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度颅脑损伤并间脑发作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明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72-6272
目的探讨间脑发作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重度颅脑损伤并间脑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恢复良好者5例,轻残者2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间脑发作的临床表现包括高血压,心动过速,瞳孔散大,高热,多汗,呼吸频数,姿势异常,肌张力增高,部分肢体抽搐。常突然出现,可持续数小时,之后迅速结束。间脑发作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减少持续性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冲性额叶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冲性额叶损伤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对冲性额叶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15例,恢复良好者11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13例,恢复良好者10例,中残2例,重残0例,死亡1例。结论对冲性额叶损伤病情较为复杂,并发症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分析我院17例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本组住院时间为11~28(平均23)d。死亡3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3例,恢复良好9例。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临床与CT不符的,及时查DCT,对本病力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诊断、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近3 a多来我院18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GCS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救治关键在于尽早诊断,尽早处理,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 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恢复良好7例,轻残2例,中残2例,重残4例,死亡3例。结论:决定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机械通气。PEEP是治疗ARDS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伴发间脑癫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60例脑外伤伴发间脑癫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常规治疗加开窍醒神散长期鼻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7%,对照组52.2%(P〈0.05)。结论:开窍醒神散治疗颅脑外伤伴发的间脑癫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廊坊市人民医院于2010-02-2011-02期间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气管切开、机械性通气及亚低温等综合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结果 经过细心的治疗和人性化的整体护理,治愈34例,好转21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 加强患者术前和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叩背、吸痰使气道分泌物及时排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迟发颅内血肿再手术相关风险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取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002-06-2009-11重度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再手术患者36例,分析临床治疗经过及结果。结果:全组患者死亡8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5例,中残6例,恢复良好14例。结论:迟发颅内血肿再手术与多因素相关,及时再手术部分患者仍可以有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98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GOS预后评分,治愈87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6例.结论 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密切注意其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观察颅脑CT改变,综合考虑治疗方案,有手术指征时要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慢性脑积水的易患因素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治疗的aSAH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恢复良好18例,中残5例,重残4例,死亡1例.[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治疗以脑室腹腔分流术为宜.  相似文献   

11.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01-2004-05收治的56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恢复良好30例,轻残8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10例。结论 早期诊断、选择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对我科2004-04-2010-02收治的10例非酮症高血糖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58~77(平均65.5)岁。均否认有癫痫病史及糖尿病史,无头颅外伤史。均在癫痫发作时有意识形态改变,除1例表现为全身强直性阵挛性发作外,  相似文献   

1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亚低温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伟  辛泉 《华西医学》2006,21(4):677-678
目的:探讨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与其预后的关系,提高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方法:分析68例不同程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根据Gennarelli(1993)所提出的标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组。每型DAI患者均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于伤后12小时内进行亚低温治疗,肛温控制在32~35℃,持续时间3~5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亚低温治疗不同类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预后进行研究。结果:轻型亚低温组6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1例;轻型对照组6例:恢复良好4例,中残2例。中型亚低温组17例:恢复良好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中型对照组17例:恢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重型亚低温组1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重型对照组11例:中残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通过亚低温治疗可提高轻型及中型DAI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及降低轻型及中型DAI患者的伤残等级与死亡率,但对于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亚低温治疗无明显效果甚至有加重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间脑癫痫36例脑电图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将2002/2005年中36例间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与临床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女各18例,发病年龄6.5~42(平均15.2)岁。病程1周~6a。1.2临床表现均以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烦躁不安,血压升高,流泪、流涎、心动过速,阵发性腹痛,晕厥等为首发症状,突然停止,每次发作持续1~10min。发作次数每天1~4次,多者每天10余次。发作伴有头痛、头晕的7例;伴有大汗淋漓的12例;伴有抽搐及意识不清的3例。  相似文献   

15.
魏俊  何贵山  董伟  王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10-6711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孝感市中心医院2004-09-2010-12收治的63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存26例,死亡37例。3~6个月后随访:4例恢复良好,轻残5例,中残8例,重残9例。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伤情重,预后差,死亡率高。加强监护、护理与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救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4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凝血机制障碍、血管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和治疗。结果:随访0.5a,恢复良好21例,轻残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保守治疗的同时严密临床观察和动态CT检查,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石巧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50-2651
目的: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临床特点、分组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科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9例DAI病人,主要根据其伤后昏迷时间分为轻、中、重3度,分析这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22例占病例总数的75.9%,死亡6例,植物生存3例,中-重残8例,良好5例.伤后24 h CT扫描46.5%的病例中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中度组4例占病例总数的13.8%,中残1例,余恢复良好.轻度组3例占10.3%,全部恢复良好.轻-中度组病例伤后24hCT扫描仅2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3组比较,年龄间无明显差异;中度组和重度组的GCS明显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原发昏迷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死亡6例,均发生在重度组,总病死率为20.7%.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 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为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治疗预后.[结果]本组DAI患者按GOS预后评分,死亡18例(32.14%),植物生存3例(5.36%),重残10例(17.86%),中残12例(21.43%),恢复良好13例(23.21%).[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以保守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梗死致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0例大面积创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预后良好16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结论:颅脑损伤继发大面积创伤性梗死,重残及病死率高,预后差,尤其是合并SAH者。充分引流蛛网膜下腔积血,早期应用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是预防大面积创伤性脑梗死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