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实时定量PCR(FQ-PCR)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MP-DNA基因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FQ-PCR检测61例患儿BALF中MP-DNA,并与目前常用血清MP抗体检测方法颗粒凝集法进行比较。结果 FQ-PCR检测MP-DNA敏感度94%,特异度100%;病程早期及难治性病例中FQ-PCR检测BALF中MP-DNA准确性优于单份血清MP抗体检测(P<0.01)。难治性病例中MP-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普通MPP组(P<0.05),且与CRP呈正相关(r=0.845,P<0.01)。结论 FQ-PCR检测BALF中MP-DNA是早期MPP特别是难治性MPP病原诊断的可靠方法,优于血清MP抗体检测。MP-DNA的拷贝量可以作为评价难治性MPP的转归以及判断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抽吸物(NPA)和肺泡灌洗液(BALF)的病原学差异。方法收集2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NPA及BALF,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并进行分析。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 V),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 MPV)等,并作细菌培养。结果 210例患儿NPA和BALF病原总阳性检出率为91.9%(193/210),高于NPA检出率75.2%(158/210)及BALF检出率85.2%(179/210),且BALF检出率高于N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10例患儿细菌总检出率17.1%,NPA与BALF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3.3%和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但菌种检出一致性较差(Kappa=0.262);病毒总检出率28.1%,NPA病毒检出率(24.3%)高于BALF(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NPA和BALF的HBo V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0.508);MP总检出率为80.0%,BALF的MP检出率(77.6%)高于NPA(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ALF的MP中位拷贝数为4.28×106,高于NPA的1.31×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病程2周患儿NPA的MP检出率低于病程≤2周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PA的病毒、MP检测可作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参考依据,其与BALF联合检测可提高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敏感性。BALF检测是重症或疑难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肺炎儿童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ion,NPA)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病原检出一致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间533例肺炎患儿的NPA与BALF检出病原结果,用配对卡方McNemar检验比较NPA与BALF之间病原检出差异,用Kappa检验对两种样本检出的病原进行一致性分析。 结果 NPA检出细菌的灵敏度为28%,特异度为74%,阳性预测值为14%,阴性预测值为91%,Kappa值为0.013,与BALF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NPA检出病毒的灵敏度为52%,特异度为81%,阳性预测值为24%,阴性预测值为94%,Kappa值为0.213,与BALF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NPA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71%,阳性预测值为49%,阴性预测值为90%,Kappa值为0.407,与BALF检测结果一致性中等。 结论 NPA与BALF检出细菌与病毒的一致性较差,临床医生根据NPA检出细菌或病毒来诊断下呼吸道感染时需谨慎;NPA与BALF检出肺炎支原体的一致性中等,临床医生根据NPA检出肺炎支原体来诊断下呼吸道感染可靠性较高,但仍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儿童MP肺炎(MP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月住院的肺炎患儿153例,同期住院的非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患儿均留取呼吸道分泌物(鼻咽深部分泌物、痰、肺泡灌洗液或咽拭子)和血清标本,部分患儿留取双份血清.采用MP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MP DNA水平,用ELISA法和被动凝集法分别检测患儿血清MP-lgM抗体及MP抗体滴度.结果 入选肺炎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MPP)123例,双份血清MP检测阴性肺炎(非MPP)30例.MPP组:PCR阳性114例,PCR定量结果MP DNA水平为1.20×106~3.66×1010基因拷贝/L.非MPP组:PCR阳性2例,MP DNA水平为(1008~3.02)×107基因拷贝/L.对照组:PCR结果均阴性.MPP患儿病程第1-2周,单份血清MP-IgM检测的敏感度仅为66.7%~83.9%,而定量PCR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93.3%;病程第3周后,单份血MP-IgM检测的敏感度上升为90.9%~100%.MPP组患儿入院时病程、住院时间及热程均显著长于非MPP组患儿,其临床表现尤特异性.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较血清学方法更适用于MPP的早期快速诊断,2种方法结合既有利于早期诊断,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60-762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_(1)N_(1)、甲型流感病毒H_(3)N_(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BALF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耐药,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 P=0.042)和>6岁组(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PP患儿的BALF标本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耐药现象严重,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少数BALF标本中可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526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MP血清学抗体(MP-Ab),并以此结果为参照,评价SAT用于诊断MPP的价值。