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引的作用     
《亚太传统医药》2006,(3):50-50
<正>药引又称引药、药引子。中医处方是按“君、臣、佐、使”的原则来配伍的,药引就是“使”药。引经作用:药引可引导药物对人体的某一部位或脏腑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肾阴亏损的六味地黄丸,常以淡盐水作为药引送服,因为咸味可以引导药物入肾。增强疗效:经引药作药引,可提高主药的疗效。如在治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方中,常以生姜或葱白为  相似文献   

2.
<正>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食盐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水、解毒之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生姜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3.
彭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47-48
中药方剂的药引俗称药引子,临床实践中有的用作主药、辅药,有的为佐使药,犹如“导游”一样,将诸药引向一定的作用方向或作用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药引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起着引药的作用,同时根据每张具体处方药物的组成、药性特点、功能主治,结合病情变化、病程长短、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发病时间、季节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药引。由于药引自身的功效特点,还可以起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照顾兼病兼症、固护正气、矫除异味、便于服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药引,是祖国医学一种独特的配伍形式,是中药方剂的特殊组成部分。发掘民间草药为药引的用药方法,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增强汤药的疗效:民间药引与中药汤剂通过有机配合,能增强汤剂的作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治疗跌打损伤常用复元活血汤,配合泽兰、地鳖虫,能增强祛瘀之力,使损伤的瘀血剔除,恢复正常的肌肉经络功能,再如加用黄酒  相似文献   

5.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药引具有引经(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和增强疗效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食盐:味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火、解毒之效。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盐开水送服,即是取其能入肾。生姜:味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呕吐时,常用生姜3 ̄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葱白:味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塞闭不通时,常用葱白5 ̄7根为引。灯心草:味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消心除烦,利尿通淋。…  相似文献   

6.
<正>服用中药的一种传统的做法——使用"药引",近些年几乎被人们遗忘了。药引是发挥药效的关键一步,别看是普通的食物,却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药引的作用,一可补充成药的某些不足,协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二可引药归经增强疗效,引导药物更好地到达病变部位;三可兼有调和、顾护、制约、矫味等功效。盐水能引药入肾,故补肾药(主要是滋补肾阴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常宜用淡盐水送服。一般用食盐2克,加水半杯溶化即可。  相似文献   

7.
药引是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特色之一,药引的准确应用能够对中药的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医家对药引相当重视,文章通过张恩树主任五十年的临床应用经验,阐述药引在中医外感及内伤杂病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了药引的具体使用方法,为中医临证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疾病时,强调“药引”的作用。所谓“药引”是指有病家自己准备的,在治病处方中特别选定的某种药物,用来引导诸药直达病患处,使药物迅速发挥其疗效,加快治疗疾病的进程。常用的“药引”中有不少是食物,如生姜、芦根、葱白、大枣、醋、莲子、竹叶等。  相似文献   

9.
服中药为何要用药引 ?祖国医学认为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网络全身 ,通达表里 ,内联五脏六腑 ,外络四肢百骸、筋骨皮毛 ,使内外表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故“药引”犹如导游 ,将诸药引向一定的经络脏腑 ,进行针对性治疗。若能辨证选用药引 ,则不仅有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 ,而且还兼有调和、保护、制约、矫味之效 ,从而弥补了它的不足 ,还减少了毒副作用。药引是以药物归经理论为基础的 ,药物归经则以中医的辨证方法为依据 ,如脏腑辨证理论 ,六经辨证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等。根据以上辨证方法 ,药物的归经有以下几种方法。1 药…  相似文献   

