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由于国内外对重型肝炎的诊断存在差异性,故引入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ELD.通过对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MELD评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验证MELD评分系统在国内的适用性.方法整理15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MELD评分,评估慢性重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MELD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MELD评分分值与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MELD分值>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结论 MELD评分系统在国内是适用的,可引入临床应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短期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计算1994年1月至2007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等住院治疗的54例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同时选取在院内分娩的31例患者分娩前后的MELD分值及其差值(ΔMELD),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应用c-统计值评价MELD评分对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54例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比较,死亡组(37.27±8.69)高于存活组(23.13±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例院内分娩的患者,死亡组及存活组分娩前MELD分值分别为19.57±10.64、30.3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中,术后存活组MELD分值逐渐下降,而死亡组MELD分值逐渐上升,两组间手术前后MELD分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 MELD分值同术前的差值(△MELD)在存活组与死亡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统计值均>0.8。结论 MELD评分对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短期预后显示出非常好的预测价值。MELD分值越高,短期预后越差;剖宫产术的晚期妊娠患者,手术后3d同术前MELD分值的差值(△MELD)也有着非常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409例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例的MELD评分结果的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两种评分方法对409例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分析血清肌酐、血清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MELD评分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统计409例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Child和MELD评分法分别计算后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A、B、C、D各个级别的病情的加重,MELD评分明显升高。各个级别的血清胆红素、INR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各个级别的血清肌酐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及不同能够明显影响到评分结果,而血清肌酐的结果对评分结果的影响不显著。MELD应与多因素分析及临床经验有机结合,才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判断严重肝病预后的较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TP分级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2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分别计算治疗前后MELD评分并与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结合CTP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MELD评分≥40分的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相同外,其余各组均显示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可降低3个月预期病死率;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而其中的CTP—C级的治疗效果最差。结论MELD评分与CTP分级评价系统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短期生存率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2004年135例行肝移植手术的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术前MELD评分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生存率。依据MELD评分结果将受者分为三组,分析比较各组生存率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组病例术后1个月总的生存率为89%(15/135),3个月的生存率为87.4%(17/135),MELD分值≤20的受者与分值在20~30之间患者的1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0%和90.4%(P=0.84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ELD分值≥30的受者术后1个月生存率为66.7%,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5和0.049)。术后存活时间大于1个月的受者术中尿量为(134.8±112.2)ml/h,术后1个月内死亡的受者为(27.8±28.6)ml/h(P=0.000)。结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前MELD评分不能完全预测术后的生存率,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只有在达到一临界点的时候,生存率才出现明显下降;术中尿量可以综合评价术前、术中各种因素对肾功能的损害程度以及术后肾功能状况,而且与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现将 30 2医院近 10年收治的 49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95例患者系 30 2医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42 8例 ,女性 6 7例 ,平均年龄 43岁 (8~ 73岁 )。1.2 诊断标准 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1.3 治疗方法 治疗分 3组。综合组189例 ,用 6 912 (复方茵陈 )注射液、六合氨基酸、人血白蛋白、血浆 (或鲜血 )、支链氨基酸、强力宁、丹参及门冬氨酸、钾、镁等 ,并按病情使用脱氨、利尿、补钾、脱水、止血和抗感染等药物。促肝细胞生长素组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及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慢性重型肝炎由于肝功严重障碍,免疫力低下,易并发真菌感染,感染又再次加重肝功衰竭,促使病情恶化和死亡。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5岁,病案号209869,因乏力纳差腹胀3个月余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浮肿腹痛尿少10余天,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于1997年5月12日转至我院。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6年。入院时:T368℃,R26次/分,P87次/分,Bp16/10kPa,...