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LD)儿童的视觉注意力及听觉注意力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联合瑞文测试评定LD患儿247例及正常对照儿童247例的智商状况,采用上海心理健康研究所研发的持续注意力测试法对每位儿童进行持续视觉注意力和听觉注意力测试。结果 247例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异常发生率分别为84.2%和95.1%,视觉和听觉注意力同时存在异常的发生率为80.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34.8%、27.9%和15.8%(P<0.01)。LD组患儿中,听觉注意力异常率(95.1%)显著高于视觉注意力异常率(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儿童视觉注意力异常率(38.4%)与听觉注意力异常率(2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和听觉注意力障碍可能是导致LD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就诊的各年龄段儿童弱视290例(577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综合治疗,观察组进行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随访六个月后,对比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别,并对观察组儿童的各项视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六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68.38%,基本治愈率23.08%,进步率45.30%,无效率31.62%;观察组总有效率97.08%,基本治愈率73.10%,进步率23.98%,无效率3.22%.观察组各项视功能检测:视觉噪声、位置噪声、轮廓辨别、立体视都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视知觉感知学习疗效显著,短期内可明显提高矫正视力,改善各项视功能,但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陈聪水  朱琼  李晓宏 《医学综述》2008,14(9):1427-1428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LD)儿童的脑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对108例LD学生(男89例,女19例)进行智力测定、脑电图检测及心理行为评估。同时选择72名正常学生作为对照。结果LD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总智商和语言智商得分、脑电图异常发生率(43.5%和8.3%)、行为异常发生率(82.4%和11.1%)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异常表现具有多样性。结论LD儿童存在脑电图的异常,不同原因引起的LD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脑电图变化;脑电图检查可为LD诊断提供诊断线索,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学习困难儿童干预和治疗的技术。方法90名学习困难儿童采用认知训练、3.3.3智能学具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并辅以心理治疗。结果学习困难儿童在智力、视-动统合能力、注意力、听觉记忆、阅读、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结论综合干预训练能提高学习困难儿童多元学习能力,从而改善学业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干诱发电位的变化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友凤  秦清艳 《中原医刊》2006,33(15):16-17
目的通过测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了解大脑听觉中枢和外周性传导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损伤中的变化。方法H IE组50例,其中轻度36例,重度14例,进行BAEP的测试,并与5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 IE组BAEP异常率58%,正常组BAEP异常率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H IE异常率44.4%,以周围性损伤为主,表现为波I缺失,及潜伏期(PL)延长,听阈值升高;重度H IE异常率78.6%,以中枢性损伤为主,BAEP异常有重叠出现,表现为各波的全部缺失,潜伏期(PL)及波间潜伏期(IPL)的延长。H IE组同时做脑电图检查46例,异常27例,异常率58.7%,与BAEP的改变不平行。经治疗后6个月随访,周围性BAEP异常完全恢复正常,4例中枢性BA-EP异常仍未恢复。结论BAEP对评估H IE新生儿听觉中枢和外周性传导损伤有重要价值,对外周性听神经传导通路的损害是可逆的,H IE患儿应早期检查BAEP,及早发现听力障碍,能避免影响婴幼儿的语言发育及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6.
