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适应证和禁忌证, 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和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 基于现有证据, 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系统, 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 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和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基于现有证据,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遵循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于2008年制订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小肠胶囊内镜出现了部分改进之外,食管专用胶囊内镜、结肠专用胶囊内镜和专用磁控胶囊胃镜亦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所以,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决定与时俱进,更新和完善相关规范,在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现更新我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胶囊内镜检查已成为小肠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经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我国在胶囊内镜检查领域已积累了一定经验,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现制订我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如下.  相似文献   

5.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因其使用方便、耐受性好、并发症少及对消化道的可视化程度高,是受患者普遍接受的胃肠道体检方案,已经成为了小肠内镜检查的一线检查方式。但是,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规范。文章拟通过归纳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中华消化内镜学会等多份指南对胶囊内镜操作、报告、培训的要求,总结胶囊内镜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归纳其在COVID-19流行背景下的应用情景,探讨胶囊内镜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胶囊内镜教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于2008年制订了《双气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草案》[1],对我国规范小肠镜的临床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10年来,小肠镜设备及诊治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有必要对原草案进行补充更新。此次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对《双气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草案》进行更新修订,于2018年8月24日在南京,2018中国消化内镜学年会期间经专家现场讨论定稿,形成《中国小肠镜临床应用指南》。 本版《中国小肠镜临床应用指南》(下称指南)的主要内容有小肠镜发展史(新增)、小肠镜设备(新增)、适应证与禁忌证、操作前准备、小肠镜操作(新增)、操作中注意事项、小肠疾病内镜下诊断、小肠疾病内镜下治疗(新增)、并发症、术后处理(新增)、小肠镜报告规范格式等十一部分。相对于2008版《双气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草案》主要有以下改动:  相似文献   

7.
消化内镜是诊治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和筛查消化道早期癌的金标准,近年来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中心得到广泛开展。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共同讨论制定本指南。本指南内容涵盖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功能区域设置、设施管理、人员配置、教育培训等方面要求,旨在规范内镜中心建设和运行,提升消化内镜诊疗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潜水法应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怀疑存在小肠疾病的9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48例患者进行潜水法胶囊内镜检查,48例进行常规胶囊内镜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潜水法胶囊内镜检查和常规胶囊内镜对息肉、肿瘤、糜烂、憩室、克罗恩病、寄生虫、肠结核等小肠疾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潜水法胶囊内镜检查与常规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潜水法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清晰度明显高于常规胶囊内镜的诊断准确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通过胃、小肠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潜水法胶囊内镜的对小肠疾病诊断准确率、清晰度高于常规胶囊内镜检查,潜水法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疾病检查中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胃肠病学》2014,(3):155-155
<正>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承办的"2014全国小肠内镜诊治研讨会暨胶囊内镜检查共识意见讨论会"将于2014年6月6~8日在上海世博洲际酒店召开。本次会议将致力于促进国际间小肠疾病诊治经验和内镜技术的交流与分享。会议主要内容:①胶囊内镜检查最新进展;②双气囊内镜诊治最新进展;③单气囊内镜诊治最新进展;④血管造影在出血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自进入临床应用以来,已逐渐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工具。为了提高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病变的检出率,国内外专家已进行了多项关于提高胶囊内镜检查质量的临床研究。胶囊内镜的图像质量和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是影响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病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提高胶囊内镜图像质量和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胃肠病学》2014,(6):354-356
<正>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肠道准备,肠道准备质量将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疗效果。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肠道外科手术前以及结肠镜、小肠镜、胶  相似文献   

12.
张威庆  孙俊涛 《山东医药》2011,51(17):94-9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可疑小肠疾病92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对胶囊内镜的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92例患者共检出病变70例(检出率76.1%);胶囊内镜未通过幽门而致检查失败1例,成功91例,成功率为98.9%。受检者均未发生胶囊内镜滞留和肠梗阻。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可提高可疑小肠疾病确诊率且检查相对安全;受检者检查前进行严格的评估,可降低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李莉 《内科》2009,4(1):91-93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由于传统的检查手段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很低。胶囊内镜的问世突破了传统内镜机械插入法的思维,它能观察以往内镜不易达到的小肠部位,操作简单,无需镇静,对胃肠动力影响小。自2001年8月胶囊内镜通过美国FDA获准临床应用以来,全世界胶囊内镜检查已超过50万例次,胶囊内镜已成为目前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线工具。本文对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于2008年制订了《双气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草案》[1],对我国规范小肠镜的临床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10年来,小肠镜设备及诊治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有必要对原草案进行补充更新。此次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撰写初稿并反复讨论修改,于2018年8月24日在南京经专家现场讨论定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6年10月到本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疑似小肠疾病患者95例(试验组)和体检者21例(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检查过程中受检者耐受性较好。胶囊内镜在胃内运行时间为55.71±6.55 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259.54±94.63 min。小肠疾病总体检出率为43.1%(50/116),试验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47.4%(45/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8%(5/21)(P<0.05)。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疾病的早期诊治,对于判断预后非常重要。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筛查指南中推荐的首要方法,但依存性欠佳。磁控胶囊胃镜(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gastroscopy, MCCG)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内镜检查技术,可以通过体外磁场的控制,将胶囊内镜精准移动到胃内任何部位,在完成上消化道检查后,可以对小肠进行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交叉感染等优点在消化道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LGIB)的定义为屈氏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LGIB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对LGIB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进行了规范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LGIB的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18.
小肠疾病采用传统检查技术诊断困难,至2001年胶囊内镜检查系统问世,其诊断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胶囊内镜诊断具有无创、高效等优点,已成为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现回顾近年间我院1000例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小肠疾病中的检查成功率、病变检出情况等,评价该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儿童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小儿结肠镜检查应用越来越广泛。肠道准备作为行肠镜检查的基础,直接影响肠镜的诊疗结果。相较于成人,儿童的重要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认知、沟通、耐受能力较弱。儿童的消化道结构在不同年龄阶段也存在较大差别。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儿童消化内镜相关肠道准备的循证指南,因此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儿童肠道准备循证指南,对于指导我国儿童的肠道准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制订我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以期为儿科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