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淑婕 《临床医学》2009,29(3):81-82
目的通过对习惯性流产和早产患者行宫颈环扎术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宫颈内口环扎术治疗孕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分析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12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宫颈环扎术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流产3例,早产5例,足月产24例,32例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宫颈环扎术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新生儿存活率高,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适时实行宫颈内口环扎术,对挽救1次不可避免的胎儿损失,提高妊娠成功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孕13—19周手术效果较好,术前诊断明确、适应证掌握得当、手术缝合水平及术后的相关治疗和护理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宫颈环扎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宫颈机能不全的特点,探讨影响宫颈环扎术成功率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11月~200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机能不全患者10例(占分娩总数的6.67‰),手术成功率为50%。感染、手术孕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监控潜在的感染,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宫颈环扎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其中14—24孕周的24例,26~30孕周的6例。结果14—24孕周的20例足月分娩,1例早产,26—30孕周的4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结论 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效果可靠,手术最佳时机为14—24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观察宫颈环扎术用于治疗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及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选取85例因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观察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应用硫酸镁时间,妊娠结局及围手术期护理等方面。 结果 85例患者追踪到妊娠结局的共75例,其中足月产54例(占72%),早产10例(占13.33%),流产11例(占14.67%),10例早产儿追踪到出生后1月均健康存活,故手术成功率为85.3%。 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通过围手术期护理与观察,可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2月79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9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76例获得活婴,3例失败,手术总成功率为96.20%。其中26例行选择性宫颈环扎术,成功25例,失败1例。44例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无一例失败。9例行急诊宫颈环扎术,成功7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77.78%,明显低于非急诊宫颈环扎术的成功率(96.15%)。(2)与孕20周后相比,孕20周前行选择性环扎术者妊娠天数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增加(261.83±9.89d比243.64±26.04d;3106.67±423.14g比2550.36±792.68g)。(3)在治疗性宫颈环扎组和选择性环扎术组中,有3次以上流产史者宫颈环扎后分娩时妊娠天数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流产次数少于3次者(261.50±10.97d比237.10±27.05d;3025.00±524.81g比2458.50±818.63g)。结论: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疗效肯定;急诊宫颈环扎术是可行的,它可以明显改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预后;在孕20周前行选择性环扎术可以明显增长分娩孕周和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无论是选择性还是治疗性宫颈环扎,流产3次以上的患者更能从手术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次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次或多次宫颈环扎术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多次宫颈环扎术组(A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单次宫颈环扎术组(B组)(78.6%vs 38.5%,P0.05);与B组相比,A组终止妊娠的天数、延长妊娠天数及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248.0±26.9 vs 186.6±54.7)d;(129.9±49.9 vs 55.7±45.6)d;(2527.3+916.3 vs 1289.2+1238.8)g,P均0.05。(2)术后住院组的手术成功率与术后出院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次宫颈环扎术的疗效优于单次宫颈环扎术,能明显延长孕周及增加新生儿体重:术后住院并不能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  张薇 《临床医学》2010,30(7):1-3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不同手术时间、手术时机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22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手术时机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①妊娠12~16周组13例与妊娠17~28周组9例行宫颈环扎术,两组流产、早产、足月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紧急宫颈环扎术组8例与择期宫颈环扎术组14例,流产、早产、足月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宫颈机能不全者,应在妊娠14~16周择期行宫颈环扎术;对孕前未能诊断宫颈机能不全者,有晚期流产史或早产史的高危孕妇孕中期B超发现宫颈机能不全,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术后加强监测、防止感染亦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降低晚期流产率及早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MMcDonald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45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45例患者中2例于孕26周时发生晚期流产,6例于孕35~36周发生早产,新生儿存活.2例因为合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行剖宫产术,新生儿均存活.35例均在36周后拆线,均为阴道分娩,新生儿存活.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简易、安全、有效以及成功率高的一种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宫颈机能不全病人行宫颈环扎术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宫颈机能不全病人行宫颈环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1例孕27周自然流产;6例继续妊娠,1例行剖宫产术,5例阴道分娩,分娩时间为37周~41周,新生儿均存活.[结论]加强宫颈机能不全病人行宫颈环扎术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引起的习惯性流产和早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30 例孕 15 周~28 周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后流产 3 例(10%),早产 3 例(10%),足月产 24 例(80%),新生儿存活 27 例(90%)。 结论 宫颈环扎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及时行宫颈环扎术,可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有效降低晚期流产率及早产率。   相似文献   

11.
