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包装材料灭菌保存期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棉布、无纺布和纸塑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后,其灭菌保存期的长短。方法:分别用全棉布组、无纺布组和纸塑包装材料组包装换药包,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后,置于供应室的清洁区物品柜内保存,全棉布组在保存期的第7d、14d、21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无纺布组在保存期的第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纸塑包装材料组在保存期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各组每次各抽出5个换药包,送检验科进行无菌检验。结果:全棉布组在第6个月有菌生长;无纺布组在第7个月有菌生长;纸塑包装材料组在第12个月为无菌生长。结论:三组包装材料以纸塑包装材料灭菌保存期最长,全棉布和无纺布较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和发病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康复组在人组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人组时和发病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逐渐降低,但只有1个月与人组时、3个月与1个月时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在发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而且在各次评定之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入组时和发病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逐步增高,但只有在1个月与入组时、3个月与1个月时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患女,32岁。因停经9个月,全身非凹陷性水肿2个月,加重7d。于1995年10月20日入院。预产期1995年10月27日。停经5个月感胎动。停经7个月出现全身水肿,压之无凹陷,水肿逐渐加重。近2d不能平卧伴呼吸困难。1992年1月孕7+死胎...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血府逐瘀汤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不同病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①选择2004—04/2006—06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74例74眼。年龄25-76岁,平均62岁:病程5d~3年,其中病程〈15d者9眼,15d~3个月41眼,~6个月7眼,~12个月4眼,~18个月6眼,~24个月5眼,~36个月2眼.②口服血府逐瘀汤(当归9g,生地9g.牛膝9g,红花9g,桃仁12g,柴胡6g,枳壳6g,桔梗6g,甘草3g,1剂/d,2次/d)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③疗效标准:痊愈:视网膜出血、水肿全部吸收,视力提高4行以上或恢复至病前水平: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新生血管消退或纤维化.血管渗漏消失,黄斑水肿消退、显效: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视力提高3-4行,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循环状态大部分改善。好转:视网膜出血部分吸收,视力提高1~2行,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循环状态有所改善.无效:视力提高不足1行或下降,眼底无明显改善,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同治疗前。结果:7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2-9个月:①痊愈39例(53%),其中病程〈15d6例,15d~3个月27例,~6个月4例,~12个月2例。②显效14例(19%),其中病程〈15d3例,15d-3个月8例,~6个月1例,~18个月2例。③好转13例(18%),其中病程15d-3个月6例,~6个月1例.~12个月1例,~18个月2例,~24个月3例。④无效8例(11%),其中病程~6个月1例,~12个月1例,~18个月2例,-24个月2例,~36个月2例。总有效率89%,病程在一年以上的患者无一例治愈,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患者无一例无效。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显著,且病程愈短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对比肌骨超声影像引导高渗葡萄糖(hyperosmotic glucose,HG)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注射治疗网球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行肌骨超声影像引导注射治疗的网球肘患者,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HG组和GC组,对两组患者注射前、注射后1个月、注射后3个月、注射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值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共纳入患者31例,患肘35例,HG组17例,GC组18例。与注射前相比,两组患者注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MEPS评分和DASH值均显著改善(P<0.05)。GC组患者注射后1个月疗效显著,注射后3个月、6个月疗效维持;HG组注射后1个月疗效明显(P<0.05),注射后3个月疗效更优于注射后1个月(P<0.05),注射后6个月疗效维持。两组相比,注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MEPS评分、DASH值,GC组较HG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肌骨超声影像引导HG与GC注射治疗网球肘均安全、有效;注射后6个月内GC组的疗效优于HG组;该研究结果为网球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6.
思路狭窄一叶障目─—1例颅内肿瘤误诊为维生素A中毒的教训女,5个月。因阵发性哭闹2个月,间歇呕吐1个月入院。2个月前出现阵发性哭闹、易惊,当地医生诊断“佝偻病”,给予维生素AD滴剂及糖钙片治疗20余天,症状无好转。近1个月出现精神娄靡不振)呕吐。查体...  相似文献   

7.
婴儿肌性斜颈是指某种原因引起婴儿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挛缩而导致头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对侧的一种病症。如能早期进行治疗,多可治愈,不留后遗症。本文就我院理疗室治疗90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左侧26例,右侧30例;年龄<1个月25例,1-3个月17例,3-6个月10例,6— 12个月 4例。对照组 34例,男 19例,女15例,左侧20例,右侧14例,年龄<1个月17例,1-3个月8例,3—6个月7例,6-12个月2例。两组间年龄、病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例1:李X,男,6岁5个月,腭裂修复术后3年5个月。口齿不清,鼻音严重,难以听懂。例2:刘X,男,3岁7个月。腭裂修复术后1年2个月。口齿不清,构音运动发育落后,鼻音严重,难以听懂。例3:张X,男,2岁2个月,腭裂修复术后3月。语言发育迟缓,鼻音较重,能听懂。  相似文献   

