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肺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ne lung ven tilation,OLV)时不同潮气量对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A SAⅠ~Ⅱ级,麻醉诱导后双腔支气管插管,潮气量均采用10m l/kg、呼吸频率12次/分。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有病人均先采用OLV1(VT=10m l/kg,f=12次/分)通气30分钟,后改为OLV2(VT=8m l/kg,f=15次/分)通气30分钟,最后改为OLV3(VT=6m l/kg,f=20次/分)通气30分钟。在OLV前以及每组通气30分钟后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同时监测Ppeak(气道峰压)、R aw(气道吸气阻力)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Ppeak及R aw随潮气量增加而升高(P<0.05),PaO2及PaCO2在OLV1、OLV2组无显著性差异,OLV3时PaCO2则增高(P<0.05),呼吸力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OLV2(潮气量8m l/kg、呼吸频率15次/分)对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相对其他两组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时小潮气量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40例胸内科手术患者在实施麻醉后采用的单肺通气方式,分析PIP、动态肺顺应性、气道吸气阻力、呼吸作功WOB和动脉血气(PaO2、SaO2、PaCO2)等参数的变化值。结果采用单肺通气时,PIP和Raw与WOB明显上升,Cdyn值下降明显。PaO2数值下降幅度大,而在使用小潮气量中PaCO2的数值有明显上升。在手术结束后数值均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小潮气量对于血气的影响最小,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NRDS患儿82例临床资料。结果两组PH值、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aO2和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氧暴露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肺气漏、BPD发生率及病死率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患儿肺部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肺气漏、BP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68例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小潮气量组,各3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潮气量(10~12 m L/kg)治疗,小潮气量组采用小潮气量(6~8 m L/kg)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 CO2、氧合指数和肺泡灌洗液IL-6及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VILI、MODS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 CO2、氧合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小潮气量组Pa CO2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潮气量组VILI(呼吸机所致肺损伤)、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小潮气量组与常规组IL-6及TNF-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小潮气量组两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低潮气量(LVT)机械通气与常规潮气量(CVT)机械通气对肺功能正常心脏手术患者的气管拔管的时间及预后影响.方法 72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L组(VT6 ml/kg)和C组(VT 10 ml/kg);调节通气频率(RR),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mm Hg.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拔管时间、呼吸参数、血气分析及血浆IL-6表达.结果 L组RR快于C组,入ICU 10 min后的PET CO2明显低于C组;术后在ICU期间的IL-6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平均气管拔管时间相仿(P>0.05);L组6h内气管拔管病例的比例明显高于C组(17.3% vs.25%)(P<0.05),L组患者需二次插管率明显低于C组(2.7%vs.14.3%)(P<0.05).结论 LVT也适用于肺功能正常心脏手术患者的CVT机械通气;且与CVT机械通气比较,LVT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早,需再次插管的少.  相似文献   

6.
张淑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92-2993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模拟肺(模肺)处理方法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常规模肺处理组(A组)、改良模肺处理组(B组)共78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不同模肺处理方法,分别于插管后48 h、7 d和14 d同步进行下呼吸道细菌分泌物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VAP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A组35例采用常规模肺处理方法有19例发生VAP,发生率为54.3%;B组43例采用改良模肺处理方法有16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7.2%。结论采用改良模肺处理方法后VAP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衰并肺大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呼吸末正压通气 (PEEP)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衰并肺大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COPD呼衰并肺大泡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 2 3例和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通气组 2 5例 ,比较两组的通气时间、气压伤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组气压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 ,通气时间也显著小于常规通气组 ,死亡率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衰并肺大泡可显著减少病人气压伤的发生率和缩短通气时间 ,减少病人的精神、经济负担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胡维书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38-3440
