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凉血活血颗粒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5.5 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小鼠,制成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照后第2日起至照后第30日连续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均为每日1次。照后第29日,记录小鼠爬杆和爬网时间。照后第30日,采用肾上腺素实验观察小鼠外周血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凉血活血颗粒中、低剂量组小鼠爬杆、爬网平均时间和动态血常规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均显著升高。结论凉血活血颗粒对放射性肺损伤动态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桑杏护肺颗粒对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肺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3.125mg/kg)、桑杏护肺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总量20 g/kg/d、10 g/kg/d、5g/kg/d剂量给药)。直线加速器对除空白组外所有大鼠行单次全胸照射,辐射总量14 GY,建立放射性肺损伤模型,造模第二日起按剂量给药。于造模后第4、8、12、16、20、24、28、32w,取大鼠尾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改变情况。在造模32w后,处死大鼠收集其肺组织,灌洗后行石蜡包埋、切片。采用HE、Masson染色,并使用肺泡炎评分(Szapiel评分)评价各组肺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辐射引起大鼠肺泡结构破坏,胶原增生。造模16周数据显示各剂量桑杏护肺颗粒治疗均可有效缓解辐射所致IL-6及TNF-α上升;20周与28周时,高剂量桑杏护肺颗粒组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下降至阳性对照组水平,但中、低剂量组仍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高剂量桑杏护肺颗粒可有效减轻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改善继发性纤维沉积,有望作为放射性肺纤维化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凉血活血中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凉血活血中药干预对大鼠放射性损伤肺内胶原纤维动态变化及肺组织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6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模型组,40只)、照射加中药组(治疗组,40只)、单纯中药组(40只)和正常对照组(40只)。对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于照射开始后第3、5、8、12、26周5个时间点每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行肺组织HE、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中Ⅰ型和Ⅲ胶原纤维的含量及分布的动态变化及IL-6和TGF-8的表达。结果首次照射后第3周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成纤维细胞增生,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多和观察期的延长,Ⅰ型胶原明显增多,Ⅰ/Ⅲ型胶原比例明显升高,在各个观察点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模型组大鼠肺组织IL-6和TGF-8的表达分别于照射第8周及第12周达到达高峰(P〈0、01);治疗组大鼠各时相IL-6、TGF-8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凉血活血中药可抑制致炎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抑制肺组织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减轻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失调,从而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和验证早期应用凉血活血法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证候学演变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雌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A)、中药治疗组(B)、中药对照组(C)、空白对照组(D)各40只,A组和B组给予X线照射3Gy×2次/周×(3~5周),C,D组不作X线照射。分别在第3、5、8、12、26周末,各组随机抽取8只处死。对大鼠活体、肺脏大体和肺组织切片进行动态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A组在照射早期,大鼠表现为“热毒内盛”证,肺脏大体和镜下呈“热伤血络”证表现;后期肺脏呈“瘀血阻络”证表现。B组明显轻于A组,而C组及D组无异常变化。结论:早期应用凉血活血中药可以减轻放射性肺损伤,对其证候学演变起到抑制作用;动物实验可揭示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特征,为早期应用凉血活血法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妇血宁颗粒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力竭游泳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设置空白对照组、气虚血瘀模型组、传统汤剂组及妇血宁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气虚血瘀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传统汤剂组给予妇血宁汤剂,妇血宁颗粒大、中、小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的妇血宁颗粒。给药7 d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流变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妇血宁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活化部分APTT、PT、FIB、血浆黏度及180 s-1、30 s-1和5 s-1血液黏度均降低;妇血宁颗粒大、中、小剂量大鼠APTT、PT及30 s-1、5 s-1血液黏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IB、血浆黏度和180 s-1血液黏度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血宁颗粒可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凝血三项指标和血液黏度,但对其血浆黏度影响不大,为妇血宁颗粒的研制提供了药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麦门冬汤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2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加中药组。开始照射前1周,空白对照、单纯照射组以蒸馏水2 mL/200 g灌胃,照射加中药组以每日2 mL/200 g中药灌胃,连续给予1周后,单纯照射、照射加中药组开始照射,连续照射5周。照射期间,每周测大鼠体质量1次,依照上述剂量,空白对照、单纯照射组以蒸馏水、照射加中药组以中药继续灌胃至照射结束。分别于照射开始后第5、12、26周末,各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处死、取材,并检测比较大鼠一般情况、肺组织大体情况、右肺系数及肺组织HE染色检测情况。结果①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自第2周开始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对刺激的反应性下降等症状,且随照射次数的增加,症状不断加重,而麦门冬汤对此变化具有拮抗作用;②放射性肺损伤大鼠在第5周末,肺系数明显高于正常大鼠,麦门冬汤可阻止放射性大鼠肺系数的增长;③肺组织大体解剖结构和HE染色后镜下观察发现,放射性照射导致大鼠肺组织在第5周末出现炎症反应,在12、26周末出现肺组织纤维化,麦门冬汤对此具有改善作用。结论采用麦门冬汤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进行先期干预治疗,可显著预防和改善大鼠的一般临床症状,减轻肺水肿程度,抑制或延缓肺组织出现炎症、纤维化,促进肺组织恢复,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药物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物对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探讨其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60只)、中药治疗组(60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用直线加速器对单纯照射组和中药治疗组大鼠右肺进行照射,3Gy/次,2次/周,累积剂量最高为30Gy,分别于照射开始后第1、3、5、8、12、26周共6个时间点,两组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取材切片,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和TNF-α和TGF-β的表达。