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气功科学》编辑部: 我习练气功已十余年,学练过数种功法,对静功尤感兴趣,只是苦于没有名师指点,至今仍是门外汉,收效甚微,几种慢性病不仅未愈,仍有不断加重的迹象,询问其他功友,感觉与我差不多,只是觉得练总比不练强,大家就这样糊里糊涂半信半疑的练着。我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大部分人都练了十多年,少的也练了七、八年,不能说是急于求成吧!我们经常在一起议论,是我们练静功的方法不对?要领和诀窍没有掌握好?比如说,练静功双手的姿态就有七、八种,什么莲花掌、佛手掌……;意念的运用:有的说应守丹田(似守…  相似文献   

2.
练静功如何入静,这是练功的关键。平时我们所学过的各种功法如静功的“为一清静法”、“周天搬运功”、“先天一元气的丹命呼吸”,以及“少林甲子功”等。这些功法都明确规定意守,大多是意守丹田。练动功一般也有意念或意守。可见练功的意念是何等重要。从练功的实践中,体会“意守”或者“一念代万念”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初学,对于功法规范,一招一式都要求认真对待,这是对的。我初练少林剑指站桩功,按站桩要求调好姿势,即意念剑指。由于悟性低,意念太重,造成精神过分紧张,  相似文献   

3.
我在练丹田静功两个多月后 ,正是真元萌功 ,丹田气腾之际 ,忽连连梦遗 ,有时两天1次 ,严重时1天1次 ,甚至白天午睡亦然。第二天便浑身疲惫不堪 ,气感大大减弱 ,严重影响了功力的提高。如此反复近3个月 ,精神比练功前更差了。后来 ,我有幸遇到杨双华老师得授一套“守肾法” ,试后第一天便收到了效果 ,连续练了几星期 ,频繁梦遗逐渐减少及至恢复正常 ,而且自感精力充沛。此后 ,再练丹田静功收效甚快。守肾法具体练法如下 :双盘、单盘或坐式 ,微闭双眼 ,放松全身 ,将两手搓热 ,捂肾3分钟 ,然后将手平放膝上 ,意想两肾化为真气在丹田处旋转 ,越转越小 ,最后缩小至乒乓球大小。15分钟后收功。收功时将两手双叠置丹田 ,再意守丹田1分钟即可睁眼 ,搓热双掌抚脸数次。每天睡前练1次守肾法疗遗精@杨生!425600湖南省宁远县邮政局成军辉转  相似文献   

4.
无极禅功是在三星混元功和太极升能桩修炼一定层次后,再练无极样功。归无功入门是从三星混元功和太极升能桩开始,练得全身经脉基本畅通后,身体健康有了明显好转,这时修炼静功,才能全身完全放松入静,这样才能起到练静功的效果和功能。假如全身经脉不通,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往那一坐,气血淤止、病灶部位不适,这时你还能放松入静吗?如不能,则练静功又怎样能收到好的效果呢?无极样功是以特定穴位结合气功吐音法形成的一套练功方式。人体有十二个重要穴位与其相对应,通过练功将这十二个穴位打开,能增强各窍穴吸聚天地宇宙能量流之功…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气功疗法中,都有意守丹田这一項目。侭管各种气功疗法練功动作不一样,而强调練功时要意守丹田,則是異口同声,一致重視。但在認识意守丹田的作用上,各家所說互有紛歧。有的認为意守丹田是便于思想集中。有的认为意守丹田可以使呼吸深長,横膈膜下沉辐度加大,吸入空气量多,增加了氧的吸入。有的認为意守丹田可以加深內抑制程度,易于入静。有的把它看做主要項目之一,有的把它放在輔助动作之列。各有师承,各有见地。总之,不管怎样,对这一項目,在气功疗法中的重要作用则是无可否認的。假如,舍去这意守丹田,  相似文献   

6.
我从1989年开始练功,十载潜心修炼,随功力升华不断悟新,逐步创编形成一套独特的功法。我体会这套新功法入静快,长功快,入门快,内气浩大浑厚,而又不出偏差,对气功初学入门者及提高功力极为实用。我和千万个气功爱好者一样,既无名师指点迷津,又无一套完整的功法和功友相助,独自在练功中探索长功捷径,尝遍了练功的酸甜苦辣。因此觉得应把练功创功的历程说出来,与广大气功爱好者共勉。我最先练李少波创编的“真气运行法”,3个月打通小周天,丹田真气充实、暖气日盛,浑身似有温泉流动,更加坚定了我练功的信心,按照功法的练功层次要求,意守丹…  相似文献   

