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归纳分析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处方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各类医学期刊,获取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剂;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次;比较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用药的差异。结果:共有85个方剂纳入研究。69个内服方剂中,补益药26味283次、活血化瘀药20味216次、解表药17味167次;16个外用方剂中,活血化瘀药18味62次、祛风湿药16味54次、解表11味42次。内服、外用方剂中的补益、活血化瘀、祛风湿以及常用药物,在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结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剂以补益、活血化瘀、解表、祛风湿类别药物为主要组成药物;内服方剂多使用补益、活血化瘀类药物,而外用方剂则多使用活血化瘀、祛风湿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洪国灿  顾凌  胡维 《国医论坛》2012,27(5):17-19
目的: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治疗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所有中药方剂,统计各味中药的使用频数,分析内服及外用方剂中的用药规律及差异。结果:共有104首方剂纳入研究,70个内服方剂中,补益药26味240次,活血化瘀药19味189次,祛风湿药14味62次;34个外用方剂中,祛风湿药15味117次,活血化瘀药17味113次,补益药8味30次。内服、外用方剂中的补益、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以及常用药物,在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结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剂以补益、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其内服方剂以补益、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而外用方剂则侧重于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杨丽  王海泉  史东燕 《湖南中医杂志》2014,(5):127+130-127,130
目的:归纳分析中药内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2001年6月至2012年7月相关医学期刊,获取中药内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剂,进一步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的药物在文献中的应用频次。结果:本次检索共有44个方剂纳入。在44个方剂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益类药物29味181次,活血化瘀类药物19味113次,解表类药物7味50次,祛风化湿类药物13味36次,熄风止痉类药物4味33次,清热凉血类药物4味27次,利水类药物5味15次。结论:补益类、活血化瘀类药物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医药频次较高。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检索方法搜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3首,中药146味,共1471味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药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祛风除湿通络药,药性以甘、苦、辛,药味以温、平,药物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结论:统计分析发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用药与中医历来对本病的认识基本相符.主要治法是在辨证的基础上,采用具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祛风除湿通络的药物,尤以通类药物应用频率最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试图归纳内服中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方法搜集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方39首,中药74味,共647味次进行分析。结果:用药以补益肝肾药祛风湿通络止痛药活血化瘀药,药物归经主要以肝脾肾经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药物组合配伍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方剂数据库》,运用主题词检索提取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分析其高频药物,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瘀毒证的药物间配伍关系。从功效、主治、药对配伍等多角度探讨治疗瘀毒证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治疗瘀毒证方剂176首,涉及中药331味。在高频药物中,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占比最高。关联规则显示,123首内服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32个,53首外用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17个,常用配伍有: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杀虫止痒药,杀虫止痒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结论:《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瘀毒证的方剂主要以清热解毒凉血药物为主,辅以活血、通经、止痛、理气、熄风、燥湿等药物,为临床应用活血解毒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内服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491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91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965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8个,总使用频次为2973次。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应用补法(补益肝肾、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泻法(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扶正驱邪)。现代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中医分型是:虚证(肝肾亏虚型、肾虚髓亏型、脾肾亏虚型),实证(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筋脉淤滞型、风湿痹阻型),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型、气虚湿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内外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的方剂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治疗AG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收集自建库至2022年2月18日与AGA有关的中医药文献,运用IBM SPSS Modeler、IBM SPSS Statistics 26.0等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83篇文献,获得内服方药178首,外用方药56首,内服单味药188味,外用单味药124味。内服单味药应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何首乌、茯苓、丹参,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多性寒、味甘、归肝经,功效分析多为补益药,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为墨旱莲+女贞子,聚类分析共得出4个内服核心方药。外用单味药应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何首乌、侧柏叶、苦参,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多性温、味苦、归肝经,功效分析多为清热药,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为墨旱莲+女贞子,聚类分析共得出2个外用核心处方。结论:治疗AGA内服中药多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为主,性味多以甘寒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外用中药多以清热药、解表药为主,性味多以苦温为主,归经以肝肺为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苗医治疗月经病的用药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苗医治疗月经病的方药,建立数据库,用频次分析法对苗医治疗月经病的用药类别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得出苗医治疗月经病的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收集苗药验方244首,药物288味,使用药物746味次。益母草、月季花、当归、香附等21味药的使用频数达8次以上,其中益母草的使用频率高达44次;通散药的使用频率为32.49%,清毒药的使用频率为30.70%,补益药的使用频率为18.90%。