结果单纯照射组大鼠肺组织于照射第5周急性放射性肺炎最重,第26周肺纤维化明显;不同时相TNF-α和TGF-β表达明显增强(P〈0.01),中药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急性放射性肺炎反应轻微,后期纤维化不明显,TNF-α、TGF-β的表达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小剂量重复照射过程中,活血化瘀药物可抑制致炎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延缓放射性肺纤维化的进展,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临床应用肺宁颗粒防治放射性肺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肺宁颗粒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利用6mv X线,对全胸进行单次照射,总剂量为20Gy,建立放射性肺炎大鼠模型。除正常对照组不进行胸部放射照射外,其余三组均进行胸部放射照射。肺宁颗粒组进行灌胃输入药液0.05g/100g体质量,地塞米松组进行灌胃输入药液0.05mg/100g体质量,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照射后第1天开始用药,每日1次,连续灌胃至照射后满6周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肺大体改变并计算肺系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结果:肺宁颗粒组及地塞米松组肺系数,肺组织炎性及纤维化改变,血清IL-6、TNF-α、TGF-β_1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5),且上述各项指标肺宁颗粒组均优于地塞米松组(均P0.05)。结论:肺宁颗粒可能通过抑制血清中IL-6、TNF-α、TGF-β_1的合成从而对大鼠放射性肺炎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肺纤方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影响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肺纤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疗效和对血清内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肺组织羟脯氨酸(HPY)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放射(模型)组、肺纤方组和地塞米松组。造模动物麻醉后用直线加速器单次照射右背20GY,照射次日开始给药,至56 d后处死。观察大鼠死亡、体重和肺系数;病理组织学做肺泡炎及肺纤维化镜下评分;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TGFβ-1水平;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肺纤方组可明确地降低肺损伤的程度,且有降低TGFβ-1和HPY的作用,与放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纤方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与降低TGFβ-1的水平、减少肺组织HPY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颗粒对辐射损伤小鼠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即正常组、模型组、凉血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6.0 Gy 60Coγ放射源照射除正常组外的动物,建立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照前45 min至照后10 d,凉血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4、2、1 g/k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均为每日1次。观察照后小鼠的一般情况,照后10 d检测血常规、骨髓DNA、骨髓有核细胞、胸腺指数、肺脏指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接受6.0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10 d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骨髓DNA、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胸腺指数显著降低,肺脏指数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凉血活血颗粒高剂量组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DNA、骨髓有核细胞的数量,提高胸腺指数,降低肺脏指数。结论凉血活血颗粒对小鼠辐射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脂柔脉颗粒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调脂柔脉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西药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5只。空白组、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0.5%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12 m L/(kg·d);调脂柔脉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调脂柔脉颗粒提取浸膏干粉混悬液0.36、1.08、3.24 g/(kg·d);西药组给予辛伐他汀4 mg/(kg·d)。10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脂、血流变的变化情况。结果:调脂柔脉颗粒大、中剂量组的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剂量组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脂柔脉颗粒可降低大鼠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附炎栓对宫颈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对苯酚致宫颈炎模型,观察附炎栓对大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大肠杆菌致宫颈炎模型,观察附炎栓对大鼠全血黏度的影响,将2组模型大鼠分别分为模型组,附炎栓低、中、高剂量组,野菊花栓组共5组,分别另设空白组。结果:苯酚致宫颈炎模型:凝血时间模型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致宫颈炎模型: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空白组,附炎栓中、高剂量组,野菊花栓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空白组,附炎栓低、中、高剂量组,野菊花栓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附炎栓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炎栓可降低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延长凝血时间,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疼静胶裳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雄性大鼠72只,随机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其余60只大鼠制作血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颈复康颗粒组(0.33g·mL^-1),骨疼静大剂量组(0.138g·mL^-1)、中剂量组(0.069g·mL^-1)、小剂量组(0.0345g·mL^-1),各组均按照0.0lmL·g^-1体积给药。取小鼠眼球血,测定凝血时间、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K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骨疼静各组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沉(P〈0.01);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血浆黏度;古藤静大剂量组、中剂量可显著升高K值(P〈0.01),延长凝血时间(P〈0.05),降低红细胞压积(P〈0.05);古藤静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变性指数(P〈0.01)。结论:骨疼静胶囊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流变学有较好改善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抗纤舒肺颗粒对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纤舒肺颗粒对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激素组和抗纤舒肺颗粒组,以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制作动物模型,于当天开始每天给药,分别于第5,25天处死5只,取肺组织进行免疫病理学检查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胶原蛋白沉积检测。