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确定有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方法]对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甲胎蛋白及凝血功能正常,彩超肝脏声像图未见异常的患者,不论乙肝三系统为任何模式,只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均进行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在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为48%(21/43),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为33%(17/5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为14%(3/21),5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患者HBV-DNA无一例阳性.不论乙肝三系统为任何模式,定量检测HBV-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梁红  胡同平  张文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48-3049,305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阴性而核心抗体筛查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其中核心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re-S1-A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0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标本中单独抗-HBc阳性28例,占9.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HBc两项阳性54例(18.6%);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78例(26.9%);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0例(44.8%)。前S1抗原有2例阳性,占0.7%。HBV-DNA阳性3例,占1.0%。抗-HBc阳性血液中,单独抗-HBc阳性的血液中检出1例HBV DNA及前S1抗原阳性的血液,占单独抗-HBc阳性血液的3.6%。HBeAb、HBcAb同时阳性的血液中检出2例HBV DNA阳性及1例前S1抗原阳性,分别占其2.6%、1.3%。在所有抗-HBc阳性血液中检出3例HBV DNA阳性及2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结论]虽然在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液中HBV-DNA阳性率并不高,但是对于受血者来说,输注这种血液将会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如果在献血者检查中加入抗-HBc和前S1抗原检测,既不用增加太多成本,同时操作比较容易,这样就能筛选出绝大部分的HBV-DNA阳性标本,从而减少输血感染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状况,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方法对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00例输血前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输血前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指标;采用TRUST和TPPA方法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指标,分析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交叉感染率以及不同年份阳性率。结果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最高为10.40%,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36%;不同年份间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最多为45例占44.12%,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为30例占29.41%。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治、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减少医院感染,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保障血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有关法规明确规定对献血者血液标本必须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1],只有检测合格的血液才能发放临床使用。然而血液安全涉及到多  相似文献   

6.
生活实例 周老师今年52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在某医院治疗2年,可收效甚微。心事重重的周老师感觉疲乏无力、饮食无味,一直病休在家。期间,周老师多次检查乙肝标志和HBV DNA,结果显示: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但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e(乙肝病毒e抗体)和抗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HBV DNA阴性。后来,周老师接受医生劝告,进行了肝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患者手术、输血前的血液感染标志物的情况。方法:对13377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8项血液标志物参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7.4%,抗-HCV阳性率0.3%,抗-HIV阳性率0.04%,抗-TP阳性率1.8%。乙肝二对半检测的模式有12种。结论:在手术、输血前进行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下列缩略语为本刊常用词汇,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它们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_HBs)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_HB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_HBe)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辅助性T淋巴细胞(Th)重症监护病房(ICU)干扰素(IFN)…  相似文献   

9.
下列缩略语为本刊常用词汇,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它们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辅助性T淋巴细胞(Th)重症监护病房(ICU)干扰素(IFN)…  相似文献   

