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高淳县人民医院2004/2009年经病理确诊的37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结果: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好发于年轻人,好发病变部位为躯干和四肢,临床表现真皮内缓慢生长的无痛性结节,组织学上以形态单一的梭形瘤细胞排列呈席纹状为特征,部分肿瘤有黏液变性及纤维肉瘤变,手术不易彻底切净是其易复发的主要原因。结论:手术医师应提高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警惕性,有条件者应对可疑病变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2.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组织变异的认识。方法:对36例DFSP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分析及随访,其中13例加做免疫组化标记。结果:36例DFSP的组织形态均有经典的车辐状或席纹状结构,其中6例伴有纤维肉瘤区域、3例伴有黏液样区域、2例瘤细胞含有黑色素、1例可见肌样结节和肌样束。作免疫标记的13例DFSP瘤细胞CD34、VIM均阳性。结论:掌握DFSP各亚型组织形态变异的特点,并辅以CD34标记,有助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SP)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肿瘤,早在1924年Darier和Fer-rand首先将这种肿瘤描述为“进行性和复发性真皮纤维瘤”。次年,Hoffmann命名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肿瘤主要发生在20~50岁成年人,男性多见。常位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的真皮和皮下组织。临床上表现皮肤硬斑、结节或隆起的肿块。组织学上由一致的梭形细胞排列成特征性蔗纹状(stori-form)结构。典型病例易做出正确诊断(图1)。但长期以来,对DFSP的组织病理学变异范围,相关肿瘤、肿瘤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祁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4):5912-591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累及真皮层,来源于纤维细胞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恶性肿瘤。局部切除后非常容易复发,但极少发生转移。如何正确认识并减少局部复发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对我院2000-03~2005-03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3例,年龄11~81(平均41)岁。肿瘤病变部位:头面颈部3例,胸部5例,腹部4例,背部3例,前臂1例。首发病程为1个月~7 a,平均3.6 a。肿瘤大小:0.3 cm×0.5 cm~4.1 cm×6.3 cm。肿瘤数目以单个为最多(12/17)。临床表现为隆起于皮肤的结节突起肿物,呈暗红色见扩张的血管,中央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 a收治的2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均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后2周行CO60及X线放射治疗。结果:随访2~12 a,失访1例,局部复发1例,肺转移1例并于1 a内死亡。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可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对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有积极作用,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隆突性皮纤维肉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0岁。1 a前发现右大腿外侧皮肤肿物,花生粒大小,有轻压痛。近0.5 a来肿物明显增大,已至鸡蛋大小。患者有皮下多发性脂肪瘤病史,并于2 a前行左大腿内侧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为脂肪瘤。局部检查:右大腿外侧有一大小约5 cm×5 cm×4 cm大小的椭圆形肿块,局部皮温稍高,皮肤轻度青紫,无明显静脉曲张,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活动稍差,小腿皮肤感觉正常,肌力正常。B超检查为:右大腿外侧实质性肿物。手术探查见:肿物侵犯至深筋膜,位于阔筋膜浅层,与周围脂肪组织粘连较轻,无完整包膜。将肿物完整切除,送做病…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男,37岁。因左腰背部肿物2 a余入院。患者2 a前发现右腰背部肿物如花生米大小,无疼痛、无发热,无破溃。肿物进行性增大到拳头大小而就诊。查体:一般状态好,头颅五官无畸形,胸廓对称,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  相似文献   

8.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病理诊断及误诊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又称轮幅状纤维黄色瘤 ,又称 DFSP。这是一种交界恶性肿瘤 ,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结节状或多结节状浸润性肿瘤 ,瘤组织由纤细的、单一性梭形细胞排列成具有特征性的车辐状结构。肿瘤手术后复发率高 ,但罕见转移。现将遇到的 5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70~ 1991年我院病理确诊为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6例 ,其中 1例资料不全。余 5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HE染色切片 ,作了胶元纤维、嗜银纤维及免疫组化染色。本组临床诊断 ,2例为良性肿瘤 ,分别是脂肪瘤和纤维瘤 ,2例是包块性质待定 ,1例是恶性纤维瘤。男 2例 ,女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DFSP病例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研究。结果:8例DFSP好发中青年男性,肿瘤单发或多发性结节,位于真皮,可浸润皮下脂肪组织。组织形态除经典的车辐状或席纹状结构外,还存在一些变异,如黏液变性、伴纤维肉瘤区域等。8例DFSP中7例CD34阳性,1例灶性阳性。结论:掌握DFSP的临床病理特点,避免与其他皮肤梭形细胞肿瘤混淆。  相似文献   