贺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2):2898-2898,2909
目的总结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宫颈环扎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6例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维持妊娠至34周以上,且母婴健康,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能达到有效延长孕龄和提高胎儿存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晓英  周笋  马丽婷  郭水兴  杨康子 《全科护理》2013,11(20):1840-1841
[目的]探讨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1例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术前做好孕妇和家属的解释工作,减轻其心理压力,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宫缩、阴道流血情况和监测胎儿的胎心音,加强预防感染及宫缩抑制剂用药观察,做好饮食、活动、大小便护理等健康指导。[结果]41例孕妇手术过程顺利,37例术后1周无宫缩、感染和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出现,新生儿存活率达82.9%,平均延长孕期43.8d。[结论]做好紧急宫颈环扎术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胎儿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120例宫颈功能不全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行经阴道子宫颈峡部环扎术治疗,对照组行MeDonald宫颈环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经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研究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阴道子宫颈峡部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因宫颈功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17例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17例患者中,15例足月分娩,2例早产,新生儿均存活.结论 宫颈功能不全患者行宫颈环扎术,手术创伤小,术程短,恢复快,可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择期和紧急不同宫颈环扎术对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及对延长孕周和预防早产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因宫颈机能不全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根据孕周和手术时间不同分为择期环扎组与紧急环扎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70例患者行宫颈环扎术的成功率为100%,早产发生率为20.85%,2组在环扎孕周、宫颈管长度、延长孕周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紧急环扎组的早产发生率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延长妊娠时间和早产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r=-0.490,P<0.01),宫颈管长度与早产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r=-0.270,P<0.01),延长妊娠时间与宫颈管长度呈明显正相关(r=0.792,P<0.01)。Cox比例危险回归分析显示紧急环扎术是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择期环扎组发生早产的风险显著低于紧急环扎组(HR=2.184,95%CI:1.798~2.651,P<0.05)。结论:与紧急环扎相比,择期宫颈环扎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预防早产的效果优于紧急环扎术,孕期筛选高危产妇后,择期进行宫颈环扎术有利于延长孕周,预防早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丽萍 《全科护理》2013,11(6):504-505
[目的]介绍用宫颈环扎术矫治宫颈内口松弛以保证妊娠继续进行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对21例宫颈机能不全病人进行了宫颈环扎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行宫颈环扎术的孕妇均顺利分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颈环扎术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治疗中应用宫颈环扎术治疗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中所选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一共80例,全部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本院妇产科治疗,为方便进行随机对照的研究,将80例患者平均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BLynch缝合术,观察组实施宫颈环扎术,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所用的时间、术中的实际出血量、输液总量以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要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则为17.50%,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在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治疗中应用宫颈环扎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眉 《全科护理》2021,19(4):499-502
目的:研究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病人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围术期指标及妊娠结局。比较两组病人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住院总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流产发生率较低,足月分娩率及新生儿存活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娩孕周较晚,新生儿体重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精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情感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更具损伤低、恢复快、宫颈机能改善效果好,保障更高的足月生产率及新生儿存活率,显著降低了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许艳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973-3973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主要方法,其成功率与环扎的高度密切相关,近7a来,我院采用高位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41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03例确诊为官颈机能不全的患者实施宫颈环扎手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95例足月顺产和足月剖官产;3例孕28~34周早产,新生儿存活;5例晚期自然流产;3例失访.结论: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疗效满意,正确的护理干预是宫颈环扎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