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埋伏阻生牙是指因萌出位置不够或外周存在某种因素使牙齿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者[1],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28例上颌埋伏阻生牙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外科开窗术在埋伏牙牙面上直接粘贴正畸牵引附件导萌,使大部分牙得以保留并获得良好排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翻瓣导盟术与固定正畸联合治疗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26颗上前牙埋伏阻生牙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螺旋CT检查,综合分析,应用翻瓣导盟术与固定正畸联合治疗.结果 26颗埋伏阻生牙均萌出后排齐,除2颗尖牙有牙龈退缩外,其余24颗牙均牙周情况正常.结论 准确定位埋伏阻生牙,合适的治疗时机,合理的手术方案及正畸方法,减少手术创伤牵引力的大小及方向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辅助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上颌前牙埋伏阻生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外科导萌+正畸矫形和单纯外科导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年,观察组平均破龈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7.1%;对照组治疗成功率38.4%,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导萌的基础上辅助正畸矫形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平均破龈时间和治疗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CT确诊为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86例。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T定位,全面了解阻生牙所处状态及与邻牙牙根的关系和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在三维平面内确定埋伏阻生牙的位置、形状、数目等,以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缩短综合治疗的时间。采用常规外科导萌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43例),常规外科导萌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者为观察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异常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1.4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总异常率(25.58%)明显高于观察组(9.3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72.09%,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牵引时间、综合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异常率,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总有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方法。方法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助萌法和闭合式开窗导萌术,对18例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进行矫治。结果应用助萌法矫治8例,闭合式开窗导萌法矫治10例,埋伏阻生牙均牵引成功,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牙周组织附着良好。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助萌法和闭合式开窗导萌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可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99例118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正畸-外科综合治疗,为临床口腔正畸医师治疗埋伏牙阻生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总结分析99例108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定位判断法进行埋伏牙的定位,做出治疗计划,其中有88例100颗通过正畸治疗,有11例18颗直接外科手术拔出。结果在88例100颗正畸治疗牙中,有70例79颗经矫治后牙位置和颌关系正常、活髓、不松动,有14例17颗正在矫治中,4例5颗治疗失败。结论埋伏阻生牙治疗计划应由正畸医生和口外医生共同制定,选择合理适应症,应用正畸技术结合外科手术,可有效的矫治埋伏阻生牙。  相似文献   

7.
邹建平  苏洁  孟令秋 《护理研究》2010,(5):1180-1181
含牙囊肿的发生是由于牙冠与缩余釉上皮之间积聚囊液而成。据报道,国内发生率约为牙源性颌骨囊肿的28.8%。临床上对含牙囊肿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在摘除囊肿的同时,须将埋伏牙拔除,给病人以后增添了许多的麻烦和不便。对于牙齿尚有盟出力的儿童,可采用开窗减压法让牙齿自动盟出;而对拥挤严重、位置不足或埋伏牙位置异常者采用手术结合正畸治疗,牵引囊肿囊内埋伏牙可以保存患牙,同时达到理想的牙齿排列和良好的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8.
孙红  李琳  端木婷婷  李旭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65-1367
阻生牙是临床常见的牙齿发育障碍之一,也是正畸临床常见病,包括第三磨牙的阻生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5.6%~18.8%[1].埋伏阻生牙的矫治对于现今的正畸医师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同一位患者有3枚低位埋伏阻生前牙,5枚多生齿及1枚滞留乳牙,非常罕见,本科收治1例,采用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的效果。方法 50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开展外科导萌治疗,观察组开展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埋伏牙萌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萌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手术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次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列紊乱率、牙髓坏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牙龈退缩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正畸方法导萌阻生尖牙。