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咽鼓管吹张注入地塞米松结合口服药物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我院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2例,随机分研究组(咽鼓管吹张注入地塞米松结合口服药物)与对照组(口服药物)各36例,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鼓室图导抗图变化情况、纯音听阀测试气道平均法阀值、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B型、C型测定结果与纯音听阀测试气道平均法阀值无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A型恢复情况较优异,研究组纯音听阀测试气道平均法阀值(20.38±2.27)低于对照组(25.76±2.51),研究组有效率(97.22%)较对照组(83.33%)高,研究组复发率(8.33%)低于对照组(27.77%),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咽鼓管吹张注入地塞米松结合口服药物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避免其病情复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抽液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并耳道加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并耳道加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23例(135耳),比较治疗前后鼓室导抗图恢复情况和纯音测听听力提高情况。结果治愈109耳80.74%,有效14耳10.37%,无效12耳8.88%,总有效率91.11%。结论鼓膜穿刺抽液、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并耳道加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复发率小,且能迅速改善听力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对比。方法选取107例(184只患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随机顺序分组,对照组51例(86只患耳),研究组56例(98只患耳)。对照组采用橡皮球吹张法,研究组采用经鼻腔吹气球法。治疗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各观察1次,比较2组患儿鼓室积液征象、鼓室导抗图和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治疗第1个月,2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个月,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个月和第3个月研究组鼓室积液征象消失例数和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跟传统橡皮球吹张法对比,经鼻腔吹气球法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更佳,鼓室积液征象消失更快,鼓室导抗图恢复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鼓膜置管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SO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78耳)和对照组(53例,70耳),对照组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行鼓室置管术。结果治疗组鼓膜恢复情况、耳鼓室导抗图和纯音测听结果均比对照组有较大改善(P<0.05)。结论鼓膜置管是一种治疗儿童SOM较好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咽喉反流(LPR)相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SOM)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诊治的90例LPR相关CSO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兰索拉唑治疗,研究组使用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咽鼓管功能、鼓室导抗图改善情况、不同语言频率纯音听阈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治疗6d、12d后,两组ETDQ-7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鼓室导抗图呈A型率为62.22%,高于对照组的31.11%(P<0.05);治疗后,两组语言频率(0.25、1.00、2.00kHz)的纯音听阈值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兰索拉唑治疗LPR相关CSOM能提升疗效和A型鼓室导抗图占比,降低纯音听阈水平,改善咽鼓管功能及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报告小儿分泌性中耳炎56例(90耳)经保守治疗不愈,采用鼓膜切开负压抽吸加术后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后听力都有明显提高,临床观察6-12个月,术后听力保持在27dB以内者达80%。认为该方法既清除了中耳的积液,又在术后迅速恢复了鼓膜、鼓室的生理结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联合正形吹张与鼓膜切开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4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21例(24耳)患者采用鼓膜切开术,观察组21例(25耳)采用鼓膜穿刺联合正形吹张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及主观症状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21耳,好转4耳,对照组治愈12耳,好转7耳,无效5耳,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ETDQ-7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ETDQ-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膜穿刺联合正形吹张可有效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其效果明显优于鼓膜切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39例(39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3年.36例(36耳)移植筋膜成活,2例(2耳)鼓膜再穿孔,2例(耳)鼓膜疤痕内陷.术后6个月纯音气导听力较术前提高21~30dB6耳(15.38%),提高11~20dB21耳(53.85%),提高0~10dB7耳(17.95%),无变化5耳(12.82%).结论 对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能彻底清除病变,通畅引流,听力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就诊的100例(102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51耳)。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复发率与中耳积液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500 Hz、1 000 Hz、2 000 Hz的气导听力水平[(48.57±6.38) dB、(52.88±5.42) dB、(63.29±6.27) dB]均高于对照组[(36.74±6.85) dB、(43.28±5.66) dB、(53.72±6.71) dB](P<0.05);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7.15±0.63) d]短于对照组[(10.59±1.03) d](P<0.05);观察组复发率(4.00%)低于对照组(22.00%)(P<0.05)。结论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听力水平,降低复发率,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鼓膜检查、声导抗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及鼓膜穿刺等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鼓膜检查、声导抗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及鼓膜穿刺等方法对80例(106耳)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分泌性中耳炎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声导抗各项指标。比较B型和C型的抽液率。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 鼓膜充血内陷为60.38%,鼓膜活动度受限为90.57%,鼓室积液征45.28%。患者组声导抗各项测试指标均低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表现为气导下降或气导及骨导均下降。B型鼓室导抗图的实际得液率(86%)>C型鼓室导抗图(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膜检查,声导抗及纯音听阈检查对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鼓膜切开药物灌洗治疗组(切开组)与穿刺药物灌洗治疗组(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时间、鼓膜颜色恢复时间、气导阈值和治愈率。结果切开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时间和鼓膜颜色恢复时间均早于穿刺组患者(P〈0.01),前者的气导阈值亦比后者小(P〈0.01);鼓膜切开组的显效率高于穿刺治疗组(P〈0.05)。