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按照Evans分型:ⅢA型12例,ⅢB型8例,Ⅳ型5例)采用带大粗隆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手术后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等为观察指标。结果25例患者经7-24个月,平均(14.3±7.0)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4%。结论带大粗隆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2.
带大粗隆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1999-09/2004-06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6(男91,女65)例;年龄65~87(平均72.7±10.6)岁;左侧102例,右侧54例;摔伤125例,车祸27例,其他4例.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少,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对79~88岁的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无1例术中及术后死亡,切口一期愈合,经半年~1年零10个月随访:功能评定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优18例占56.25%,良8例占25%,中6例占18.7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术前准备麻醉和术中监护是手术成功及保证生命的关键,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和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均采用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在术后3—60个月内的随访中发现,50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评分优秀的有31例,良好的有12例,中等的5例,差等3例,优良率达到86%。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5例,其中EvansⅢ型19例、Ⅳ型29例、Ⅴ型7例,术后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55例经6m~5y随访,优良率为88.6%,无1例死亡,未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现象.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及疗效.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提高老人生存、生活质量,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年龄76~87岁之间,骨折类型按改良Evans分类为Ⅳ型骨折,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按Harris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例均手术顺利,3~12个月的随访,除1例心脏病患者意外死亡,6例患者髋关节功能满意,Har-ris评分均为80分以上。结论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为满意,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对于每个病人应作个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FNA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11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微创治疗,早期指导患者康复训练,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对110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40±18 W.切口及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8-12 W.按Sander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0.9%.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损伤小,失血少,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较低,允许患者早期活动,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0.
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雪立 《广东医学》2004,25(7):780-781
目的 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总结应用本术式治疗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 2 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 18例进行术后 2~2 4个月的随访 ,无一例患者因手术并发症死亡 ,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 7~ 30d。未发现有患者出现髋内翻情况 ,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结论 该手术方法具有功能恢复好 ,并发症少 ,能早期负重等优点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手术危险性不比其它内固定术大。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双极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平均82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结果20例患者在术后2~3周下地负重行走。1例术后第二天发生脑溢血,不能行走,2月后死亡。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可早期负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0年8月采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男10例,女18例,年龄75~93岁,平均82.3岁。按Evans-Jensen分型,ⅡB型19例,Ⅲ型9例。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为Ⅳ级3例,Ⅲ级7例,Ⅱ级15例,Ⅰ级3例。结果:术后2例出现肺感染给予抗炎、化痰治疗后愈合,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放置深静脉滤网、抗凝、活血治疗后好转。24例术后随访,2例随访期间死亡,患者随访时间10~48月,平均28月。末次随访时1例假体出现下沉,1例出现假体周围异位骨化、髋关节活动受限,1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折给予手术治疗后愈合。末次随访Harris得分为42~91分,优7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3%(17/22),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及骨溶解。结论:生物型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术式,术后患者可以早期下床进行部分负重活动,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 2例,分别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 1 7例)和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 5例)。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负重行走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组1 7例中,均能行走;应用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组的5例中,仅1例因髋关节肌力不均、疼痛,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行走功能外,其余均能行走。结论应严格掌握病例的选择标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阐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2月-2006年10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75-94岁,平均年龄82.5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13例,ⅢB型23例,Ⅳ型11铡。7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0例合并有其他器官疾病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患者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1例术后5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16个月因心脏疾病死亡,46例获6-35个月随访,39例(84.8%)患者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未出现感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组12例,骨折按Evans分类,Ⅱ型2例,Ⅲa型4例,Ⅲb型4例.Ⅳ型2例。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3个月。入院至手术时间3—6天,平均4.5天,手术时间45~100分钟(平均80分钟)。伤口均Ⅰ期愈合,住院14~26天(平均20天)。10例生活能部分自理,2例出现患髋微痛,需助行器协助行走。结论:应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可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医学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50例患有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骨折的同时均伴有骨质疏松症.将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治疗组,人工关节置换组实行人工股骨头置技术,内固定治疗组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然后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患者的卧床时间,并对术前及术后的FRS评分及Harris评分评析.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96.00±31.23)与内固定治疗组的手术时间(96.26±30.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人工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28.11±3.52)要明显少于内固定置换组(53.16±1.89),人工关节置换组的FRS下降分数为(22.59±11.54),Harris下降分数为(21.21±6.58);内固定置换组的FRS下降分数为(37.57±21.26),Harris下降分数为(29.12±6.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RS评分及Harris评分降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相比的手术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卧床时间方面具有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6例。其中男51例,女65例;年龄78一94岁,平均84.5岁;左侧44例,右侧72例;按改良的Evans-Jensen分型:Ⅲ型30例,Ⅳ型56例,V型30例【结果】 全部1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Harris评定法分析术后疗效:优50例,良53例,中13例,差0例。优良率为88.79%。【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老年不稳定型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就我院1999年~2011年这13年间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做回顾、总结。结果:本组患者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65~94岁,平均住院时间23天,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15例,良43例,可12例,差0例。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鄢安良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09-1411,142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6月~2010年1月我院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0例,应用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32例患者成功渡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85.5±20.5)min,手术出血量(640.4±56.5)ml,手术输血量(602.5±20.5)ml,术前Harris评分(39.5±11.5)分,术后Harris评分(91.5±6.5)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64,P<0.01)。术后随访6~24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并发症中,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闭合牵引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为(9.30%)远远低于对照组(2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基本恢复到以前髋关节正常活动的状态,生活可自理。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的治疗,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