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40例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2组内科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262次,比较2组临床症状、肝功指标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早期及中期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好转、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患者,治疗组晚期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好转,但症状及生存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有助于提高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而对于晚期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40例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2组内科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262次,比较2组临床症状、肝功指标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早期及中期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好转、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患者,治疗组晚期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好转,但症状及生存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有助于提高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而对于晚期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终前HBeAg状态与HBV DNA载量和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0例乙型肝炎ACLF患者临终前0~14d,15 ~ 28 d和29 ~ 90 d时段血清HBeAg状态、HBV DNA载量和MELD值.结果 51例HBeAg阳性患者上述三时段的HBV DNA载量依次是(5.25±1.99),(5.45±1.47)和(6.06±1.77) log10拷贝/ml,MELD值分别为(30.33±5.25),(26.36±6.43)和(20.13±6.47).而69例HBeAg阴性患者上述三时段的HBV DNA载量顺次是(5.14±1.84),(5.49±1.75)和(4.62±1.65) log10拷贝/ml,MELD值按序为(32.38±9.95),(28.17±6.82)和(26.19±5.56).同一时间段比较,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间HBV DNA载量和MELD值均仅在临终前29~90 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段间比较,不论HBeAg阳/阴性,HBV DNA载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值随着病情进展呈持续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启动乙型肝炎ACLF,HBeAg阳性患者的HBV DNA水平高于HBeAg阴性者.一旦ACLF启动,无论HBeAg状态如何,持续高HBV DNA载量可促进病情向终末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终前HBeAg状态与HBVDNA载量和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0例乙型肝炎ACLF患者临终前0~14d,15~28d和29~90d时段血清HBeAg状态、HBVDNA载量和MELD值。结果51例HBeAg阳性患者上述三时段的HBVDNA载量依次是(5.25±1.99),(5.45±1.47)和(6.06±1.77)log10拷贝/ml,MELD值分别为(30.33±5.25),(26.36±6.43)和(20.13±6.47)。而69例HBeAg阴性患者上述三时段的HBVDNA载量顺次是(5.14±1.84),(5.49±1.75)和(4.62±1.65)logl0拷贝/ml,MELD值按序为(32.38±9.95),(28.17±6.82)和(26.19.4-5.56)。同一时间段比较,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间HBVDNA载量和MELD值均仅在临终前29~90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段间比较,不论HBeAg阳/阴性,HBVDNA载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值随着病情进展呈持续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启动乙型肝炎ACLF,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高于HBeAg阴性者。一旦ACLF启动,无论HBeAg状态如何,持续高HBVDNA载量可促进病情向终末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法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3 2例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 5 2例次 ,血浆置换量平均 3 0 0 0ml。结果 3 2例重症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后 ,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 62 .5 % ,其中早期为 87.5 % ,中期为 70 .5 9% ;与对照组相比 ,总胆红素由治疗前 3 77.1mmol/L降至 197.6mmol/L (P <0 .0 1)。结论 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炎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WLXGX - 888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北京伟力公司生产 )对 2 4例重症肝炎进行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方法治疗 40例次。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前白蛋白 (PA)、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血氨、电介质进行分析。结果 ALSS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 ,总胆红素(TBIL)、血氨均明显下降 (P <0 .0 0 1) ,总蛋白下降 (P <0 .0 0 1) ;白蛋白下降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前白蛋白提高明显 (P <0 .0 0 1)。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的早、中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为 71.43 %、44 .44 % ,而晚期则无一例存活。结论 ALSS治疗重症肝炎安全 ,效果显著 ,可明显提高重症肝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开展4年来,网络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河北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2007-2010年登记在册的3504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选用686项目中的A、B表*,对入网前后城市和农村的治疗、住院人数以及经济条件贫困和较差的患者,进行统计及对比分析。结果①城市与农村示范区入网前后治疗人数比较明显增加,未治人数有所下降,通过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χ2=46.84,204.30,P〈0.05;②经济条件贫困和较差患者住院人数入网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城市和农村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展686项目,对反复住院而造成经济条件贫困和较差的患者,提高了再住院几率,以此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率,降低肇事肇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30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ALSS疗效的因素。方法系统回顾23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性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SS治疗,观察性别、年龄、TBiL、并发症及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结果230例患者作ALSS治疗984例次,有效出院的患者143例(62.17%),无效出院者87例(37.83%。TBiL越高,疗效越差,TBiL在200~300μmol/L,有效者达66.42%;年龄在20~40岁之间有效者达64.43%;治疗次数在2~6次有效者达66.85%。结论ALSS是抢救重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措施之一,且对治疗、预防多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疗效。作ALSS治疗要选择对象,则ALSS疗效将大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17.