结论经耳内镜鼓膜切开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优于耳内镜鼓膜穿刺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探讨年龄、病程与听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37例(47耳)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为观察组,选25例(50耳)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检查,并分析比较两组的0.125~8KHz频率气导听阔、0.25—4KHz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等纯音测听结果,以探讨患者年龄、病程与听阈变化产生的相关性。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观察组)78.72%(37/47耳)为传导性耳聋,21.28%(10/47耳)为混合性耳聋,其各频率气导听阈、0.5—4KHz各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分泌性中耳炎组年龄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及气骨导差均值呈正相关(P〈0.01),病程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呈正相关(P〈0.05),病程与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除影响中耳传音机能外,对内耳也存在损害,患者年龄是影响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状况的重要因素,病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105例(13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68耳)与对照组(53例,69耳),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检测。二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2周,曲安奈德喷鼻4周。观察组患者同期给予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鼓室内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对照组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1%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纯音听阈改善率为86.76%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57.97%( P<0.05);声导抗检测改善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63.7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鼓室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急性期的疗效。方法以42例(45耳)急性SOM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22耳),使用地塞米松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23耳),仅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并随访治疗1w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听力的变化。结果两组症状的发生率和听力上升的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SN 1673-955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咽鼓管逆行灌注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109例(133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就诊时编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68耳)采用丙酸氟替卡松250μg咽鼓管逆行灌注,对照组54例(65耳)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加注氟美松1 mg,2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2耳(61.8%),好转20耳(29.4%),无效6耳(8.8%),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治愈22耳(33.8%),好转23耳(35.4%),无效20耳(30.8%),总有效率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咽鼓管功能正常者观察组为5耳(7.4%),对照组为5耳(7.7%),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咽鼓管功能正常者分别为53耳(77.9%)、31耳(47.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咽鼓管逆行灌注法能改善咽鼓管功能状态,提高患者听力,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鼓膜切开术治疗,将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3~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80.8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1.9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计发生率为9.23%,对照组并发症总计发生率为4.41%,观察组并发症总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切开术与鼓膜留置术各有优劣,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方式选择应根据患儿的病情、病史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儿童变应性鼻炎引起中耳咽鼓管及鼓膜的病变情况,并探讨其对中耳传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来济南军区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80例(160耳)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无变应性鼻炎儿童80例(160耳)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耳镜、鼻内镜检查,同时对其进行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儿咽鼓管咽口发病率为38.8%,鼓膜发病率为20.0%,中耳传导性听力减退发生率为36.9%,与对照组儿童比较(3.8%、3.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变应性鼻炎往往引起中耳中咽鼓管及鼓膜的病变,也会导致中耳听力功能的减退,因此,在临床上要注意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做好咽鼓管、鼓膜病变及中耳听力减退方面的检查及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与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CSOM手术治疗64例患者的骨导阈值改变,分析0.5、1.0、2.0、4.0kHz患耳与健耳骨导阈值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听骨链破坏对语频骨导阈值的影响。结果患耳与健耳各频率骨导闽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骨链受损组平均骨导阈值在2kHz与4kHz处〉听骨链正常组(P〈0.05)。结论CSOM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高频骨导听阈较低频更易受到影响。听骨链损害与骨导听力下降有关,其共振作用的减弱或消失即可影响骨导听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肝素明胶海绵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72例(76耳),分为对照组35例(36耳)及观察组37例(40耳),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肝素明胶海绵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愈合率为95.0%,对照组愈合率为55.6%,观察组的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鼓膜愈合时间为(14.6±2.2)d,对照组患者鼓膜愈合时间为(35.6±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语频区气导弹听阈为(20.4±5.6)、(21.7±5.5)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语频区气导弹听阈为(22.5±6.5)、(27.4±7.8)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采取肝素明胶海绵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效果显著,愈合较快,且治疗方法也比较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ITD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传统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治疗的67例(67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Ⅰ (n=17)、观察组Ⅱ(n=16)、对照组Ⅰ(n=17)及对照组Ⅱ(n=1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Ⅰ加高氧液,对照组Ⅱ加高压氧;观察组Ⅰ ITD加高氧液,观察组ⅡITD加高压氧.结果 四组治疗后PTA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Ⅰ、对照组Ⅱ、观察组Ⅱ治疗后0.25 kHz纯音听阈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Ⅱ治疗后8 kHz纯音听阈低于治疗前(P<0.05);中重度、重度及全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中度(P<0.05).结论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鼓室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活血化瘀中药、维生素、高氧液或高压氧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