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接第 5期 362页 )   三、ACS治疗策略(一 )ACS患者处理的新概念1 强调危险分层 患者就诊后尽快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及cTnT(cTnI) ,对患者危险度作出评估 ,有利于制定适宜的治疗对策。ACS患者危险分层 ,受多种因素影响 ,它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危险度可经适宜的治疗而降低 ,也可因不正确治疗或病情进展而增高。2 对无ST段抬高的ACS治疗中提出“预处理”(preparetreatment)概念 对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首先应积极地抗栓、抗心肌缺血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低…  相似文献   

2.
蔡尚郎 《山东医药》2004,44(4):51-5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病变冠状动脉强烈痉挛收缩。偏心斑块、纤维帽较薄、脂核较大、平滑肌细胞较少、炎性细胞较多,则斑块较易破裂。一旦斑块破裂,便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在破裂斑块的基础上形成富含血小板的止血血栓,如果损伤严重,在血小板血栓的基础上形成以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分型及危险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理研究,已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触发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导致血栓形成,是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急性Q波心肌梗死(AQMI)的重要发病机理,同时也已肯定,炎症也是ACS发病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型的看法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缺血性心脏病是从稳定性心绞痛 (SA) ,到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到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再到Q波心肌梗死(QwMI)的一个连续体 (continum) ,在病理生理上呈波谱样(spectrum)分布 ,彼此之间存在交叉 ,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旧的分型及其局限性一般认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病症 (图1) [1] 。图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旧的分型事实上 ,从不稳定性心绞痛到非Q波心肌梗死 ,再到Q波心肌梗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它们的病…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过程中的严重事件之一,其可致心肌梗死,常导致患者猝死。ACS的病理生理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造成完全或不完全的血管闭塞,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以致梗死。临床上,它涵盖了一组连续进展的病症,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能否早期检测出敏感、特异的ACS心脏标志物,无疑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作为心肌缺血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救治的发病6h内可疑缺血性胸痛,且不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诊断标准者。全数患者在入院即刻分别检测IMA、cTnT、CK-MB,并在发病12h后再次检测cT-nT。由2名心脏科专家在对IMA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做出12h和临床最终诊断。根据12hcTnT结果和临床最终诊断,分别计算IMA诊断精确度。结果:313例可疑胸痛者中12hcTnT阳性、最终诊断ACS者分别为116和163例。对预测12hcTnT阳性,以急诊即刻cTnT特异性(99.49%)、阳性预测值(96.55%)、阳性似然比(47.31)最高,IMA测值最低;IMA敏感性(94.83%)、阴性预测值(95.59%)最高,阴性似然比(0.08)最低,IMA阴性组有6例患者12hcTnT阳性。对最终诊断ACS,IMA的特异性(90.79%)和敏感性(74%)均较低。163例最终诊断为ACS的患者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66例,STE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67例。3组IMA水平无显著差异,但较非ACS组IMA水平显著升高。结论:IMA存在少数假阴性,使临床安全性受限。由于IMA极低的检验特异性,且无法区别UA和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对ACS危险分层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尽管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但不同ACS患者缺血和出血风险不同,其死亡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存在明显差异.及时准确地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策略,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的危险分层及处理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病程中的严重事件,往往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需要针对患者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临床对策,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来自于临床试验和专业学会指南的危险分层方法基本思路一致,但都不是呆板的教条,临床应用中需要了解不同危险分层方法的不同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动态评估,选择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最终目的是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严华 《内科》2007,2(1):94-96
冠心病预后改善的基础是由于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有效的早期风险干预治疗,而一系列有效的早期干预治疗关键在于要求冠心病危险度评估更为准确、更为量化以便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现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 ndrome,ACS)是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1)不稳定心绞痛(ti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2)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ACS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因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吴杰 《心电学杂志》2002,21(2):72-74,84
近年来 ,随着冠心病研究的深入和诊疗技术的发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引起广泛关注。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治和预后判断中 ,心电图起着重要作用。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年冠心病心电图研究方面的许多新的观点和认识。现介绍如下。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因急性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释放大量的促凝物质 (脂质、组织因子等 ) ,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导致血栓形成 ,最终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堵塞 ,使心肌发生缺…  相似文献   

11.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极为常见,根据临床,心电图,血清生化,左心功能状态和冠状动态(冠脉)病变作危险分层对治疗策略的制定尤为重要。尽管内科保守治疗已普遍采用,但对心绞痛反复发作,ST段压低,TnT或TnI增高,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心肌梗死后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等高危患者,应尽早行冠脉造影,并根据冠脉病变情况决定行介入治疗(最好联合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脏性猝死(SCD)。它具有发病急、变化  相似文献   

13.
长QT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1]。本文综述对遗传性LQT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方面的研究进展。1 LQTS的临床表现 LQTS患者极易发生一种称做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室性心律失常(见图1)[2],后者可促进晕厥事件的发生。这种疾病常于青春期发病,典型地表现为剧烈运动与情绪波动后晕厥发作。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心律失常可以自动终止,但TdP也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核素心肌显像 (MPI)技术的发展及新的显像剂的出现 ,MPI在ACS患者的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出院安排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新的ACC/AHA的AMI指南、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 ,以及核心脏病学指南均充分肯定了MPI的上述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年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11年间的变化趋势。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入选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首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18~44岁的住院患者。通过电子...  相似文献   

16.
炎症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作用及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炎症性疾病”的论断在临床、基础、病理研究方面得到证实。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细胞因子、黏附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C 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价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期,循环杂志(Circulation)发表了《美国心脏病学会/老年心脏病学会联合科学声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治疗》。声明对老年ACS的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证据进行了概述,现简要介绍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NSTE)ACS的特点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8.
姚艳  浦介麟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870-872
自从1992年Brugada两兄弟报道Brugada综合征(BrS)以来,该病即因其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高发病率和猝死率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BrS的病例报道和临床、基础各方面的研究文章急剧增多。现就BrS的分子基础、检测手段、危险分层及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冠心病的病因基础及治疗方法有快速的进展,学者们对冠心病的临床分型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往将冠心病分为心绞痛、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供血不足及急性心肌梗死,而现在则主要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来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它包括  相似文献   

20.
脑利钠肽 (BNP)是一种主要从心室分泌的多肽类心脏激素 ,临床测定血浆BNP水平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最近研究表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中 ,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 ,且能够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短期、中期及长期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脏事件 ,可以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