结果 以血清MP-Ab检测结果确诊MPP患儿165例,MP-SAT诊断MPP的敏感度为90.9%(150/165)、特异度为97.9%(368/376),准确性高(约登指数为0.89),两者的一致性好(Kappa=0.90)。MP-SAT在短病程患儿中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长病程患儿(P=0.031);MP-SAT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单次血清MP-Ab(P=0.018),两者的一致性差(Kappa=0.039);MP-SAT与双份血清MP-Ab一致性好(Kappa=0.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 7 d)、院外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是影响MP-SAT检出结果的主要因素(P < 0.05)。结论 MP-SAT在MPP的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可以有效弥补急性期单份血清MP-Ab检测的不足,辅助临床进行早期诊断;尽可能在病程早期(< 7 d)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前进行MP-SAT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MP-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P-IgM,以及MP快速培养三种方法对儿童MP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患儿同时进行三种方法检测。并分别在病程1、3个月时重复检测。结果 MP感染患儿共153例。入院时首次检测,FQ-PCR阳性率为96%,ELISA为71%,MP快速培养法为24%。其中MP快速培养法的检出率在≤3岁组明显高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个月时,MP-DNA检测结果仍有50%以上阳性,而MP-IgM则保持较高的阳性率,此时仍然有44例(29%)患儿存在咳嗽,其中28例(64%)MP-DNA和MP-IgM均为阳性。随访至3个月时有4例(3%)患儿仍存在咳嗽,2例(50%)MP-DNA和MP-IgM均为阳性。结论在三种诊断儿童MP感染的方法中,FQ-PCR检测MP-DNA最敏感,其次为ELISA检测MP-IgM抗体,MP快速培养敏感性最低。MP-IgM检测阳性率至3个月时仍然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 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N1、甲型流感病毒H3N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 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BALF标本,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 83例(83.00%)MP阳性, 其中78例(93.98%)耐药, 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 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 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 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P=0.042)和>6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肺炎支原体RNA检测(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MP-SAT)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治疗效果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其中符合MPP诊断标准者为MPP组,余为非MPP组。①以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MP-Ab)检测为诊断MP感染的参照试验,考察MP-SAT诊断MP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②对MP-SAT和血清MP-Ab均阳性MPP病例行动态观察,比较MP-SAT和血清MP-Ab在大环内酯类药物标准治疗不同时间的阳性率, MP-SAT转阴时间和临床痊愈时间。③比较不同MP-SAT转阴时间MPP病例发热时间、入院24 h内血常规(WBC、N、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胸部X线指标的差异。结果 MPP组73例,非MPP组150 例。MP-SAT诊断MP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61/73)、97.3%(146/150)。MPP组MP-SAT和血清MP-Ab均阳性61例,随治疗时间的延长,MP-SAT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MP-Ab的阳性率呈增高趋势(P<0.05)。61例临床痊愈时间平均为(3.0±0.9)周,MP-SAT转阴时间为(3.3±0.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P-SAT转阴时间越长的病例表现为发热持续时间越长,入院24 h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LDH水平越高,X线胸片大片实变比例越高,淋巴细胞百分比越低 (P<0. 05)。结论 MP-SAT可作为评价MPP 转归以及判断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荧光探针PCR(FP-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MP-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3例疑似MP感染患儿为实验组,用FP-PCR检测MP-DNA,选取60例复查MP-DNA.同时应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1~2周后复查MP-Ab.同期选取20例无呼吸道感染者为对照组.结果 MP-DNA和MP-Ab的阳性率分别为34.99%、35.5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31,P>0.05),两种方法 一致率为97.69%.在疾病早期MP-DNA阳性率为30.48%,MP-Ab阳性率为10.16%,MP-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P-Ab,差异有显著性(χ2=74.46,P<0.05).FP-PCR法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96.00%和98.62%.MP-DNA复查结果 与首次检查结果 及临床诊断一致.结论 FP-PCR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便快捷,稳定性好,适于临床应用,尤其适于MP早期诊断;且对MP既往感染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例常见致病微生物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 155例儿童CAP病例,其中男670例,女485例。患儿年龄为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为3.1±2.8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细菌培养法联合检测患儿痰、咽拭子、血标本、肺泡灌洗液和尿中的常见呼吸道致病微生物。