使用呼吸机2周以上的患者,对于呼吸机会产生明显的依赖性,造成脱机困难,称为呼吸机依赖。其死亡率达60%[1],是机械通气主要并发症之一。众多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可致呼吸肌疲劳,造成呼吸机依赖,撤机困难[2]。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善呼吸肌结构及功能,大大提高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的成功率[3]。本文就营养不良与呼吸机依赖的关系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引起重视,降低撤机失败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低分钟通气治疗对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预后的影响。方法  4 6例外伤性ARDS随机分为常规通气治疗组 (n =2 6 )和小潮气量组 (n =2 0 ) ,常规通气治疗组的潮气量为 10~ 15ml/kg ,小潮气量组为 6~ 8ml/kg ;比较两组的预后及并发症。 结果 小潮气量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 ,气压伤及低血压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结论 小潮气量低分钟通气治疗ARDS能显著降低通气机所致的肺损伤及对循环的影响 ,显著降低病死率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油酸致肺损伤兔模型的合适剂量。方法对油酸致肺损伤兔模型进行梯度剂量试验,从肺脏外观表型和病理组织学两方面对兔模型进行评估。结果通过梯度剂量模型实验,对造模成功率、肺损伤程度、肺脏外观表型以及肺脏病理组织学等指标评估动物模型,得出了油酸致肺损伤兔模型的最佳实验剂量为0.06m l/kg。结论通过实验找到了油酸致肺损伤模型的最佳实验剂量,为同类实验模型的建立提供剂量依据,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气腹对家兔肺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兔气腹模型中不同气腹持续时间对肺的损伤作用。方法以家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假气腹组)、短时间气腹组(S组,气腹时间小于1h)、长时间气腹组(L组,气腹时间大于3h)。取各组血浆测血浆蛋白含量,分别取肺组织称取湿干重计算肺组织含水量、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leopemxidase,MPO)含量,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离心后测定上清液蛋白含量和沉渣中白细胞,计算肺通透系数(lung permeability index,LPI)。结果 L组肺组织含水量及BALF中白细胞数大于S和N组(P〈0.01),肺组织MPO活力明显高于S和N组。结论大于3h的持续气腹对肺组织造成了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与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募集、引发炎症反应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单肺通气对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影响。方法将5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后分别进行双肺和单肺机械通气,统计PEEPi发生情况。结果双肺通气时发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11例,发生率为20.7%,单肺通气时发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23例,发生率为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根据平台压等指标对患者的呼吸参数进行调整,可以减少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山莨宕碱在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白鼠经尾静脉注射油酸制成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山莨宕碱治疗组(5 mg·kg-1·h-1);C组采用大潮气量(15ml·kg-1)进行机械通气;D组采用小潮气量(5ml·kg-1)通气;E组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山莨宕碱.分别监测各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和mPAP;治疗4 h后,处死大白鼠,取出肺组织,制片后在光镜下观察肺损伤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组氧合指数(OI)进行性下降(P<0.05);B组OI呈上升趋势(第3,4 h点上升较为明显);D,E两组OI各时点也呈上升趋势,且各时点有显著性差异;C组OI呈先上升(1,2 h明显高于其他组)后大幅度下降(在3,4 h显著低于其他组)的趋势;E组在3,4 h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mPAP呈上升趋势,各时点均显著高于治疗前;B,D,E组呈下降趋势,在2,3,4 h点均低于A组;C组前两时点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其他各组.C组的肺损伤积分均高于其他组(P<0.05),E组最低,B和D组得的肺损伤积分显著低于A组.结论: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联合山莨宕碱对实验性ALI动物模型具有协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氟碳(PFC)作为氧载体及腹膜作为气体交换部位的腹腔通气(PV)对急性肺损伤(ALI)动物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大耳白兔经油酸生理盐水混悬液中心静脉推注制成AL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通气(CMV)组、氟碳腹腔通气(PFC-PV)组及CMV+PFC-PV组.各组持续通气120 min,分别于ALI模型建立的0、30、60及120min测定并计算动脉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I模型建立30min后,PFC-PV、CMV、CMV+PFC-PV 3组的动脉p(O2)均明显上升,其作用强度依次为CMV+PFC-PV组>CMV组>PFC-PV组.且PFC-PV、CMV和CMV+PFC-PV 3组治疗后60 min均可改善PaO2/FiO2,尤以CMV+PFC-PV效果最佳.治疗后,CMV组未见Cdyn明显变化,CMV-PV组Cdyn值有所改善.结论:CMV+PFC-PV组可显著改善急性肺损伤兔的气体交换和Cdyn.氧合氟碳腹腔通气可能成为治疗可逆性急性肺损伤严重缺氧的一项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与探讨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0月,选择本院呼吸科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其pH值、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经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h其PaO2与PaCO2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插管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管理要点。35例患儿均接受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方案下的机械通气,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及呼吸机管路的精心管理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有积极的作用,35例患儿除2例因入院时即表现为重症的呼吸窘迫综合症而死亡外,其余均恢复良好,随访4~6月,均无远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巴玉峰  张超  何占锋  丁志丹  胡伟  赵松  赵高峰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6):38-40,43,F0004
目的探讨免尸体肺组织在不同灌注条件下、不同时间点,一氧化氮舍酶(NOS)同功酶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48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A组)、单纯给药组(B组)、LPD液灌注组(C组)、EC液灌注组(D组)、给药后LPD液灌注组(E组)、给药后EC液灌注组(F组),每组8只。建立尸体肺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T-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再灌注肺组织内皮型(eNOS)和诱导型(iNOS)一氧化氮合酶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NOS的免疫组化结果如下:①A、B组iNOS明显表达,eNOS表达明显下调。②C、D组iNOS不同程度表达,eNOS表达下调。③E、F组iNOS轻度表达,eNOS表达轻度下调。eNOS、iNOS mRNA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尸体肺组织eNOS、iNOS的表达,与肺组织缺血时间、再灌注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ILD)合并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机械通气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衰竭相关因素有ILD急性加重,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心力衰竭;急性期7d、14d、30d的生存率依次为97.6%、92.9%、83.3%。有创机械通气病死率88.33%,无创机械通气病死率56.67%,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住院总病死率64.28%。结论呼吸道感染、ILD急性加重、肺栓塞及合并心力衰竭是呼吸衰竭相关因素,无创通气治疗效果优于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