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依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予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5例,予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ALT、AST、GGT、TC、TG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ALT、AST、GGT、TC、TG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明 《西部医学》2009,21(5):784-785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效果。方法125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80例),对照组仅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试验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1.5g/d)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酶学、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变化。根据症状、体征、肝脏B超或CT表现及生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转氨酶、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NAFLD患者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改善肝酶学的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单纯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谷胱甘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G、TC、HDL—C、LDL—C及BMI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谷胱甘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浩斐 《当代医学》2011,17(19):135-136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88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实验组88例患者,除了给予谷胱甘肽以外,同时给药二甲双胍,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酶学、体重指数、血压和血脂等多项指标,并依据这些指标及患者的症状、体征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转氨酶、血脂等指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70.5%,好于对照组38.6%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明显,疗效确切,好于单独使用谷胱甘肽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丁卫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6,(29):4082-408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口服二甲双胍片,每次1片(每片0.25 g),每日2次,餐前服用;血脂康2粒,每日3次,8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二甲双胍联合血脂康治疗6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血脂康治疗脂肪肝,TC、TG、ALT、AST 明显下降, HDL-C升高,肝脏B超图像基本恢复正常,脂肪肝程度减轻,可作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限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限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7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观察两组每月治疗效果及疗程结束后所有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脂下降和肝B超改善率有差异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控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疗效、安全性好,且在降血脂方面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23例给予维生素C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血脂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脏彩色多普勒B超影像学改变。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改善(P〈0.01),肝脏B超影像学显示有所改善;对照组所有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对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每次1片,3次/d;二甲双胍片每次1片,3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实施对症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C、TG、BMI水平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23 kg/m2的异常率、腰围≥80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23kg/m2的异常率、腰围≥80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健康教育可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加强饮食和生活方面的指导,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大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GGT、TC和TG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等情况.两组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保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物.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肝功能、血尿酸、血脂各项指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比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岳维芸  ;李莹  ;王育群 《医学综述》2014,(16):3001-300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系列由单纯性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进展至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炎性因子等均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能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症状。该文主要对中医中药在NAFLD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鸣  沈薇 《医学综述》2006,12(21):1298-13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及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生率与种族、民族和家族密切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组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的疾病,近年来NAFLD与遗传和基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NAFLD的基因应从肥胖、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等与NAFLD有关的环节的相关基因着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降脂方辨证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就诊的84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中药组给予自拟疏肝降脂方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血脂水平(TC、TG、HDL—C、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明显(P〈0.05)。结论NAFLD患者采用中药复方治疗可明显改善肝功能,纠正血脂紊乱,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鲍丽静  向晓星 《医学综述》2009,15(16):2420-242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内脏脂肪素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炎症改变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仍不甚明确,其相互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128例NAFLD患者,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仅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B组应用罗格列酮治疗;C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D组应用罗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W)、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症状、体征、肝脏B超和CT表现及各项生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药物治疗组患者的TC、TG、AST、ALT、GGT、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罗格列酮治疗组与二甲双胍治疗组疗效相近,合并应用二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结论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NAFLD安全有效,且2种药物合并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宇  成蓓  朱虹  何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575-1578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阐明其作为冠心病预测因素的价值,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疑诊"冠心病"住院的患者10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肝脏超声检查,确诊冠心病69例(冠心病组),其中合并NAFLD 44例(CHD-NAFLD组),单纯冠心病25例(单纯CHD组);非冠心病患者32例(非冠心病组),其中合并NAFLD 7例(单纯NAFLD组),未合并NAFLD者25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中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63.77%和21.87%,P<0.01),合并NAFLD的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可以独立地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P=0.001,OR=6.014,95%CI(2.104,17.192)〕。结论 NAFLD与冠心病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NAFLD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可用其初步评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丁园  李艳 《河北医学》2016,(12):1951-195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血浆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在疾病变化过程中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随机收集于我院就诊的经过临床相关血液指标、肝脏彩超等临床诊断确诊的88例 NAFLD 患者做为NAFLD组,同时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做为对比参照, NAFLD 组采用口服缬沙坦胶囊进行干预治疗,在治疗干预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HO)、空腹血糖( GLU)、肾素活性( 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血管紧张素Ⅰ( AngiotensinⅠ, AngⅠ)、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 Ang Ⅱ),将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NAFLD的关系。结果:NAFLD组在未进行干预治疗前,患者血浆中RAS ( P RA、AngⅠ、Ang Ⅱ)、ALT、GGT、TG、TCHO、GLU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呈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RAS( PRA、AngⅠ、Ang Ⅱ)与NAFLD的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 P=0.000);NAFLD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其RAS、ALT、GGT、TG、TCHO、GL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中RAS的变化可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并能改善NAFLD患者的生化指标,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在高原地区居住满5年、确诊为NAFLD并排除其他肝病及合并症的患者1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在心理、行为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二甲双胍及维生素E口服,对照组在心理、行为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仅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体质指数及腰围/臀围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舒张压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不降低血糖水平,而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改善血脂,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在心理、行为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二甲双胍及维生素E等的综合治疗是治疗高原地区NAFL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多研究证实脂联素有胰岛素增敏作用,能拮抗胰岛素抵抗。而研究也已证实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脂联素与NAFLD密切相关。脂联素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是通过增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以及抑制肝糖异生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