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科处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小毛 《广东医学》2007,28(5):683-684
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是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复杂、短期内即可出现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急性肺损伤、感染与内毒素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原因之一.我们分析发现其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与病情复杂、常合并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等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有关外,部分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未能早期识别,以及产科处理不恰当也是两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不恰当的产科处理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造成患者产后病情恶化呈不可逆转的趋势,严重者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产科处理应引起重视.以下结合我们的经验对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科处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分期、分娩方式与产妇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对55例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占85.45%,慢性重型肝炎占83.6%,急性、亚急性存活率明显高于慢性(P〈0.01),剖宫产存活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P〈0.01),早、中、晚接受治疗成活率分别为90%、63.63%、14.29%。结论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应早期诊断,早期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及时终止妊娠,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转运时机对预后的影响,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45例在我院住院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分娩前转院组34例,分娩后转院组11例,比较分娩前后转运时预后的差异.结果 存活组及死亡组入院时首次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清肌酐(Cr)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分娩前转院组与分娩后转院组的ALB、PTA及Cr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存活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早期识别并在分娩前及时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集中救治,是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能成功救治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肝泰乐加谷胱甘肽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AST、ALT和ALB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大(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7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为主,肝泰乐加谷胱甘肽辅助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肝炎概念、名称不一,国内亦称重症肝炎,国外称暴发型肝炎,还因原因不同提出急性肝衰竭、暴发性肝衰竭等概念,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或严重变性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与慢性肝衰竭不同,重型肝炎无肝硬化病史,亦可无肝性脑病发生。该病特点为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症状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但潜在可逆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前救治的策略和措施,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救治成功的资料,总结病例特点及分娩前成功救治的经验。结果4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均小于342μmol/L,PTA大于30%,并发症少于3种,经过内科综合治疗成功后,再终止妊娠,母婴预后好。结论部分病情较轻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经积极治疗,有可能在分娩前救治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的单因素。方法 对66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不同临床分型的病死率不同,急性型最高,慢性型最低;②Tch、PTA降低、Scr升高及WBC≥10*109/L、"胆酶分离"现象、肝脏缩小均提示病死率升高;③随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增多,病死率升高,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分型、Tch、PTA、Scr、WBC、"胆酶分离"现象、肝脏缩小及并发症等是影响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上述指标,积极防治各类并发症是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肝炎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一种疾病 ,1 998年以来 ,我院共收治妊娠合并肝炎2 6例 ,现将对其并发症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病例为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肝炎病人 2 6例 ,诊断按2 0 0 0年西安会议所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和分型[1] 。即符合下述条件者 :①有或无肝炎病史 ;②严重消化道症状 ;③重度乏力 ;④血清总胆红素大于 1 70 μmol L ;⑤PTA <40 %。孕妇年龄 2 2岁~ 3 1岁 ,平均 2 6.7岁。初产妇 2 3例 ,经产妇 3例。分娩时孕期 ( 2 8~3 9)周 ,其中剖宫产 9…  相似文献   

9.
吴玲 《中国医疗前沿》2013,(2):55+57-55,57
目的观察分析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12年12月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孕妇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孕妇在疗程结束后与开始前的ALP、ALT、AST的检测值对比皆有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分娩前积极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加强治疗,对保障母婴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对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妇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1994—2007年间38例手术终止妊娠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例资料,分为剖宫产组以及剖宫产加子宫切除组,其中剖宫产组20例,剖宫产加子宫切除组18例,对比两组年龄、孕周、孕次,对比分娩前及产后24h血清胆红素、血清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酐、血清胆碱酯酶以及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对比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病死率。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和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分娩前各指标差别无显著性;分娩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肌酐,肝肾综合征、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以及肝性脑病在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切除术可改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和产科处理。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2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AST、ALT值均〉500U/L、AST/ALT比值〉1。血清总胆红素均TBIL〉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度PTA〈40%,逐渐出现肝性脑病。经皮肝穿刺病理诊断4例。抢救成功13例,孕产妇死亡9例。死亡率40.9%,死因为产后出血、DIC、产褥感染、肝性脑病。剖宫产17例(外院术后转入2例),顺产4例(外院产后转入1例),死胎1例。新生儿窒息率50%(9/18)。结论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死亡率高,在孕前、孕期应检查并治疗病毒性肝炎,避免诱因,及早识别并诊断,行人工肝系统等综合治疗并及时终止妊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妊娠伴发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虹  孟庆华 《北京医学》1998,20(1):16-18