10.
中药引经理论与药物靶向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探讨中药引经理论与药物靶向性之间的相关性,为基于中药引经理论研究靶向给药系统的新思路提供理论参考。作者调研了中药引经理论沿革、临床应用情况、引经药自身与靶部位的亲和性,以及引经药对其他药物吸收、分布、药效的影响等研究结果,分析归纳,提出观点。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揭示中药引经作用与药物的靶向作用有一定相关性。以为通过中药引经理论的应用,可为现代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增强药物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11.
精神科的日常门诊中,多见主诉口干、咽干的病例。原因大多为精神治疗药物副作用引起。但一旦停药,精神症状就会复发,甚至恶化。而若大量饮水,又可能出现水中毒的情况。一般的精神治疗药引起口渴,是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肾上腺素作用及抗胆碱作用,抗抑郁药的抑胆碱作用引起的唾液分泌抑制。最近报道麦门冬汤具有促进分泌作用,因此对口渴、口干有效。五苓散虽没有类似报道,但  相似文献   

12.
药引,是中医特有的用药方式。中医处方是按“君、臣、佐、使”的原则来配伍的,药引多为“使药”,能起到引药归经、提高药效、照顾兼症、调和药性、降低毒性等作用。张仲景《伤寒论》和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均有药引记载。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的788种中药,多记述了应配伍引药的内容和服用方法,可见古代医家对药引的重视。处方用药时,若能正确应用药引,往往收到事半功倍、药到病除之效。  相似文献   

13.
药引是中医方剂配伍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提高方剂的临床疗效、扩大方剂的运用范围、引导药物趋向病所、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顾护中焦脾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涉猎的药引取材范围广泛,包括调品味、粮食类、果蔬类、酒水类、动物类、乳酪蛋类和中药类,以简便廉验为运用特点,药引多与药物共入煎剂,也采用冲服饮用或者辅药制丸的方法。针对不同药物特性、功能主治、炮制方法,并根据病变部位、病情变化和时间变化,药引的选择灵活多变。枣类为药引,多能补虚;盐类为药引,多为入肾;酒类为药引,多为活血祛瘀;姜类为药引,功效各有侧重。该文系统梳理了《临证指南医案》药引运用特色,明确药引的正确应用方法,以期为拓展药引的临床运用范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药引有引药归经或引药直达病所,加强疗效的作用,有的药引还能配合诸药,协同其发挥疗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擅长应用药引协同方药发挥疗效,本文举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百家园     
刘完素对药引的运用经验药引是指方剂中用以提高疗效,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照顾兼症,调和诸药以及矫味的药物,它是在中医配伍原则及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历代医家对药引的应用十分重视,清代尤在泾渭:“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医学读书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则反映了金元时代著名医家刘完素应用药引使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令邪有出路、防阴阳格拒、减毒、调和诸药、矫味的丰富经验。1 为药至病所而用引刘完素虽未专门论述引药归经的目的与意义,但其选用药引领诸药直达病所以更好地发挥疗效的思想已昭然于所用方剂之中。如用保安丸(川大黄、干姜、附子、鳖甲)治疗症积时,特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归纳总结中药引经药的认识和应用。阐述了中药引经药的历史特征、基本作用和常用药物,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便于了解不同中药引经药的功效特点和应用范围,有利于中药引经药较为合理地应用于临床,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刘完素对药引的运用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引是指方剂中用以提高疗效,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照顾兼症,调和诸药以及矫味的药物,它是在中医配伍原则及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历代医家对药引的应用十分重视,清代尤在泾渭:"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医学读书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则反映了金元时代著名医家刘完素应用药引使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令邪有出路、防阴阳格拒、减毒、调和诸药、矫味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中药药引是怎么回事?药引是指能把中药引导到疾病所在脏腑经络部位的一类药物的俗称,这些药物一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常用中药或者食物。药引是中成药或者汤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  相似文献   

19.
古代“药引”的应用主要是起“引药归经”的作用,实际其运用得法,既能增强药效,又能节省药源和经济开支。但古代很多药引不易取到,后世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提炼和发展了药引,并使其作用逐步丰富起来。现将药引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引源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引源流探析方醉广东省珠海市中医院(珠海519015)周文泉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药药引为中医处方中的辅佐药物,是中医处方用药的特色,其应用很广泛。鉴于中药药引在方剂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故有必要对其起源和发展作一番探讨。药引属方剂中的佐使药,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