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文华  孟宪军 《光明中医》2009,24(4):780-781
针对近年有关过敏性鼻炎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中医如何治疗过敏性鼻炎.在中医辩证论治方面,病因病机为肺脾肾气虚、阳虚,治法以温阳、益气为主.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医理、法、方、药论治过敏性鼻炎(鼻鼽)。其主要以频繁的喷嚏、鼻痒、大量水样鼻涕为特征,辨证按虚、实两端论治,实则责之于风寒,风热之邪及饮邪上干,阻塞肺气,鼻窍不通;虚则责之于肺、脾、肾三脏气,阴两虚为患,或补气养阴,甘寒益肺,或培之生金,温阳化饮,或为温暖其元,引火归源等,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病以阵发性鼻痒、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与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鼻粘膜苍白水肿,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其发生与气候变化、环境因素,尤其是外界过敏性抗原吸入(花粉、尘埃等)有关。有的病人还兼有哮喘,或容易感冒。有的呈季节性发作,以秋、春季为多;有的则常年发作,无明显季节性特点。 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鼻鼽”。从病因病机分析,其病位在鼻,鼻为肺之外窍。风邪入侵,肺气失宣而鼻窍不利;久病不愈,则肺气不足,卫气不固而易感冒。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外风之邪,风邪上扰清窍,见鼻痒、鼻塞、鼻涕、喷嚏等症,甚而有  相似文献   

4.
鼻炎汤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采用自拟“鼻炎汤”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2~65岁,其中20岁以内5例,20~30岁15例,31~40岁10例,41~50岁12例,51岁以上8例;病程6个月~20年。治疗方...  相似文献   

5.
黄乃奎 《中成药》1996,18(9):41-42
概述了小青龙汤浸膏散、当归芍药散、柴胡桂枝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健固汤、大沸水、鼻鼽丸、清鼻散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相似文献   

6.
紫草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笔者试用紫草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满意疗效 ,介绍如下。1 方药组成由紫草 15 g,辛夷花 15 g,刘寄奴 10 g组成。2 制备及用法清水 5 0 0 m l,浸药 2 h,水煎 ,待水沸后 5~ 10分钟即可。取药液以蒸汽熏鼻 30 min~ 1h,药液冷却后复加热至沸。每日 1次 ,2~ 3周为 1疗程。按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渊范畴。患者每遇天气变化、异味、冷风刺激而发作 ,出现鼻酸、鼻胀、鼻流清涕、头晕脑胀。该方中紫草、辛夷、刘寄奴脱敏消炎 ,调节鼻粘膜血管收缩舒张功能 ,加之药液蒸汽有明显改善局部血循环的作用 ,因此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紫草汤治疗…  相似文献   

7.
荆芥 1 0 g,防风 6g,苍耳子 1 0 g,菊花 1 0 g,羌活 1 0 g,薄荷 5 g(后下 ) ,生姜 2片 ,甘草 3 g。每日 1剂水煎服 ,一般 3剂可愈。本方有辛温散寒的功效 ,适用于风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治过敏性鼻炎验方@张秀高!安徽省肥东县古城镇全合街145号231522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治疗过敏性鼻炎10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临证三十余年 ,用上病取下法治疗过敏性鼻炎 10 8例 ,收到满意疗效 ,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0 8例系 1978~ 2 0 0 0年门诊患者 ,男性 6 8例 ,女性 4 0例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75岁 ;发病时间最短 6个月 ,最长 31年 ;常年发作变应性鼻炎者 4 8例 ;季节性发作者 30例 ;灰尘、鱼虾、绒毛、油漆等异味过敏刺激发作者 2 0例 ;因气候突变诱发者 10例。主要症状为一侧或两侧鼻塞、流清水涕、时打喷嚏 ,遇风尤甚 ,鼻腔粘膜色淡与不同程度水肿。2 治疗方法茯苓 30 g ,泽泻 2 0 g ,木通 10 g ,麻黄 6 g ,黄芪2 0 g ,白术 12g ,辛夷花 8g…  相似文献   

