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男,24岁,既往体健,因“反复心悸4年余”收治入院。心悸呈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半~数小时不等,年发作10-20次左右,近2月共发作频繁(6次)急诊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速”。入院查体:心尖搏动点位于右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以内2cm,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腹(-)。辅助检查:常规心电图示右位心窦性心律,心超示镜像右位心,腹部B超示内脏反位。  相似文献   

2.
左室起搏对判断左侧旁道射频消融终点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左室起搏对判断左侧旁道射频消融终点的价值。 6 4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了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按消融终点不同分二组 :A组消融后显性预激以delta波消失、右室心尖部 (RVA)起搏无旁道逆传 ;隐匿性旁道以RVA起搏旁道无逆传作为成功标准。B组除了A组标准外 ,再加上左室消融电极 (ABL)直接起搏 ,如旁道也无逆传 ,则终止消融。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1个月~ 1年。结果A组 5 0例 :显性预激 17例、隐匿性旁道 33例。显性预激即刻成功消融 16例 ,因反复发作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而未消融 1例 ;隐匿性旁道即刻成功 31例 ,因未诱发出心动过速及导管无法到位而未消融各 1例 ,术后 1~ 35天复发 5例 ,再次消融成功。B组 14例 :9例显性预激、5例隐匿性旁道。 9例显性预激消融后ABL起搏发现 4例残存隐匿性旁道 ,巩固消融后消失。 1例隐匿性旁道RVA起搏偶尔经左侧旁道逆传 ,而ABL起搏则旁道显示逆传 ,消融成功。B组术后无复发。结果提示 :左室起搏可揭示右心室起搏不显示的左侧隐匿性旁道、对判断旁道消融是否彻底以及减少旁道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患者 ,男 ,30岁 ,部队干部。 2 0 0 2年 12月入院。患者既往有反复心动过速病史 10年 ,发作时心悸、气短、胸痛明显 ,心率在 180次 分左右 ,血压偏低。心电图为典型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并伴有ST下移 ,平时心电图正常 ,心率在 70次 分左右 ,一般情况好 ,能坚持工作。本次因近期心动过速发作频繁而住院 ,要求行射频消融根治心动过速。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较好 ,生命体征正常。心肺听诊未闻异常 ,心率 76次 分。胸部透视、心脏彩超及化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常规食管心房调搏未能诱发心动过速及房室结跳跃现象 ,但静滴异丙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多条旁道射频消融成功的经验。 方法 分析1994 年以来射频消融与旁道有关的室上速病人150 例。结果 8 例多条旁道病人中,4 例在消融前电生理检查时已能诊断多旁道,另外4 例只有当切断一条旁道后才能暴露出另一条旁道。结论 右心多条旁道由于无明确参考电图,寻找成功靶点有时十分困难,标测范围不应受事先设想的框框限制。  相似文献   

5.
左侧双旁道致复杂心律失常,其临床特点是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心律失常频率,发作标测与起搏标测靶点不在同一部位,射频消融一条旁道后还有一条旁道可工作,分别消融两个旁道成功后心动过速不能诱发,并有室房分离或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单用消融电极于二尖瓣下直接标测(不放置冠状窦电极)对35例左侧隐匿性旁道进行射频消融。方法 右室心尖起搏下用消融电极沿三尖瓣口标测,确认旁道不在右侧后,将消融电极送至二尖瓣下进行标测和消融。结果 34例左侧隐匿性旁道标测到消融靶点,33例消融成功,1例消融失败,1例复发。与使用冠状窦电极标测相比,消融电极直接标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均增加。结论 单用消融电极可标测和消融左侧隐匿性旁道。  相似文献   

7.
8.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被证实为阻断房室旁道的有效方法,对单旁道而言左侧旁道较右侧易做,成功率也比较高。而房室多旁道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由于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多变,旁道定位较困难,且易复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2年多进行的房室多旁道射频消融临床资料。现将我们的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射频消融成功治疗隐匿性慢传导旁道一例魏玲付明贵(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内科昆明650034)赵龙生刘映雪刘世玉(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心内科)患者男性,49岁。反复发作心悸、胸闷、心动过速28年,加重两年。心动过速呈慢性持续性,正规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徐捷  任宏生 《山东医药》1999,39(21):22-22
间隔旁道所处的间隔区域解剖结构复杂,且邻近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故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尤其是位于后间隔部的左/右两侧旁道在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图的表现上可有重叠掩盖,难以鉴别,故致使间隔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与游离壁旁道相比定位诊断困难,消融方法特殊。现结合我们的体会对间隔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本文21例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0~56岁;病史2~26年。常规心电图呈心室预激12例,间歇性预激2例,余7例无心室预激表现。心动过速类型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逆向型房室…  相似文献   