结果病原学检测阳性数为758例(65.63%);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肺炎支原体(43.64%)、细菌(15.12%)和呼吸道合胞病毒(9.26%);混合感染率为16.02%。男女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不同(40.8%vs 47.6%);肺炎支原体在6~14岁组的检出率最高(77.4%),1岁组最低(11.2%),细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则以1岁组最高(分别为21.2%和17.2%);夏秋季的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冬季,而细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则明显低于春冬季(均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者中出现发热、寒战、咳嗽、湿罗音的比例均高于阴性者;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者较阴性者更易出现喘鸣音;细菌检测阳性者咳嗽的比例低于阴性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细菌感染相关(OR分别为1.747和1.418,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在儿童CAP致病微生物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警惕夏秋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和暴发。不同年龄段CAP患儿各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不同。不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CAP患儿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3156例住院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同时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3156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检出427例,阳性率为13.53%,其中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16.30% vs 11.70%, P<0.01)。(2)<1岁、1岁~、3岁~、6~14岁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出率分别为3.6%、12.5%、19.2%、24.4%(P<0.01),其中≥3岁者总检出率高于<3岁者(P<0.01)。(3)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出率不同,夏秋季节明显高于冬春季节(19.18% vs 9.61%,P<0.01)。(4)427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患儿中,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 60例(14.1%),合并比例最高的呼吸道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呈全年散发,以夏秋季节多见,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高发,同时还存在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副流感病毒(HPIV)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3年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咽拭子标本2 526例,一步多重PCR法检测HPIV;同时收集2011~2013年南翔地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月降雨量等有关气象资料,采用Spearman或Pearson检验研究HPIV检出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3年间HPIV总检出率为5.62%(142/2 526),其中HPIV-1检出率最高(46.5%),其次为HPIV-3(31.0%)、HPIV-2(17.6%)和HPIV-4(4.9%)。HPIV-1和HPIV-2在不同季节间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以夏季检出率最高;HPIV阳性率与月平均气温(r=0.598,P0.01)及月降雨量(rs=0.602,P0.01)呈正相关。结论儿童HPIV活性与气候因素相关,气温和降雨量对HPIV的流行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咽拭子、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DNA (MP-DNA)复制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44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S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咽拭子MP-DNA复制倍数,并检测急性期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及MP-DNA复制倍数。并按照病程中是否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分为机械通气组(n=19)与非机械通气组(n=25),比较两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MP-DNA复制倍数。结果 与恢复期相比,SMPP患儿在急性期时,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乳酸脱氢酶、IL-1、IL-6、IL-8、IL-18水平显著增高(P < 0.05)。急性期咽拭子与BALF的MP-DNA复制倍数呈显著正相关(r=0.613,P < 0.05);BALF中MP-DNA复制倍数与外周血及BALF的IL-18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613、0.41,均P < 0.05)。机械通气组BALF中MP-DNA复制倍数高于非机械通气组,且全身激素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机械通气组,血清乳酸脱氢酶、IL-18及BALF中WBC总数、IL-18水平也更高(P < 0.05)。结论 SMPP患儿急性期咽拭子与BALF MP-DNA复制水平可作为病情评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及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非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儿童血及脑脊液中MP-DNA量,并与血及脑脊液中MP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阳性结果比较。结果(1)在262例非化脑患儿不同的年龄组中,各组脑脊液MP-DN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脑脊液MP-IgM的阳性率(P<0.05)。在3岁以下患儿组中,血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血MP-IgM的阳性率(P<0.05),而3岁以上各组中两种方法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2)在重症M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其脑脊液及血MP-DNA的拷贝数均较轻症者明显升高(P<0.01)。