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振旭  张秀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29-229,231
目的 探讨服用阿司匹林与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15例,按照患者是否术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分为研究组(服用阿司匹林)和对照组(未服用阿司匹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均发生在手术后3 d内.其中,研究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和平均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的死亡率、ADL分级中的Ⅴ级患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机会,增加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3例,按照TOAST分型方法将其分为A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242例,B组(心源性脑栓塞)46例,C组(小动脉型脑梗死)83例和D组(不明原因脑梗死)32例,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51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的脑微出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为48.14%,远高于对照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脑梗死四个分组中,以C组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最为显著,远高于其他三组(P<0.05);其中,A组患者脑微出血在Ⅱ级、Ⅲ级、Ⅳ级均有分布,比例相当;B组、D组患者则以Ⅱ级脑微出血较为常见,C组患者以Ⅳ级为主.结论 脑微出血在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发生风险不同,此外部分类型患者初发和复发过程中其脑微出血发生率也不尽相同,这可能与不同类型患者其相关致病机制及危险因素不同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2组治愈、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及死亡情况,观察2组治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再出血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为(20.5±6.8)d短于对照组的(29.7±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可明显降低SAH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提高脑血管痉挛治愈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不能降低SAH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于永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4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治疗组)70例,以华法林2.5mg/d作为起始剂量,阿司匹林组(对照组)71例,阿司匹林100mg/d,早饭后即刻服用。结果治疗组发生出血3例(4.29%),脑梗死2例(2.82%),上腹不适1例(1.43%)。对照组发生出血2例(2.82%),脑梗死13例(18.31%),上腹不适15例(21.13%)。治疗组脑梗死、上腹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INR维持在2.0~3.0之间,用药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94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透析过程中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10/47),低于对照组的46.8%(2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出血发生率为4.3%(2/47),低于对照组的19.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能够有效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出血,有利于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8月~2012年7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98例),对照组采取临床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临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规高压氧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脑微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9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溶栓治疗导致的脑微出血发生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然后将其中不同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并发基础疾病情况、房颤及是否存在继发感染者的发生率进行分别比较,同时以Logistic分析上述因素与脑微出血的关系。结果 98例脑梗死患者共发生26例脑微出血,发生率为26.53%,不同性别这的脑微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吸烟情况、并发基础疾病情况、房颤及是否存在继发感染者的发生率则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其与脑微出血发生的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年龄较大、吸烟、并发基础疾病、房颤及存在继发感染为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脑微出血的高危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与探讨3.0T磁共振SWI在高血压脑内微出血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高血压脑内微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100例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高血压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和SWI扫描,对扫描序列进行观察,对比SWI序列和常规扫描序列,对有无脑微出血进行分组对比,并对比两组高血压水平、性别以及年龄分层.结果 64例(64.0%)患者存在脑微出血信号,显著高于Flair(16.0%)、T1WI(8.0%)、T2WI(12.0%)常规序列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高血压56.0%,2级高血压60.0%,3级高血压94.0%;具有越高的血压水平,脑微出血灶检出率也会随之升高,患者年龄越大,其脑微出血发生率也就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和脑微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发现,SWI检查显示高血压脑内微出血的准确性与敏感性比较高,对脑出血的早期预防与脑卒中的诊断极具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产妇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试验组64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8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为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取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抽取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不同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负面心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2例(4.44%)]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相比对照组[12例(27.91%)]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在生活质量上的改变比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42例(93.33%)]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33例(76.7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骨窗开颅组(A组)67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组(B组)45例,分析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为(47.39±18.90)min,低于A组的(93.81±22.45)min(t=4.21,P<0.05);B组再出血发生率为7.46%,低于A组的15.56%(χ^2=34.52,P<0.05);A组和B组预后良好和脑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创伤小、手术快捷、术后恢复快;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的手术创伤最小,疗效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14 d。治疗前、治疗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 d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6±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8.3(P<0.05);治疗组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P< 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疗效好,可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细胞,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刘瑞  高见  赵斌  朱江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24-25
目的 总结分析脑卒中并抑郁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并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26例、高血压A组32例、高血压B组32例,通过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表评定抑郁程度,分析不同血压水平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 血压正常组患者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血压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A、B组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正常患者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升高,其脑出血与脑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住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82例按自愿原则,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3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51例,评估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Ⅱ~Ⅲ级闭塞血管再通率、早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率、3个月较好转归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具有与之相似的安全性,且动静脉联合溶栓拥有更好的疗效,但该结果仍有待于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62例曾接受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暴露组(术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2例和非暴露组(术前未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0例,比较两组术后再出血情况(包括术后再出血量及出血率)及预后转归情况(包括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行为能力评估)。结果:暴露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57.63±14.01)ml,高于非暴露组患者出血量(40.52±12.92)ml(P〈0.05);暴露组死亡率为37.5%,高于非暴露组的12.5%(P〈0.05);暴露组术后6个月Barthel评分为(52.16±6.34)分,低于非暴露组的(69.42±6.02)(P〈0.05)。结论:术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桑雄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00-20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探讨尼莫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平均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尼莫地平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最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用药前后比较所有患者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侧的外周阻力值和临界压力值治疗前后均较对侧有明显增高(均P<0.05)。平均血流量值在两组间及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量值较常规组明显增高(均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外周阻力值和临界压力值较常规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尼莫地平组的好转率(82.5%,33/40)明显高于常规组(57.5%,23/40)(P<0.05)。结论尼莫地平早期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有利于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组(C组)各3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临床疗效比较,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优于A、B组(P<0.01),C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死亡率方面均优于A组、B组(P<0.05或P<0.01)。术后再出血情况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去骨瓣开颅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并分析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记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于发病后6 h内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B组患者于发病后6~24 h进行微创手术,C组患者50例患者于发病24~72 h之内行择期微创手术治疗。另选取同期行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其余三组(χ2=4.00、6.38、12.70,均P<0.05);观察组早期治愈率为4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57,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分级为Ⅰ级的例数明显多于其余三组(χ2=4.11、5.00、8.32,均P<0.05);B组优良率为88%(44/50),明显高于其余三组(χ2=6.83、5.83、15.43,均P<0.05);B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三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χ2=5.32、8.58、32.97,均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最佳手术时机以6~24 h为宜,该微创治疗不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所用费用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的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7例典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按手术实施时间分为三组:A组(6h内手术者)53例;B组(7~24h内手术者)60例;C组(>24h手术者)44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意识恢复、神经功能缺失及死亡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意识恢复良好者多于C组(P<0.05);在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价中,A组患功能缺失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在6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钻孔抽吸引流术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洪曙明 《中国药师》2014,(6):978-98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监控生命体征、控制颅压和血压、止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连用14d.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生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具有肯定的疗效,安全性较优,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NSE和S100B水平,保护大脑神经元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