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异丙酚对氯胺酮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丙酚与氯胺酮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用小鼠热板法、电刺激法观察异丙酚对氯胺酮的影响。结果 异丙酚可增大氯胺酮引起的小鼠入睡率,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增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并能拮抗氯胺酮的升压效应。异丙酚可加重氯胺对兔的呼吸抑制,对小鼠静注氯胺酮之LD50无明显影响。结论 异丙酚与氯胺酮组成静脉复合麻醉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陶凡  王振  郑汉光 《浙江医学》2000,22(4):256-256,F003
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运用具有良好的催眠、镇痛协同作用已得到证实[1 ,2]。然而在麻醉维持过程中 ,两者伍用比例如何才能达到效果最佳而对循环影响小且苏醒快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选择32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 ,无心肺疾患及高血压病史。随机分成A、B两组 ,每组21例 ,其中A组男、女各8例 ,年龄21~59岁 (43.8±15.0岁 ) ,体重49~74kg(66.2±8.4kg) ,手术时间80~215min(128±47min) ;B组男9例 ,女7例 ,年龄23~64岁 (47.2±14…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乳剂(得普利麻)是一种静脉麻醉药,既可以作为全麻诱导药,又可以作为静脉全麻药,具有作用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毒性小和恢复迅速的特点。本文观察与分析氯胺酮、异丙酚并用对小儿麻醉苏醒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ketamine)是一种镇痛及镇静作用较强的全麻药。其因麻醉持续时间短,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短小手术。但其对眼内压的影响颇有争议,使其在眼科手术或合并眼疾的外科手术中应用有一定顾虑。本文主要讨论氯胺酮用于眼科手术麻醉中对眼内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黄忠义  杨杰  袁琴 《河北医学》2011,17(7):883-886
目的:探讨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B、C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全麻,D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A、B、C三组的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1μg/mL、4μg/mL、6μg/mL,对不同时期四组患者眼内压(IOP)、动脉压(MAP)及心率(HR)测定,并分析对比结果。结果:与D组患者比较,A、B、C三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IOP明显降低(P〈0.05),但该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5min后的IOP与全麻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B、C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前测定MAP较全麻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与气管插管前相比MAP明显上升(P〈0.05);B、C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前所测HR比全麻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与气管插管前比较HR明显上升(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是目前临床较为理想的全凭静脉麻醉的药物搭配,浓度为4μg/mL、6μg/mL的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治疗具有较好的控制眼内压作用,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和S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联合使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S组联合使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后20min(T2)、气腹解除后10min(T3)4个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末CO2分压(PETCO2)、IOP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T0相比,T1、T2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均下降(P<0.05);各时点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MAP与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ETCO2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与T0相比,T1、T2时点患者的IOP均有所上升(P<0.05),且T1、T2时点S组较P组IOP上升明显(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明显优于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和安氟醚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异丙酚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 :2 0例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 ;Ⅱ组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异丙酚维持麻醉。以 0 .0 1%硝酸甘油溶液使MAP降低30 %。结果 :Ⅱ组血压易于下降和维持 ,停止降压后MAP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5 ) ,HR明显慢于Ⅰ组 (P <0 .0 1) ;硝酸甘油平均剂量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1) ,硝酸甘油总量较Ⅰ组减少 4 0 % ;两组围术期尿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维持麻醉可增强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氯胺酮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小鼠热板法、电刺激法观察异丙酚对氯胺酮的影响。结果异丙酚可增大氯胺酮引起的小鼠入睡率,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增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并能拮抗氯胺酮的升压效应。异丙酚可加重氯胺对兔的呼吸抑制,对小鼠静注氯胺酮之LD50无明显影响。结论异丙酚与氯胺酮组成静脉复合麻醉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比较30例在麻醉诱导期间使用 丙酚和硫贲妥钠对眼内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对IOP的影响较硫贲妥钠强,能更有效地防止IOP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60)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n=60),观察患儿术前、术中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即刻,氯胺酮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仅收缩压比术前升高(P<0.01),2组比较仅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1);术中各时点氯胺酮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术前明显上升(P<0.01),2组比较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差异(P<0.01)。2组术中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呼吸频率、SpO2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术中循环功能稳定,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2.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每组25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氯胺酮组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增高(P<0.01),呼吸频率明显增快(P<0.0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5,P<0.01);与氯胺酮组相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术后清醒时间缩短(P<0.01),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全麻诱导对眼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单次诱导剂量的异丙酚、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对眼压的影响,并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45例择期外科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n=15),于插管前测基础状态的眼压值(IOP),并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诱导用药为:静注安定10mg,氟芬合剂1单位;A组;异丙酚1.0~2.0mg.kg^-1,B组,咪唑安定0.1~2.0mg.kg^-1,插管后接麻醉机,吸入异氟醚。分别在插管瞬间、插管后5mi  相似文献   

