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和心理弹性在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青少年同伴关系与孤独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大庆市第三医院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或住院的265例MADD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ADD青少年同伴关系、孤独感、睡眠质量、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PROCESS宏程序中的模型6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为93.00%。结果 MADD青少年的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得分为(59.69±12.93)分,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为(56.49±10.83)分,RSCA得分为(67.68±15.72)分,PSQI得分为(10.31±3.92)分。MADD青少年中睡眠质量与同伴关系、睡眠质量与孤独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49、0.50、0.76;P<0.01),心理弹性与同伴关系、孤独感、睡眠质量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攻击(aggression)指有意伤害别人并对其躯体与心理造成伤害的行为。非躯体接触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意伤害归为敌意。攻击包括生理唤醒、攻击情绪、攻击认知与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显性攻击和内隐性攻击;敌意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躯体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指意图通过操纵、威胁或者损害关系来伤害他人的行为),其中关系攻击又称间接或心理攻击。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常常执行认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失眠障碍对社会功能的影响,以及疲劳与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8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门诊就诊的131例失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席汉残疾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失眠程度、疲劳情况、抑郁情绪、社会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社会功能、抑郁情绪、失眠障碍、疲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PROCESSV4.1插件中的模型6构建链式中介模型,并使用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131例患者的SDS得分为(14.12±6.46)分,PHQ-9得分为(9.23±5.29)分,MFI-20总分为(57.97±11.82)分,PSQI得分为(15.74±4.89)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社会功能、抑郁情绪、失眠、疲乏两两之间呈正相关(r=0.383~0.657,P<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总效应值为0.736,失眠对社会功能存在直接效应,效应值为0.294,占总效应的39.95%;疲劳、抑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同伴及文化取向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为干预青少年的饮酒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泸州市4所学校中12个班的64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饮酒情况(包含父母及同伴对饮酒的态度)和青少年文化定位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644份,收回有效问卷为604份,有效率为93.8%。604名青少年的总饮酒率为36.6%,男、女生饮酒率分别为38.3%和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对饮酒持支持、中立、反对态度的3组青少年饮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对饮酒持支持、中立、反对态度的3组青少年饮酒率分别为48.8%、35.0%、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组与非饮酒组传统文化倾向得分比较[(3.12±0.55)分vs.(3.26±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3)。结论青少年饮酒行为普遍,父母的饮酒态度对青少年饮酒行为影响小,同伴对饮酒的支持态度更容易让青少年产生饮酒行为。"传统文化倾向"可能是青少年饮酒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宽恕倾向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的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76人作为研究组,选取80名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施测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CPMS)和Hearland宽恕量表(HFS),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研究组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结果 研究组恐吓、贬损、干涉、纵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自我宽恕和宽恕他人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00)。CPMS各因子分与HAMD大部分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或0.01);自我宽恕与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迟滞、绝望感呈负相关(P<0.05或0.01)。CPMS的恐吓、纵容对HAMD总分有预测作用(P<0.01),可解释方差变异的39.7%;自我宽恕、宽恕他人对HAMD总分有预测作用(P=0.000),可解释方差变异的64.2%。宽恕倾向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青少年抑郁严重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05%。结论 儿童期心理虐待、宽恕倾向是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预测因子,宽恕倾向是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抑郁障碍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的自尊在同伴侵害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频率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苏州市广济医院儿少精神科住院的142例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残功能性评估量表(FASM)、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多维同伴侵害问卷(MPVS)与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患者的NSSI行为、自尊程度、同伴侵害情况及抑郁程度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同伴侵害、自尊与NSSI频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 3.0统计学软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的NSSI检出率为76.8%(109/142)。NSSI组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的PHQ-9得分为(20.39±4.85)分,RSES得分为19.00(14.75,23.00)分,MPVS总分为16.00(4.00,32.00)分。NSSI组患者的同伴侵害及身体侵害、言语侵害、关系侵害、财物侵害各维度与NSSI频率呈正相关(r=0.432、0.303、0.407、0.387、0.278;P<0.01);自尊与NSSI频率呈负相关(r=-0.460,P...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青少年冲动性攻击行为与生活应激水平及基础状态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和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ity scale-11,BIS-11)对某所工读学校的男性初中生近半年内的攻击行为和冲动性进行评估,纳入其中51名有冲动性攻击行为(体力攻击次数≥3、MOAS总分≥5分、BIS-11总分≥70分)的学生为研究组,对照组为53名无冲动性攻击行为(体力攻击次数为0、MOAS总分4分、BIS-11总分70分)的学生,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调查受试者近半年内的生活应激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皮质醇、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 hichormone,ACTH)水平。