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56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术后进行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对照组术后嘱患者家属按摩患者患侧小腿。术前和术后第7天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观察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训练后,预防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有1例患者(3.57%)发生DVT,对照组有6例患者(21.43%)发生DVT,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结合深呼吸训练可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早期功能锻炼及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早期功能锻炼及以健康理念模式为指导健康教育模式,评价两组不同护理应用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实施后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评分、髋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DVT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早期功能锻炼结合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98例择期行全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行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健康教育,另外49例患者为观察组,行知信行健康教育方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VT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发生1例DVT(2.04%),而对照组出现6例(12.24%),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歇式压力泵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式压力泵治疗。比较两组下肢肿胀程度及凝血指标水平,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下肢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T、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给予间歇式压力泵治疗,可有效减轻其下肢肿胀程度,调节凝血指标水平,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骨科收治的18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骨科收治的18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DVT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中老年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7天DVT、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及血流淤滞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血流淤滞、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病区管理、疾病普及、健康教育5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中老年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满意度,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专项护理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观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DVT预防专项护理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1周、2周、3周、4周的DVT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DVT预防专项护理,有利于病人康复,减少术后DVT形成,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HR、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5-11-2010-08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2例(92髋,26膝)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结果 112例患者DVT出现6例(髋4例,膝2例),发生率为5.4%,PE出现2例(髋1例,膝1例),发生率为1.8%,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比较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1例出现下肢DVT,给予积极处理后好转出院;对照组6例出现下肢DVT,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对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3-9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09年10月-2010年4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2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的观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每天根据DVT观察护理单所设项目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4周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4%,对照组31%,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位点的规范性护理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3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选用5个时间位点的规范性量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D-二聚体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Homan征及Neuhof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时间位点的规范性护理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可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功能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术前进行康复指导,术后早期即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比较分析2组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42例患者无DVT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的出血性并发症;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预防、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并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9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129例(给予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下肢DVT发生率以及不同时间点VAS评分、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下肢肿胀及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内VAS评分均上升,1d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HS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Barthel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且下肢DVT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法华林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髋膝周围骨折以及行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共计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在髋膝关节术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AxaIU(0.4 mL),连续注射14 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法华林进行治疗,每日口服法华林100 mg,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评分情况、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膝关节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试验组患者的临床评分为(66.33±5.86)分,功能评分为(64.16±3.7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62.11±5.79)分、(61.35±5.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29.5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4.5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分别为(1.88±1.14)×1012/L、(139.56±9.98)×109/L、(135.47±16.63)g/L,其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2.11±1.12)×1012/L、(109.34±9.87)×109/L、(111.44±15.9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法华林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DVT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用弹力袜联合康复训练在预防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TKA治疗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医用弹力袜+早期康复训练)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2,5,7 d,观察两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活动度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术后10 d统计两组DVT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膝关节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术后2,5,7 d膝关节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同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术后第7天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同时间血浆粘度、RBC聚集指数、全血高切、全血低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术后第2,5,7天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P 0. 05),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医用弹力袜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TKA患者术后下肢水肿程度、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同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降低DVT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某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术后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内Harris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监测术前1 d、术后3 d 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DVT)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3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术者术后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DVT发生率,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PDCA循环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7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血浆凝血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康复锻炼认知度及康复锻炼依从率。结果:研究组术后D-二聚体浓度为(2.09±0.94)mg/L,明显低于对照组(3.11±1.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为(34.41±6.75)s,明显长于对照组(30.70±7.0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血流通畅率、DVT发生率、康复锻炼认知度及康复锻炼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流瘀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PDCA循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认知度和依从率,从而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状况的影响,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构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应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2次/d,50 min/次,12 d为1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周后肢体重度肿胀、疼痛及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冰桶及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明显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并减少了DVT的发生率,对早期DVT的预防有明显的作用.URBANKOVA研究[1]发现,间断加压器械预防DVT和不预防的相比较,DVT发生率降低了60%.2009年9月~2010年12月,我科使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THA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MEA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实施FMEA后6个高危因子的RPN值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两组患者对预防下肢DVT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未发生下肢DVT,对照组发生3例下肢DVT。结论:应用FMEA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准确的把握相应流程中的重点工作,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黄粉贴敷涌泉穴在髋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72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5)和试验组(n=87)。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四黄粉贴敷涌泉穴,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及D-二聚体、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术后第3天, 试验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DVT发生率为5.75%(5/87), 低于对照组的15.29%(13/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黄粉贴敷涌泉穴能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降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