方法:根据埋伏尖牙牙根发育情况以及临床检查,分析埋伏尖牙阻生原因,运用外科翻瓣导萌术,结合方丝弓矫治技术直接黏接托槽牵引导萌阻生尖牙。结果:15例埋伏尖牙均排入牙列内。结论:利用颌内垂直牵引阻生尖牙,不仅保存了尖牙,尖牙牙周附着良好,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数字化曲面断层摄影在口腔埋伏阻生牙定位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口腔科就诊112例存在埋伏阻牙情况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在普通X线摄影技术和数字化曲面断层摄影技术成像上进行,其中:X线组(56例)埋伏阻生牙66颗;数字化曲面成像组(56例),66颗埋伏阻生牙。对两组的影像学特点和牙齿萌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发现数字曲面断层摄影组的管电压和管电流都要显著低于普通X线摄影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数字化曲面断层摄影组全景片准确定位56例患者的66颗埋伏牙,其中唇侧埋伏16颗、腭侧埋伏50颗,47颗形态正常,通过闭合牵引,46颗在正常位置萌出,1颗牙齿萌出结果不理想;剩余19颗由于影像学显示异常,通过手术拔出。普通X线摄影组中56例66颗埋伏牙中有65颗埋伏阻生牙准确定位,1颗没有准确定位,其中腭侧埋伏48颗、唇侧埋伏18颗,44颗正常位置萌出,18颗由于形态异常进行手术拔出,而4颗牙齿萌出结果不理想。结论数字曲面断层摄影技术相比于普通的X摄影技术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口腔埋伏阻生牙的位置形态,可以为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乳牙脱落或拔除后,恒牙根已基本形成而长期埋伏在牙槽骨内,称为阻生,它是恒牙萌出异常的一种常见情况.近年来随着固定矫正技术的不断发展,埋伏阻生牙的牵引治疗已成为口腔正畸中的常规治疗[1].为有效配合临床治疗,提高医疗质量,笔者就埋伏牙牵引中有关护理问题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乳牙脱落或拔除后,恒牙根已基本形成而长期埋伏在牙槽骨内,称为阻生,它是恒牙萌出异常的一种常见情况。近年来随着固定矫正技术的不断发展,埋伏阻生牙的牵引治疗已成为口腔正畸中的常规治疗。为有效配合临床治疗,提高医疗质量,笔者就埋伏牙牵引中有关护理问题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治疗甲状雎囊肿四环素注入囊肿内,可弓『起囊肿腔面的无菌性炎症,破坏囊内上皮细胞,阻止囊液产生,并使囊壁纤维化,囊腔闭塞,达到治疗囊肿之目的。方法;将患者囊液全部抽尽后注入四环素液1ml(内含四环素125~250m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外科导萌辅助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3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外科导萌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畸矫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儿童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采用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外科导萌治疗)和观察组(n=25,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唇侧骨板厚度、附着龈厚度、附着龈宽度及痛感[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治疗总有效率及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美观度、牙齿日常能力、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唇侧骨板厚度、附着龈厚度、附着龈宽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联合应用外科萌导、正畸矫治进行治疗后的痛感较轻,有利于促进患牙自行萌出,在美观度、临床治疗效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颌骨囊肿患者实行开窗术,吸出囊内容物,不刮除囊壁,使囊腔与口腔相通呈开窗状态,碘仿纱条填塞,术后换药,并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反复感染,颌骨形态良好,未出现神经及邻近重要结构损伤。术后6个月~3a随访,X线片示骨质再生情况良好,未见有囊肿复发。结论: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邵倩 《山西护理杂志》2012,(5):1221-1221
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定位常较困难,相对常规的正畸牵引治疗更复杂,治疗时间长。埋伏阻生尖牙牙根形成达2/3以上而萌出力不足时,可用外科手术开窗、导萌^[1]。治疗的成功,除了医疗因素之外,还与护理配合密不可分,如手术开窗、无菌技术问题、粘接正畸附着体、止血隔湿、调拌材料的问题等。我院2008年以来对24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行外科闭合式进路手术开窗加正畸牵引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现将临床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邵倩 《护理研究》2012,26(13):1221
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定位常较困难,相对常规的正畸牵引治疗更复杂,治疗时间长.埋伏阻生尖牙牙根形成达2/3以上而萌出力不足时,可用外科手术开窗、导萌[1].治疗的成功,除了医疗因素之外,还与护理配合密不可分,如手术开窗、无菌技术问题、粘接正畸附着体、止血隔湿、调拌材料的问题等.我院2008年以来对24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行外科闭合式进路手术开窗加正畸牵引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现将临床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牙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上颌埋伏牙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做上颌牙轴位螺旋CT扫描,将所得到的二维图像传送到ADW3.1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Mulfiplannar reformation,MPR)和三维重建(3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结果 经3D成像和MPR处理后,22例不易定位的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在上颌骨中的位置、数目、牙轴的方向、牙体形态等,均被清晰、准确地显示出来。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的定位精确,能清晰显示其形态、唇颊侧或舌侧位置、萌出方向及邻牙关系,三维重建技术可作为颌面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前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