14.
尽管Swartz长鞘的使用可提高导管的稳定性 ,缩短手术和X线曝光时间 ,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因患者的呼吸动作引起定位在房室环心房侧的消融电极的移动 ,导致射频效果不佳、手术时程延长 ,且复发率高。笔者采用令患者尽量屏住呼吸时放电的方法来消融右侧旁道 (RPA) ,结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对分布在右游离壁即相当于三尖瓣环 7~ 10点的RPA射频消融时 ,在加用Swartz鞘的条件下 ,对于阻抗跳跃大于 5Ω的 4 5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屏气 ) 2 1例及对照组 (自由呼吸 ) 2 4例。两组性别、年龄等无显著差异 ,均未合并其他器质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种方法对左侧房室旁道的病人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这三种方法是:(1)三维透视下对接导管电极定位消融法;(2)大头导管直接定位消融法;(3)单导管消融法。15例病人均消融成功。唯三种方法的总操作时间和 X 线曝光时间明显不同(P<0.01)。据此认为:第(1)种方法由于导管时间和 X 线曝光时间长,不宜推广使用;第(2)种方法操作简便、直观、曝光时间短,宜作为常规方法使用;第(3)种方法应仅限于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专业化班子使用。  相似文献   

16.
例1患者男性.49岁。因突发心悸4h来院就诊。既往无心动过速及房颤史。体表心电图(图1A)示:f波不明显;心室率142~300次/miraR—R间距绝对不等.最短为200ms,最长间距大于最短问距的两倍;QRS波宽大畸形、形态多变,宽窄不一;V,主波向上。心电图诊断为:  相似文献   

17.
报道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射频融左侧显性房室旁道(AP)成功2例,以探讨房颤时显性AP准确定位和成功射频消融的可能性2例患者分别随访4和6个月,未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颤。提示房颤时射频消融左侧显性AP是可行的。消融成功的靶点电图特点为:(1)不规则小AI皮和大V波。(2)振幅较大的AP电位。提出AP前传阻滞后,应于窦性心律时检测其逆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报道30例预激综合征左侧旁道射频消融(RFCA)有效和无效消融点放电前的电生理特点。结果表明:①显性旁道有效消融点特征为房室传导时间极短(≤30ms),房波和室波间无等电位线,室波等于或超前标测电极室波;②隐匿旁道有效消融点特征为逆传房波紧随室波后,室波和房波间无等电位线,逆传房波等于或超前标测电极房波。认为RFCA中正确识别上述特征有助于提高消融疗效和减少放电次数。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具有Mahaim纤维特性左侧旁道参与的宽QRS波心动过速:V1~V6均以R波为主,电轴左偏,呈右束支阻滞型。心内电生理检查:无典型预激图形,心房刺激出现与心动过速一致的宽QRS波,见旁道前传文氏现象;室房逆传呈向心性递减,心动过速时His束电图呈V-H-A顺序,逆传A波以His柬部位最早;三磷酸腺苷可阻断旁道前传。窦性心律下,在左室中后间隔消融放电阻断旁道,术前极易发作的心动过速不再诱发,术后见房室传导跳跃现象。考虑该旁道起自房室结慢径或附近的心房肌,止于左室基底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左侧房室旁道病人导管射频消融时两种能量选择方式的比较,作者认为当根据经验选择消融能量时,容易将能量选择过高,不能判断导管与消融靶点的接触程度,不能以最小有效能量进行消融,能量不能随着放电过程中电极接触程度的变化和消融局部损伤程度的变化而随时调节,消融质量监测方式不直观;而当采用温控导管自动选择消融能量时则没有上述缺点。因此,作者建议应尽量选择温控导管进行消融,尤其是当术者对某类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尚未能积累足够的经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