结论:苗医治疗月经病时多使用通散药、清毒药和补体药,体现了苗医治疗本类疾病多以“通散”、“清毒”、及“补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整理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跌打损伤的方剂,挖掘其外用和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并对内服方剂的核心药组进行网络药理分析,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跌打损伤的方剂,从中药组成、性味归经、四气五味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然后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内服方剂核心药组,阐明其有效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结果:共有1027首方剂主治跌打损伤,包含药物976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有当归、乳香、没药等;药物以性温,味辛、苦为主;内服方剂常用药对有乳香-没药-血竭、当归-川芎、当归-红花、当归-赤芍等,外用方剂常用药对有乳香-没药-血竭、川乌-草乌、荆芥-防风、当归-赤芍、当归-羌活、当归-独活等。内服方剂核心药组共筛选出有效成分137个,主要通过PTGS2、NCOA2、PGR等65个靶点作用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IL-17、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多条通路,从而发挥治疗跌打损伤的作用。结论:中医治疗跌打损伤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要治法,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的药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两者的常用药均包含当归、乳香、...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UC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治疗UC的中药共计114味,使用频次1461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以补益药、清热药、理气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最多,占总体用药的70.02%;其中药味以甘、苦、辛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目前公布的国医大师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处方,解读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医大师公布的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处方,检索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结果共9位国医大师公布了22个处方。周仲瑛、孙光荣、唐祖宣、李佃贵、金世元、王琦、熊继柏、刘祖贻共8位国医大师开具了9个预防用方,涉及中药32味,处方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唐祖宣、杨春波、李佃贵、孙光荣4位国医大师开具了10个治疗类处方,涉及中药61味,处方以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唐老按湿邪与寒、热、毒邪分型证治,杨老依湿邪在体内的传变为辨证依据,李老专攻"湿热浊毒",孙老强调"疏风清热"。李佃贵、周仲瑛、王琦3位国医大师开具了3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4味,均选用了藿香芳香化湿。结论多位国医大师积极参与防治COVID-19,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不论是治疗处方或是预防处方皆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结合用药频次统计,使用药物最多的是黄芪、藿香、金银花,具体证治方面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了近10年中医外治法治疗KOA的中药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外用中药治疗KOA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KOA的外用中药的用药规律。结果:从有效文献中总结出使用频率前10位的中药依次是:川乌、当归、草乌、威灵仙、牛膝、伸筋草、川芎、独活、透骨草、桂枝。使用频率前10位的药对依次是:川乌和草乌、牛膝和当归、伸筋草和透骨草、桃仁和红花、独活和桑寄生、桑寄生和续断、羌活和独活、乳香和没药、三棱和莪术、麻黄和桂枝。结论:近10年外用中药治疗KOA主要是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几个方面来论治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药治疗脑性瘫痪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分别筛选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类文章,对内服、外用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和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文献中的选方用药,探索用药规律和组方原则,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90年至2019年中英文数据库内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应用SAS9.1统计分析软件对中药频数、功效分类的高频药物、敷溶介质等进行频次统计,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得出核心药物组合,并深度分析得出外治痛风的用药规律。应用SPSS25.0数据软件对频数大于20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挖掘潜在药物组方。结果共纳入215首处方,涉及232味中药,总频数1725次。中药频数前5位是大黄、黄柏、冰片、苍术、白芷;最常用功效前三类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并对药物功效细化。敷溶介质常用且有效的为蜂蜜、醋、凡士林。根据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物组合10对。聚类分析出5个药物组方。结论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总治则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主,兼有解表散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浅析常用中药大黄的配伍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归纳、分析和综述。结果:大黄与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活血药、补虚药、化湿药、止血药、祛湿药、化痰药、理气药、温里药等多类药配伍应用,其中尤以配伍清热药最为多用,其次为活血化瘀药;而且。大黄通过配伍还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结论:大黄配伍应用广泛,在中医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大黄配伍应用提供了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主要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及药性。[资料来源]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中医,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至2013年3月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处方用药相关文献。初检文献1386篇,根据文题、摘要,排除重复,剩余209篇查找全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108篇,涉及方剂108首,药物189味。[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CGN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有关方药性味、归经、功效。[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涉及药物189味,累计频次1185次,频次≥5次60味,累积频率82.11%;频次排序:黄芪(81.80%)茯苓(55.60%)丹参(46.30%)益母草(41.70%);功效类别排序:补虚(35.87%)活血化瘀(17.16%)利水渗湿(15.52%)清热(12.13%)。频次≥5次60味,药性973频次、药味1524频次、归经2502频次;药性排序:温(311)平(270)凉(196)寒(185)热(11);甘、苦、辛、淡四味计1354频次(87.81%);主归肝、脾、肾、肺、心、胃诸经,计2080频次(83.13%)。临床常以黄芪、茯苓、丹参与益母草为基础方,用药补虚为首,配伍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与清热药,提示CGN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瘀湿互结。[未来展望]治疗慢性肾炎重在补气健脾,活血泄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30年涉及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文献中收集敷脐治疗小儿泄泻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脐疗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处方102个,涉及中药107味。频次≥10次的中药有13味,高频药物组合中前5位分别是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五倍子,温里药使用最多,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热性药、寒性药,药味主要为辛味,其次为苦味、甘味,主要归脾经。核心药物组合以肉桂、丁香、吴茱萸为主的处方最多。醋为应用最多的赋形剂。结论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多选用药物温里药,共奏温里散寒、燥湿健脾、止痛止泻之效,为新处方形成提供参考,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及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