Yide Jin Laphalle Fuller Manuel Carreno Keith Zucker David Roth Violet Esquenazi Theodore Karatzas Sidney J. Swanson III Andreas G. Tzakis Joshua Miller 《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1997,17(2):140-153
Live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LIL) were isolated from HCV-positive (+) and HCV-negative (–) end-stage livers. Phenotypic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studies using proliferative and lymphocytotoxic assay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isolated LIL. Two CD3+ lymphocyte populations were found in LIL using FITC anti-CD3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 One was a bright fluorescence intensity population (as in PBL), and the other dim. We calculated the number of FITC-anti-CD3 mAbs bound per lymphocyte on PBL and LIL and found 80,040 ± 4628 and 39,615 ± 3932, respectively. Therefore, HCV+ and HCV– patient PBL contained approximately twice the number of CD3 molecules per cell than patient CD3+ LIL. LIL also contained approximately a threefol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TCR+, CD4–CD8–, and CD56,16 (NK) cells than the patient PBL. Thus, a major subset of LIL is phenotypically similar to mouse NK1.1+ intermediate T cells. LIL freshly isolated from HCV+ livers exhibited weak CTL activity against EBV- or Con A-transformed lymphoblast targets infected with vaccinia–HCV recombinant virus (rHCV) or primary hepatocyte cultured cells. However, after in vitro coculture of LIL with rHCV, these cells developed a strong cytotoxicity for the above targets. In contrast, LIL from HCV– livers were not cytotoxic against the same targets. Histochemical studies (in situ)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hepatocytes express CD95, and stains demonstrated apoptosis. The HCV+ hepatocytes also express class I MHC molecules and ICAM-1. The addition of mAb specific for these adhesion molecules inhibited CML activity. Short-term cultured hepatocytes (targets) from HCV+ and HCV– patients produced low levels of cytokines IL-1, IL-2, IL-6, TNF, and IFN- but a high level of IL-8. It is speculated that LIL expressing reduced numbers of CD3 molecules may even function as immune regulators as proposed for intermediate T cells in mic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2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54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4例重症HFMD患儿中3岁以下468例(84.48%),发烧432例(77.98%),平均峰值温度为(38.20±0.93)℃,平均持续时间(2.06±1.26)d。552例(99.64%)患儿伴有不同数量皮疹或疱疹,休克40例(7.22%),神经系统受累511例(92.24%),神经系统受累平均时间为(2.46±1.24)d,主要表现有精神反应差(91.52%),双眼凝视(11.37%),易惊(90.97%),肢体抖动(67.32%),呕吐(6.86%),嗜睡(3.97%),烦躁(4.87%),昏迷(1.81%)等。白细胞升高421例(75.99%),血糖升高357例(64.44%),乳酸升高341例(61.55%)。EV71病毒阳性390例(70.40%),柯萨奇A16型阳性16 例(2.89%),肠道通用病毒阳性285例(52.44%)。29例(5.23%)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8例(1.44%)并发中枢性尿崩症,5例(0.90%)有残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高热,长期发热,精神不佳,易惊,四肢抖动,呕吐,嗜睡,烦躁,高白细胞,高血糖,高乳酸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特别伴有休克,双眼凝视,呼吸急促,持续性心率增快是早期鉴定重症病例的特征性表现,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时干预,把治疗关口前移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