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麻药在硬膜外间隙的扩散受重力影响。由于其他因素的作用,腰部硬膜外麻醉向胸段扩散范围较骶尾段大得多,这对需会阴部麻醉者不利。许多因素可影响硬膜外麻醉扩散的范围和方向,本文研究目的是测定在局麻药溶于5%葡萄糖液中,对妊娠妇女分娩时施行腰部硬膜外麻醉,能否减少药液向胸段扩散。作者对60例阴道分娩或剖腹产病人选用硬膜外麻醉,任意规定研究组或对照组。0.5%氯普鲁卡因用于分娩镇痛,2.7%用于  相似文献   

2.
麻醉药在硬膜外间隙扩散是否受体位的影响尚未搞清。Bromage认为在坐位下进行硬膜外注药,药液向头方扩散比侧卧位少;Nishimura等则认为坐位对硬膜外间隙内麻药的扩散无明显影响。作者选择150例男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分别在坐位和水平侧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再按年龄进一步分成老、中、青三小组,每小组25例。穿刺方法和用药量均标准化,在腰_3间隙做硬膜外穿刺,针尖斜面指向头侧,以每秒0.7ml的速度注入1.5%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1:20万)15ml,保持体位不变3分钟,然后改仰卧位。结果全部病人的麻醉范围都向尾端扩散到骶_6,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腔注药后压力与麻醉阻滞范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麻醉时药物剂量、浓度及穿透性、注药速度、患者年龄、注药时体位、穿刺部位、硬膜外腔有效容积以及妊娠、全身情况等诸多因素都影响药液在硬膜外腔扩散。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后可引起硬膜外腔压力的改变,它亦影响药液在硬膜外腔的物理扩散。本文就硬膜外腔注入一定...  相似文献   

4.
头位及局麻药稀释液对颈段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黄盛辉*林金兵*张文礼*彭李华**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528000)为研究头部位置和局麻药稀释液对颈段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将6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根据注药及注药时病人头部位置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  相似文献   

5.
局麻药可引起全身中毒反应。有些报道指出血浆局麻药的浓度不同,并认为其毒性可能与注射部位有关。还有人报道在腰部和骶部硬膜外注药后血浆局麻药的浓度不同,但在颈、胸和腰部硬膜外麻醉时血浆局麻药的浓度尚无对照资料。为此,作者在三个不同部位的硬膜外间隙注射常规剂量的利多卡因后,对血浆利多卡因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作者选择30例预定行全麻加颈、胸和腰部硬膜外麻醉的病人进行了研究。病人年龄分布,体重,身高均无明显的差別。其中10例颈部硬膜外麻醉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硬膜外不同注药速度对阻滞范围的影响,作者在新鲜尸体模拟试验基础上进行了临床观测。6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以0.5、0.25、0.125ml/s 三种不同速度经规格相同的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每隔2min 测定阻滞之神经节段。结果:在相同条件下注药后3~5min 时,其扩散范围随注药速度增加而增加,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7~9min 后三组渐趋一致(P>0.05);15~20min 时阻滞范围固定,且三组阻滞的神经节段十分接近。资料表明,硬膜外注药速度的变化对局麻药液的扩散无过大影响,过快注药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7.
药液在硬膜外腔内扩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于犬硬膜外腔注入美兰和碘苯酯后药液在该腔中的分布,有易向头侧扩散的趋势,向尾侧扩散较少,药液横向扩散的节段数和距离随注药容量增加而扩大。物理因素对扩散的影响:扩散范围主要受药液粘滞度、容量和给药方式影响。2 ml 的美兰或碘苯酯平均扩散脊椎节段分别为17.3±3.8和14.0±0.6个;增加药量致扩散范围增大,1ml 美兰平均扩散12.2±3.1个,0.5ml 和2ml 碘苯酯分别为6.7±2.1和14.0±0.6个,但容量增加与扩散范围增加之间并不呈线性关系;2ml 碘苯酯分次注药平均扩散11.4±2.5个,示等容量分次注药较一次性注入的扩散少二个节段;不同部位注药扩散范围不同,颈段4.3±1.2个,胸段8.7±1.9个和腰段6.0±1.0个;硬膜外导管方向对扩散范围无明显影响,唯导管向尾侧插入使药液向尾侧扩散多1—2个节段。生理因素对扩散的影响:观察双侧人工气胸、正压吸气相和呼吸循环停止状态下注药均不能改变药液量向头侧扩散的倾向。推测这些是与硬膜外腔的解剖结构特点和药液弥散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重力对硬膜外腔局部麻醉药分布的影响尚无一致意见。作者采用标准的硬膜外技术研究侧卧位对硬膜外利多卡因麻醉的影响。挑选功能健全的男青年40例,均施行选择性一侧性外科手术。用20号穿刺针在腰椎3—4间隙穿刺,针斜面朝向头部,以每秒约1ml 的速度注射2%利多卡因溶液(含1:200,000肾上腺素)。根据注射的容量不同,将病人分成二组各20例:甲组注射20ml,乙组15ml。注药后继续侧卧30~35分钟。在此期间,用针尖沿两侧锁骨中线分别测试侧卧位上下方皮肤,按下列三项要求注意针尖刺痛感消失:(1)麻醉作用开始时  相似文献   