7.
本人有幸于84年底参加了省首届气功辅导班,在中医学院三个月的学习,我按照老师的要求,严格地进行了晨训和练功,终于在短暂的时间里练通了小周天。回单位工作后,我一直坚持每天练功习以为常。我练的功是柯衡老师教的“先天一元气”功法,由于工作关系,我采取平坐式姿势练功较多,练功时间都是在10(30)/(Am)——12(00)/(Am)这段时间。开始练功时,无须做“放松功”,即能入静。只要意守丹田,第一次吸气丹田即有热感,第一次呼气丹田亦有热感,比起在学院初学时可谓进了一大步。在继续练功的同时,丹田热团形成,整个下腹  相似文献   

8.
初学气功者往往会遇到一个难题──"得气"难。得气的前提是"意守丹田",那么要"得气"就得先做到"意守丹田",守住了丹田自然便能"得气"。我自从练丹田功那天起,便遇到了这一难题:"怎么守?""往那处守?"我往往把"意守丹田"变成了"意守肚皮"。后来和功友们一交流,才发现他们也"只能守住肚皮"。终于明白"得气"难原来是"意守肚皮"所致。守不进肚子里(丹田),哪能得气!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有一次和功友们一起练功,我突发奇想,得一练法,行之果然十分有效。于是介绍给功友,反映也很好:练这一方法站坐卧都可以。练时先全身放松,进入练…  相似文献   

9.
如何收功     
如何收功甘肃省天水农业学校苏转章收功是每次练功的结束,在气功锻炼过程中属于重要环节。收功的作用,一方面可使练动功者在收歇之前,将散发于四肢的气收敛归根于丹田内,蓄积其精气而固其本;另一方面,可对偏于练静功者,调和因意守过于集中专注而可能发生的瘀积,使...  相似文献   

10.
气功修炼者都懂得“要得功夫深,静炼功夫增”的道理,静炼功夫是修炼气功的捷径。但是有部分气功爱好者认为静炼有三难:一是缺乏信心,难以坚持,二是静功姿式,动作难做,三是修炼过程,难以入静。静功之所以难炼,其难度在于入静,入静的难度来自杂念干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明功夫是靠炼出来的,功夫是用时间和汗水换来的。就静功姿式难度动作而言,也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练气功也要讲究科学方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因此修炼气功既要刻苦和坚持,也要选择既快又好的功法和修炼方法,以便祛病强身,早见成效。笔者几年来除积累静炼功夫和平素…  相似文献   

11.
小周天即是真气在人体任督两条经脉上循环流动的路径。其上有三丹田之说,上丹田泥丸,中丹田绛宫,下丹田气海。这三个部位是练功时常采用的意守部位,其中下丹田藏精,意守此部位可“练精化气”;中丹田藏气,意守此部位可“练气化神”,上丹田藏神,意守此部位可“练神还虚”。有趣的是,在小周天的路径上分布着人体全身所有的内分泌腺体,在任脉上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胰腺、胃肠(目前被认为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和性腺等。在督脉上有肾上腺、松果体、下丘脑和脑垂体等。当人体入静进入气功态时,真气被激发而沿周天运  相似文献   

12.
我参加省医学气功培训班以来,经过老师们的指导,在古典气功理论及气功功法功理方面有较大的收获,特别是对气功中最重要的“入静”问题,有一点肤浅的体会。开始的半个月,以练少林剑指站桩功为主,出现大便秘结,口唇干裂现象。加练静功周天搬运法,由于没“得法”,练了差不多一个月仍没有出现如书中所说的任何反应,幸亏我们这个学习班有这个好处:除了练具体功法外,还讲授古典气功理论及古人练功体会。一天,当黎泽泉老师讲授《坛经》时提到“自性起念”,他就形象地举了一个例:“练功要等到门开了才进去,不要强  相似文献   

