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保肝、利尿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液10 g,2~3次/d,根据大便次数适当调整乳果糖剂量使患者保持大便1~2次/d,连用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ALT、AST和血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D-乳酸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乳果糖口服液能加速肝功能恢复的作用,降低肝硬化患者肠通透性,促进肠黏膜的修复,保护与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前列地尔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降低更加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LT、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T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LT、TBil水平降低更加明显,PTA水平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机体炎症状态,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肝硬化患者炎症及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0.25 μg·d-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炎症指标(TNF-α、IL-6、IL-8)及肠道通透性指标(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的差别。结果 2组治疗后TNF-α、IL-6、IL-8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炎症指标和肠道通透性,但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指南》2015,(28)
目的探讨肠道去污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随着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肝硬化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肠道去污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 d和15 d之后肠道屏障功能、内毒素水平以及肝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和治疗组患者治疗1 d的Chikl-Pugh评分、内霉素水平以及尿液L/M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5 d的Chikl-Pugh评分、内霉素水平以及尿液L/M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0%)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治疗之后并发症发生率(4%),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采取肠道去污剂可降低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并将患者的内毒素水平降低,对肝功能有着改善作用,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茵片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7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肝硬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g,tid,治疗4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肠道通透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LT、AST和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有效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时肝硬化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9,(2)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EN)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血清蛋白水平、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7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6例。两组均给予保肝、退黄、降酶、利尿(合并腹水者)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则予以EN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差异,并记录干预4周后两组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差异。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部分血清炎症因子(IL-21)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血清蛋白(TP、ALB、TF)水平、部分血清炎症因子(IL-10)水平及血清IGF-1水平则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Child-Pugh分级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N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有改善营养状态作用,还能缓解患者炎性反应,于患者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其肝功能及肝硬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18例连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0周)、治疗后26周、52周及78周的HBV DNA,血生化(白蛋白、前白蛋白、ALT、AST等)及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四项、APRI、FIB4)指标,并对抗病毒治疗过程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着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78周后,在HBeAg阳性组有98.46%的患者,阴性组100.00%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乙肝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0周到78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BeAg+:93.50(57.50~152.25) mg·L-1 vs.171.00(128.00~201.50) mg·L-1;HBeAg-:126.50(70.25~186.25) mg·L-1 vs.192.00(124.00~215.00) mg·L-1),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胺转肽酶0周到78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基本恢复至健康人水平。同时,肝硬化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APRI、FIB-4,0周到78周的变化分别为HBeAg+:1.48(0.58~3.42)vs.0.36(0.35~0.57),3.32(1.30~7.23)vs.1.11(0.71~1.27);HBeAg-:1.09(0.44~2.15)vs.0.53(0.36~0.72),3.34(1.35~7.30)vs.2.00(1.28~4.08)。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程度得到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接受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三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以及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肝硬化失代偿期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肝、营养支持、利尿和对症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变化,并对治疗前后各组血浆内毒素、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实验前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肝功能(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患者的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及酵母样真菌的菌落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肝功能AIJ和AST有所降低但不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毒素、肝功能(ALT、AS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可以促进肝硬化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其肝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以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经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收治肝硬化患者96例为观察组, 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组(35例)、B组(43例)、C组(18例)3个亚组;同期选择无肝硬化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A组男25例、女10例, 年龄(55.01±8.71)岁;B组男30例、女13例, 年龄(55.19±8.76)岁;C组男14例、女4例, 年龄(55.34±8.81)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 年龄(54.52±8.56)岁。收集粪便标本, 通过细菌培养测定肠道主要菌群变化, 测定肠黏膜通透性指标[D-乳酸(D-LAC)、内毒素(ETX)及二胺氧化酶(DAO)]。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肠黏膜通透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肠黏膜通透性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 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肠黏膜通透性指标的预测价值。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A、B、C组肠杆菌[(8.61±0.42)lgCFU/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5例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轻(A)、中(B)、重(C)3组。然后比较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同血钠水平的肝功能分级。结果不同的低钠程度的肝功能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肝功能Child分级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C两组之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紧密相关性。提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重视预防,及时发现并治疗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常安)联合乳果糖对重型肝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24例),两组均给予美常安口服;治疗组加用乳果糖口服液。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测定内毒素(ETX)含量、血氨及胆红素等其他指标,另选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不适症状亦有明显改善;两组血清治疗前ETX水平、血氨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TX水平、血氨水平较治疗前水平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ETX水平、血氨水平高于正常人,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口服补充肠道益生菌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乳果糖联合美常安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显著降低重型肝炎患者血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脾切除断流手术的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ASA Ⅰ-Ⅱ级,Child-Pugh A-B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用全麻: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芬太尼2μg/kg;麻醉维持用雷米芬太尼0.1-0.3μg·kg-1·min-1和顺式阿曲库铵0.06-0.12 mg·kg-1·h-1泵注.S组麻醉诱导加用8%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加用2%-4%七氟醚吸入;P组麻醉诱导加用丙泊酚,其后持续输注丙泊酚3-6mg· kg-1·h-1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及术后1 d(T2)采静脉血2 ml,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计算CD4+/CD8+比值.结果 麻醉前两组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比较,T1时两组CD4+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但S组T2时已恢复至麻醉前水平.T1、T2时,S组CD4+和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围术期CD8+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全麻下脾切除断流手术后免疫功能明显抑制.与丙泊酚比较,以七氟醚吸入为主的全麻对T淋巴细胞抑制较轻. 相似文献
16.
DSG—I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1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2、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降低,自蛋白、MG和T4/T8比值显著升高,而治疗前增高的血清IL-2、IL-6、IL-8,随病情恢复而下降.同时失眠、肝区不适症状明显好转。结论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能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且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肝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手术后肝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2013年11月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60例,都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9.34±3.1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56±0.89)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ALB水平明显升高,TBIL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CRP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与炎症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仁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2)
目的 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手术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术前24 h停用各类药物,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常规检测血氧饱和度、血压、脑电图、心电图,麻醉前肌注苯巴比妥钠、阿托品.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依托咪酯注射液0.2 mg/kg,咪达唑仑注射液0.05 mg/kg,注射用顺苯磺阿曲库铵0.2mg/kg;麻醉维持:吸入3%七氟醚,持续泵入注射用顺苯磺阿曲库铵0.2 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0.2μg/(kg·h).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时丙泊酚注射液2 mg/kg代替依托咪酯注射液,麻醉维持持续泵入丙泊酚注射液5 mg/(kg·h)代替七氟醚,其他麻醉药物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1)、诱导后2h(t2)、术后1d (t3)时段肝肾功能、细胞免疫功能情况,并记录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t2时ALT、Scr、BUN显著高于t1时,ALB、CD4+、CD4+/CD8+、NK明显低于t1时(P<0.05),但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呼吸抑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咽喉疼痛、肌颤、嗜睡、咳嗽无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手术肝肾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免疫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艳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14-1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老年患者肾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轻中度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d,共4周;对照组仅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UN、Scr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肾病老年患者的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曲旭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3):388-390
目的 探讨肝功能检查在肝硬化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肝硬化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无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查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胆汁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和清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180例患者中Child A级41例,Child B级58例,Child C级81例,总胆汁酸由高到低分别为Child C、Child B、Child A;总胆固醇和清蛋白由高到低依次为Child A、Child B、Child C.经正规治疗,观察组不同分级患者病情均有好转,进行肝功能测定时结果显示,治疗后病例组不同Child-Pugh分级间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结论 肝功能检测对肝硬化准确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