9.
妇科手术一点与两点穿刺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用一点与两点穿刺连续硬膜外阻滞方法于妇科手术,进行了临床比较,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49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病人,年龄25~68岁,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一点穿刺两点给药19例,取L_(3~4)穿刺,成功后针斜面朝向骶部,快速注入0.5%布比卡因5~7ml,然后把针斜面旋向头部方向置入硬膜外导管2~2.5cm,平卧后按一般硬膜外阻滞给药。Ⅱ组30例,取L_(1~2)和L_(3~4)穿刺,分别向头、尾部置管2~2.5cm,上管先按常规给药,平面满意后再从下管给药。两组均用1.33%利多卡因和0.2%  相似文献   

10.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60例报告)胡一平,李玉梅牵引、骶管注药和推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有效非手术疗法。由于牵引、骶管注药、推拿手法治疗的方法不一,收到的效果也各异。笔者后用ATA-ⅡD型自动牵引床牵引、骶管硬膜外腔注药和推拿手法治疗60例中...  相似文献   

11.
不同注药方法对硬膜外阻滞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硬膜外阻滞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本观察比较经穿刺针直接注入局麻药液和经导管注药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骶管注射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采用骶管注药阻滞骶神经治疗CP患者489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骶管注药组489例,年龄16~58岁,平均29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2年3个月。联合用药对照组30例,年龄17~55岁,平均27岁。病程24天~19年,平均2年1个月。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及尿液,前列腺液(EPS)检验确诊。方 法 骶管注药组:于骶裂孔处进针约1~3cm达骶管腔(骶部硬膜外腔),将药(05%布比卡因5ml、曲炎缩松20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B121mg,生理盐水6ml)缓慢注入。每周一次,4次为一疗程。联合用药对照组:口服高特灵片2mg/…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麻醉的不同注药方式对腹膜外剖宫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名实施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产妇(年龄25~35岁)按硬膜外阻滞不同注药方法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Ⅰ组L_(1~2)间隙穿刺,针口先向骶侧,注入局麻药5ml,然后转向头侧放置硬膜外导管;Ⅱ组L_(2~3)间隙穿刺,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Ⅲ组L_(2~3)间隙,先向骶侧注药5ml,然后将针口向头侧先缓慢注药10ml,然后放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麻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而实用的麻醉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注意不够或掌握不好,也会发生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硬膜外腔的解剖生理特点,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一、硬膜处腔的解剖夏生理特点硬膜外腔位于椎管内的硬脊膜与脊柱内层骨膜之间。为一潜在腔隙,上起枕骨大孔,下止骶骨裂孔,成人总容积约100ml。腔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脊神经根、脊髓动脉和极为丰富的静脉丛,所以在穿刺或置管操作中,易受损伤而引起出血。硬膜外腔分前、后、侧三腔,多数是相互交通的。后硬膜外腔在黄韧带、椎板和脊神经背根、脊髓背面之间,为穿刺及注药部位。其平均宽度为5mm,颈段较窄,向下逐渐增宽,至第二腰椎处最宽,到腰骶联接处又成一角度、变窄(40%人的角度大于40°),往往阻碍药物扩散。后硬膜外腔的结缔组织在中线处有者交织致密,  相似文献   

15.
骶管硬膜外腔注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管硬膜外腔注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青岛工人温泉医院(266207)莫静波,张文义我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的病人选用骶管硬膜外腔注药治疗37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7例患者均经CT、核磁共振或腰椎管造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  相似文献   

16.
选择腹式绝育术的青年女性16名随机分三组,在硬膜外麻醉作用消失后由硬膜外导管注入规定剂量的镇痛药,注药前后分别采动脉血测血气,通过注药前后的血气变化分析硬膜外注入镇痛剂后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2岁。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全髋关节置换术。左侧卧位,经腰2~3间隙直入法硬膜外穿刺。确认为硬膜外腔后向头侧置入市售的聚乙烯导管。当进入3cm时遇阻力,强行送管阻力消失,又送管2cm留置,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回流。仰卧后注入1.6%利多卡因5ml,立骶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头昏及表情淡漠,2分钟后恢复,血压、呼吸、脉搏无变化。15分钟后回吸仍无血液。又注利多卡因5ml,再次出现上述反应。疑导管误入血管,退出导管1cm后又注药5ml,上述症状复现。测不出麻醉平面,故改行静脉复合麻醉。术后经原硬膜外导管注入造影剂,在电视观察下见造影剂于第2~3腰椎旁右侧显影,注药呈喷射状。将导管退出1cm再注入造影剂,见硬膜外右侧腔显影。讨论硬膜外腔含有丰富的血管,且彼此交织成网,汇  相似文献   

18.
我院在以往硬膜外麻醉穿刺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采取旋转穿刺针施行三个方向分别注药法(简称三占注药法),经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体会麻醉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骶管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的残留疼痛(附37例报告)莫静波,张文义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仍有患肢轻微胀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患者,我们选用骶管硬膜外腔注药治疗37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7例术后患者均经CT、MRI或腰椎管内...  相似文献   

20.
妊娠对硬膜外麻醉腰骶段阻滞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妊娠对硬膜外麻醉中腰骶段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每组25例.选择L<,1~2>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分别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和负荷剂量1%罗哌卡因8 ml,观察阻滞平面,采用重复电刺激测试右侧L2、S1和S3皮肤区域的疼痛阈值变化,记录Bromage评分.结果 妊娠组头侧扩散平面高于非妊娠组,非妊娠组患者尾侧扩散平面低于妊娠组(P<0.05).两组的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2区疼痛阈值均高于S1、S3区,疼痛阈值随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 妊娠能够增加硬膜外麻醉的头侧扩散,但并不能增加腰骶段麻醉的阻滞效果.硬膜外麻醉中妊娠与非妊娠患者骶段阻滞起效均较迟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