结果研究组近半年内的ASLEC应激总分(P0.05)、"人际关系"因子(P0.01)、"受惩罚"因子(P0.05)、"健康适应"因子(P0.01)分值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皮质醇浓度(P0.01)、血浆ACTH浓度(P0.05)均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冲动性与ASLEC应激水平呈弱正相关(r=0.26,P0.01),与ACTH浓度呈弱负相关(r=-0.20,P0.05);攻击性与ASLEC应激水平呈弱正相关(r=0.26,P0.01),与皮质醇浓度呈弱负相关(r=-0.21,P0.05)。结论青少年冲动性攻击行为可能与较高的环境应激水平、机体HPA轴活性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反刍思维在失眠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自杀意念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302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反刍思维量表(RRS)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对患者的睡眠情况、反刍思维和自杀意念进行评定。采用Process v3.2程序对反刍思维在失眠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设置模型序号为4,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ISI评分与PANSI评分呈正相关(r=0.400,P<0.01),与RRS总评分以及强迫思考和反省深思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8、0.360、0.333,P均<0.01);RRS与PANSI评分亦呈正相关(r=0.292,P<0.01)。反刍思维在失眠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β=0.174,95%CI:0.098~0.261)。结论 反刍思维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道德判断能力与完美主义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比较 3 者在患者与健康人群中的差异。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随机选取 2021 年 1— 10 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心理科门诊就诊的 100 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时招募 100 名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使用道德判断测验(MJT)中文标准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及 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FMPS-C)比较两组患者的道德判断能力、父母教养方式及完美主义程度的差异。采用 Pearson 相关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道德判断能力 3 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 FMPS-C 非适应性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76.2±7.3)分比(58.3±12.6)分],FMPS-C 适应性维度得分、MJT 中文标准版 C 分数低于对照组[(18.5±3.1)分比(23.8±4.7)分、(9.5±1.7)分比(14.7±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 EMBU 中的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强迫症患者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程度呈正相关(r=0.954、0.412、0.419;P< 0.01),与道德判断能力呈负相关(r=-0.853、-0.244、-0.358;P< 0.05)。强迫症患者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程度呈正相关(r=0.304、0.240、0.690、0.248;P< 0.05);父亲拒绝、否认与道德判断能力呈负相关(r=-0.717,P< 0.01)。强迫症患者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父亲拒绝、否认通过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程度对道德判断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均P< 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道德判断能力低于健康人群;父母过度控制、否认,惩罚等教养方式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程度高于健康人群。父母教养方式通过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程度部分作用于强迫症患者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目的是介绍因果中介效应分析的5项关键技术和效应成分多向分解方法。5项关键技术的内容如下:(1)因果中介效应的识别;(2)因果中介效应分析的回归方法;(3)最大似然估计;(4)总效应与各种成分效应的估计;(5)自助法估计。多向分解方法包括3个双向分解、2个三向分解和1个四向分解。本文通过一个实例,借助SAS构建包含协变量和交互作用项的因果中介效应模型,对因果中介效应分析中的总效应进行双向分解、三向分解和四向分解,并对输出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公安院校学生孤独感、网络成瘾和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于2020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四川省某公安院校7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UCLA-LS)、网络依赖诊断量表(DSFIAD)与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问卷进行调查,通过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Mplus 8.0进行中介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 (1)公安院校男性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问卷评分高于女性(t=7.560,P<0.01);(2)公安院校学生UCLA-LS评分与DSFIAD评分呈正相关(r=0.406,P<0.01),网络偏差行为问卷评分与UCLA-LS和DSFIAD评分均呈正相关(r=0.279、0.592,P均<0.01);(3)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网络偏差行为(β=0.279,t=9.041,P<0.01);(4)网络成瘾在孤独感与网络偏差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233(95%CI:0.190~0.279,P<0.01),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83.51%];(5)“孤独感→网络成瘾→网络偏差行为”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网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父母婚姻适应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母亲抑郁症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1年11—12月选取河南省某高中的学生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洛克-华莱士婚姻适应量表(LW)、儿童抑郁量表(CDI)调查青少年的父母婚姻适应水平、抑郁症状,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调查青少年母亲的抑郁症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青少年抑郁症状、父母婚姻适应与母亲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中Process 3.3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本研究获得1 039份有效的匹配问卷。1 039名青少年父母的LW得分为[84(71,95)]分,CDI得分为[13(8,18)]分,1 039名青少年母亲的CES-D得分为[3(0,12)]分。21.56%(224/1 039)的青少年CDI得分≥19分,20.31%(211/1 039)的母亲CES-D得分≥16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父母婚姻适应与青少年抑郁症状、母亲抑郁症状呈负相关(r=-0.10、-0.48;P<0.01),母亲抑郁症状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12,P<0.01)。母亲抑郁症状在青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目的是介绍设置变量水平的选项和多模态协变量,以及通过实例展示以优势比(OR)和多余相对危险度(ERR)为评价指标的因果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对于处理变量、中介变量和协变量,都可以通过evaluate语句设置变量水平的选项;对于分类变量及其交互作用项,可将它们视为多模态协变量,也可使用evaluate语句为它们设置变量的水平。