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8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对我科2005-12/2007-2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8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Storz硬性鼻内窥镜,根据鼻中隔不同的偏曲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30例.[结果]临床观察6~12个月,其中显效26例,占88%,有效4例,占12%,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全部病人感觉鼻腔通气良好,头痛症状消失,脓涕消失或明显减少,鼻中隔偏曲部位消失,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对鼻中隔首次矫正术后效果欠佳者,使用鼻内镜术行鼻中隔再矫正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科近几年来采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3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17~60岁.左侧偏曲19例,右侧偏曲16例;棘或嵴顶住中鼻甲或使中鼻道狭窄17例,顶住下鼻甲18例;患者以鼻塞伴(或)头痛为主诉.伴有中鼻道息肉5例,反复鼻出血2例.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鼻甲肥大.  相似文献   

4.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2004-04~2006-02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106例,疗效较好,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71例,女35例,年龄16~61(平均37)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4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鼻息肉、鼻窦炎58例。本组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头痛、涕倒流、耳鸣、鼻出血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延庆县医院2007-10-2010-10治疗的5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52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94.5%,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2a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鼻中隔软弱、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鼻中隔再次矫正术26例手术技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再次矫正术手术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26例鼻中隔手术后仍明显偏曲并有头痛、鼻阻或鼻窦炎患者引流不畅者进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结果:26例患者从不同部位人手进行手术,术后均达到了良好效果,并且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0.5a以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再次手术比第一次手术困难,不能按常规手术方法进行,必须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首次手术切除的范围不同,再次手术的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我科2005-04-2008-09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尝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1例,女9例;年龄21~43(平均28.4)岁。其诊断标准参照樊忠等鼻中隔偏曲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其中嵴状或棘状突起3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其对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1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同期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期完成了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其中鼻息肉切除术、筛窦切除术、蝶窦开放术、鼻额管扩大术共269例,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2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者167例,术前症状和体征的消失率分别为98%和100%,检查示鼻中隔矫正充分,无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安全,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为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提供了必要的通路和操作空间,提高了其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中隔后段偏曲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内镜成形术的优越性。方法:对3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局麻下保留方形软骨的鼻内镜成形术。结果:本组中隔偏曲情况均得到有效矫正,鼻塞,鼻出血等主诉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血肿、脓肿、塌鼻、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鼻中隔后段偏曲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内镜成形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科2002-03~2005-12在鼻内窥镜下阔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改良成形术3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6例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改良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6例患者,术后鼻通气均得到良好的改善,中隔位置居中,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全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本院2002—01/2008—12应用铺垫法鼻内镜下歪鼻矫形术进行歪鼻矫正,除术前应用可塑形线尺外,还应用石膏补缺制模具,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鼻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鼻出血多来势猛,出血量大,且频发。对于这种患者,止血方法很多,尤其是鼻腔填塞,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急诊止血方法。然而,当有鼻中隔偏曲,特别是存在骨嵴或骨棘时,不能有效的鼻腔填塞,且多次填塞必将导致鼻腔黏膜的广泛擦伤,甚至糜烂,加重出血。2006年以来,我们对32例此种老年患者,在鼻出血基本控制、血压基本平稳,全身状态恢复到能耐受手术时,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取得满意的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中隔偏曲行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手术,临床上手术失败病例常需作再次矫正,由于前次鼻中隔偏曲术后患者中隔软骨及骨质局部不规则缺损,术腔组织粘连,再次手术时操作困难,极易出现鼻中隔穿孔,难度较首次明显增大,增加了鼻中隔穿孔的风险。作者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鼻内窥镜及其显像系统下鼻中隔再矫正术3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适应证、手术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患者中,95%患者(81/85)鼻塞完全缓解,一般在术后2周左右,88%患者(15/17)头痛缓解,92%患者(13/14)鼻出血症状消失,内镜复查鼻中隔居中位,无穿孔,无中隔血肿、脓肿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田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458-6459
本科2002—06/2007—08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48例患者术后经过0.5a以上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20~55(平均33.5)岁。本组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患者情绪紧张,特别是高血压及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患者,阻碍手术进程。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对100例患者术后6-78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黏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比较,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们2003/2007年对58例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5~57(平均26.7)岁。病程1~18 a。变应性鼻炎诊断符合2004年兰州标准[1],本组均有鼻痒、喷嚏、流清水鼻涕和鼻塞等症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其中“C”型偏曲31例,“S”型偏曲5例,棘突型偏曲7例,嵴突型偏曲15例,同时伴有下鼻甲肥大者13例。本组术前均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皮质类固醇药1 a以上,疗效欠佳,均予以鼻中隔矫正术,伴有下鼻甲肥大者同时予以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2方法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常规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丁卡因20 m l加肾上腺素1 m l)以及鼻中隔两侧黏骨膜下局部浸润麻醉(1%利多卡因10 m l加肾上腺素2滴)。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移行处做弧形切口,深达软骨,用鼻中隔黏膜刀及剥离器沿软骨膜下分离左侧鼻中隔黏骨膜达偏曲范围。再在距上述切口内0.2 cm处鼻中隔软骨上做切口,切开鼻中隔软骨,分离鼻中隔右侧黏骨膜。置入鼻中隔扩张器,回旋刀切除鼻中隔软骨,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或梨骨,鼻中隔黏骨膜复位,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术前内镜和鼻窦冠扫CT检查结果,对7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规范分类,针对偏曲类型的不同,在局麻下采取个体化的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71例合并对侧鼻甲代偿性肥大者同时行鼻甲成形术。结果术后3~12个月随访期内鼻塞、流涕及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在41.0%~65.8%范围,痊愈54例(72.0%)、好转14例(18.7%)、无效7例(9.3%),总有效(痊愈+好转)率为90.7%。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照明良好、暴露清晰,直视下黏膜剥离精细,尤其适合于高位、后段偏曲和复杂畸形者,手术塑形效果彻底、持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也明显减少。但应根据具体偏曲类型,采取个体化、规范的操作术式。  相似文献   

20.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或呈不规则的偏曲,并引起鼻功能障碍。凡偏曲妨碍生理功能,具有临床症状、体征者,即有手术指征。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广泛开展,已观察到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鼻中隔偏曲与其结构,如中鼻甲、下鼻甲、鼻腔及中鼻道等的解剖结构关系与鼻窦炎的发生确有相关性。鼻中隔矫正手术的目的和适应症,以及手术方法较过去明显的不同。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已越来越普遍。我科2003—2005年应用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4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