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激光穴位照射与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症状的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激光穴位照射与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智力及症状的疗效。方法以波长为808nm的半导体激光器及单纯针刺法分别对31例VD患者进行穴位照射和针刺治疗,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激光穴位照射组与针刺组智力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05),但在改善ADL、神经功能缺损及自觉症状方面针刺组疗效较好(P<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可缓解VD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智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近期疗效明显,但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颅脑MRI和临床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颅脑MRI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以针刺疗法对40例V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颅脑MRI各项指标、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精神状态速析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颅脑MRI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但HDS、ADL、MMSE评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结论:针刺治疗不能改善患者颅脑形态指标,但可以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方法:将93例VD患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激光合电针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DHET)。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个性量表(HDS)、社会活动功能调查(FAQ)、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及主要症状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激光合电针组及电针组有效率分别为70.97%、61.29%,而药物组为22.58%。结论:激光合电针法可促进V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作用。方法 :将93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激光合电针组、电针组和药物组 (氢化麦角碱 ,DHET)。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 (HDS)、社会活动功能调查(FAQ)、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及主要症状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激光合电针组及电针组有效率分别为70.97%、61.29% ,而药物组为22.58 %。结论 :激光合电针法可促进VD患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 ,其近期疗效优于电针组和DHET。  相似文献   

5.
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对血管性痴呆SOD,MDA,NO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莫飞智  李建强 《现代康复》2000,4(4):512-513
目的:探讨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的影响。方法:将93例VD患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激光合电针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DHET),每组31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改量表(HDS-R,简称HD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情况,共观察42d。结果:激光合电针组及电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药物组显,其有效率分别为70.97%、61.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的影响。方法 :将93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激光合电针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 ,DHET),每组31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 -R,简称HD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情况 ,共观察42d。结果 :激光合电针组及电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药物组显著 ,其有效率分别为70.97 %、61.29 % ,而药物组为22.58 %。激光合电针组降低MDA较电针组明显(P<0.05)。结论 :激光合电针法可促进VD患者智能的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其近期疗效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  相似文献   

8.
电针与氢化麦角碱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 将68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组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DHET),每组34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社会活动功能调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共观察42天。结果 电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与药物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其有效率79.41%,药物组为20.58%(P<0.01)。结论 电针闻可促进VD患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药物DHET。  相似文献   

9.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P300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前: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0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  相似文献   

10.
曾智  李佩芳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6):577-578,57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VD也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国内有关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VD发病率为0.43%~2.64%,占痴呆总数的68.2%,并呈迅速增长之势[2]。目前现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系由一系列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近年来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VD可作为针灸的有效适应证,因此,针灸治疗VD的临床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针灸疗效肯定,且对患者的智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康复有诸多积极意义,但是近年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作用.方法对42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本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老年血管性痴呆42例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作用.方法:对42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本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突发性脑卒中或大脑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定位损害,可造成患者记忆力、认知力、思维以及情绪和行为的损害,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针灸疗法在对VD的治疗中不仅发挥着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优点,而且经济安全,正成为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方法与疗效,结果显示毫针、电针、针药结合、头针、穴位注射等多种针灸方法对于防治VD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在VD的康复治疗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针灸取效的主要机制在于通过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抗氧自由基等多种途径改善VD的智能状态。近几年来针灸防治VD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统一诊断标准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严谨的临床对照研究及检测指标的客观化,乃是今后临床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技术方法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近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较多,从针灸选穴,穴位刺激方式及相关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万方数据库(www.wanfangdata.com.cn)1996—01/2004—10期间与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血管性痴呆;针灸疗法;穴位;电针”,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为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章,对是否应用随机、盲法、对照等条件未作限制。对观察性文章、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不予采用。资料提炼:共检索到92篇相关文章,临床研究49篇,动物实验研究43篇。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了23篇,9篇系重复研究,8篇为观察性文章,6篇为经验总结及个案报道。对69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38篇选入参考文献。资料综合: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按辨证或辨病取穴,或在辨病结合辨证的基础上取穴。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电针等多种刺激穴位方式被应用,电针以操作易行和参数可控等优点在临床应用相对广泛。临床和基础研究已从神经递质、自由基、细胞凋亡等方面揭示了相关作用机制。结论:针灸疗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手段,目前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针灸作用机制的核心环节仍有待进一步揭示,基因水平的研究可能是重要楔入点。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的脑电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军  李祥 《现代康复》2000,4(11):1701-1701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痴呆脑电图(EEG)特征。方法 分析了214例血管性痴呆EEG改变特征结果 EEG异常率为88.8%,并且以广泛性异常为主,痴呆程度越重EEG改变越明显。结论 EEG改变与痴呆脑卒中的病灶性质、数量及部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以记忆、认知、言语、性格、行为、判断、注意力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障碍为主要表现.血管性痴呆在中医属痴呆、癫疾、郁证、文痴、善忘等范畴,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西医对本病主要是对症治疗,但至今尚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而针灸对本病的治疗则具有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优点,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正逐渐被人们接受.现将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86例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口服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末采用痴呆行为量表评定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痴呆行为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奥氮平组治疗2周末痴呆行为量表评分较利培酮组下降更显著(P<0.05),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利培酮组为48.8%,奥氮平组失眠、锥体外系反应、兴奋激越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1),而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均显著,但奥氮平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郎森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43-314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6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痴呆类型,病因主要是缺血性和/或出血性脑血管病,5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约在1.6%~3.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于2002年制定了VD的诊断标准,根据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卒中发作病史,在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基础上分为很可能、可能和确诊3个等级,强调痴呆发生在脑卒中后3个月之内,并持续至6个月仍无明显改善,病程中患者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损害为选择性的,随着脑卒中发作的次数呈阶梯样进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在老年人群中VD的诊断应首先排除AD和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所致的痴呆,并与其他老年期神经系统和全身疾病所致的痴呆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