、血钙含量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冯氏捏脊联合五味异功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改善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辨证取穴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 将165名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分别采用辨证取穴推拿和基本推拿方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根据症状评分量表对临床疗效及证候疗效进行评价,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血锌及尿D-木糖排泄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93.9%,2组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厌食症患儿135例,采用中医保健疗法对小儿进行推拿按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脾胃虚弱型厌食症的总有效率为95.56%,治疗后血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镁、铜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前D-木糖的吸收率为16.12%,治疗后D-木糖的吸收率为20.02%,治疗后D-木糖的吸收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平度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样本,遵从随机化原则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4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44例)采用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小于参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痛泻要方热奄包用于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患儿临床治疗中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建议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抚触护理对厌食症小儿的效果。方法:100例厌食症患儿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体重。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P〈0.05);研究组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厌食症小儿应用抚触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儿体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16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25%(77/80),高于参照组的82.50%(66/80)(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97.50%(78/80)高于参照组的81.25%(65/80)(P <0.05)。结论 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获得小儿家属满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儿童支气管肺炎采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妇幼保健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接诊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8例,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将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咯痰、喘息、咳嗽和哮鸣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皮疹、恶心呕吐和声音嘶哑)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肺炎采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彭燕 《西部中医药》2013,(8):122-12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及护理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56例设为研究组,同时将同期以西医方法治疗的5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愈46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愈33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85.71%,研究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3.1±5.1)天,对照组为(17.3±8.3)天,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与护理具有效果好,见效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主要针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回顾性分析患儿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本院接诊的19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按照采用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中医组与西医组,中医组采用中医治疗,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从治疗有效率与症状积分上分析对比中医组与西医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的临床效果有效率明显比西医组高,P 0.05。在治疗前,中医组的症状积分与西医组的症状积分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中医组与西医组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但中医组的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显著较大,P 0.05。结论:小儿厌食症患儿在治疗时运用中医推拿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操作简单,不良反应较小,较大程度上改善了患儿的体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利于患者恢复,值得在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