10.
下列缩略语为本刊常用词汇,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他们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_HBs)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_HB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_HBe)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辅助性T淋巴细胞(Th)重症监护病房(ICU)干扰素(IFN)…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成都市区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HBVm)阳性结果、分布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增强人们对HBV感染的认知能力,合理干预,提高人们对乙型肝炎的自觉免疫意识。方法对2007—07—01/2008—06—30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08685名成都市区人群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及肝功能进行检测,同时调查HBV感染过去史、家族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史。结果HBVm阴性31063人,占28.58%;HBsAg、HBeAg、HBcAb均阳性者4637人,阳性率4.27%;HBsAg、HBeAb、HBcAb均阳性者5250人,阳性率4.83%;HBsAg、HBcAb均阳性者527人,阳性率0.48%;单纯HBsAb阳性51228人,阳性率47.13%;HB—sAb、HBeAb、HBcAb均阳性者1921人,阳性率1.77%;HBsAb、HBcAb均阳性者13200人,阳性率12.15%;其他(HBeAb、HBcAb阳性、单纯HBeAb、单纯HBcAb阳性)共859人,阳性率0.79%;肝功异常(单项转氨酶和/或两项转氨酶增高)共计896人,异常率为0.82%;乙肝疫苗预防接种33779人;接种率31.08%。结论成都市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总人数或阳性率与全国水平接近,而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加强乙肝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强化乙肝疫苗接种是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2001~2003年在我院作健康体检的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的乙肝"两对半"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3117例(男1860,女1257)企业职工,全部静脉抽血作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5项)检查,其中HBsAg和HBsAb均阴性606人(19.44%),HBsAb阳性2 047人(65.67%),HBsAg阳性464人(14.89%).而HBsAg和HBsAb阴性的606人中HBeAb或HBcAb阳性,或两者同时阳性56人(1.80%).结论本调查职工HBsAg阳性率为14.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b阳性率为65.67%;HBsAg和HBsAb均为阴性占19.44%,易感者比率较高,有必要及早采取注射乙肝疫苗等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受感染的危险性,减少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HBsAg低值弱阳性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患者乙肝免疫学标志谱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出的80例HBsAg弱阳性患者的标本行常规乙肝免疫学标志(两对半)及抗HBc IgM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设9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乙肝两对半及抗HBc IgM表现有4种谱型;PCR检测HBV DNA 5例(6.20%)患者阳性,27例(33.75%)CIC阳性,肝功能均正常。80例中有6例(7.50%)为肝癌患者。结论HBsAg弱阳性一般情况下不具严重致病性,但在原发病被激发或重叠其他病毒感染时,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癌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释HBsAb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对常德市2004年高中毕业生进行健康体检,选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HBcAb、HBeAb、HBsAb5项指标中有1项以上阳性者865人为对象,以HBsAg、HBeAg为原因变量,HBcAb、HBeAb为中间应变量,HBsAb为应变量,构筑模型框架,用SPSS11.0软件进行道路分析。结果通路图模型框架可解读信息为67.3%,HBsAg对HBsAb的直接作用为-0.714,对两者相关系数(r=-0.787)的贡献比为94.2%。结论HBsAg与HBsAb高度负相关,HBsAg阳性时有HBsAb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5.
乙肝疫苗接种对成人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A=HBsAg,B=HBsAb,C=HBeAg,D=HBeAb,E=HBcAb)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820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组1344人,未接种乙肝疫苗组1476人)的早晨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然后对两组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共有22种,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组有19种模式,主要的感染模式以B( )为主(占55.73%),其次为ABCDE(-)、BDE( )和BE( )三种,分别占14.36%、8.26%和7.96%,此四种模式共占86.31%。未接种组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模式有22种,主要的模式以ABCDE(-)为主,占44.11%,其次有B( )、ADE( )和BDE( ),分别占14.09%、8.88%和6.71%,此四种模式共占73.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未感染率、大小三阳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 成人接种乙肝疫苗仍然可以大大地改变人群的乙肝免疫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和HBV-DNA的相关性分析,论证HBsAg阴性血液的安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3398例HBsAg阴性献血样本,H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2.73%,其中HBsAb(+)、HBcAb(+)模式组占6.59%,HBV-DNA阳性率为5.80%;HBsAb(+)、HBeAb(+)、HBcAb(+)模式组占4.74%,HBV-DNA阳性率为6.83%;HBcAb(+)组占6.24%,HBV-DNA阳性率为5.19%;HBeAb(+)、HBcAb(+)模式组占5.86%,HBV-DNA阳性率为4.52%;HBsAb(+)模式组占31.99%,HBV-DNA阳性率为1.56%;全阴模式组占44.59%,HBV-DNA阳性率为2.11%。结论HBsAg阴性的献血者仍然存在HBV感染的危险,特别当单独HB-cAb检测阳性或合并HBsAb、HBeAb等阳性标志物时,输血潜在感染的风险增加,应同时检测乙肝其他标志物,推行灵敏度高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可以进一步减少输血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避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假阳性报告的发生。〔方法〕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而金标法为阴性的69份血液标本,用ELISA法和Abbott免疫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3系5项免疫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ELISA法检测HBsAg的假阳性率为1.19%,而用同样方法复检后,其假阳性率降至0.06%。〔结论〕ELISA法检测HBsAg的假阳性大多可通过用同样方法复检并结合乙型肝炎3系的其他免疫指标发现并给予纠正,对少数复检结果仍难以确定者,可用Abbott免疫发光法检测乙肝3系5项免疫指标给予确认。  相似文献   

18.
乙肝孕妇所生婴儿乙肝感染情况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不同的乙肝感染状态经被动免疫后所生婴儿乙肝感染情况。方法:将57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乙肝“大三阳”组及乙肝“小三阳”组,同时又分为被动免疫组和未被动免疫组。对被动免疫组从孕28周起1次/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U/次,共3次,对其所生的婴儿于生后24 h、6个月及1岁时测定乙肝“两对半”。结果:经被动免疫孕妇所生婴儿抗HBs抗体产生率明显高于未被动免疫组(P<0.05)。乙肝“大三阳”孕妇孕期经被动免疫所生婴儿抗HBs抗体的产生率明显高于未经被动免疫的乙肝“大三阳”孕妇所生婴儿抗HBs抗体的产生率。乙肝“小三阳”孕妇经被动免疫和未被动免疫所生婴儿抗HBs抗体的产生率及乙肝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被动免疫可以阻断乙肝宫内感染的发生,使婴儿在宫内得到被动免疫,乙肝“大三阳”孕妇是发生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院就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组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1年1月-2003年12月就诊患者中的42920例受检者的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HBV现症感染率高达27,16%,其中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者占10.06%;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者占13.87%;单项HBsAg阳性或HBsAg与HBcAb2项结果阳性者占3.16%;HBsAg,HBsAb,HBeAg,HBcAb 4项结果阳性60.05%;HBsAg,HBsAb,HBeAb,HBcAb4项结果阳性占0.02%。结论所检人群中HBV感染率高,血清学标志物组型多,医院应高度重视,以避免就诊时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0.
乔亚峰  叶振东 《中国校医》2011,25(4):260-262
目的调查嘉应学院医学院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两对半"感染模式和乙肝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方法对2009年梅州市某高校新生1 87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性检测被检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5项指标,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自行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乙肝知识知晓调查。结果该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12.78%,"大三阳"阳性率为5.60%,"小三阳"阳性率为4.42%。ALT+AST升高伴HBsAg阳性有17人,占阳性人数的0.91%。问卷调查结果:59.50%的学生能够正确了解乙肝的一般知识,69.12%的学生了解乙肝传播途径。结论该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9.09%平均水平。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健康教育,使学生对乙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应在学生中宣传和普及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