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脐血流S/D比值与胎心监护(NST)联合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妊娠36~42周产检的孕妇1190例进行脐血流S/D监测和NST检查,分组观察与胎儿窘迫、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2项检查异常组较1或2项正常组的胎儿窘迫、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S/D值异常组较S/D值正常组的胎儿窘迫、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NST无反应型较NST反应型的胎儿窘迫、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血流S/D比值与NST联合预测胎儿窘迫准确率高,及时处理,有利于改善围生儿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晚期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317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胎心监护,分析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异常及新生儿窒息等因素与胎心监护的关系.结果 255例NST有反应型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7.84%,脐带异常18.43%,新生儿窒息3.53%;25例NST可疑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24.00%,脐带异常16.00%,新生儿窒息8.00%;37例NST无反应型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51.35%,脐带异常35.14%,新生儿窒息27.03%.NST有反应型、可疑型、无反应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异常、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如何正确判断NST无反应型,对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NST对判断胎儿有脐带异常的孕妇是否实施部宫产手术,以及对剖宫产手术时机的界定有着非常重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胎心监护结合孕妇血血清激活素A水平对足月妊娠胎儿窘迫进行预测,以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联合组(NST无反应型且母血血清激活素A>25 ng/mL)70例,NST组(NST无反应型)270例,激活素A组(激活素A>25 ng/mL)210例,比较三组间胎儿窘迫率、羊水污染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联合组的胎儿窘迫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NST组及激活素A组.结论:胎心监护结合激活素A可提高胎儿窘迫诊断率,为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改善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88-4089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720例子痫前期孕妇,根据产前胎心监测及其脐动脉血流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甲组(单纯接受脐动脉血流检测且S/D值≥2.5的孕妇)300例、对照乙组(单纯接受胎心监测且NST无反应孕妇)340例和观察组(脐动脉血流S/D值≥2.5且NST无反应的孕妇)80例。比较3组孕妇胎儿窘迫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甲组和对照组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甲和对照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和羊水污染发生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甲组和对照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甲和对照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脐动脉血流S/D值联合胎心监护对于诊断子痫前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检测价值,操作简单,可反复检测,在基层也可使用,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胎心监护联合超声脐血流监测在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10例单胎待产孕妇,均经胎心监护、超声脐血流检测,并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胎心监护联合超声脐血流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结果本文110例孕妇,确诊为胎儿宫内窘迫者20例(18.18%),S/D监测结果异常45例,NST监测为48例,S/D联合NST监测为24例;其中S/D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灵敏度55%,特异度62.22%,正确度60.91%,NST分别为60%、60%、60%;S/D联合NST监测为90%、93.33%、92.72%;S/D≥3与无反应型结果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比例和新生儿窒息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三组[S/D3与反应型、S/D3与无反应型、S/D≥3与反应型](P0.05)。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超声脐血流检测较单一检测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价值更高,S/D≥3与无反应型可预警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联合脐动脉血流S/D监测高危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2例妊娠晚期高危妊娠孕妇采用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及脐动脉血流S/D联合监测对胎儿宫内状况作出评价并对新生儿羊水情况、阿氏评分、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 112例高危妊娠中S/D<3者89 例(79.46%o),其中反应型54例(60.67%),可疑型17例(19.10%),无反应型18例(20.23%);S/D≥3者23例(20.54%),其中反应型4例(17.39%),可疑型6例(26.09%),无反应型13例(56.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并S/D正常者82例,其中羊水污染3例(3.66%),阿氏评分≤7分2例(2.44%),低体重儿3例(3.66%);NST并S/D异常者5例,其中羊水污染2例(40%),阿氏评分≤7分者2例(40%),低体重儿1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联合S/D监测高危妊娠可预测胎儿富内安危状况,正确诊断胎儿窘迫,适时终止妊娠,在提高围产医学质量和优生起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68例无刺激试验(NST)无反应型结合B超检查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进行临床分析,探究生物物理评分在胎儿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NST无反应型孕妇共68例,所有孕妇通过联合B超生物物理评分监测,对妊娠结果及胎儿预后进行分析。结果:BPS不小于6分孕妇46例,其≥Ⅱ°羊水混浊17例,占比为36.96%,围生儿死亡0例,Apgar评分<7分5例,占比为10.87%,与BPS<6分孕妇22例之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P<0.05)。且分析可见,BPS评分随Ⅱ°羊水混浊及Apgar评分升高而减少,线性关系为负相关。结论:通过BPS与NST的联合应用,能够对宫内缺氧状况作出可靠的检测,有利于胎儿宫内缺氧检测准确率的提升,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程琳 《中国临床护理》2010,2(2):130-131