本文针对一个实例,采用SAS实现了以OR和ERR为评价指标的因果中介效应分析和效应成分的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目的是介绍因果中介效应分析中3类变量水平的设定方法以及采用SAS实现分层条件下的计算方法。3类变量水平的设定是指处理变量、中介变量和协变量水平的设定,还可以为两个变量设定特定的水平组合。本文通过一个实例,借助proc causualmed过程中的evaluate语句实现基于不同变量分层的因果中介效应分析,并对输出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失眠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各类人群的生活质量。状态-特质焦虑、心理弹性、神经质人格均与失眠相关,但在大学生群体中探讨四者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尚不足。目的 探讨神经质人格对大学生失眠的影响,并检验大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心理弹性在神经质人格与失眠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失眠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9月—12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1 416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国大五人格问卷极简版(CBF-PI-15)、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进行评定。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中介效应检验分析STAI和CD-RISC在CBF-PI-15的神经质维度与ISI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检出241名(17.02%)大学生存在失眠。男生的失眠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17,P<0.01)。大学生ISI总评分与CBF-PI-15神经质维度评分和STAI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127、0.563,P均<0.01),与CD-RISC总评分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16.
Omega-3脂肪酸对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是指任何形式有目的的伤害他人而为他人不愿接受的行为,攻击的极端形式就是暴力行为。青少年攻击和暴力行为危害性更甚,如何预防和早期干预这类行为是各国研究者高度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发现,攻击和暴力行为可能因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omega-3脂肪酸不足而加重。发育早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摄人不足可能降低神经发育关键阶段的5-羟色胺(5-HT)水平并且可能导致前额叶边缘系统神经递质系统发育不佳,这与行为失调有关。很多研究表明,补充omega-3脂肪酸可能是有希望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受体(AVPR1A、AVPR1B)和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多态性在青少年男性暴力攻击行为发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SNa 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138名暴力攻击行为男性少教人员(暴力组)、98名非暴力男性少教人员(非暴力组)以及153名正常成年男性(正常组)的AVPR1A(rs1042615)、AVPR1B(rs28632197)、OXTR(rs13316193、rs2254298、rs53576、rs2268498、rs237885)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3组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采用多因子降维法(MDR)构建影响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的基因-基因间交互作用模型。结果:暴力组AVPR1B基因rs28632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暴力组和正常组(P均0.017),OR值分别为2.24及2.63,95%CI分别为(1.45~3.47)和(1.78~3.88);暴力组与非暴力组及正常组在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力组含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AA/AG)明显高于非暴力组和正常组(P0.017);其余位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PR1B(rs28632197)与OXTR(rs53576)在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中存在基因间交互作用。结论:AVPR1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暴力攻击行为相关;AVPR1B与OXTR基因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BDNF基因与青少年男性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139例男性暴力少教人员,98例非暴力男性少教人员以及259例正常成年男性进行BDNF基因(rs1103010,rs6265)位点的基因分型.分析攻击组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规律.结果 器力青少年男性rs110301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31.7%vs 24.9%,P<0.05),rs1103010与rs6265两位点构成的T-G单体型在暴力组中的频率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4%VS 23.4%.P<0.05).结论 BDNF基因可能在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中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受疾病困扰加之年龄较小,CSG患儿情绪行为易受影响。目的 探讨CSG患儿应对策略对其情绪行为的影响及家庭功能的作用,以期对存在情绪行为问题的CSG患儿进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77例CSG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和疼痛应对策略量表(CSQ)对CSG患儿的家庭功能、情绪和行为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家庭功能在应对策略与情绪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CSG患儿APGAR与SDQ和CSQ消极应对策略评分均呈负相关(r=-0.507、-0.551,P均<0.01),与积极应对策略评分呈正相关(r=0.579,P<0.01),积极应对策略评分与SDQ评分呈负相关(r=-0.539,P<0.01),消极应对策略评分与SDQ评分呈正相关(r=0.543,P<0.01)。家庭功能在积极应对策略和情绪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133(95%CI:-0.256~-0.079,P<0.01)...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手机成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心理虐待与忽视是手机成瘾的重要预测因素,但关于其对手机成瘾影响的研究较有限。目的 探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考查自尊与人际疏离感在两者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预防和改善初中生手机成瘾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从海南省某县2所学校抽取800名初中生。采用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PANS)、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Rosenberg自尊量表(SES)以及青少年疏离感问卷中的人际疏离感分量表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CPANS评分、SES评分、人际疏离感分量表评分、MPA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使用Process 3.5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初中生CPANS评分与SES评分呈负相关(r=-0.278,P<0.01),与人际疏离感分量表评分和MP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471、0.372,P均<0.01),SES评分与人际疏离感分量表评分和MP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438、-0196,P均<0.01),人际疏离感分量表评分与MPAI评分呈正相关(r=0.392,P<0.01)。人际疏离感是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作用路径,效应值为0.104;自尊和人际疏离感是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手机成瘾之间的链式作用路径,效应值为0.026,效应量为6.99%。结论 心理虐待与忽视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手机成瘾,也可以通过人际疏离感的独立作用路径以及自尊与人际疏离感的链式作用路径影响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