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和价值。方法:经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130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3例、Dixon手术以例、Miles手术14例、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19例,降结肠部分切除术1例、盲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造瘘术1例。结果:中转开腹手术5例,125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8min,术中平均出血120ml,术后平均42h胃肠功能恢复,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发生,随诊0.5—34个月,除1例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手术者,术后12个月盆腔局部肿瘤复发外,其余病例均没有转移、局部肿瘤复发、Trocar处和小切口处肿瘤种植。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胃肠干扰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在严格遵循肿瘤根治手术的原则下,由有相当经验的医师进行该手术,代表了结直肠肿瘤外科的趋势,并将延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早期直肠癌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39例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的病例,并与同期67例早期低位直肠癌行传统经腹根治术进行对比。结果经肛局部切除组与传统经腹切除手术组病例在术后疼痛视觉评分(VAS)、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腹腔或肺部感染、术后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住院费用等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组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有4例局部复发,无一例远处转移,传统手术组6例出现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例死亡,有1例局部复发,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两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5年总体生存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创伤小,花费低,安全性高,但必须慎重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3.
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鸣  唐伟军  王平治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39-2041
目的:观察中低位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手术(TAR)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进行手术疗效的长期随访。方法:39例患者接受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及肿瘤边缘正常组织1cm,深度达直肠肌层部分切除。结果:平均随访(36.6±12.8)个月,TAR组局部复发率6.7%,远处转移率6.7%,3年生存率83.4%。APR组局部复发率4.2%(1/24),远处转移率8.3%(2/24),3年生存率87.4%(20/24)。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手术可以取得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同的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总结19例实施低位直肠癌APPEAR术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19例手术患者均预期完成保肛手术,术后并发会阴伤口感染3例,直肠阴道瘘2例,经处理均治愈。术后拔除尿管后并发尿潴留2例,已行造口还纳者3例(3/9)在还纳初期有轻度肛门功能障碍,经训练,控便能力明显改善。结论APPEAR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保肛术式可用于按常规方法无法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加强该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科近16年内收治的133例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相关的临床资料研究,依据患者直肠闭锁的高低,有无合并瘘管以及入院时的症状缓急和患者体质状况,分别采用经会阴肛门成形术;肛门成形瘘管修补术;肛门成形瘘管切除会阴重建术;腹会阴联合肛门成形术等几种手术方式。结果经一次手术治愈119例,二次手术治愈8例,三次手术治愈6例。术后并发症肛门狭窄11例,肛门部分失禁2例,直肠黏膜外翻3例,瘘管复发3例,19例并发症经二次或三次手术治愈17例。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需根据有无瘘口,闭锁位置高低,有无肠梗阻等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经肛门肿物切除术4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5例,经腹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6例,所有患者最后均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CD117、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3.3%、73.3%。15例患者获6~72个月的随访,其中2例患者分别术后12、26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术后口服伊马替尼400mg.d^-1辅助治疗;5例经腹前切除或经肛局部切除患者出现腹腔复发并肝多发转移,其中3例死亡;2例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肿瘤缩小,带瘤生存;其余6例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直肠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分子靶向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伊马替尼对中高危患者的复发、转移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该科近16年内收治的133例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相关的临床资料研究,依据患者直肠闭锁的高低,有无合并瘘管以及入院时的症状缓急和患者体质状况,分别采用经会阴肛门成形术;肛门成形瘘管修补术;肛门成形瘘管切除会阴重建术;腹会阴联合肛门成形术等几种手术方式.结果 经一次手术治愈119例,二次手术治愈8例,三次手术治愈6例.术后并发症肛门狭窄11例,肛门部分失禁2例,直肠黏膜外翻3例,瘘管复发3例,19例并发症经二次或三次手术治愈17例.结论 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需根据有无瘘口,闭锁位置高低,有无肠梗阻等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军  张勇 《临床医学》2007,27(3):70-71
目的探讨经骶尾径路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经骶尾径路对5例直肠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结果全部临床治愈,未并发创面感染、肠瘘及肛门失禁。结论本术式创伤小,术野显露好,能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适用于中低位直肠良性及早期恶变肿瘤的局部切除。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上、中段直肠癌经腹切除或借助于吻合器行低位吻合已成为常规手术,而直肠下段癌与肛管癌,目前仍广泛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994年我院共做直肠癌手术185例,其中女病人95例,男病人90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1岁。病理结果均为直肠恶性肿癌。腹会阴联合切除92例,保留括约肌手术27例,会阴造瘘4例,单纯腹壁造瘘9例,低位吻合53例。因采用了不同术式,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本组病例的各种术式,就其共同点和特殊性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结肠腹壁造瘘瘘口的护理:  相似文献   