10.
温补肾阳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会 《江苏中医》1992,13(9):47-48,F003
  相似文献   

12.
龙国玲 《国医论坛》1998,13(6):42-43
1_辩证施治吴氏[1]将本病分为3型:肺虚停饮型,治宜补肺固卫、温化水饮,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化裁;脾阳虚弱型,治宜温阳健脾、化饮利水,用理中场合英挂术甘汤化栽;肾阳虚弱型,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用金医肾气汤化裁。冯氏[2]用辨证施治结合中药塞界法治疗本病120例,肺气虚寒型,用玉屏风散会苍耳子散加减;脾气虚弱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元亏损型,用金医肾气九加减;并用干棉球蘸药粉(辛夷、白足、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各2份,苍耳子、鹅不食草各1份,共研细粉)塞人鼻内。结果:显效47例,有效57例,无效16例。2基…  相似文献   

13.
苍耳子治疗过敏性鼻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彦  李明珍 《中医研究》2000,13(3):38-39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本文对过敏性鼻炎发病机理和苍耳子对本病的药理作用加以综述,并进一步分析采用苍耳子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1过敏性鼻炎的病理 过敏性鼻炎具有症状骤起骤退,临床不易根治的特点。按中医病因学说,多数学者认为病因病机为[1-4],内因以肺、脾、肾虚损为主,外因多以风寒侵袭或异气、异味刺激而诱发。现代医学认为[5、6],过敏性鼻炎由各种特异性变应原所引起,与过敏体质有关,而过敏体质又与机体免疫机制失调有关。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机体免疫机制失调,进而发生变态反应形成本病。 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4.
防风善治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风云  常庚 《中医杂志》2003,44(7):493-493
防风辛、甘,微温。《本草经疏》言其“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我们在临床以防风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佳,现举例介绍如下。李某,女,24岁,2001年3月16日初诊。鼻流清涕,喷嚏,鼻孔作痒1年余,反复不愈,每着风冷则加重。曾在某医院诊为“过敏性鼻炎”,服抗过敏西药后症状消失,停药则复作,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药用:防风15g,白术9g,黄芪12g,辛夷10g,炒苍耳子12g,乌梅  相似文献   

15.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100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10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2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遇凉易犯,鼻内刺痒,喷嚏频作,流清……  相似文献   

16.
牵正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在以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时,有数例患者的过敏性鼻炎也随之痊愈,因此试以此方专治,屡获良效.方药:白附子、全蝎、僵蚕、蝉衣各10g,荆芥12g,防风15g.头痛加白芷,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彭某,男,61岁,1 999年9月1 7日初诊.鼻塞流涕,鼻痒,喷嚏,头痛,发病5年,多方治之无效,每遇异味则加重.检查:鼻粘膜灰白色,双侧下鼻甲肥大,鼻道分泌物增多,诊为过敏性鼻炎,以上方8剂而愈,随访1年,病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18.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疗效显著而持久的特点.现将近10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巧用苍耳子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慧  杨震 《河南中医》2000,20(6):17-18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入药用经高热炒制的无毒干果。甘、苦、温,有小毒,入肺、肝经。功能祛风、通窍、散结,为常用的鼻科要药。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鼽,其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鼻痒,喷嚏,流清涕。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由各种特异性变应原引发,与过敏体质有关。通过对血液的变化观察表明,苍耳子能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介质释放。病理研究也证实,苍耳子煎剂体外实验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苍耳子含有较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可对血液循环起到改善作用。我们在临床上根…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辨治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众多的研究报道展示了中医药辨治过敏性鼻炎的现状和进展,证实了中医药辨治该病的优势,现小结如下。1内治诸法 杨和钧在“变应性鼻炎防治中应用祖国医学气学理论的重要性”论文中强调:①坚持以“真气”、“正气”为防治变应性鼻炎的根本。②卫气与免疫有密切关系,补气固表是防治变应性鼻炎的根本途径之一。③中医以“气”代表心肺等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气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深入研究气学理论,从经络与气的关系升华至与免疫的关系,作为防治变应性鼻炎的根本。郭裕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体内抗原一抗体受外界致敏源的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