10.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ce)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发病率低,在恶性肿瘤中比例少于0.1%,多见于成年男性,好发于躯干部及四肢近端.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术后极易复发(50%~55%),远处转移少(5%).随着复发次数增多,肿瘤恶性度增加,侵袭性增强.对我院1990~2005-06年共收治DFSP患1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行手术切除,在本院行初次手术者11例中有1例术后复发.复发率9.1%,外院手术后复发来本院者5例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40%。总复发率18.8%。16例术后均得到随访.生存5年以上者14例,5年生存率87.5%。结论:该肿瘤易复发.特别是复发再手术后复发率高达40%,手术治疗时应包括至少切除肿瘤边缘3cm以内的正常组织为宜。  相似文献   

12.
粘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附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例粘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了分析。该肿瘤有以下组织学特征:①肿瘤部位表浅与皮肤关系密切;②间质粘液变性;③单一的梭形和星形细胞随意排列;④细胞异型性小而分裂像较之经典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增多;⑤间质血管分散无特异排列方式。诊断时,应将该肿瘤与柏液型脂肪肉瘤和粘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手术证实DSFP的超声特点。结果:团块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部回声以低回声为主,15例单发呈椭圆形,8例多发者呈分叶状。彩色血流显示:18例检出血流,8例级血流,6例级血流,4例级血流,动脉Vmax 15~32 cm/s,RI:0.56±0.05。结论:超声检查对DFSP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黏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黏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本组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8个月~42岁,平均年龄29岁.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皮肤或皮下结节性肿块.肿瘤位于腹壁2例,前额、胸壁、腹股沟区和臀部各1例.肿瘤直径为1.5 ~4.5 cm,平均直径2.9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实到胶样.镜下肿瘤间质黏液变性>50%,背景血管明显.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或模糊的结节状,席纹状结构不明显;瘤细胞温和,梭形或星芒状,胞质淡染,胞界不清.所有病例均可见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特征性的脂肪蜂窝状生长构型.6例中4例见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成分,1例伴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图像,1例部分区域为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免疫组化示6例均至少局灶CD34(+),S-100和SMA均(-).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2例局部复发,未见转移.结论 黏液型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形态学亚型之一,其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与经典型相同,认识这种亚型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8%。肿瘤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远处转移,但术前很难确诊,治疗不当极易复发。所以了解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特点,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降低复发率。本次研究总结2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姝美 《新医学》2004,35(5):294-294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皮肤、皮下组织肿瘤。本文收集1992年2月~2003年2月我院的6例DFSP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就其临床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伴有纤维肉瘤成份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ermatofi brosarcomaprotuberanswithfibrosarcomatousareas ,DFSP FS) ,是指在DFSP中存在FS成份。至 1998年 ,英文文献累计报告5 0例 ,国内研究较少 ,现报告 8例如下。1 材料与方法采用Mentzel〔1〕的诊断标准 :(1)具有典型的DFSP组织学特征 ,即storiform结构 ;(2 )符合DFSP免疫组化特殊表型 ,即CD34阳性表达 ;(3)有肯定的FS成份 ,其比例 >5 %。资料选自 1981年 1月~ 1999年 6月间诊断DFSP…  相似文献   

18.
19.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12例DFS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手术治疗组40例,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手术+术后放疗组72例,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放疗.对2组术后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1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年;复发时间为15个月~8年.单纯手术组和手术+术后放疗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7.5%、27.8%;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95.8%.2组术后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FSP手术+放疗可有效地降低DFSP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是DFSP理想的治疗方案;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有肿瘤侵犯范围、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是否辅助局部放疗等.  相似文献   

20.
胡颖川  杨光华 《华西医学》1992,7(4):470-473
对8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进行了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DFSP好发于30~49岁之间;多数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近端;位于真皮,但可浸润深部组织;病程长,生长缓慢,预后较好,但手术后易复发。肿瘤呈索条状浸润,手术不易彻底切净是其易复发的主要原因。初步将DFSP分为四型:普通型、粘液型、色素型和纤维肉瘤型。并对分型标准和意义进行了讨论。免疫组化结果提示DFSP可向神经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