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诊科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病种的危重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离不开搬运工作这个重要环节,搬运是否得当,对患者的生命、疾病的转归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1 搬运工具1.1铲式担架铲式担架是由左右两片铝合金板组成.搬运伤员时,先将伤员放置在平卧位,固定颈部,然后分别将担架的左右两片从伤员侧面插入背部,扣合后再搬运. 相似文献
2.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75)
目的让更多的人学会现场CPR,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并保护其脑组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现场CPR简单易懂易学,一教就会。结果争取了抢救时限,极大可能地保护脑组织。结论能减少伤残、死亡,对生命及今后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65例危重病人长途转诊院前急救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急诊急救的发展 ,急救中心不但负责服务区域内的日常急诊急救 ,也相应承担起危重病人长途转诊的救护任务。 2 0 0 1 - 0 1~ 2 0 0 3- 0 6 ,我中心长途转诊危重病人 6 5例 ,由于使用危重症监护车辆 ,采用先进设备及技术熟练的医护人员 ,绝大部分病人平安送达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6 5例危重病人中 ,男 36例 ,女 2 9例。年龄 2 1~ 6 9岁 ,平均 4 7 5岁。 6 5例患者中 ,多发性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 1 6例 ,脑血管意外 1 5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 1例 ,急性重度中毒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如何安全地进行院内转运.方法 对109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过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在等待检查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给予心肺复苏后立即转到最近的急诊科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余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结论 应针对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减少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保证转运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急诊治疗中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急诊用药因病种多而量大、面广,使护士的输液操作极为繁重,一天内输液人数在60~130人之多,稍不留神易造成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静脉输液护理缺陷。方法 :于 2 0 0 3年 1月采取以下护理管理措施①改进输液区设置 ;②设置合理的操作流程 ;③把好登记关 ,增加逆向查对 ;④加强配药安全管理 ;⑤加强药液输入过程管理 ;⑥加强轮转护士岗前教育等。结果 :2 0 0 3年 1~ 12月护理缺陷发生率为 0 .0 2‰ ,较 2 0 0 2年 1~ 12月输液护理缺陷 0 .4 5‰大大减少。结论 :改进输液病人的安全管理大大降低了护理缺陷 ,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2012年6月接诊的197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的培训,急救用物的管理,转运前、中、后的护理安全管理。认为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敏捷处理问题的能力,转运前认真评估,做好充分准备,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情况,转运后做好交接、记录和用物管理,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施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后的效果。方法:2010年我院外科加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113例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2009年常规院内转运管理的10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010年院内转运时间为(30.2±7.9)min,2009年为(39.8±5.5)min,两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院内转运时间比2009年有明显缩短。2010年不良事件的例数:脱管3例、窒息0例、坠床0例、病情恶化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53%;2009年不良事件的例数:脱管5例、窒息3例、坠床2例、病情恶化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6.67%,两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不良事件的发生比2009年有明显减少。结论:实施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和安全转运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通过对本组病例院外急救病人的转运情况分析,探讨安全转运院外急救病人的措施:包括转运前的准备(工作人员的准备、物资器材的准备、病人的准备);转运途中并发症的预防;转运途中的监护与记录等.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急诊危重病人的心理需求,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安静、积极配合抢救和护理. 相似文献
11.
急诊危重病人家属心理问题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兰燕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358-359
<正>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对疾病的研究领域由单纯的疾病治疗延伸到包括家属等社会支持系统对疾病的转归上。急危重症病人由于病情来势凶险、紧急,其心理难以适应,需要家属的帮助。然而作为家属,面对亲人突如其来的急症、重症,其心理同样难以承受,表现出焦虑、恐 相似文献
12.
急诊危重病人的主要特点是“急、危、重”,例如急性外伤、脑外伤、急性心梗、哮喘、服毒、出血、休克等。这类病人 ,发病急 ,病情重 ,若不及时抢救 ,常会危及病人生命。因此 ,急诊危重病人的诊治 ,要求医务人员要有高超的医术和较高的医德素质。1 急诊危重病人的特点一般 ,急诊危重病人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发病急 ,病人心理准备不足 ,入院后急于了解病情的发展、疗效及愈后状况等。2预后难以估计。危重病人多因各种原发病或由于意外事故而出现垂危状态 ,病情重 ,预后难以估计。如抢救不及时 ,方法不得当 ,会使其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3病情… 相似文献
13.
富川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5)
我院是市120急救网络医院,急诊科接诊的重症患者院前经过早期处理后,有部分患者需要转到上级医院,由于病情特殊,救护条件的限制,存在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如何杜绝转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合并症,减少医患纠纷,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总结多年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经验,针对仍存在的管道安全管理不规范问题,提出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管道安全管理措施,并比较实施该策略前后院内转运危重病人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实施安全管理的173例危重病人,其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6.93%)较实施策略前三年的平均发生率(8.56%)明显降低。结论实施管道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为进一步制定《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间转运指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将改良危重病人转运评估单用于急诊危重病人转运评估,减少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将改良危重病人转运评估单运用于急诊危重病人的转运评估上,并与使用前比较,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科室满意率。结果:使用后危重病人转运不良事件明显低于使用前,科室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将改良危重病人转运评估单应用于危重病人转运评估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院外急救病人安全转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外急救病人的安全转运措施。方法:对我科187例院外急救病人的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7例病人均安全转运至院内。结论:将院外急救病人安全转运至院内,必须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人员的准备、物资器材的准备、病人的准备),转运途中并发症的预防,转运途中的监护与记录等。 相似文献
17.
洪慧丽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1998,(4)
加强危重病人的呼吸道监护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急诊ICU在1994年8月以来抢救危重病人73例,其中8例因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疗效满意。本文规就呼吸监护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因各种原因致呼吸衰竭和呼吸骤停的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95岁、机械通气时间最短Zh,最长者达15天,经珍极予以机械通气和成功呼吸监护,患者转危为安,取得一定满意效果。2讨论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抢救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如使用得当,常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临床使用可吸机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代谢的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19.
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11月,294例急诊老年危重病人进行各种手术,现将麻醉处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