齐力 《中国医刊》2000,35(10):19-20
视知觉能力是人的观察能力的基础。它不仅包含着知觉的复杂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需要经过一番发展才能获得的能力。如果儿童的视知觉能力发展不够 ,即使有正常的视觉器官 ,能做到专心致志 ,面对他这个年龄的学习任务 ,仍会出现实际能力与要求有差距的现象。1 哪些孩子需要进行提高观察能力的训练  学习困难儿童的视知觉问题主要表现为 :写字常缺一笔、多一画、偏旁部首有颠倒 ;写字出格或挤得很小 ;数字颠倒 ,丢三落四 ;仿画时不准确 ;写作业慢 ;对图象文字记忆力差 ;解应用题困难 ;手工和美术课吃力 ;用剪子困难 ,剪纸时靠转纸完成裁剪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视知觉学习对屈光不正性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试验方法 选择2009-01~2010-03在广西视光中心接受视知觉学习的屈光不正儿童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5.4±0.9)岁;矫正视力0.3~0.1 LogMAR.所有受试者均戴矫正眼镜接受视知觉学习,临床随访观察5个月,记录每月的矫正视力,视力检测结果 对照LogMAR视力进行转换.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视知觉学习前、后各时间点的矫正视力差异.结果 (1)53例最佳矫正视力正常的屈光不正儿童在视知觉学习前和视知觉学习后1~5个月的矫正视力分别为(0.163±0.068)、(0.079±0.066)、(0.060±0.063)、(0.042±0.055)、(0.037±0.056)、(0.028±0.047)LogMAR.(2)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显示:视知觉学习后各时间点的矫正视力与视知觉学习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655,P<0.01),即所有受试者的矫正视力均较训练前得到明显改善.(3)LSD法进行各时间点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显示,视知觉学习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第3个月、第4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而第4个月与第5个月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知觉学习可在短期内迅速改善学龄前儿童的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年龄学习困难儿童对汉语听言语的认知与加工的大脑功能偏侧化机制.方法运用集中注意法对82名LD儿童和90名正常儿童进行汉语短故事分听研究.结果正常及LD儿童故事测验表现无耳优势(NEA),注意左耳或右耳时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集中注意右耳时,正常儿童正确应答均数与注意左耳的正确应答均数间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类型LD儿童与对照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正常及学习儿童故事的听言语加工显示双侧半球均势模式,右半球参与复杂言语材料的加工.集中注意对故事分听成绩的影响不明显.不同类型LD对汉语故事篇章的整体处理能力与正常儿童间有差异,学习困难的发生不全归因于大脑功能偏侧化异常机制.  相似文献   

9.
学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Ayres把感觉统合失调归类为身体运动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听觉语言障碍及触觉防御障碍等 ,并指出在学习困难儿童中常伴有感觉统合失调 [1]。有资料表明 :在学习困难儿童中 50 %有前庭功能协调不良 ,而在一般儿童中仅占 1 4% [2 ] 。据任桂英等 [3 ] 报道 :在正常儿童中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 35.9% ,并指出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气氛、父母期待、家庭类型等因素有关。本研究试图探讨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 ,选择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多频稳态听觉敏感频率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26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作为ASD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8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均行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比较两组耳敏感频率分布、耳敏感频率与耳声发射数值相关性.结果 ASD组左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LD)儿童视觉-运动整合(VMI)发育状况,以及VMI与韦氏总智商.因子智商相关关系.方法采用BeeryVMI发育测验及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60名年龄在7~12岁LD儿童进行个体测试.结果LD儿童均有VMI能力发育落后,比实际年龄落后15%~45%;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305(P<0.05).VMI测验结果与韦氏智力总智商、3因子智商相关性分析,与B因子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384(P<0.01).结论LD儿童视觉-运动发育明显落后,在智力正常但有学习困难的儿童中进行VNI测试可以判断儿童有关学习能力缺陷的有无和程度.对儿童学习能力的预测和早期干预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学龄初期学习困难(LD)儿童智力及注意分配能力与正常儿童的异同。方法:采用WISC-RC和注意分配实验仪对64例LD儿童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比较。结果:LD组IQ、VIQ、PIQ显著低于对照组;注意分配测试结果:声、光及声加光中声的注意分配有极显著差异,但声加光中光的注意分配差异不显著。结论:学龄初期LD儿童右脑发育不及左脑,动手能力较差,尤其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隐匿抑郁症患者的脑电变化特点.方法 经神经内科门诊筛查选择86例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隐匿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设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 观察组脑电图异常率63.95%,正常对照组异常率仅为13.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脑电图以轻度异常为主,局限性异常多见于额叶,诱发电位以各主波及波间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延长.结论 以躯体化障碍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其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82例孤独症患儿(164耳),37例正常儿童(74耳)进行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听觉敏感频率分布是否不同,及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对孤独症患儿进行听觉统合训练的意义。