<正> 胎心监护中无刺激试验(NST)主要观察胎动时胎心率的变化。胎动时胎心率加快为反应型,说明胎儿胎盘功能良好,无胎动或胎动时胎心率无加快为无反应型,考虑为胎儿胎盘功能不良。临床实践中,胎心监护无刺激试验存在一定比例的NST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分娩的7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CP患者纳入研究组,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孕妇血清雌三醇(E3)和绒毛促性腺激素-β(β-hCG)水平进行测定;收集分娩后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绒毛促性腺激素(HCG)的表达强度。结果研究组E3水平为(18.53±9.7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64±5.49)ng/mL(P<0.05);2组β-hC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ER阳性表达率为71.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2%(P<0.05);2组HCG阳性表达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E3与胎盘组织ER表达显著正相关(r=0.604,P<0.05),而血清β-hCG水平与胎盘组织HCG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198,P>0.05)。结论雌激素水平升高以及胎盘中ER表达增强可能在IC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68例胎心无负荷试验(NST)无反应型结合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简称BPS)的临床分析,评价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在产前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孕≥37周、NST无反应型孕妇68例,进行B超生物物理评分监测及妊娠结局回顾分析.结果 NST无反应型68例中,BPS≥6分组的47例孕妇的≥Ⅱ°羊水混浊、围生儿死亡和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PS<6分组的21例孕妇(P<0.05),BPS分值与≥Ⅱ°羊水混浊、围生儿死亡和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其发生率随着BPS分数的减少而增加.结论 NST单例另四项评分<6分,提示胎儿有宫内缺氧,需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pHCG及孕酮检测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早孕患者90例,将孕期4-6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表现分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和流产组,每组各30例,在妊娠第4、5、6周,测定和比较3组孕妇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在妊娠第4、5、6周,3组孕妇孕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问差异P〈0.05),流产组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不同时点孕酮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差异P〉0.05);3组孕妇之间、不同时点之间β-HCG水平差异和不同组与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组内差异、交互作用P均〈0.05),流产组孕妇β-HCG水平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在妊娠早期,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可作为反映胎儿状态和胎盘功能的重要指标以及早期诊断先兆流产的辅助指标,对孕妇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鸿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46-1847,1850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异常与子痫前期、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本院217例孕16~22周孕妇血β-HCG水平,追踪观察其妊娠结局,分析β-HCG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217例孕妇中出现子痫前期19例(8.8%),早产18例(8.3%),胎膜早破7例(3.2%),正常孕产妇173例(79.7%);新生儿中有低体重儿2例(0.9%),胎儿窘迫1例(0.5%),死胎1例(0.5%)、新生儿死亡1例(0.5%)。子痫前期组、早产组、胎膜早破组血β-HCG水平与正常孕妇血β-HC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β-HCG水平大于正常孕妇的2倍中位数者,子痫前期孕妇中有5例(26.3%),早产孕妇中有3例(16.7%),胎膜早破孕妇中有4例(57.1%)。结论孕中期血β-HCG水平的异常改变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作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指标。尤其β-HCG水平大于正常孕妇的2倍中位数时,妊娠风险大大增加。但β-HCG水平异常的原因及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中期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FE3)激素表达水平的意义。方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063例孕周14.0-21+6的妊娠妇女血清β-HCG、AFP、FE3的水平,筛查阳性患者。结果 5 063例孕妇共检出出生缺陷85例,检出率1.68%,假阳性80例,假阳性率1.58%。4978例正常新生儿,其母亲血清β-HCG、AFP、FE3的正常值分别为(1.15±0.88)、(1.22±0.75)、(1.31±0.88)MOM。高危产妇与正常产妇出生缺陷胎儿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HCG、AFP、FE3联合检测是严重胎儿缺陷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进行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2例ICP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NST),其中36例进行缩宫素激惹试验(OCT),所有孕妇均进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及肝功能检测。结果OCT和超声脐血流分析结果异常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6.67%和25.00%,明显高于正常者的19.05%和11.43%(P〈0.01,P〈0.05)。NST正常者和异常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ICP患者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胎儿电子监测异常及脐血流异常高于正常组。ICP组中总胆汁酸大于50μ mol/L的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及脐血流S/D值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OCT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对了解ICP孕妇胎盘功能和预测围生儿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俊英  周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1671-1672,1675
目的探讨间断5秒钟连续胎心率听诊法在产前及产中进行无负荷试验(NST)和宫缩素激惹试验(OCT)或宫缩应激试验(CST)的准确性。方法用间断5秒钟连续胎心听诊法与电子胎心率监护同步对150例单胎、妊娠36周以上孕产妇进行NST和OCT或CST监测。150例参加实验中,NST 100例;对NST无反应型进行OCT随访试验14例;CST 50例。结果 100例NST中有98例在两种方法监护中反应型和无反应型分别描绘的胎心率曲线图、胎心基线率及基线变异基本一致,其余2例结果不一致,即间断5秒钟连续胎心听诊法NST试验为无反应型而电子胎心率监护为反应型,符合率为98%。14例NST无反应型用两种方法同步进行OCT试验再评估,阴性9例,两者分别描绘的曲线图比较,胎心基线率、基线变异、宫缩后无胎心减速均一致。阳性5例,两者的基线率、基线变异、宫缩后胎心率减速、减速幅度及持续时间均一致。CST 50例,CST阳性14例,宫缩后有减速,减速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均一致。CST阴性36例,宫缩后无减速也一致。OCT和CST两者的符合率均为100%。150例间断5秒钟连续胎心听诊法与电子胎心率同步监护NST和OCT或CST[主要是早减(ED)晚减(和LD)]对比性观测结果,除2例间断5秒钟连续胎心听诊法NST试验为无反应型而电子胎心率监护为反应型外1,48例在两种方法监护中分别描绘的胎心率曲线图、胎心基线率及基线变异基本一致,总符合率达98.67%。结论电子胎心率监护在预测胎儿预后方面具有简便、快速及较好准确性等优点。对判断胎儿宫内窘迫、提高听诊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郭婷婷  肖小敏  李雪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34-2037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发生羊水过多的相关因素。【方法】以308例羊水过多孕妇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300名羊水量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记录所有孕妇孕期情况和妊娠结局,比较两组差异。[结果]308例羊水过多孕妇共分娩新生儿316名;胎儿先天畸形的16例,其中羊水过多发生在妊娠32周以前的胎儿畸形发生率为81.25%(13/16),高于妊娠32周以后发生羊水过多的畸形发生率18.75%(3/16)(P〈0.05);且大于30岁的孕妇胎儿畸形发生率68.75%(11/16),巨大胎儿40例(12.66%)均发生在32周以后发生的羊水过多中。羊水过多的程度基本不影响妊娠结局;观察组的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出生窒息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孕32周前发生的羊水过多应注意排查胎儿先天发育异常,尤其是合并高龄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根据情况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7.
