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生产的剖腹产孕妇80名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改良式剖腹产手术,对对照组实施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手术的满意度高。结论:两种剖腹产手术相比,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明显优于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剖腹产手术中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进行剖腹产的80例孕妇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术,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式剖腹产术,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在经过不同的剖腹产手术之后,观察组产妇的效果要由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满意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式剖腹产术的作用下,产妇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方面都要由于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在临床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行剖腹产生的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观察组产妇应用改良式剖腹产,对照组应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生产的剖腹产孕妇80名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改良式剖腹产手术,对对照组实施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手术的满意度高。结论:两种剖腹产手术相比,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明显优于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行剖腹产生的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观察组产妇应用改良式剖腹产,对照组应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式剖宫产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术(theMisgavLadachmethod)与传统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fannenstiel)。方法:比较54例新式剖宫产与42例传统腹壁横切口,腹壁切口仅缝合2~3针,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缝合膀腹膜反折与腹膜,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腹壁切口仅缝合2-3针。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5±3)min,对照组为(10±4)min,P〈0.01;观察组  相似文献   

7.
宋小燕 《求医问药》2014,(19):199-199
目的 :探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2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术后,比较两组产妇术中的出血量、胎儿娩出的时间和新生儿Apgar(阿普加)评分情况及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在对照组的62例产妇中,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为41±14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92±15ml。在观察组的62例产妇中,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为23±12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61±13ml。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危害较大的伤口感染、血尿、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与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相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疗效更为理想,可缩短胎儿娩出的时间,减少产妇术中的出血量,而且新生儿的Apgar评分也很高。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有剖宫产术指征的146例初产妇分成两组。观察组110例行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宫产术;对照组36例行传统式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方法将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术后两组静脉滴注青霉素预防感染。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新生)L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以及术中损伤(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术后病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术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术(theMisgavLadachmethod)与传统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fannenstiel)。方法:比较54例新式剖宫产与42例传统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新方法包括:使用JoelCohen方法开腹,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与腹膜,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腹壁切口仅缝合2~3针。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5±3)min,对照组为(10±4)m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为(134±62)ml,对照组为(193±105)ml,P<0.01;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0±9)h,对照组为(34±9)h,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为(9±11)h,对照组为(24±12)h,P<0.01。观察组均术后5d拆线。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式剖宫产改良术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等方面的比较.方法 将90例有剖宫产指针的孕妇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胶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均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术后均用抗菌药预防感染.观察记录两组在剖宫产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母体及新生儿的各方面的影响。方法: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6例与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较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结论:根据产妇及胎儿的情况,适时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妊娠妇女98名,分成A、B两组,A组56名孕妇为治疗组,给予改良式剖腹产方法;B组42名孕妇为对照组,给予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方法。结果:经治疗,A组孕妇伤口愈合好于B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孕妇满意度高于B组,并发症概率低于B组。结论:改良式剖腹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两种剖宫产术式(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传统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比较。方法 将同期的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8例作为实验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8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伤口疼痛情况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切口疼痛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有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伤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谢玉兰  黄蔚  蒋小敏 《广西医学》2011,33(2):199-201
目的 观察新式纵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00例欲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观察组采用新式纵切口剖宫产术,腹部切口行连续皮内缝合,子宫切口行连续锁边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纵切口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晚期出血率、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从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剖腹产病例中,随机抽取20例腹部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病例为观察组,另取20例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硬结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为患者减轻痛苦和负担,患者非常满意,故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进行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3例产妇,对照组有25例产妇。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对照组产妇进行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术后,比较两组产妇腹腔粘连的情况、手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及产妇两次手术间隔的时间对其进行二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进行手术后,对照组产妇发生腹腔粘连的比率为60%,观察组产妇发生腹腔粘连的比率为30.3%。观察组产妇发生腹腔粘连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324.±151.34ml,观察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217.±114.83ml。观察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产妇进行手术的时间为71.69±19.87min,观察组产妇进行手术的时间为42.54±14.36min。观察组产妇进行手术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产妇两次手术间隔的时间越长,其在进行二次手术后恢复的效果越好。结论:在二次剖宫产手术时使用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好,产妇腹膜粘连的发生率低。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新式剖宫产、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后第3次剖宫产腹壁及腹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第3次手术为研究组,新式剖宫产及改良式剖宫产术后第3次手术为对照组,第3次手术均为原切口开腹剖宫产.对比三组术式腹壁及腹腔粘连情况,开腹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腹壁各层及腹腔粘连及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取出胎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腹膜可使腹直肌与子宫致密粘连再次手术分离粘连时间长,腹直肌损伤大,下段无法暴露[1],多数采用例"T"字形切口切开子宫,改良式剖宫产第3次手术腹壁各层粘连严重,均较第2次手术明显开腹困难.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各层均有粘连,但开腹均较对照组容易,腹腔粘连情况改良式剖宫产及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均无明显差别,故在基层医院针对可以多胎妊娠,且需剖宫产的产妇推荐使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腹膜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随机选取68例采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与腹膜层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79例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缝合皮下脂肪层与腹膜层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分别为:总手术时间为(25.6±7.35)min和(42.1±5.6)min,术中出血量(176.3±32.3)mL和(235.2±45.5)mL,术后排气时间(19.2±10.1)h和(20.3±10.9)h.结论: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与腹膜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该术式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改良腹式横切口与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吉安县中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其中对比组25例,行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研究组25例,施行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术。对比2组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取胎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P<0.05)。2组产后2 h疼痛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12 h和产后24 h研究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术较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更为安全,同时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术后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