结果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激素组和抗纤舒肺颗粒组均弱于模型组;第5天激素组和抗纤舒肺颗粒组无差异,但第25天有显著性差异。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模型组高于空白组;中药组第25天低于激素组,部分指标低于模型组;激素组高于模型组。胶原蛋白沉积的含量抗纤舒肺颗粒组及激素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抗纤舒肺颗粒组较激素组第25天下降更明显。结论抗纤舒肺颗粒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胶原蛋白合成及TNF-α表达,达到抗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同时可改善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高凝状态而改善肺内微循环,避免激素使用时引起的血液黏度增高,具有明显的抗肺间质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以益气解毒为主的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损伤(ARI)小鼠全血细胞的动态防护作用。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和模型组灌胃去离子水,安多霖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各自的药液、中药复方水煎液,给药两周。两周后,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进行5.5 Gy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分别于照射后第1、7、21、35 d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并观察照后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记录、计算照后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生存率。结果:照射各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均在照后1、7 d大幅度降低,在照后21 d和35 d均缓慢恢复;与同批次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均回升程度明显。照射各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在照后1、7、21 d逐渐降低,至照后35 d,各照射组均有所回升,而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速度较快。照后35 d内,模型组、安多霖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死亡8、7、5只,而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小鼠在全程无死亡现象。结论: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可以缩短照后小鼠全血细胞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对全血细胞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且降低ARI小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血脂、血粘度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葛根素组三组进行喂养与给药,30天后测定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含量明显增加(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与高脂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葛根素组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葛根素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痫冲剂对戊四唑点燃幼龄癫痫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病理结构及相关蛋白Cx43、ICAM-l表达的影响.方法:抽选60只空白大鼠为空白组,癫痫模型制备成功后将180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丙戊酸钠组(0.02 g/mL)及平痫冲剂组(0.19g/mL),每组各60只,灌胃21天,每天1次,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鲜地黄及其保鲜加工品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凉血止血作用的区别。方法:SD雄性大鼠80只,以干姜水煎剂15 g·kg-1灌胃结合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联合给药15 d 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云南白药组、鲜地黄组、鲜地黄汁组、鲜地黄粉组、鲜地黄颗粒组、鲜地黄饮片组,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5 d,模型组给与等体积的蒸馏水,余下各组剂量分别为:0.66,9,9,2,9,2 g·kg-1。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摄食量、饮水量、粪便含水量的变化,以及舌、胃、肺部出血情况。通过测定全血及血浆黏度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等指标,考察鲜地黄及其保鲜加工品对模型动物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肛温升高,饮水量明显增加,摄食量减少,体重减轻,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P<0.01);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P<0.0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P<0.05,P<0.01),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灌胃给药鲜地黄及其加工品后大鼠热盛症状明显减轻,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以及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IB)渐趋于正常。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鲜地黄及其炮制加工品能够改善血热出血大鼠舌、肺、胃部出血损伤的相关症状。结论:鲜地黄及其保鲜加工品能够减轻血热出血大鼠的热象症状,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凝血系统指标,具有凉血止血功效。  相似文献   

19.
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探讨乳宁霜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方法选用SPF级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癖贴膏组及乳宁霜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分别涂抹三苯氧胺软膏、散结乳癖贴膏、不同剂量乳宁霜予以治疗,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不用药。观察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变化。结果单纯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P<0.05或P<0.01),乳房微循环灌注量减少(P<0.01);乳宁霜各剂量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和压积及微循环灌注量均基本回复到空白对照组正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乳宁霜可改变乳腺增生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舒胸胶囊微粉对急性血瘀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GMP-140)、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含量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舒胸胶囊微粉0.094 5,0.283 5 g·kg-1组、舒胸胶囊0.094 5,0.283 5 g·kg-1组及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ig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浴的方法复制急性血瘀模型,次日腹主动脉取血,肝素抗凝,检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GMP-140及TM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及血浆GMP-140及TM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舒胸胶囊微粉、舒胸胶囊均可降低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GMP-140及TM含量,以舒胸胶囊微粉高剂量组疗效最佳。结论: 舒胸胶囊微粉能够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大鼠血浆GMP-140及TM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