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病房阴沟肠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为有效防治阴沟肠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2 - 7月新生儿病房送检的血、痰、尿、大便、脑脊液及脐带分泌物等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析,并采用K-B 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通过改良酶提取物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AmpC β2内酰胺酶(AmpC酶)和产超广谱β2内酰胺酶(ESBLs),分析不同种类阴沟肠杆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院内感染47例,占所有病例的7.4%,所有标本中共检出各类细菌395株,肺炎克雷伯细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列前3位(分别占43.2%,10.6%和8.6%),阴沟肠杆菌14株(3.54%),排第8位.标本来源为痰液、血液、尿液和脐带分泌物,分别占64.2%、14.3%、14.3%和7.14%;单产AmpC酶、产AmpC酶 + ESBLs、单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21.4%、14.2%、14.2%;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阴沟肠杆菌在新生儿病房感染中并非常见细菌,其主要引起呼吸道、血液、尿路和脐部感染,产AmpC酶和ESBLs在阴沟肠杆菌中较为常见,在未明确药敏之前,可考虑将亚胺培南列为经验用药,及早有效治疗新生儿阴沟肠杆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院内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近年NICU院内感染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院内感染的定义、病原和发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简介并讨论其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高原地区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气候条件下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治VAP 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1 年6 月至2013 年6 月PICU 中 94 例VAP 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94 例VAP 患儿中,单一细菌感染22 例(23%),72 例(77%)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菌株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曼不动杆菌两种细菌最为常见(17 例,27%)。分离出1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 菌)139 株(78%),以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G+ 菌)次之(26 株,1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13 株,7%)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大多数G- 菌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哌铜/舒巴坦、亚胺培南高度敏感。G+ 菌存在多重耐药(耐甲氧西林),万古霉素对其有效。结论 高原地区VAP 的病原菌多为G- 菌,具有混合感染和耐药性,这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制定VAP 的重点防控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IF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38例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89%);感染前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且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5%;47%患儿曾全身激素治疗;所有患儿均有侵入性操作史,其中47%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真菌培养共检出致病真菌56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其次为曲霉菌(25%)和毛霉菌(20%);所有患儿及时予以高效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15例,好转16例,有效率为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结论:呼吸道为最常见IFI感染部位;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多数患儿有严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史和侵入性操作史;早期诊断、及时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院内感染给PICU患儿健康和医疗工作造成巨大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儿体内外环境关系密切,及时合理控制环境因素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本文对与PICU院内感染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镇静在危重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普遍应用于临床.各种镇静药物及其使用方法、镇静水平的评估、镇静风险的防治等都有不同的文献报道.目前苯二氮(革)类是镇静的主要药物,咪达唑仑静脉维持是常用的镇静方法,Rasmay评分、舒适量表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常用于评价镇静水平,良好的镇静评估和心电呼吸监护是防治镇静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住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圣路易斯儿童医院NICU的所有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 290例病例符合入选标准。确诊院内获得性BSI 175人次,其中导管相关性BSI(CRBSI)109例,占62.3%。每1 000个住院日的院内BSI发生率为4.2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5 min低Apgar评分、中心静脉置管及置管时间是NICU病人发生院内BSI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中心静脉置管婴儿而言,机械通气是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相关性BSI是院内获得性BSI的主要原因,早产、低Apgar评分及置管时间是导致院内获得性BSI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22-624] 相似文献
16.
温秀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2):113-116
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PICU)的患儿常存在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数字视频脑电图检查可为病因诊断、病情变化监测、评估、预后等提供帮助,现将数字视频脑电图在 NICU 和 PICU 中常见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 145例发生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5例院内感染患儿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41例(28.3%),大肠埃希菌感染39例(26.9%),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0例(6.9%),其他病原感染55例(3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 32周、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和肠外营养是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7、6.95、1.23、14.12、3.01);这5个因素也是大肠埃希菌所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2、6.73、9.96、0.55、2.13)。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则比较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是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它们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分别是院内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意外伤害患儿的病因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和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病死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PICU收治的意外伤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阶段共收治意外伤害患儿102例,占PICU收治患儿总数的3.30%(102/3087)。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居前三位分别为食物/药物中毒、溺水、气道/食道异物。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与性别和年龄密切相关,男孩意外伤害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女孩,年龄越小意外伤害发生占比越高(P < 0.05)。儿童意外伤害类型与年龄也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年龄组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有差异。不同类型意外伤害的发生比例在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意外伤害后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数量,以及呼吸、心血管、神经、肾脏、血液五大器官功能障碍与患儿死亡的发生密切相关(P < 0.05),但不是导致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预防是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关键,应根据性别、年龄特点和不同意外伤害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同时应该普及急救知识,完善急救转运系统,PICU医生应该重视意外伤害患儿器官功能的保护,以降低意外伤害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20.
镇静治疗是危重症患儿安全、舒适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镇静评估工具的准确选择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评估患儿的镇静水平,指导临床护理。本文就现存的Ramsay镇静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舒适量表等6种较常用的重症监护室儿童镇静评估量表和相关的镇静护理理念进行综述,旨在为选择一种适合危重症患儿的镇静评估量表以及规范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