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郑州市二七区2007~2010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二七区2007 ~ 2010年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二七区2007~20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23 17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 037。89/10万。传染病不同类型构成顺序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8~2012年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制订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兴国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32例,年平均发病率12.97/10万。3~7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1.29%;男女性别比为2.13∶1;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其中学生占52.31%。结论应实施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等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促进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3.
1990~2006年广西甲乙类传染病总体流行趋势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17年来传染病发病谱流行趋势及其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信息管理学及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6年广西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年来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6种(1 730 73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5.42/10万,死亡率1.15/10万,总病死率为0.49%.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与性传播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是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中的麻疹、白喉、百日咳和脊髓灰质炎,上升幅度较大的疾病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肺结核、淋病和梅毒.结论:今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性疾病中的肺结核、淋病、梅毒、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是分析2004-2011年滑县儿童青少年传染病发病情况,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滑县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儿童青少年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该县儿童青少年累计报告传染病病例为6091例,发病率为194.25/10万;发病数前五位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腮、乙肝、肺结核和细菌性痢疾;男、女性别比为2.01∶1;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结论 儿童青少年应以防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重点,强化免疫接种,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切实做好儿童青少年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武鸣县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趋势,为制订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武鸣2009年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结果武鸣县2009年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明显上升,报告发病率为417.99/10万,与2008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4.80%。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与2008年相比分别上升125.67%、187.50%、5.57%;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降,为3.33%。在报告的10类传染病中以甲型H1N1流感(841例)发病率居首位,艾滋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结论经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等是当前影响武鸣县居民身体健康的重点传染病,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加强部门协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掌握固原市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2008—2012年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固原市2008—20012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病例7种137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2.91/10万;0~10岁报告发病率最高,为819.67/10万。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37.06%和31.23%。结论固原市丙类传染病各年间的发病率起伏不定,高发病种是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应根据各病种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并认真落实,以有效降低丙类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山市火炬开发区3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做好麻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区2006年—2008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年—2008年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共报告病例1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84/10万。每年3月—4月是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9个月~ 4周岁及≥15周岁两个年龄组,以散发为主。全部病例中,无麻疹免疫史者占54.55%,麻疹免疫史不详者占39.39%.结论2006年—2008年中山市火炬开发区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偶有暴发疫情,今后应继续加强麻疹的常规免疫与监测。并建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8个月~ 14周岁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港区2006~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翠华 《当代医学》2010,16(33):84-84
目的了解高港区2006~2008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港区2006~2008年疾病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共发生麻疹病例51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8.71/10万,3~5月为发病高峰期,共发病40例,占总数的78.43%,病例以大年龄为主,15岁以上病例44例,占86.27%。病例中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的有26例,多为30岁以上者或流动人口。结论易感人群的累积是造成麻疹发病回升的主要原因。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属地化管理,有计划地开展不同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和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免疫空白是高港区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玉华 《当代医学》2016,(1):163-164
目的:探讨方城县2005~2013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方城县2005~2013年法定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3年方城县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3668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乙类传染病18种32374例,年均发病率为391.19/10万。丙类传染病8种计4309例,年均发病率为52.07/10万;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58.35%,0~9岁儿童发病占15.34%,20~49岁占50.19%,农民占73.08%;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腮腺炎1765例占40.96%,手足口病(2008~2013年)1760例占40.84%。结论要预防控制乙类传染病中乙型肝炎、丙肝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重点加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为代表的丙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杨静  杨英华  王珊娜  汤英芬 《中外医疗》2009,28(16):128-128