14.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发病机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包 括感染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多种病毒和细菌与NMOS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NMOSD合并细菌性脑膜炎的案例也有 报道。不同感染源作用于NMOSD的方式不同,影响和结局也不尽相同,其致病机制包括旁路激活、分子模拟、系 统性感染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病毒和细菌感染与NMOSD关系密切,建议对NMOSD和精神状态改变的患者行 包括腰锥穿刺在内的完整的感染方面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胺酮和异丙酚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t组,n=20)和异丙酚组(Pf组,n=20),于麻醉诱导前、切皮后1 h、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TNF-α含量和IL-6和IL-8、 IL-10水平。结果:Kt组患者切皮后1 h、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血浆TNF-α、IL-6和IL-8较麻醉诱导前均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f组切皮后1 h和手术结束时血浆TNF-α、IL-6和IL-8均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或P<0.01),与Kt组相应时点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Kt组患者切皮后1 h、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血浆IL-10较麻醉诱导前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f组则显著增高,与麻醉诱导前和Kt组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氯胺酮和异丙酚麻醉能促进胃癌手术患者产生致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并能保持两 者的平衡。氯胺酮较异丙酚有明显的抑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震伤后不同时段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微泵法行非插管静脉全麻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循环和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地震致伤手术患者,Ia和1b组各15例为伤后12h内接受麻醉,Ⅱa和Ⅱb组各15例为伤后48—72h接受麻醉。Ia和IIa组均为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Ib和Ⅱb组均为丙泊酚一氯胺酮舍荆。观察记录4组患者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记录停药至苏醒的时间,苏醒质量及麻醉效果(由术者评价)。结果4组术中镇痛均完善,Ia和Ⅱa组患者安静,分泌物少,停药后5—10min苏醒;MAP、HR在T1、他、13时点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Ⅱa组下降之幅度明显〉Ia组(P〈0.05)。Ib和Ⅱb组患者基本安静,分泌物较多,停药后10—30rain苏醒;MAP、HR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4组RR、Sp02无明显变化,苏醒质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微泵法行静脉全麻给药恒速且用量少、镇静、镇痛完善,对循环的影响于地震前段轻微,伤后较长时间则前者影响较大;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可控性强、苏醒快且彻底,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循环更稳定,两者应用于地震伤后患者的麻醉应区分伤后时段性,加强呼吸、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异丙酚、瑞芬太尼配伍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手术病人,术前无眼科及其他合并症。随机等分为两组P组(异丙酚组)和S组(七氟醚组),常规诱导麻醉,气管插管,P组配伍应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组维持全身麻醉,S组联合应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组维持全身麻醉。观察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后20min(T2)、气腹解除后(T3)不同时点上测病人的眼压(IO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的变化。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时,T1、T2各时间点病人的MAP、HR均下降(P>0.05);同时间点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两组病人PETCO2均在正常范围,两组之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与T0指标相比,T1、T2各时间点病人的IOP均有所上升(P<0.05)。在T1、T2时间点S组较P组IOP上升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应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配伍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明显优于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的临床效应。方法  5 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病人(ASAⅠ~Ⅱ级 )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施行异丙酚、氯胺酮、芬太尼麻醉 (PK组 ,n =2 5 )和异氟醚复合芬太尼麻醉 (IS组 ,n =2 5 )。观察比较两组病例的循环状态及用药量。结果 PK组术中循环稳定 ,SBP波动 (1.4kPa± 2 .5kPa)幅度明显低于IS组 (3.0kPa± 2 .0kPa)。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氯胺酮麻醉循环稳定 ,苏醒迅速 ,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维持静脉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成异丙酚组(P组,n=20)和氯胺酮组(K组,n=20).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用药和不同的麻醉维持方法.P组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维持静脉麻醉,K组单纯用氯胺酮维持静脉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前、诱导阶段、麻醉维持期间、手术结束时循环和呼吸功能变化,吸痰次数以及术后烦躁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P组麻醉维持期间的收缩压、心率较K组降低,术后清醒时间短,吸痰次数少,烦躁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与K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维持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可拮抗单纯氯胺酮麻醉引起的循环兴奋,同时苏醒快,痰少,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维持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异丙酚(propofol,P)和氯胺酮(ketamine,K)的相互作用。方法:观察P对K引起的小鼠入睡率及睡眠时间的影响;研究P对K镇痛效应的影响;以序贯法研究不同剂量的P对小鼠静脉注射K的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并探讨P对清醒家兔静注K的呼吸循环效应的影响。结果:P可增大K引起的小鼠入睡率(P<0.01);延长小鼠睡眠时间(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种测痛方法均显示P增强K的镇痛作用(P<0.05);P可拮抗兔静注K所致的血压高和心率增快效应(P<0.01),而加重K的呼吸抑制作用(P<0.01)。在所用剂量范围内P对小鼠静注K的LD50无明显影响。结论:P可增强K的催眠和镇痛作用,拮抗K的循环兴奋作用,而不减小K的LD50。提示二者合用于临床静脉复合全麻是合理的,但需注意呼吸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