9.
持续3个月康复治疗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持续3个月康复治疗对失语症患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语症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使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CRRCAE)对此60例患在康复训练前,及1,3个月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RRCAE评分无显差异(P>0.05),治疗1,3个月后均明显比治疗前好,有极显差异(P<0.01),康复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增高1个月内最明显,3个月内仍有增高,结论:早期语言康复,1个月内效果明显,1个月后进入缓升期,3个月内语言康复不康复仍有效,故语言康复应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12个月内患者免疫重建特点及其与供受者年龄、供受者间HLA相容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病毒感染的关系,随访3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移植后1、3、6及12个月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B细胞(CD19^+)及NK(CD16^+CD56^+)细胞,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结果显示,移植后1个月CD3^+细胞的百分比为(47.5±23.2)%,3个月为(75.1±6.4)%,6个月为(69.7±12)%,12个月为(71.7±4.2)%。移植后1个月CD4^+细胞百分比为(13.3±6.4)%,3个月为(20.2±11.4)%,6个月为(18.4±9.3)%,12个月为(29.1±8.7)%;移植后1个月CD8^+细胞百分比为(43.1±17.4)%,3个月为(42.6±16.9)%,6个月为(46.9±10.3)%,12个月为(47±5.6)%;移植后1个月CD16^+CD56^+细胞百分比为(14.4±8.4)%,3个月为(15.9±7.6)%,6个月为(14.7±6.6)%,12个月为(13.6±3.4)%;移植后1个月CD19^+细胞百分比为(6.4±5.6)%;3个月为(11.7±2.4)%,6个月为(13.3±7.3)%,12个月为(16.7±5.7)%。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1个月IgA为(0.37±0.14)g/L,3个月为(0.28±0.21)g/L,6个月为(0.42±0.18)g/L,12个月为(0.53±0.34)g/L;移植后1个月IgG为(12.7±3.8)g/L,3个月为(16.3±5.2)g/L,6个月为(14.3±6.2)g/L,12个月为(15.4±6.9)g/L。移植后1个月IgM为(0.56±0.24)g/L,3个月为(0.64±0.16)g/L,6个月为(1.1±0.35)g/L,12个月为(1.2±0.28)g/L。大于等于45岁的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和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小于45岁患者比较无差异。发生慢性GVHD的患者移植后12?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 1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应用激素治疗组;第2组为激素联合补中益气汤为原则的辨证加减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第3组为单纯应用补中益气汤辨证加减治疗。观察期18个月,评价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第15个月、第18个月的临床评分,从而研究3组临床疗效的动态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激素组比较,在6个月前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第9个月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激素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中医组比较,除第6个月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余均优于中医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激素组与中医组比较,前6个月疗效明显优于中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12个月后至第18个月中医组与激素组相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优于激素组。结论 在1~18个月的治疗重症肌无力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见效快、缓解完全、疗效稳定、不易复发,明显优于激素组和中医组;中医组虽见效慢,但远期疗效优于激素组;激素组在近期缓解症状快,但远期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患者,15岁,学生,以反复下腹部疼痛3个月于1995年11月4日入院。入院前16个月初潮月经,量中等,经期3~4天,周期30~60天不等。5个月前开始每次月经来潮后诉腹痛伴里急后重、尿急。3个月前开始几乎每晚腹痛伴大小便意感且排大小便困难,...  相似文献   

13.
霍建河  郭红军  陈康 《中国康复》2004,19(3):133-133
122例身体健康的哺乳期妇女,均为单胎初产妇;年龄22~29岁.平均26.6岁;正常饮食.76例有不规则间断补钙。累积服用时间均<1个月;月经复潮时间2~8个月,平均3.8个月。以2个月≤月经复潮时间<5个月的74例产妇为A组,以5个月≤月经复潮时间≤6个月的48例产妇为B组,同时以20例本院同年龄段已婚未孕的护士作为C组。  相似文献   

14.
读片窗     
病例,男,43岁,以“腰痛2个月,明显加重且不敢活动1个月”为主诉就诊。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病伴右腿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177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1例、对照组86例,2组患者出院时均按常规给予出院指导,对照组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各电话随访1次,实验组在出院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给予持续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Amplatzer封堵器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Amplatzer封堵器(ASO)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引导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小儿患者65例,于封堵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效果。于房间隔短轴观、心尖四腔观和房间隔长轴观分别测量ASO中心厚度和与腰相连的两侧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ASO位置正常,ASO无移位,无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于术后即刻和24h随访ASO两伞间有微少量血流通过,1个月随访时4例患者微少量血流消失,3个月随访时微少量血流全部消失。术后24h ASO厚度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SO的厚度回缩明显,6个月后ASO的形态趋于稳定。ASO近主动脉侧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的厚度。结论 房间隔封堵术后ASO形态逐渐变薄,更牢固地固定于房间隔上。  相似文献   

17.
一例红斑狼疮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讨论分析潘志杰患者女性,37岁。住院日期1993年8月14日,住院号23672,双手、足关节酸痛3个月,加重半个月。于1993年8月14日来我院疗养。病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睡醒后突感双手、足关节酸痛,逐渐加重,晨僵...  相似文献   

18.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是较常见的小儿心血管疾病之一,但因其发病缓急、病情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因而误诊时有发生,为了使本病能得到早期诊断,避免误诊,笔者就我院1980年1月~1995年8月15例EFE首次院内就诊未作出正确诊断者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如下。Ill$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2个月~2岁6个月,其中2个月~4个月6例,~l岁4例,~2岁6个月5例。暴发型3例,年龄均M4个月;急进型12例,年龄均M2岁6个月。首次就诊均以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力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咳嗽12例,气促15例,发钳10例,声嘶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氯沙坦100mg/d,疗程12个月,对照组用长效硝苯吡啶25mg,每天2次,监测6个月、12个月心房颤动的复发率与6个月、12个月左心房内径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心房颤动复发率较对照组低,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能够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并能抑制左心房扩大。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房的组织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20.
姨表兄弟二人同患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刘慧清例1男,1岁1月,发热3个月为主诉1994年8月30日入院。患儿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初为低热,以后随天气变热体温逐渐升高,最高达39℃~40℃,退热药无效,物理降温有效。患儿第2胎,第一产,8个月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