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脑卒中救治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其致残率仍高达80%以上。此类病人生存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改善病人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使其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均寿命增大,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平均居首位,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部分病人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对患家庭或社会将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这些因素,患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做好患心理保健指导,有利于脑卒中患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致使脑卒中的发病年轻化,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脑卒中患多存在焦虑状态,直接影响其康复。我们观察了58例脑卒中后患焦虑状态患,并就病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达  陶文静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169-169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脑卒中的发病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化问题。很多脑卒中患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经过急性期的抢救和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便回到家中等待自然恢复,由于缺乏基本的康复知识,往往错过最有利的康复时机。脑卒中康复医疗通过社会的参与,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脑卒中和其他脑血管疾病的再发。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偏瘫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康复多限于医院,社会及家庭参与度不够,并且存在康复时间短、治疗成本高,预期效果差等情况。因此制定适合社区特点的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家庭和医院康复一体化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连续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对家庭成员及社区助残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参与到患者的生活功能康复过程中,把康复的过程由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使脑卒中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的措施.以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得到整体康复而重返家庭和社会。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相应地遗留了大量伴有严重肢体残疾的患者。据报道约2/3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偏瘫。众多研究资料表明:得到正规、系统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其功能恢复程度要显著高于未经康复治疗的患者。康复治疗已经成为脑卒中综合方法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患者受损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康复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行为,与病人的支持系统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病死率逐年下降,但病情稳定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如偏瘫、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使病人本身生存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后肢体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以内,因此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护理相当重要,能使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力求少遗留甚至不遗留残疾后遗症,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8.
刘育彦  柴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11-1012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在给患者造成躯体损害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并损害其心理健康。我们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心理精神异常的有效干预,因为心理及精神健康直接关系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其躯体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本文对我院自2007年1月-12月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施以心理干预治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皓 《中国医刊》2006,41(10):11-13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率,使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那么,如何将脑卒中的致残率降至最低、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康复医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是对于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康复治疗的原则以及康复治疗的方法等,很多临床医生仍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脑卒中的致死率有明显下降,但是仍旧有较高的致残率。由于脑卒中后大部分的患者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为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问题,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脑卒中患者疾病早期康复、恢复期开展康复治疗入手,结合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认知康复护理以及心理康复护理等措施,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展开探讨,旨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问题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均相当高,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每年150/10万。由于临床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抢救和治疗技术的提高,使急性期病死率大幅度下降,而存活率、致残率明显上升,约为86.5%,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情感障碍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不少患者遗留了严重残疾,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信心与克服疾病的意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是脑卒中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病率达20%-60%。情感障碍加重患者已存在的生理康复,严重影响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有专业医护人员指导治疗及护理,治疗效果多较满意,但是其中约75%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出院后仍需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才能逐渐回归家庭与社会。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脑卒中相关知识及康复指导,未能在出院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未积极有效控制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导致脑卒中出现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为一种行为相关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1],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最重要及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以下就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部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较高,恢复时间长,极大地影响了中老年人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护理中着重抢救生命,往往忽略了早期康复治疗。国内外研究报告认为,康复的介入可以降低致残率,使其回归家庭、社会,获得躯体、精神、社会和经济能力及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降低病残率是我们的护理工作的艰巨任务。笔者将脑卒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7):907-907
脑卒中是一组具有很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的疾病。随着对脑卒中诊断、治疗、抢救水平提高及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其死亡率、致残率均呈下降趋势。多数患者由于忽视早期或较早期康复护理及锻炼而导致永久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或部分自理,不能正常的回归社会。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对29例初次患有脑卒中肌力在0~4级的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的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专业康复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自行康复,研究组采用专业康复治疗,使用“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综合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0.7%(P<0.05);研究组心理状态、家务活动、家庭关系、工作及经济情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业康复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病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据统计我国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120/10万。急性脑血管病的特点是“疾病与障碍共存”,故治疗与康复应并进。康复治疗已经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是卒中单元的组成部分,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回归家庭与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我院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根据新近的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脑卒中发病150万人/年,存活的600万患者中,残障率高达7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早期积极康复治疗是提高偏瘫患者生存质量、促使其重返社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现代康复治疗的介入极大地改善了这种状况,使相当一部分患生活自理,重返社会。目前多数学主张脑卒中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故对脑卒中患早期康复锻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管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管理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康复管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管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4、8周时康复管理组患者肤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康复管理组心理健康、物质生活、躯体健康、社会功能4个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社区康复管理治疗脑卒中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脑卒中又叫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发病急、病情重且发展极快,发病时患者会出现昏厥、失语、肢体麻木等症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且容易复发难以根治,脑卒中对患者的神经会造成较大的伤害,在治疗后还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庭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患者康复治疗期间,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帮助患者减轻不便,提高康复效果。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应用于对患者的神经损伤进行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