通过对妊娠伴发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及育龄女性甲肝患者不同临床表现的观察,提出改善预后的措施,探讨终止妊娠的必要性与时机。方法:以血清谷丙转氨酸和总胆红素作为衡量量肝细胞损害程度及评价预后的标准。结果:妊娠伴发甲肝的肝损害程度并不因妊娠而加重,但恢复时间却明显延长;终止妊娠并不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6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治.方法:总结我院1995年1月~2006年1月的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与同期育龄期非孕重症肝炎女性患者各6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8例孕妇死亡(12.50%),15例胎婴儿死亡(23.44%),其余产褥期后经治疗肝功能基本正常.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白蛋白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5),PT则明显延长(P<0.05),ALT则妊娠期肝炎组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1).结论:妊娠合并重症肝炎预后差,宜早期进行保肝治疗,分娩期行保肝治疗及纠正凝血,产褥期除预防感染外,严密观察病情及肝功能变化,以减少产妇及胎婴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结局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月珍  虞敏毓  魏敏 《上海医学》2005,28(9):747-74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60例妊娠合并HBV感染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同年龄、同产次、同孕周HBsAg和HBeAg阴性的2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同时了解HBV感染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糖尿病(GDM)、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剖宫产率。结果研究组中,HBsAg、HBeAg均为阳性的双阳性病例102例,仅HBsAg阳性的单阳性病例158例,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6.1%,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7.7%,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为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6.9%,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7%,ICP发生率为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单阳性亚组与双阳性亚组的剖宫产率、PIH及GDM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可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增高,同时使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ICP发生率升高,对母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0.8± 10.7)岁;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者17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16例;既往有血栓病史者6例;入院平均血小板计数为(880±360)×109/L;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者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者9例,稳定型冠心病者5例;病变累及左前降支者17例;9例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共置入支架12枚;16例患者接受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5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单抗治疗;20例患者院外长期口服羟基脲治疗,1例患者行干扰素治疗;平均随访时间(27±17)个月,随访期间平均血小板计数(395±116)× 109/L,较入院时下降(P?<0.05)。1例患者于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及脑梗死,1例 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冠心病患者最常累及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且起病表现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多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及JAK2V617F基因突变与其发病相关,临床上需注意预防脑血管并发症及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6.
陈军  刘斌  甘华葵  孙毅  丁燕 《西部医学》2009,21(4):610-611
目的总结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痛程早期的静脉血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与肝脓肿形成阶段有差异(P〈0.05)。7例内科保守治疗、9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均获痊愈。结论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早期表现不典型,早期正确诊断、选择恰当治疗可缩短病程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药物种类、临床分型及发病时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导致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为主,其次为中药;肝细胞损害性肝炎者有15例,胆汁淤滞型有9例,混合型有14例;15例患者发病时间为14~21 d,12例患者在22~28 d之间发病,11例患者的发病时间为28 d以上;32例患者预后良好,6例发生重型肝炎,除1例死亡外,均痊愈出院。结论:抗结核药和中药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主要药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3年,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长期吸烟史、肝癌家族史、其他肿瘤家族史、糖尿病、抗病毒治疗及HBVDNA水平均会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而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予以抗病毒治疗及HBVDNA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长期吸烟史、伴有糖尿病、未予以抗病毒治疗及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上需予以注意与预防,防止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湖南郴州市1992~2006年乙肝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992~2006年郴州市乙肝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郴州市1992~2006年乙肝疫情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郴州市1992—2006年乙肝年均发病率为21.00/10万,乙肝发病率从1992年的11.95/10万上升至2006年的40.72/10万,1992~1996、1997~2001和2002—2006年三个时段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5.40/10万、22.55/10万和24.83/10万,三时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0=509.35,P〈0.01);各县(市、区)年均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X^2=2968.94,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15~40岁年龄阶段,占总发病数的59.01%,男女发病比例为2.63:1;职业主要为农民、学生和工人,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3.44%、15.38%和13.82%;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结论郴州市乙肝发病率仍较高,且有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乙肝监测,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严格执行医院消毒制度,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开展健康教育,以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