方法对2007年2月—2010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82例心理科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进行声导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40Hz诱发反应、耳声发射及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以37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同样的测试,并对其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例孤独症儿童164耳中有67耳(40.85%)敏感频率为500Hz,30耳(18.30%)敏感频率为1 000Hz,83耳(50.61%)敏感频率为2 000Hz,61耳(37.20%)敏感频率为4 000 Hz;37例正常儿童中有16耳(21.62%)敏感频率为500Hz,39耳(52.70%)敏感频率为1 000Hz,29耳(39.19%)敏感频率为2 000Hz,21耳(28.38%)敏感频率为4 000Hz。二组不同敏感频率分布率相比,在1 000Hz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500Hz、2 000Hz、4 000Hz上均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患儿的听觉敏感频率分布与正常儿童在1 000Hz这个频率上有所不同,以2 000Hz为主,但集中性不高,较分散,故进行听觉统合训练时应考虑采取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经颅多谱勒和脑电图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颅多谱勒 (TCD)与脑电图 (EEG)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4例临床诊断为偏头痛患儿和45例对照组分别进行TCD与EEG检测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 4例偏头痛患儿TCD异常 3 8例 ,异常率为 70 .3 7%。同龄对照组 45例 ,异常 3例 ,异常率为 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例组EEG异常 2 0例占 3 7.0 4% ,对照组EEG结果全部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TCD与EEG相结合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和选择用药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温俊红 《吉林医学》2009,30(23):3011-3012
目的:探讨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对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32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为病例组。以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及智商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低下。结论: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学习能力提高率达85%以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学习困难危险因素。方法:对108名学习困难儿童与108名学习优良儿童进行1:1配对对照研究,运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9例指标回归分析中有5项指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儿童学习困难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学习兴趣、言语同、心理卫生问题,注意力和父母关系。结论:克服儿童学习困难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可提高儿童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8.
学习困难儿童汉语故事分听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年龄学习困难儿童对汉语听言语的认知与加工的大脑功能偏侧化机制。方法 运用集中注意法对 82名LD儿童和 90名正常儿童进行汉语短故事分听研究。结果 正常及LD儿童故事测验表现无耳优势(NEA),注意左耳或右耳时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01);集中注意右耳时,正常儿童正确应答均数与注意左耳的正确应答均数间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 05);不同类型LD儿童与对照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01)。结论 正常及学习儿童故事的听言语加工显示双侧半球均势模式,右半球参与复杂言语材料的加工。集中注意对故事分听成绩的影响不明显。不同类型LD对汉语故事篇章的整体处理能力与正常儿童间有差异,学习困难的发生不全归因于大脑功能偏侧化异常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学习困难儿童运动、认知、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特征 ,运用适宜技术训练学习困难儿童 ,以寻求改善学习困难儿童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方法 对 62例学习困难儿童及 3 8名正常儿童进行智能测验、基本运动能力测验、注意和记忆能力测试。对其中 3 2例学习困难儿童运用适宜技术训练一周期 ,复查基本运动能力、注意和记忆能力 ,并调查在学校与教师、同学的相处关系变化。结果 基本运动能力测试 ,学习困难组儿童运动能力得分低于正常儿童 ,在平衡木、单杠、仰卧起坐、前滚翻、拍球、蹦床、方向感等七个方面比较 ,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皆P <0 .0 5)。在注意、记忆特征方面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3 2例学习困难儿童经适宜技术训练 ,运动能力 (平衡、仰卧起坐、拍球、方向感 )、短时记忆能力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训练前后与教师的关系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与同学的关系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运动与认知能力是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能力 ,基本学习能力不足 ,不仅影响学习成绩 ,还会产生自卑心理 ,造成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不融洽。运用适宜技术可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能力 ,同时改善与教师、同学的关系 ,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脑电图(EEG)在语言障碍儿童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EB-9100型诱发电位仪与MB800型AEEG仪,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5例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进行BAEP和EEG检测分析。结果:语言障碍儿童BAEP正常9例(25.7%),异常26例(74.3%)。EEG正常22例(62.9%),异常13例(37.1%),两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χ2=9.785,P<0.01。结论:BAEP与EEG是两种简便、无创伤、结果可靠、重复性强的检查方法,对评估语言障碍儿童听力损害及神经传导经路和脑功能异常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