10.
陈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1159-1160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行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总结分析24例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直肠超低位肿瘤手术的术前、术中配合要点。结果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行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医护配合默契,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已从单纯追求彻底切除癌肿转向了既能根治肿瘤又能保留肛门,且肛门有良好排便和控便功能的保肛手术.既往许多学者主张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距离肛缘5 cm以下的超低位直肠癌的金标准术式,而当前肿瘤远侧肠管切除的安全距离是2 cm已成为共识[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肛管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4例低位直肠癌的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18例,无手术死亡和肛门失禁;盆腔复发10例。结论改良结肠肛管吻合术在保留肛门功能的同时,避免了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其局部复发率与低位前切除和经腹会阴切除相似。  相似文献   

13.
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直肠肛门切除术(Mile's)后,盆底腹膜常有较大缺损,尤其在联合子宫、附件、膀胱等多脏器切除时,缺损盆腔腹膜多不能完全封闭缝合,术后易因盆腔感染蔓延至腹腔以及腹腔脏器坠入盆腔造成肠梗阻等.  相似文献   

14.
总结34例超低位直肠肿瘤肛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经腹全系膜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尿潴留、肺部感染、腹部切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直肠阴道瘘、吻合口狭窄、肛门控便功能下降等。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指导患者肛门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安阳市灯塔医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经腹部切除手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VAS评分、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等)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无围术期死亡及远处转移患者,局部复发3例,对照组无远处转移患者,但有7例患者在围术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及局部复发各1例。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肿瘤,其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Mas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3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骶尾入路经肛门括约肌直肠切除术(Mason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7年12月经Mason手术治疗的35例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中直肠绒毛状腺瘤26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9例(局限于黏膜内4例、浸润黏膜下3例、浅肌层2例)。行直肠壁部分切除24例,直肠节段切除11例。术后74.3%病例近期出现不全性肛门失禁,均能在14~20d恢复正常;出现伤口积液2例(5.7%)、直肠皮肤瘘2例(5.7%)、局部复发2例(5.7%)。结论:Mason手术具有术野显露直观、手术操作空间大、病灶切除彻底、手术安全性高、便于病理分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可行局部切除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  相似文献   

17.
梅静华 《全科护理》2013,11(15):1384-1385
[目的]探讨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采用APPEA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24例病人,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24例低位结肠癌病人均按照预期完成保肛术,术后发生直肠阴道瘘3例,会阴伤口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治愈。4例行造口还纳后于还纳初期出现轻度肛门不完全性失禁,经训练后控便能力有显著改善。[结论]APPEAR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创造了重要条件,加强对该手术的术后护理及对并发症的预防,可提高手术疗效及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低位肿瘤患者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34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实施经肛ISR联合经腹TME,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理想治疗术式。方法 采用在Welch手术基础上设计经腹切除直肠肿瘤,近端结肠制作贮袋经肛门拖出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8例,并随访保肛术后功能情况。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术后平均随访30mo,3例于术后18mo局部复发(复发率16.6%),余15例无癌生存。全组术后3mo排便功能接近正常人。结论 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在确保直肠癌根治的情况下,保留肛门结构,制作结肠贮袋代替直肠壶腹,保存了正常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收治的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行Miles术)、观察组(n=43,接受Dixon术)。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排尿功能、性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测压、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短/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排尿功能分级、勃起功能评分、射精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下降值高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0个月肛门直肠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PAC-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随访结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Miles术与Dixon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均有一定疗效,尤其是Dixon术在保留患者排尿功能、性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方面更有优势,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