13.
读了《中国气功科学》2000年第5期功友李枫的求教文章《静功静功 何日成功》和李丕洋先生的文章《这样练静功 功效如何?》后,认为李枫的提问有代表性。社会上确实有不少功友练了多年静功而得不到比较满意的功效。这是什么原因呢?李丕洋先生做了回答。我对李先生的看法表示完全赞成,但觉得意犹未尽,故做一点补充。 我认为,练好静功关键在功外。像李枫那样不断转换功法,执著于练功姿态,研究意守丹田好还是意守病区好等,这在佛家的说法叫做以妄制妄,失一得二,一是“真”给失了,却得到“二妄”:病区是妄,执著于功法也是妄,…  相似文献   

14.
我在练丹田静功两个多月后 ,正是真元萌功 ,丹田气腾之际 ,忽连连梦遗 ,有时两天1次 ,严重时1天1次 ,甚至白天午睡亦然。第二天便浑身疲惫不堪 ,气感大大减弱 ,严重影响了功力的提高。如此反复近3个月 ,精神比练功前更差了。后来 ,我有幸遇到杨双华老师得授一套“守肾法” ,试后第一天便收到了效果 ,连续练了几星期 ,频繁梦遗逐渐减少及至恢复正常 ,而且自感精力充沛。此后 ,再练丹田静功收效甚快。守肾法具体练法如下 :双盘、单盘或坐式 ,微闭双眼 ,放松全身 ,将两手搓热 ,捂肾3分钟 ,然后将手平放膝上 ,意想两肾化为真气在丹田处旋转…  相似文献   

15.
人体丹田     
人体丹田乌鲁木齐乔崇俭人体丹田是生命之田园,练气功的能源基地。气功师和武术师都重视练丹田功夫。我在学习气功书报杂志时发现,关于人体丹田的说法极不一致。中国传统的医道书上说,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现在,气功界关于丹田的说法就多了。说人体丹田不是三个...  相似文献   

16.
我患神经衰弱,经多方治疗,效果不理想。人们说,气功对神经衰弱有奇效。我抱着一线希望,参加了学院气功选修课。练功初时,老师教导我们:不论什么功法,关键在于“入静”。于是,我竭力寻找“入静”的捷径。开始,我按照老师传授的方法,全身放松,意守一处(如丹田)。苦苦厮守,总是无法“入静”,反而增加了人为的紧张。练完功,两眼发胀,头晕,口干。凭着老师传授的经验,我意识到出偏了。只得放下原来的功法,寻求新的“入静”途径。我冉次翻阅了《气功学讲义》(选修教材)。书中曰:“静即‘无欲’,‘恬惔’,‘定’”。王冰也解释:“恬惔虚无,静也”。看到这里,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古怪的念头:学着睡觉“入静”。睡觉可以说是“无欲”,“无为”的了,全身不自  相似文献   

17.
气功修炼的最高境界──调心练意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气功教研室宋天彬调心练意是自觉地调整控制心理活动,通过意守和观想,以达到排出杂念、入静养神、意宁神灵的目的。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意守”二字,即意念归一,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处。古代称“...  相似文献   

18.
站桩功作为静功的基本功法,已为多数练功的同仁所采用,方法得当,必行之有效,在1~2周内即会在两手之间产生明显的气场感受。有关功中意念的运用,我的体验是在一个虚无的无所想、无所视、无所闻的空间中,着意于相对的两手指之间,体会其中气场的阴阳变化,把两手间当作一个极具感受性的守“中”部位来对待,就象意守丹田一样,在心无所想,目无所视,耳无所闻的状态下,意守其间,自然就会有恍恍惚惚,若有若无之感受。当有杂念涌来时,可以默念要求自己“心平气和”的入静口诀,可求达到逐步入静的目的,进而产生出麻、热、胀的气感来。这是因为真元之…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气功?不练气功不知道,练时间短了也不会清楚,我是在练了5年之后才慢慢有了一些感觉的. 气功就是用气的功夫.练气功讲究运用意识和气息,有静功、动功之分.  相似文献   

20.
气功入静妙法盛超入静是气功中的重要环节,入静方法的掌握,关系功力进展的快慢。多数练气功者为了快速入静,而采用数息、听息、守外、守内等多种入静方法,可总感到不能入静,杂念丛生。初练功时,本人采用社会上流传的多种人静方法,总感到不能入静.为了解决入静,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