目的了解荣成市2006~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荣成市2006~2008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8年荣成市共发生麻疹病例28例,均为输入性麻疹病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4.54/10万。4~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共发病24例,占总数的85.71%。病例以中年为主,10岁以下占6例,占21.43%。暴发疫情发生的比例占39.29%。病例中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30例。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强流动儿童管理,认真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及时为流动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中开展麻疹疫苗的普种,是荣成市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辖区4年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发生病例338例,死亡5例;传染病疫情29起,占93.55%,食物中毒与其他中毒2起,占6.45%。2009年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7、2008和2010年。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小学及托幼机构发病人数达259例,占发病总数的76.63%。传染病疫情暴发占我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构成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学校。结论学校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卫生工作是目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6-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广州市越秀区水痘发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水痘共报告13 157例,年发病率在105.45/10万~184.16/10万之间,发病高峰为冬春季节,流动人口多的矿泉街和登峰街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水痘的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应采取加强疫情管理、水痘疫苗的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以降低水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近年来番禺区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1504例,年均发病率为120.37/100万,其中2010年确诊麻疹病例数10例,2011年确诊麻疹病例数1例,发病率跟前5年比较急剧下降,从2006年的最高发病率(368.31/100万)降至2011年的0.56/100万。4~8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比较密集的市桥街、大石、南村和石基镇。麻疹病例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78%;病例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2.80%。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广州市番禺区在2006年、2007年及2008年进行了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2009年及201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活动,历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结论通过2006年、2007年及2008年的查漏补种和2009-2010年两轮的强化,麻疹疫情迅速得到遏制,在保持较高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实施麻疹的查漏补种及初始强化是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减少易感人群的比例和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花都区麻疹流行态势,为制定消灭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花都区麻疹疫情,并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花都区2006~2008年麻疹发病559例,疫情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带,季节以4~8月为高峰,病例多为外来流动人口,多数病例无免疫史或不详。结论花都区麻疹疫情上升原因主要是流动人口流入造成麻疹免疫屏障薄弱,提示要加强免疫规划管理,提高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5.
段术琴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902-903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2006年麻疹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法定疫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6年麻疹发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512例,发病率为10.53/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局部爆发影响了全区的发病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以1~14岁为主,属混合模式。结论继续加强麻疹常规免疫及复种工作,同时考虑对大年龄组高危人群接种疫苗;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工作;采用零存整取策略对高危县作麻疹疫情的预测甄别,局部强化免疫活动是经济有效的控制麻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9起,发病12 236人,死亡22人。事件级别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占报告事件总数的89.98%。呼吸道传染病占事件总数的82.56%。报告居前4位的病种为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2009年是事件发生的高峰,占事件总数的59.55%,其中甲型H1N1流感占70.09%。事件的月份分布与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基本一致,6、9、11月份报告较多。学校为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0.52%,其中小学占学校发生总数的52.07%,中学占20.97%,幼托机构占15.21%。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学校为主要发生场所,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辖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所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辖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高峰为4月份至7月份,职业全部为学龄前儿童,年龄以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数有发热、出疹症状,绝大多数患儿精神、饮食不佳,病原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池益强  马姗姗  谢群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57-1358
目的了解厦门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发病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厦门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厦门市2006~2010年共报告流腮病例3 0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05/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12月到次年1月和5~7月有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2~15岁的学生和幼托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1.44%。2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小学。结论 2008年起将腮腺炎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只能逐渐产生效果,不能快速建立起免疫屏障,短期内的发病不能很快下降。尽快出台流腮监测方案,以便积累更加丰富的发病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流腮防治措施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2008~2012年水痘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2008~2012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1 2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6.46/10万。全年各月均有疫情报告,以1、4~6和11~12月较多,6个月的总病例数占全年的65.03%。20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占总病例的85.71%,学生居多,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41:1。结论学生和托幼儿童、散居儿童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应进一步加强水痘防治知识宣教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推广适龄儿童水痘疫苗的接种和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越秀区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的越秀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结果广州市越秀区2008-2009年共发生手足口病1331例,2008年发病率为3.96/万,2009年发病率为7.50/万,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χ2=125.7,P<0.001)。男女比为1.61:1,2~4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4-6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流行期间易在托幼机构中引起暴发。2008年及2009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为61例和120例,分别占总报告例数的12.71%和13.78%,其中2008年EV71占优势,2009年则是CoxA16占优势。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年龄和时间差异,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