(3)M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急性期脑脊液及血MP-DNA的拷贝数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儿童(尤其3岁以下患儿)M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方法,并且为评估病情轻重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哮喘患儿急性期、稳定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 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MP 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71 例患儿(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分为无MP 感染对照组(无MP 感染的肺炎、支气管炎)、无MP 感染的哮喘组、MP 感染的哮喘组;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各组患儿急性期、稳定期BALF 中CD3+、CD4+、CD8+T 细胞和CD4+/CD8+ 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无论在急性期还是稳定期,BALF 中CD3+、CD4+、CD8+ 和CD4+/CD8+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CD4+ 较对照组有所降低,CD8+ 上升,而CD4+/CD8+ 则有明显降低(P+、CD4+及CD4+/CD8+ 低于对照组,CD8+ 稍有上升(P+、CD4+ 显著下降,CD8+ 升高(P+/CD8+ 显著下降(P+、CD4+、CD8+ 无明显差异(P>0.05),CD4+/CD8+ 明显下降(P结论 MP 感染的哮喘患儿在急性期和稳定期可使气道T 细胞功能明显降低,进而引起免疫紊乱,提示MP 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苏州地区14994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5 年11 月至2014 年10 月连续9 年因呼吸道感染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4 994 例儿童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994 份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3 947 份,总阳性检出率为26.32%。第1 位细菌病原为肺炎链球菌(12.79%),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5.02%)、卡他莫拉菌(2.91%)。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儿童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前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儿痰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儿(P<0.01)。院外病程<1 个月组、1~3 个月组及>3 个月组患儿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鲍曼不动杆菌的阳性检出率随病程的延长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细菌病原,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各种细菌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龄阳性检出率有差异。疾病病程与院外抗菌药物使用对细菌的阳性检出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在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探讨SP-A、SP-D与肺炎患儿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35例肺炎患儿纳入研究,对其肺泡灌洗液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BALF中SP-A和SP-D水平。结果 患儿BALF中SP-D水平显著高于SP-A水平(Prs=-0.5255,P8mg/L)的患儿BALF中SP-D水平明显低于C反应蛋白正常的患儿(PPP>0.05)。结论 肺炎患儿BALF中SP-D的表达显著高于SP-A,与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相关性,作为一种保护性因子在调节免疫及炎症反应中发挥着比SP-A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于沈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788例,运用多重RT-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对10种病毒病原体及2种非典型病原体进行检测,同时抽取静脉血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分析不同病原体的分布特征。结果(1)178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体阳性率为72.43%(1295/1788),其中病毒病原体阳性率为59.68%(1067/1788),非典型病原体阳性率为22.04%(394/1788)。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B、偏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A、博卡病毒、腺病毒、肺炎衣原体、冠状病毒。(2)季节分布:春季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为主要病原体;夏季以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流感病毒A;秋季偏肺病毒阳性率最高;冬季主要为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3)性别、年龄分布: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女孩高于男孩(P<0.05),其他病原体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原体在不同年龄组间的阳性率不同(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在>6岁组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在<1岁组最高;偏肺病毒、流感病毒B阳性率在1~<3岁组最高。(4)疾病分布:重症肺炎患儿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鼻病毒、偏肺病毒为主;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急性支气管肺炎前5位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B、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结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B、偏肺病毒、鼻病毒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阶段、季节和性别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