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诊断宫外妊娠部位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在宫外妊娠不同部位及不同孕周中的含量,有助于刹用β-HCG的含量迭到快速诊断宫外妊娠部位的目的。方法健康对照组和正常早孕组各50例于晨7:00~8:00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送检,宫外孕患者在急腹症就诊时抽静脉血3mL送检。宫外孕组115例,其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3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77例;输卵管峡部妊娠25例。年龄17~42岁,平均31岁。pHCG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健康对照组β-HCG为(2.1±0.4)mIU/mL,正常早孕组β-HCG为(36535.16±2563.24)mIU/mL,宫外孕组β-HCG为(4084.82±3936.14)mIU/mL,经统计学处理,健康对照组与宫外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间质部妊娠pHCG为(3883.13±1379.36)mIU/mL;输卵管壹腹部妊娠β-HCG为(3543.17±3013.00)mIU/mL;输卵管峡部妊娠β-HCG为(2336.46±2103.54)mIU/mL;3组间β-HCG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孕患者在4、5、6、7周的β-HCG值分别为(158.59±76.57)mIU/mL、(577.84±176.05)mIU/mL(1782.63±618.84)mIU/mL、(7731.59±4347.17)mIU/mL,与正常妊娠组在相同孕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早孕妇女停经32~65d的β-HCG〉10000mIU/mL;宫外孕妇女停经32~65d的β-HCG〈10000mIU/mL;可利用β-HCG值诊断是否属宫外孕。研究发现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及输卵管峡部妊娠组间β-HCG值无统计学意义,不能利用β-HCG确诊其部位。以宫外孕患者β-HCG值比正常妊娠低的特点对快速诊断宫外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凌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8):1475-1476,148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围产结局。方法选择159例ICP孕妇,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轻型50例,重型109例,比较不同实验室指标分组及不同分型ICP的围产结局。结果甘胆酸(CG)≥64.43 pmol/L组患者较CG<64.43 pmol/L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中显著增加(P均<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50 U/L组与ALT<250 U/L且AST<250 U/L组比较及总胆汁酸(TBA)≥40μmol/L组与TBA<40μmol/L组比较,前者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后者(P均<0.05)。轻、重型ICP不良围产结局比较后发现重型ICP患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型ICP患者(P均<0.05)。结论应根据ICP分型及时对症处理治疗,从而有助于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胎儿电子监护无应激试验准确性的方法,对无应激试验假无反应型予以正确筛查。方法应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HP-8041A胎儿电子监护仪进行测试,将2007年10月x-11月在本院产科门诊做胎儿监护的240名孕妇分为2组,对照组120名孕妇按照操作常规进行测试;实验组120名孕妇,在测试前和测试中采用干预措施,观察2组孕妇的测试结果。结果实验组孕妇的无应激试验结果为反应型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无应激试验的准确性,降低假无反应型,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和避免医务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母血、脐血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早期处理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Witko—Sarsat法加以改进检测胎儿窘迫组和对照组母血、脐血中AOPP水平,观察各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胎儿窘迫组母血及脐血中AOPP水平分别为139.89±12.82μmol/L,139.52±17.28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04.67±11.63μmol/L,109.56±11.67μmol/L,胎儿窘迫组显著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胎儿窘迫持续时间≥30min与持续时间〈30min相比较,脐血中AOPP有显著差异(158.38±8.03μmol/L vs131.43±13.36μmol/L,P〈0.05);母血在胎儿窘迫不同持续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③胎儿窘迫组新生儿窒息发生11例,其中轻度窒息9例,重度窒息2例,与脐血中AOPP的变化密切相关。结论氧化应激损伤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关系密切,检测脐血AOPP水平有助于评估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母血中AOPP水平与胎儿缺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